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学生自己去品“语文”味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17 15:15: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让学生自己去品“语文”味儿
李建荣
“春天是多么美好啊,那蓝天白云……”
  这是《语言的魅力》一文中的一句,粗略一读,好像没有什么特别,但细细想来,就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且不说春天有多美好,单就那“蓝天白云”就够我们好好咀嚼了——蓝天是怎样的蓝,蓝天是怎样的天;白云是怎样的白;蓝天衬着白云又是怎样一种美丽画面;春天美好,作者为什么首先想到的是“那蓝天白云”,而不是鸟语花香;等等。孩子们读到这里,也许会一晃就过去了。但是,老师是否想到生长在成都的孩子(尤其是根本就没出过家门的孩子)能准确理解“那蓝天白云”吗?我们不难发现,由于成都特殊的地理位置,尤其是盆地因素,成都上空几乎大多是被尘埃、云层笼罩着,他们那能感受到真正的“蓝天白云”的绚丽多姿?即便有的孩子能想象出“蓝天白云”的美丽,那也是跟着家长走出盆地,走出成都,所感受过其他地方的“蓝天白云”而移植过来的。这样一说,结论是:哪怕是课文中看来不值得研究的地方也有太多的值得研究的内涵了。
  由此,我觉得学生感受到作者笔下的情景,要让学生读出课文中的美感来,就得让孩子们走出教室,走进纯净的大自然,走进能感受到自然的大自然,从而真实地感知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在地球的另一面,有一个太阳正在升起”
  人教版教材《夕照》最后一段写“太阳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了,但我知道在地球的另一面,有一个太阳正在升起。”在其配套的“练习册”中有一道题“地球的另一面指的是哪一面?你知道这一面的5个国家吗?请你写出来。”这道题对老师来说,要说出“地球另一面”的5个国家,也许并不难。但对学生来说,尤其对地理知识贫乏的学生来说,那就比登天还难了。我们还应该想一想,即便是老师,谁又对全世界的国家在哪个洲能如数家珍,倒背如流吗?北美洲、南美洲、拉丁美洲有哪些国家,你能准确无误地说出来吗?老师不能准确掌握,如何判断学生的答题?
  这不是在为难老师,也不是在为难学生,而是要求老师对学生进行开放式的教育。也就是说,我们做老师的有时候还得谦虚地做学生,还得跟着学生一起学习。不然,闹笑话、出错误就在所难免了。那样,我们就有违“解惑”之责任了。
让教材首先感动我们自己
  曾记得一些老师说,“北师大版教材没有人教版教材好教”。原因是什么呢?比较发现,北师大版教材比人教版教材更开放,更具有灵活性,更注重体现编者的关注人文性和让学生直接感知文章的原滋原味儿的理念。如:《月迹》、《三月桃花水》、《忆读书》、《新月集》等。这些课文,是采用散文形式构篇来表现主题的。有的课文涉及的知识面很宽,作者的思路太活跃。一旦老师不能准确把握,又怎能引导学生去准确领会呢?
  难怪四大名师有一个教学的共同认识——在教学每一篇课文之前,自己一定要先把课文读熟,甚至读得能够背诵为止。只有这样,教师本人才能更好地把握住课文的写作思路、谋篇特点、写作技巧、主题思想等。我们今天的老师确实因为诸多原因影响了深入钻研教材的时间,但不管怎样,都不能借此说教材太难,能把握多少就把握多少。如果我们是“瞎子”,那会把学生牵到何处?所以,对每一篇课文,必须深入钻研,准确理解,然后用新课标的理念和教学方法去实施教学,我们的行为才符合为师者的规范。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谁都知道这是苏轼《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这两句诗富有深刻的哲理,对我们做人、生活都有极大的影响。但我们是否想过:学生在我们的教导之下,除了按照教参、资料的注释和理解之外,我们还有没有想一想与这句诗的含义有紧密联系的其他含义?比如,今天的学生为什么难教?今天的教材为什么难把握?今天的老师为什么难当?我看,也许就是这两句诗隐藏的又一含义罢了——长此以往,我们身居师者的高位,我们或多或少地还有一些“师道尊严”的烙印,还隐隐有一些老师教我们的痕迹,我们不能“跳出山界外”,那又怎能做到“不在无行中”呢?如果我们真让“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变成现实,我们的教育真该算是最可悲的了。由此,我觉得我们应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才行!
  综合上面的几点理解,我想,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教师要具有“长流水”。老师的能力是有限的,老师已有的知识更是有限的,需要不断“充电”,丰富自己的知识,替换已经过时的知识,使我们的工作具有实实在在的引领作用。
  二、要把培养学生的学力放在首位。要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解疑的习惯和能力。“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不能做知识的传播者,要用有限的教让学生学到无限的学,真正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和方法的点拨者。
  三、要培养学生科学的读书态度。要鼓励学生开拓视野,走出校门,走进书海,并且用“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态度对待学习,使自己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四、要摈弃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少一些传教,多一些探讨、交流、辩论,促进学生思维活跃,思路开阔,方法正确,学法灵活,变死的知识为活的学习过程,从而引领自己不断向知识的高峰迈进。
  五、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品“语文”味儿。教学中,要少一些机械讲解,让学生多一些自读自悟。要引导学生在读书中思考,在思考中读书,多读书,读活书,把读书权还给学生,把思考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品“语文”味儿,让学生在读书中日见成长,日臻成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16:57 , Processed in 0.07927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