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参:功耶?罪耶?[z]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31 16:50: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参:功耶?罪耶?


《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曾就“到底该不该取消教参(教师用书)”这一问题展开过热列讨论。持“取消”态度的认为,现行的考试评估制度将教参当作圣经,命题、答案唯教参之首是瞻,为了得高分,老师们只好刻苦钻研教参,教参犹如一道“紧箍咒”,牢牢束缚了教师的思想,扼杀了教师的创造思维和求新意识;持“保留”态度的则认为,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水平高低参差,有的地方教育环境与“硬件”方面又较落后,教参是教师教学的好帮手,是教师从中获取新知识和新信息的重要通道。
真是功也教参,过也教参,公说婆说又都很有道理。其实,顾名思义,“教参”就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参考性、辅助性的读物,一本你可读可不读的书。你可以借鉴、参照其中科学合理、适合你的教学特点的建议,灵活溶入到你的教学设计中;若嫌教参“面目丑陋”,当然可以一笑了之,束之高阁;如果你是高手,尽可以“吹毛求疵”,“斧正”教参里的瑕疵。总之,自主权在你手上,任何一个活生生的人都不会让自己匍匐于“外物”的脚下,甘心情愿地做它们的奴隶的。
而实际情况是,教师当中,“高手”毕竟是少数。别的科目我不太清楚,笔者是语文教师,如果让我给时下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打分,恐怕连及格都成问题。一是阅读能力差,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教参的“参考”,有不少人可能会抓不住主旨,理不顺思路,划不准段落层次。北京的苏立康先生举过一个例子,她给一个语文教师研究生班布置一道题,划分《纪念白求恩》的层次,并说明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答得“较好“的只有三四个。“研究生”尚且如此,其他人的“情况”可想而知。二是阅读面窄,除了课本、教参,很多老师的阅读情况很“糟”。浙江朱华贤老师的调查报告中说,大部分语文老师的知识老化,充电明显不足,闭门造车,坐井观天。读过余秋雨、张中行、钱钟书、傅雷等大家的作品或坚持订阅《收获》《读者》《读书》《随笔》《杂文选刊》《南方周末》等知识品位高、思想含量大的书报的极少。三是写作能力较差,大部分教师很少动笔,常常埋怨学生没有写作兴趣,批评学生的作文没新意,自己却天桥把式。报载某地曾举行语文教师写作大赛,尽管奖很重,但几百名语文教师最终报名参加比赛的却只有 5人。原因很简单,大部分语文老师自己不怎么会写,得奖与否在其次,自己生的“丑娃娃”若是被人窥见了庐山真面目,影响可是“大大的不好”。
就这样的素质,设想一下,如果真的取消了“教参”,情况又将如何呢?以笔者小人之心度之,将可能出现如下两幅画面:一些老师立刻没了主心骨,丢魂失魄,无所适从,不知道“革命的道路”该怎么走。为何?多年照本宣科,习惯了传声筒式的教学,自己的思想、看法早已萎缩,教参说是东就是东,说西就是西;教参说莫泊桑没有认识到虚荣心是造成码蒂尔德悲剧的根源,我就“批判”之;教参说蒲松龄世界观有矛盾,我就解剖之,如果没了教参,你叫我怎么办?于是第二个画面立即“放映”:旧的教参成为“抢手货”,甚至借此“激活”旧书市场或盗版教参乘虚而入。
    教参无罪,就像黄色网站、病毒不是计算机的过错一样,板子应打在“黄客”“黑客”们的屁股上。当然,由于种种原因,教参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是在所难免的,教参面临着如何完善、完美,如何真正起到“参考”“辅助”的作用的挑战。在这点上,新版高中语文“教参”是一个很好的示范,教学建议是商量口气,练习答案不再“唯一”,允许见仁见智,尤其是参考资料部分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争鸣意见,让教师“参考”,教师有了极大的自由(当然这“自由”是与现在高考命题“试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的导向相关),教材真正成了“例子”。
但有的教师就认为这样的教参“操作性”太差。看起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途。(当然,考试制度的不断完善、评估机制的科学合理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否则,即使取消了教参,立刻就会涌现出大批诸如“名家教案”、“名师解析”之类的替代品,那种隔靴搔痒、头痛医头的做法还不如放屁打嗝管用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7:03 , Processed in 0.09613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