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校长,就不能忘了课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26 16:35: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校长,就不能忘了课堂
   作者:孙先亮  
    在教学实践中,只问成绩不问效益、只关注结果不问手段的状况,造成了只追求分数,而对于学生的学习投入和大量无效劳动则很少研究的现状。
  要实现教育本质的回归,就要按照“人是目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追求进行课堂的改造。回归到学生素质培养的目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输,更是以知识为载体的能力培养和学生生命内涵的丰富与激发。
  教学流程的根本是让学生获得生命活力充分展现、求知欲望充分点燃、创造激情充分调动的机会,必须让课堂的灵性主导课堂。

当校长,就不能忘了课堂

    作为体现素质教育本质理念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了一段时间。虽然课程改革的深化会从根本上推动素质教育,但从目前的社会现实、政策环境及评价标准看,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仍然存在着诸多障碍。如何在现有的体制及机制环境中探索素质教育,为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成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难题。
  笔者根据这些年学校的实践探索,深感身为校长,必须时刻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放在心中,当前尤其要关注重新建构课堂教学的认识、评价,并以此为指导进行积极的实践,才能为素质教育赢得良好的舆论环境并取得广泛的支持,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关键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一直是教育关注的领域和内容。课堂教学的改革也因此没有停止过。这些变革基本上是围绕着课堂教学的形式、内容以及目标的设计来展开的,体现为局部的调整,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方面确实起过作用。但课堂教学真正引起重视的时候还没有到来,因为课堂教学真正的价值尚未得到科学的定位。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础,而非主渠道。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素质教育,直至逐步上升为教育政策、演变成为国家意志,其间在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中,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的观点备受教育界的推崇。这一观点在强化知识传授、重视课堂教学方面的确起到过积极作用,但是纵观这些年来,中国在推进素质教育的问题上摇摆不定、反复无常,甚至出现严重的应试教育回潮,其根源不也正在于此吗?
  其一,“主渠道”说导致人们在理解上出现较大偏差,甚至连增加课时、延长教育时间、加重学生课业负担都可以冠以素质教育之名。重复学习、题海战术、频繁考试,学生在高学业负担下获得的只是书本知识,而真正的智育难以实现,其他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更无从谈起;其二,“主渠道”说使真正的素质教育没有实现的时间和空间。“实践出真知”,许多学生的实践性、体验性、自主探究的课程因为与高考没有关系只能被束之高阁,或是摆摆样子,学生的生命成长中起码的能力素质最终被归结为背诵的能力、解题的能力、寻求标准答案的能力;其三,“主渠道”说在哲学意义上必然会形成忽视“次渠道”——其他素质要素的作用,因而关系一生发展的学生的德、体、美等诸方面的素质就成为“次要”的“鸡肋”。
  而确定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础这一观点,从哲学意义上认识即是:没有课堂教学的基础、不解决学生学会学习的问题,就不可能建构学生素质的“大厦”,但是仅有基础同样也是不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素质提高的。从课程学习的角度看,多样性、多层次的课程为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创造了个性化的舞台,只有建立起高效益的课堂,才能使学生摆脱题海战术、机械劳动的重负,学生才能有较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选择促进自我个性发展的课程。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学生要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处事、学会创造,等等,所以在打好学习基础的同时,必须实现更多素质的发展,要让学生自主地安排成长和发展的道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知识、能力与生命内涵三位一体
  课堂教学从其目标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生命质量的提升,最高层次的课堂教学应当是三个层次的有机统一。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导向的关键,建立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增加课堂教学的附加值,从根本上展示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因而课堂教学的评价应当体现这样的教学要求:

    以学生的素质培养为核心价值目标。传统教学中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知识中心,从根本上忽视了学生的本体价值,忽视了学生是目的的教学追求,教育对象之外的功利成为追求的目标。今天,教育本质的回归要求按照“人是目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追求进行课堂的改造,课堂教学回归到学生素质培养的目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输,而且是以知识为载体的能力培养和学生生命内涵的丰富与激发,知识不再是死记硬背的材料,而是学生素质的构成要素。
  以“低起点、高观点、高目标”为指导,实施有效教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特点是课程的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应当科学确立教学起点,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低起点”就是从基础切入,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可以“登堂入室”的机会,实施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高观点”则要求课堂教学站在系统的高度,对于教学的知识点进行定位,用系统的观点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来理解和掌握知识。这不仅是学科内的整合,更有学科之间的整合,因而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的知识,更要了解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高目标”体现的是学科教学的终极价值,一个层次的目标是课堂教学要达到学科思想的渗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另一个层次则是知识把握要达到或接近选拔性测试的要求,实现对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设计由演绎教学向归纳与演绎教学相结合转变。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艺术性的体现,也是课堂教学智慧的体现。沿习多年的演绎教学更多地展现了教师的课堂表现力,是教师对知识理解、再现的过程,更多的是对前人经验、书本知识的诠释和单向传输。因而,演绎教学体现了教师的学习水平和素质,而学生的学习变成了被动接受、机械记忆。归纳教学则是以学生对于知识的本质、规律等的自我体验、探究、生成为基本特征,在教学情景的基础上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激发和活跃状态,学生的潜能得到挖掘,思维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体现“还知识以情感、还课堂以灵性”的文化价值。课堂教学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上:一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富有激情的语言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质疑、探究;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三是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对于学生的熏陶和感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始终注意研究和挖掘知识形成以及知识本身所蕴含的情感价值和人文价值,“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渗透;同时,教师应当关注课堂整体的动态,注意以各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使教学活动真正实现师生共鸣与互动。
  注重课堂特色建设。优秀的课堂教学,总是以其教学的独特魅力影响和吸引学生。由于教学内容、教师个人素养的差异,因而在注意教师教学能力全面提高的基础上,要运用评价的杠杆,引导教师创造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鲜明的教学特色。
  教学高效益与高质量相统一
  当前的学校教育只问质量不问效益,只关注结果不问手段,对于学生的学习投入和大量无效劳动很少研究。
  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进行以课堂教学高质量与高效益相统一的教学实践探索,建立以兴趣为引导、以思维能力和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学生探究为基本方法的教学模式。关注教学流程的再造和重建,真正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改革,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主动建构知识、拥有知识、应用知识以及知识创新的主体。
  教学流程再造应当从根本上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发展地位。为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现代教学必须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终身素质作为前提和基础,让学生成为SEU(独立策略事业单位)。学生应当自主进行知识学习和个人发展规划,自主选择和调整学习的策略,自我进行学习反馈,自我进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一个富有求知活力的、充满追求激情的生命个体,而不再是被动、消极地按照教师的教学设计接受知识,进行各种学习活动。所以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总是在课前向学生征求意见,讲什么、怎么讲总是根据学生的意见来进行,学生被尊重的同时,他们参与课堂的热情和主动性都会被激发出来。教学流程的根本是让学生获得生命活力充分展现、求知欲望充分点燃、创造激情充分调动的机会,让课堂的灵性主导课堂。
  教学流程再造需要教师进行重新定位和角色转换。在教学流程再造中,教师角色应当由学生的师长转变为学生的伙伴,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由知识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的共同学习者。转变教师的教学职能,就是要减少教师讲授的时间和数量,增加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的时间和数量,加大课堂教学开放的力度,实现学生的充分参与。教师在真正意义上成为课堂的设计者和控制者,让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实现教师角色转变,教师首先应当转变自己的观念,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掌握,而是学生生命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学习知识不仅仅是为考试,更是为了学生的创新;学生拥有学习的权利和能力。教师应当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在充分熟悉学生的学习素质水平的基础上,认真进行教学内容的有机组合,注重学生已有知识的迁移、交叉与延伸,努力为学生知识探究创设情景,实现学生知识的自我生成与能力的充分培养。
  教学流程再造应当注重课堂教学环节和方法的变革。任何教学,当它变成一种模式的时候,就是其生命力逐渐丧失的时候。传统的教学环节成为了大家普遍遵守的一种规程,因而不管教学内容不问教学目标,束缚了教师的创造力。改造教学流程就是要敢于突破教学环节的制约,例如孙维刚提出的“猜想法”,给了学生一个无限想象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处于被激发的状态。教师要积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使用发散思维、反向思维、形象思维、横向思维、立体思维、创造思维、还原思维、模式思维、逻辑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流程再造方法的变革是最根本的,但也是一个需要对学生进行长期训练的过程,因此要积极开展研究课堂的活动,要从学科特点出发,对教学流程进行研究。研究的方法是随机抽取课例,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分解,通过解剖来发现问题。这样的研究从改进教学方法入手,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标,使教师在参与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使教学理念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目的。
  新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以极大的改革空间,让课堂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习兴趣、思维热情,真正还课堂以生命的激情与活力,新课程改革就真正走向了教育的本质。而身为一校之长,要时刻把课堂放在心上。(山东省青岛二中校长孙先亮)

  夏收时节,安徽天长市芦龙小学的400多名学生在学校组织下参加劳动实践,他们在农田里向农民学习割麦,帮农民拾麦穗、运麦把。似火的骄阳、艰苦的劳动让学生们得到了锻炼,并亲身感受到“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李炳旺 张琴摄

    《中国教育报》2008年6月17日第5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14:42 , Processed in 0.07054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