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姓氏文化的现代视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5 10:55: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姓氏文化的现代视角


徐迅雷




姓氏作为民俗文化,蛮有意思的。它是生命的标志符号,能超越时空;它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百姓百姓老百姓嘛!
原本丰富到24000多个姓氏,如今只剩“零头”了。作为中科院的研究项目,中科院专家袁义达用了两年时间,调查完成了《中国姓氏统计》,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按照姓氏数量排序的“新百家姓”,调查人群数量将近3亿,基本涵盖全国,找到约4100个姓,而我国历史上最多曾出现过24000多个姓氏。(2月5日《新闻晚报》)
这是历史流变,也是生活流变,更是文化流变,不管是今天留下多少个,姓氏是不会消亡的。那些今天建议取消这个、明天倡议取消那个的专家们,估计没有人敢斗胆提议取消姓氏的。当代中国人的姓氏,大都可与历史上著名人物的姓氏联系起来,甚至可以追溯到太古初民的原始崇拜。比如今之“屈”姓,上溯至屈原,再由屈原上溯至“帝高阳”——屈原赋骚,首句即为“帝高阳之苗裔兮”。有的姓氏蛮有趣: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事事有人姓,不可思议的“酱”姓人也被找到了。还有:“一”,江苏昆山玉山镇有此姓,有的属一那娄氏之后,有的由乙姓演化而来;“拾”,徐州九里区有此姓,出处不详;“百”,重庆北碚区有此姓,来源于黄帝之后;“千”,郑州上街区有此姓,其祖先可追溯到三国时期。
如今有许多人、许多单位在研究姓氏,这在饭都吃不饱的时代是不可想象的。观察今天的姓氏,需要现代视角,因为时代毕竟在进步。把父母两个姓氏合在一起作为自己姓氏的越来越多,有的时尚人士新造时尚姓氏,而网名的“姓”“名”更是千姿百态了。去年《新民晚报》有个有意思的报道:大连福利院让孩子们改用普通姓氏,男孩不再姓“国”女孩不再姓“党”,这意味着沿用了30多年的规定被打破。尽管今天姓“党”姓“国”的人不少,我们不往“宏大意义”上想,这两个姓其实蛮普通也蛮不错的,但让孩子们自己选择姓氏,“百花齐放”,避免整齐划一,这就是一种进步。我们不要为姓氏的改变过于担心,文化从来都是在变与不变中发展的。
在姓氏研究中,作为专家的袁义达蛮有现代视角、现代思维,他将姓氏分布与疾病分布联系起来看,发现许多地方“不谋而合”,提出“对姓下药”的想法。比如在《中国人口主要死因地图集》中,糖尿病在山东地区发生率较高,而孔姓在山东出现的频率也是最高的。“这二者之间一定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如果找到姓氏和遗传基因的关系,根据姓氏开发出个性化药物,甚至‘对姓下药’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这看起来颇像名导赖声川的“创意学”,有点把“暗恋”与“桃花”连在一起而成为舞台名剧《暗恋桃花源》的味道。姓氏文化研究,还真需要这么一点创新创意。
姓氏作为文化,凝聚着民族性格民族精神、蕴涵着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标志,是同胞百姓沟通的纽带。拓展姓氏研究领域,是认知历史的需要,是传承文明的责任,也是构建和谐的内容。而一个人爱自己的姓名,也是内心和谐的因素呢。正像易中天所说的:“鄙人50多年行不改姓,坐不更名!就是真名实姓在江湖上行走!”
“坐不改名行不改姓”,不亦悦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7:59 , Processed in 0.06402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