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城市 一个文化的生命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18 10:40: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城市 一个文化的生命体
来源: 人民日报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中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时,通过世博会的窗口对文化遗产与城市生活作一次深入思考,无疑将有助于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升华城市的生活品质。
    城市的文化遗产,是城市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的体现,也是演绎人类生活内涵的重要载体。     以中国文字的语义解读“城市”二字,“城”有护卫生活之功能,“市”是工商活动汇聚之地。即使在农耕文明时代,城市也是社会活动的中心。工业文明勃兴之后,城市日渐成为人的主要居住地,城市生活成为人类主要的生存形态。     城市是有生命的。每座城市都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也有不少城市在历史的长河中死亡和湮灭。城市是有历史的,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演进特征,从而构成了城市的文化生命体征。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生命的重要载体。保护城市的重要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城市的历史,保护城市的精神传承,保护城市文化生命的完整性。     这次来到上海世博园的各国文化瑰宝,无不镌刻着那个国家或城市的生命印记——丹麦的“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捷克布拉格桥头的“幸运浮雕”……它们既是这些国家或城市的文化符号,也在昭示着文化遗产是怎样丰富城市生活图景的。还有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中推介的英国名城利物浦的复兴传奇,让人们领悟到保护文化遗产与重振历史名城之间的紧密联系,这座沉寂多年后再度呈现活力的世界港口名城,2004年荣膺“世界文化遗产”称号,成为将历史与现实完美结合、打造城市美好生活的又一佐证。     保护城市的文化遗产,并非是一种被动地对抗岁月的磨蚀,其中也应包含着对城市人文生命的挖掘与创新。任何历史都是事后叙事,“古为今用”往往是一种有些无奈的必然选择。许多城市的物质文化遗产,实际上已非“原汁原味”,如圣彼得堡的冬宫,如完美展示中世纪风貌的华沙古城,实际上都是二战后新建的。尽管如此,延续城市的人文生命,延续城市的历史感,仍是许多城市的一种内在追求,在这一过程中,挖掘与创新水准,决定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品位。     “江山也要伟人扶”,城市历史上的圣贤学者和仁人志士,往往成为城市人文魂灵的亮点。巴黎有先贤祠,是访客的必去之地。杭州,“自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知重西湖”。苏州,则有自己的500贤人祠。     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恐怕下面两个特征也不容忽视:其一是有更高的社会组织性,其二是有文化传承性。城市,是将这两个特征融汇为一的最佳载体。城市,由此也具有一种生命的特征,它活着,变化着,有自己的文化特性,有自己的外观体征,有自己的精神和灵魂。     在当今时代,城市如何打造自己的个性,从而让城市获得凝聚力和自尊,获得感召力和魅力,这是一个需要展开研讨的问题。 (黄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0-2 12:17 , Processed in 0.07373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