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百字同音 "文言文版"奥巴马演讲稿蹿红网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29 10:45: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百字同音 "文言文版"奥巴马演讲稿蹿红网络

文章作者:佚名 来源:综合 

奇异古文“雷”倒新新人类     “施氏食狮史”,乍一看,没什么特别。但你再读一遍,读出声来,嘿嘿,有点绕口吧。别得意,这还只是题目,你再读读全文: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十狮恃矢势,使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怎么样?是否对众多网友所说的“彻底晕菜”、“舌头抽筋”、“被雷倒”深有同感?这篇92字、字字读音均为“shi”的文言“奇文”近日迅速蹿红网络,因其“只能看、不能读”的特殊性,被无数网友争相转载,并发出“中文真是超级强大”的感慨。     《施氏食狮史》究竟出自哪位高人之手?高人为何做此奇文?富有探索精神的网友们开始搜索。网友“啰嗦海角”称:“上世纪50年代有提倡文字改革的人建议把古代的文献“译”成拼音,赵元任先生在1957年8月的《光明日报》上讲了《施氏食狮史》的故事,并请该报编辑部把故事写成拼音,之后就再没有人建议用拼音来代替方块字了。”网友“就要来了”马上发帖辩驳:“这是赵元任30年代写的,他还写过一个yi音的,目的是说明文言不能拼音化。赵元任并不是用这个来反对白话文的拼音化,另外他解放前就到美国去了,哪里会在光明日报上发文章,顶多是别人引用。”     而后,赵元任先生的背景资料,他的类似之作《熙戏犀》,以及华人天文学家江涛的《易姨医胰》、杨富森先生的《于瑜与余欲渔遇雨》和众多佚名之作《遗镒疑医》、《饥鸡集矶记》等同音奇文都被网友一一寻出。     这些同音奇文,也激发了一批“发烧友”的创作欲,模仿之作在网络上多起来。有网友将《施氏食狮史》扩充改编成一个紧贴现实的环保故事《施氏释史氏》:“石室施氏嗜狮,识狮势,诗饰狮;石狮市史氏事石师,嗜食狮,视时嗜,恃势誓食十狮。史氏驶市识狮,是时施氏适视市,适十狮适食市。施氏示十狮使史氏视,史氏拾矢试狮,是似食十狮实十石狮。施氏释史氏是事:狮失,世嗜逝,世逝。史氏释嗜,始师事是食市十石狮。十狮峙,嘘湿噬蚀石,石狮市石师史氏使十石狮莳石室施氏石室。”     不仅如此,奥巴马赢得大选之后,他的题为《YES WE CAN》的胜选演说,除了英文原版、现代汉语译文外,网上还迅速出现文言文版:“芝城父老,别来无恙。余尝闻世人有疑,不知当今美利坚凡事皆可成就耶?开国先贤之志方岿然于世耶?民主之伟力不减于昔年耶?凡存诸疑者,今夕当可释然……”虽然译者“东东枪”自称“没什么文言功底,更没拿文言写过东西”,但此夹生的“文言文版奥巴马演讲稿“依然在豆瓣网、网易论坛、搜狐社区等流传开来,转载量逐日加大。     网友“8卦的野花”说:“看了这些奇妙的文章,觉得文言文不枯燥了,开始无比热爱中国古代文化。”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前几个月在网上异常火爆的一个汉字——囧。这个生僻的汉字,即使是作家也极少用到,突然间却席卷网络:各大网站和论坛上,“囧”字被网友争相使用,成了使用频率最高的字。点开搜索引擎,“囧”字的相关网页高达16,000,000篇,其中“礒论坛”就至少有500个,如“囧片王”、“囧人王国”等。     “囧”音为“Jiǒng”,与新华字典中的“礒”字通用,本意为炯、光明。而网络上“囧”字起源于某知名论坛里一网友说演员胡杏儿不但长得像“囧”,就连她的演技和表情都让人很“囧”!随后,“囧”的读法和用法成为了被研究的对象,网友们根据“囧”字的形象(边框像脸,里面的小“八”字像耷拉的眉眼,小口当然是嘴巴),赋予了它新的含义:“尴尬”、“无奈”、“真受不了”、“被打败了”……继“囧”之后,一大批汉语生僻字或者古字词,如:(呆+呆)(读mei,古同“梅”)、     (读tiān,“天”的古体)、纋(读lè)、碈(读sù)、孖(读mā)都被网友们翻找出来,并创造性地为己所用。     SiSi是某著名高校BBS版主,前段时间刚制作了一个纸质的“囧”,几天前从论坛上把“文言文版奥巴马演讲稿”转载到个人博客上,这会儿又对着字典一本正经地模仿《施氏食狮史》写同音文言文。她说:“这些都是很好玩的东西,但在玩中我也有收获。知道了“囧”的读音和本意,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文言知识。”     对此,时评人叶匡政认为,无论是同音文言文、“文言文版奥巴马演讲稿”,还是“囧”字类,本质上都是一种文字游戏,可看作年轻人在网络上对传统文化膜拜的一种仪式。年轻人与古老文化有了隔阂,但正是这种隔阂,激发了他们对古老文字与文化的好奇。“虽然说趣味性并不是我们喜爱文言文的理由,但它可以成为一个入口,我期望人们能通过这些趣味文言,意识到文言文世界的奇妙,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华诗词研究院研究员徐晋如则从专业角度指出,大家与文言文的距离,不仅在词汇、语法上,也表现在读音上。“文言文的诵读,和诗词一样,是依照中古音。在《施氏食狮史》中,食是一个入声字,文中适、石室、湿、十、拾、识、释等字也都是入声字,在内行看来,这篇文章并不是‘字字读音都是shi’。”此外,他还提醒,真正要学文言,就应该去临摹经典作品。只是仿作这种游戏笔墨,是不够的。就像要写诗词,就应该去临摹大家的典范之作,不要去摹仿特殊的诗体,比如回文、独木桥体之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18:27 , Processed in 0.07679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