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忠震教授荣获首届 “中山大学卓越服务奖”
11月10日,当金秋的朝阳初现,中心党委张亚奇副书记一行几个人便手捧鲜花,来到老院长、肿瘤学界前辈管忠震教授所住的小区,迎接这位为我校服务了55周年的老教授前往学校领取第一届中山大学卓越服务奖。管教授夫妇也早早在小区门口等候,老人家的脸上荡漾着温馨、从容的笑容。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管教授先后培养了20多位硕士、博士研究生,有的如今已经是国内肿瘤学界知名的青年才俊。获悉管忠震教授在中大85周年校庆之际获评第一届中山大学卓越服务奖,管教授的学生、中心研究生会、中心办、护理部的一批青年人都前来学校参加这个隆重的颁奖仪式,为这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庆贺。颁奖仪式是在当天的十点开始的,而我中心的庆贺队伍早已等候在会场外。管教授的开门弟子——我中心内科主任姜文奇教授作为学生代表在颁奖典礼上发言,由衷地表达了后来者对这些为校做出杰出贡献的老前辈的崇敬与感激之情。
奖项:关乎忠诚,关乎坚持
获奖的15位老教师均在学校连续工作服务超过50年,他们分别是(年长者在前):王宗炎、张宏达、廖翔华、夏书章、梁之舜、杨燕生、傅家瑞、凌启波、李卓美、李华钟、苏镜娱、张展霞、管忠震、黄天骥、林浩然。其中,最年长者96岁,年纪最轻者75岁。会上,校党委书记郑德涛、校长黄达人分别向获奖者颁奖。
黄达人校长说,学校之所以在85周年校庆的时候设立这样一个奖项,并非为了标新立异,更深的一层考虑,是希望在学校能够建立起一种荣誉制度,这种荣誉不能带来晋升,也与金钱上的收益无关。这种荣誉制度,表彰的是关乎忠诚,关乎坚持,以及关乎对所从事职业的专业精神。因此,它表彰的是关乎人类社会所共同认可的基本价值。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奖项的设立,在大学的层面倡导这种基本价值。
大学是文化传承的载体,而文化传承的载体是孜孜不倦为学校服务的广大教职员工,中大卓越贡献奖的设立是为忠诚服务于学校的教职员工表达大学的感动。
您是一棵常青树
在我国肿瘤学界,素有“南管北孙”之称,”“南管“就是指管忠震教授,“北孙”指北京的孙燕院士,足见管忠震在学界的地位之显赫。
“他是岭南才子,满怀报国热情艰苦创业,改革开放使他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他是我国第一位考取WHO奖学金的赴美学者,他创建《癌症》杂志肿瘤化疗专刊,参与起草我国“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规范”。他对我国抗肿瘤新药的发展、临床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杰出贡献,将永远载入我国内科肿瘤学和临床肿瘤学发展的史册。”
――这是孙燕院士为我院内科管忠震教授撰写的第三届“中国肿瘤内科杰出贡献奖”的颁奖词。
“管忠震教授不愧为一代名医,他医术与医德兼具,有一颗父母之心,对病人非常负责,真心真意为病患着想让人感动。”
――这是患者对管忠震教授的诚挚评价。
国际会议上,他用一口流利的英语与国外学者交流经验,将中国的研究成果展示在国际舞台上,让世界知道中国医学随着祖国的强大也蓬勃地发展着。出身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管教授,可以想象当时的他是凭着怎样的毅力和坚持才终于熟练掌握了这门外语。而这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方式,将发展祖国医学事业视为己责的精神正是他对徒子徒孙最好的教育方式。
您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管教授1963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进修结业,任我校附二院血液室负责人。1965年起任华南肿瘤医院化疗组组长、肿瘤内科主任。1982~1983年获WHO奖学金赴美在M.D.Anderson医院任访问学者,期间被该院聘任为客座副教授,回国后,历任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学教研室主任,肿瘤医院副院长、院长。现任该院肿瘤内科主任导师、博士生导师。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主任导师,并先后被聘为中南大学客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肿瘤研究所科学顾问,国际癌症基金会(International Oncology Foundation)科学顾问。
管教授先后发表肿瘤学科学论文270多篇,获多项科技进步奖,创建我校肿瘤内科专科,共培养了24名优秀的肿瘤专业人才,并建成为公认的国内领先的学科,2001年被国家科技部确认为首家国家级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中心。管教授1995年被美国人物传记中心(ABI)授予“肿瘤内科学突出贡献奖”。2009年全国肿瘤防办、中国抗癌协会等联合授予“中国肿瘤内科杰出贡献奖”。并曾先后获“广东省优秀教师”、“柯麟医学奖”、“吴恒兴医学奖”等。曾负责起草我国《抗肿瘤药物研究指导原则》,担任历届卫生部及药监局抗肿瘤药物评审委员并担任专家组长,负责主持及参与多种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究。
“您是一个动人的故事……”的歌声久久回荡在颁奖现场,回顾管忠震教授走过的人生历程,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这棵学术常青树,在华南肿瘤医院的土壤生根、发芽、如今已经枝繁叶茂。作为后来者,我们由衷地祝愿:智者永,仁者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