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姓源于颍上人管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9 16:44: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管姓源于颍上人管仲

  
张殿兵/文

管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9%
姓氏史书记载管姓起源有三支:一支来源于周文王的第三子管叔鲜。周武王灭商以后建立了周朝,把叔鲜封在管,建立了管国,让他与蔡叔度一起管理商朝遗民。周武王死后,由年幼的成王即位,因为成王年纪太小,就由周公旦主持朝政。管叔和蔡叔认为周公旦的统治不利于周王朝,于是联合发动了叛乱,很快就被周公旦平息。管叔于是被杀,管叔死后,他的后代就以其封地名管作姓氏。
一支来源于管仲。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是周穆王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及《风俗通》所载,周穆王时,将其庶子分封于管,至管仲始显于齐。管仲的后代也姓管,称为管氏。这两支管姓全部出自姬姓之后。另一支出自他族改姓。锡伯族瓜尔佳氏,改汉族姓氏为管姓。
                                   管姓得姓始祖管仲
管仲,名夷吾,卒谥敬,亦名敬仲。颍上(今属安徽)人,春秋时齐国著名政治家。管仲原辅佐公子纠,并用箭射杀公子小白,公子小白通过装死才逃过一劫,后公子小白回国即位,即齐桓公。他不计前嫌,重用管仲为相,管仲感恩戴德,辅佐齐桓公实施改革,他通过通货积财,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叔因叛乱被杀,身败名裂。而管仲声名显赫,德才兼备,又使周穆王支庶之管姓扬名天下,故管姓子孙尊管仲为管姓的得姓始祖。
据《中国姓氏大辞典》载:“管,出自姬姓,以邑为氏。周穆王(公元前977——922年在位)时,将其庶子分封于管邑,其后有管氏,至夷吾(管仲)始显于齐……”。
《元和姓篡》载:“管,文王子叔鲜封于管,因氏焉。管夷吾字敬仲,仕齐。又管至父,燕有管少卿。案世本,管氏至庄仲山生敬仲夷吾,夷吾生武子鸣,鸣生桓子启方,启方生成子孺,孺生庄子庐,庐生悼子其夷,其夷生襄子武,武生景子耐步,耐步生微。”
然而,据《史记》记载管叔鲜是没有后代的。《史记·管蔡世家》载,“伯邑考,其后不知所终。武王发,其后为周,有本纪言。管叔鲜作乱诛死,无后。周公旦,其后有鲁,有世家言。蔡叔度,其后为蔡,有世家言……。史记下面译文说,伯邑考(周文王大儿子),他的后代不知封于什么地方。武王发(文王次子),他的后代为周王,有本纪记载。管叔鲜(文王三子)在周成王时作乱,没有后代。周公旦(文王四子),他的后代为鲁侯,有世家记载。蔡叔度(文王五子),他的后代为蔡侯,有世家记载。曹叔振铎(文王六子),他的后代为曹侯,有世家记载。成叔武(文王七子),他的后代没有什么表现。霍叔处(文王八子),他的后代为霍侯,被晋献公消灭。康叔封(文王九子),他的后代为卫侯,有世家记载。冉季载(文王十子),他的后代没有什么表现。”
由此可知,既然史载管叔鲜诛杀后,子孙无后。那么,结局就是管叔鲜的后代也有可能在这场叛乱中被周公旦一起诛杀。否则,周文王的十个儿子有九个都交待了后裔情况,为什么管叔鲜后裔没交待呢?管叔鲜无后,在今天我们往往称为绝户头,或者说绝子绝孙。既然管叔鲜无后,那管仲就不可能是管叔鲜这一支姓。同时,也没有管叔鲜嫡系一支这一说。唯一可以解释的是,管叔鲜执政的管国亡国后,其国人有可能以国为姓。但可以确定的是,管仲绝不是管叔鲜后裔。因为史书明确记载,管仲为周穆王之后。
随后由宋代邓名世撰的《古今姓氏书辩证》一书也没有管姓考证。今天由山东大学出版的《中国姓氏起源》一书同样也没有管姓之记载。管姓虽然不是大姓,但其姓因管仲名人而家喻户晓,作为一代名相管仲,其姓源为何没有记载。我想,原因可能是宋代史学家邓名世对管仲起源于管叔鲜一说持有异议,不相信此说,故没有列举吧。
管姓的迁徒分布
管姓主源为周文王后代周穆王之后,出自姬姓。在西周众多诸侯国中,管国立国早,消亡亦早,管叔鲜被诛,其无后代传播。周穆王庶子分封管邑,至管仲时任宰相,其子孙众多。因为当时齐鲁比较富庶,多数子孙播迁山东,也有南徙安徽、江苏北部和河南东部一带者,而安徽颍上因是管仲出生地,其也有部分后裔留存故里。
春秋时,管姓名人除管仲外,也有同时代的管至父,同为齐国人。可见此际管姓仍主要繁衍于山东。
西汉时见于史册之管姓有高祖妃管夫人,李陵军侯管敢,燕令管少卿,管姓郡望平原应在秦汉之际形成。东汉时农民军首领管亥,亦为齐人,中常侍管霸,顿丘(今河南清丰)人管伯,可见此际已有管姓在河南落籍。另东汉初年,有曾任山东副都军务的管思藏自豫徙居闽地宁阳招贤里羊岗坝(今宁化水茜张坊村)。
三国时,北海郡朱虚(今山东临朐)人管宁,年轻时与华歆同席读书,有高官乘马车从门前经过,华歆前往观看,管宁与他割席分座,表示断交。东汉末,避居辽东三十多年。魏文帝征他为太中大夫,明帝又召他为光禄勋,皆固辞不就。管宁后代有子孙留居当地。魏晋南北朝时期,因社会动荡,管姓避乱有西去秦陇,南及潇湘者。据《管氏宗谱》载:“齐鲁有管仲后裔,秦陇有管纯后裔,湖湘有管修后裔,辽东有管宁后裔。”
南北朝时也有管姓避居江南,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管崇即为晋陵郡(今江苏常州)人。唐宋之际,管姓在江南繁衍日盛。五代后唐年间,管思藏有后裔真郎,返徙江西带源居住,后其子孙播衍闽、粤、赣各地。宋代词人管鉴,随父仕宦,由龙泉徙居临川(今属江西)。
元代,翰林学士管祎开基河南光山。明初,有光山一支迁往新蔡。同时,管姓作为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天津、江苏、安徽等地。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所载,明清之际管姓进士及第者有55人,有35名为江苏、江西、浙江人,排除其特有的文化氛围外,说明管姓在此三地分布甚广,另南方还有湖北两名,云南一名。北方则以山东之莒州(5名)、高密(2名),陕西之咸宁(2名)为众。管姓此期的分布由此可见一斑。此际之管姓有渡海赴台,侨居海外者。另有山东之管姓闯关东谋生。
如今,管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江苏、山东等省多此姓,两省管姓约占全国汉族管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三。
目前在全国可知的管姓各支始祖有九人:
管重和:管仲的第六十一世孙,元至正十七年由江苏常州郡毗陵(驿)(今常州市武进区)迁南通如东县掘港场。是为如东县掘港镇宾山管氏始祖。
管 进、管文正:是族旧籍山阳,宋靖康之乱徙苏州城东之东河,为苏州管氏始祖。始迁祖为进五世孙文正,明成化间迁邑之平江里龙潭上,又治宅于管家园。为吴县管氏始祖。
管新涵:元末自括苍龙泉州前东浦迁至黄岩新桥,为黄岩新桥管氏始祖。
管 御:北宋仁宗时自青州渡淮,先寓维扬,后徙洪州,元丰二年其子管炬卜居丹阳东永济乡之管山,后裔遂奉其为始迁祖。为丹阳管氏始祖。
管天龙、管思舜、管文绰:北宋时居浙江,五世祖管思舜迁溧阳,为溧阳管氏始祖。管思舜子管文绰,号西溪,南宋绍定间再迁邑之奉安黄雀花墩下,是为本支始迁之祖。西溪管氏始祖。
管 葵:宋末元初自浙之龙泉石马迁广丰齐川。齐川管氏始祖。
管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也形成晋阳和平原两大郡望地望分布。郡望也称地望,就是地方的意思。据《郡望百家姓》载:“管氏望出晋阳”。晋阳,春秋时晋国都城,后为赵国晋阳县。汉代置县,为太原郡治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
《广韵》载:“望出平原(一作平昌)”。平原,西汉元年(公元前206年)置平原郡。治所在平原(今山东省西北部平原县一带)。 目前管姓堂号中,使用最多的以“平原”、“白云”、“过一”等堂号。
“拜”姓因管仲而起源
  “拜”是一个动词,以此为姓,相信很多人没有听说过。拜姓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齐国宰相管仲之后。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小白)和公子纠争夺齐国王位。管仲当时辅佐公子纠,为了让公子纠顺利登上王位,管仲率兵拦截齐桓公车马,并用弓箭射了齐桓公一箭,差点没让齐桓公死于非命。后来,齐桓公登上齐国王位。齐桓公即位后,不计前嫌,拜管仲为相,并称仲父,齐国由此变成当时最为强盛的国家。管仲的一些后裔为了纪念祖上的这段荣耀,索性把“拜相”的“拜”作为自己的姓。
公元2005年4月7日,南京《金陵晚报》征集南京市古怪姓氏近百个,其中就有一支“拜”姓。《金陵晚报》记者曾专门采访了管仲后裔南京市民拜忠喜老人。老人曾收藏有一部拜姓家谱,谱书记载拜姓在历史上出过不少名人,如元代名将拜住,而江苏的拜姓来源于乾隆年间在京为官的拜大雄,拜大雄充军到现在的泰州市的拜官庄养马场,他的子孙分布于姜堰、兴化、大丰、宜兴等地。目前,在南京的只有寥寥几户。
管仲后代有一支“阴”姓
阴姓源出有二:一支出自姬姓,源于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管仲任齐国宰相,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名扬天下。管仲的第七世孙名管修,为齐卿田氏所逐,自齐国逃到了楚国,被封为阴邑大夫,故又被称为阴大夫、阴修。他的后世子孙便以封邑为姓,称阴氏,形成了一支阴姓。
一支出自以国名为氏。远古时的尧帝的后代,曾建立过一个诸候国,称阴国。古时,山河向南的那一边称阳,向北的那一边称阴,阴这个地名可能在大河或大山的北面。尧帝后代受封于阴地,就以地名为国名,其大夫的后裔以食邑为姓,称阴氏。
阴姓得姓始祖为管修,阴姓出自姬姓。阴姓的起源可上溯到周朝,阴氏的得姓,大约有2300年的历史,是一个古老的姓氏。根据史书记载,阴姓先祖是颍上人管仲,是周穆王的后代,春秋时期齐国宰相,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中的第一个,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管仲是距今2000多年的历史名人,春秋末年,管仲的第七世孙管修,跑到楚国去当了阴大夫的官,因此,子孙就以官为姓而姓了阴,望族居于南阳。他的后代有的以封地名作为姓氏,称为阴氏,是今天阴姓的又一支来源。河南是阴氏的一个主要繁衍中心,阴氏家族在河南是一个大家族,后世子孙陆续向全国各地迁移,南北朝时,在甘肃的武威显赫一时。故阴氏后人奉管修为阴性的得姓始祖,奉管仲为起源先祖。
阴姓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阴姓历史名人中较为人们所熟悉的就是汉光武帝皇后阴丽华。阴丽华美丽贤惠,当时未即位的光武帝刘秀曾说:“作官当作执金晤,娶妻当娶阴丽华”。后来刘秀果然如愿,当上皇帝。初始汉光武帝刘秀想封阴丽华为皇后,但被她婉拒了。并且坚持要刘秀立郭妃为皇后,因为郭妃的父兄为光武帝夺得江山曾立下汗马功劳。于是,郭妃成了皇后。但后来郭妃去世,阴丽华才当了皇后。
同时,还有我们阜阳人所熟悉的鲖阳侯阴庆,他是阴丽华的侄子。曾被分封于鲖阳城,即今天的临泉鲖城镇。东汉永平三年(公元60年),汉明帝刘庄封他的表亲阴庆为鲖阳侯。历史上阴庆并没有多大功劳,而是得益于他的父亲阴兴为官清正。而阴兴是汉光武帝刘秀的皇后阴丽华之弟。阴庆作为皇后阴丽华的侄子,与皇帝刘庄又是姑表亲,在封建时代,具有如此重要身份的阴庆即使身无寸功也是可以封侯的。
阴庆把自己的田地宅院都送给了两位最小的弟弟阴员、阴丹。皇帝以阴庆懂谦让,又升阴庆为黄门侍郎。阴庆死后,阴庆的儿子阴琴继承了父亲的职位。阴琴逝世后,他的儿子阴万全继承职位。阴万全死后,其儿子阴桂继承了职位。
腊月二十四祭灶,大家再熟悉不过了,然而,这却是由管仲后裔阴子方而诞生的。据《后汉书·阴识传》载,西汉宣帝时,阴子方事亲至孝,积善有德。某年腊日早晨,他正在灶台旁升火举炊,灶神露相了,于是忙下跪感恩,并将一只家养的黄羊宰杀供奉。这以后,阴子方接连发财,成了远近闻名的富户。受到这个“黄羊祭灶”传闻的启发,很多人也都在腊日宰牲祭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就有腊日“以豚酒祭灶神”的记述,注引阴子方祭灶致富的传说说明这一习俗的由来。由此可见,汉晋南北朝时的腊日祭灶是从先秦两汉时的夏季祀灶蜕变而来。至晚在宋代形成的腊月二十四日祭灶,又是从腊日祭灶流变而来。
还有南宋文学家阴幼遇兄弟俩。30年编撰一部《音韵》,全书20卷,上涉群经,下包诸子。书编成后,阴幼遇的三哥阴幼达认为书中搜集的典故,并不是每个读书人都能一看就懂的,于是,他又给书随字注释,以备观鉴,题名为《韵府群玉》。这样,这部类书更齐全和完整了。
其实历史上阴姓名人还有很多,如明朝大学问家阴秉衡,时人将他和孟子相比,称他 “阴孟子”。阴秉衡读书博闻强记,有见解,但不愿做官,隐居不仕,一生著述,孜孜不倦。著有《慎经录》、《婚姻节要》等都很受人好评。阴姓像这样的文学家每个朝代都有,层出不穷。限于篇幅,我便不再一一列举。
阴姓的郡望为始平郡,晋时置郡,治所在槐里,即今天的陕西省兴平市。
2008年5月11日,管仲后裔,四川味聚特有限公司董事长管国如曾来颍上管鲍祠祭祖。今天,颍上也有管仲一支后裔生活在管谷村一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8:45 , Processed in 0.06003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