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拓语文教育研究的疆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21 16:06: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开拓语文教育研究的疆土
——访师范学院王荣生博士
                   胡苏珍

    2003年6月,一本《语文科课程论基础》问世,书中缜密的推理、科学的分析、恰当的结论及其透露出的学术品格,吸引了关心语文教育的众多人士。该书的著者就是我校师范学院的王荣生博士。这本三十多万字的专著被誉为“填补空白的力作”,给我国的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研究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题记
     在一个郁热的日子,笔者随王荣生老师走进了他的研究世界中。他话风如文风,干净利落,没有任何庸俗的套数,也不作虚假地敷衍,句句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我感觉自己犹如进入一个清凉世界,思想也似乎澄明起来。
     王老师从事的是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用他务实的话语来说,这是一项关系到几亿青少年的大事业,任何母语教育,都深深地维系着该民族的文化根基和国民素养。一番言语,传达出他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一种强烈使命感。
     回望现代语文学科近百年来的发展史,激烈的“文/道”、“思想性/工具性”的性质之争始终未曾停歇,语文教育研究充斥着感悟式的描述甚至情绪化的表白,长期停留在低水平重复的状态,看似闹猛,实则混乱芜杂。这严重地败坏了语文教学实践。1997年,《北京文学》刊登了一组发难语文教育的文章,语文教学在公众话题中显得危机四伏、窘态毕露。对此,王老师认为,这不能苛求一线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主要是由于研究的落后造成的。怀着强烈的责任意识,他开始了艰辛的探索。
     王荣生老师虽是人文学者,却长于理性思维;虽然年轻,却有一份平心静气、淡定从容的心态。从多年的语文实践教学和理论研究一路走来的他,抱定了一个志向:在混乱的语文教育研究局面中搭建现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分析框架,建立一个谈论语文教育问题的公共的学术平台。他真心地希望中国的语文教育研究能走出“满地野草,年年只生不见长”的“低水平重复”困境,走向一个逐步“向前推进”的累进发展态势。
     天道酬勤。经过三年的潜心钻研,他的代表性成果———《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一书于2003年6月出版。该书深入探讨了语文教育研究中的许多前沿课题,当即在学界产生了“绕不开去”的学术影响。业内,华东师大的钟启泉教授、倪文锦教授、浙江师大的王尚文教授等撰文高度评价;圈外,关心语文教育的众多学者也颇多赞赏,北大的钱理群、福建师大的孙绍振、复旦大学的陈思和等,都多次在公开场合予以褒奖。“值得高兴的是”,王老师说,“这本被称为具有很强‘理论性’的书,在一线的语文教师那里也得到了积极的回应。”据了解,南京师大附中、上海建平中学等不少重点中学,教师人手一册,并专门组织研讨学习活动;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也在今年将该书列为宁波市语文教师读书系列活动的“第一本必读书”。现在,该书提出的概念,如“定篇”“例文”“样本”“用件”等,已成为语文教育研究的通用术语,在语文教育研究论著里,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的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中,频频出现。
     一本语文课程论研究的理论著作,既获得学者专家的好评,又能得到一线语文教师的青睐,不但解决了语文教育研究的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还对改进语文教学实践具有切实的效力,这在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史上是颇为罕见的。在深入的访谈中,我了解到其中的奥妙。王荣生老师对“理论”有独特追求。他认为,理论工作者不能凌驾于实践,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对实践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做学理的阐释,只有在“是怎么回事”的剖析中我们才能找到摆脱困境的出路。
     当我问起今年的研究进展时,王老师笑着说,今年已经做成了三件事。一是总主编了一套《21世纪专题教程·语文系列》丛书,共9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已经发行,其中有王老师编著的《语文知识新视点》;一是总主编了我国第一套从语文教学内容角度分析教案、教例的“新课程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丛书”,共12本,广西教育出版社已经开印,其中王荣生老师的又一本专著《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已被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定为浙江省语文教师继续教育2004年主要培训用书;第三件大事,是从2004年1月起在语文教育研究的权威杂志《语文学习》主持“语文课程建设”专栏,日前已主持了6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王老师透露,他现在手头上还有好几件“大事”在做。
     在学术的道路上,王老师坚守着学品人品的统一。他对自己提出了两个近于苛刻的原则:第一,但凡写文章,要力求做到“不引起争论”———观点可以尖锐,但一定要严密论证,确保结论站住;第二,要在文章中充分体现前人的研究成果,有时文章发表时受篇幅限制,他宁可删减正文,也要完整保留引文出处和参考资料。这两点,在成熟的学科,也许不算什么特别,但在长期习惯于自我感触式的语文教育研究领域,却有非同一般的意义。王老师说:“这是在做改造语文教育研究‘文体’的工作,也是严谨学风的宏扬”。在我看来,在当今以“名”为先、“利”字当头的大气候中,这两个原则,正映衬了王老师人格的高拔、超俗。(胡苏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12:51 , Processed in 0.07610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