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情境教育建构及其独特优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13 17:16: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情境教育建构及其独特优势   来源:中国教师报
  儿童是我的挚爱。为了让儿童快乐地成长,1978年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再次走到儿童中间,踏上了探索之路,围绕“情境”这一课题不知不觉做了30年。这30年,是我生命最成熟的黄金岁月。我倾情将它交付给了儿童。
  在教育的探索过程中,中华民族的文化给予我的研究以可贵的理论滋养,我从“意境说”中概括出“真、美、情、思”四大特点。数十年与儿童朝夕相处,我感悟到儿童是有情之人;儿童生来爱美;更为重要的是儿童潜在着智慧。
  “情境”如今已成为世界的话语,一切知识产生于情境,最终又运用到情境中,已是不争的事实。今天,我将自己探索的中国式的情境教育的建构及主要特质作简要的介绍。
  ●讲究“真”,给儿童一个真实的世界,符号学习与多彩生活链接
  情境教学刚起步的时候,当时语文教学的课堂是封闭的,课堂上没有形象,没有情感,没有生气。课堂切断了儿童情感与智慧的源头,符号与生活之间断裂了,就像一片干涸的土地,一片没有诗意,没有情感的荒漠,智慧种子在这儿没法萌芽。
  于是,我带领孩子走出封闭的课堂,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走进社会生活五彩纷呈的画面中。在田野上,孩子们像小鸟飞出鸟笼,贪婪地呼吸着广阔天地里的清新空气。于是,校外、小河旁、田埂上和树丛里,都留下了我和孩子们的身影。他们睁大了眼睛看着这美妙无穷的世界。
  飘忽的春雨,使他们感受古诗“春雨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夏日雷鸣闪电的威力,让他们思考大自然骤然变化的因果关系;秋夜,我带他们去看月亮,闪烁的星星、银盘般的月亮又引起多少奇妙的遐想……我以为日月星辰、春夏秋冬、冰雾雷电,还有美丽如画的山川田野,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林,光怪陆离的鸟兽虫鱼,连同当今社会生活中鲜活的生活画面,昔日的人文景观,那都是大自然和社会早就为孩子编写的最生动的教材。他们倘徉其中,流连忘返。
  在这开放而真实的情境中,主人公就是儿童,他们在其中观察、思考、交流、表达、操作和游戏。一次次情境的观察与感受,在孩子记忆屏上留下了繁多的生动映象。这为孩子的想象与思维活动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材料,使他们可能去组合和创造新的形象。
  情境的观察,不仅为儿童提供思维和想象的材料,而且对处于生命早期的儿童敏锐感受能力的培养,满足对周围世界认识的强烈欲望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开放的情境让课堂与思维的源泉、语言的源泉相通,进而丰富了课堂教学,儿童的经验得到充分的利用,他们写出了很精彩的习作。二年级三个孩子作文上了人民日报;小学毕业时作文优秀率是整个区的12倍,这是因为情境课程很好地体现了“儿童—知识—社会”的构建。于是,当情境教学发展到情境教育时,我提出“拓宽教育空间,追求整体效应”。在情境课程的操作要义中,我更明确提出“以儿童活动为途径”。我们创设的开放的情境,给儿童一个真实的世界。在情境课程中,无论是作为核心领域的学科课程,还是主题性大单元综合课程、衔接过渡性课程和野外情境课程,都进一步将课堂与生活情境相连,让我寻求到连通学校教育符号认知与生活感受之间断层的途径。
  正如知名学者评述的那样:“儿童进入学校以后,他实际上进入一个抽象的符号化的世界。而那个世界本身它是从生活中来的,但是他们回不去了。那么到底怎么去解决?这是一个难题,综合性的难题。李老师做的研究就是在探索这样一条途径,她的情境让她寻到一个中间的东西,使符号的认知能够与生活链接起来。”
  ●追求“美”,给儿童带来审美愉悦,在熏陶感染中生成主动学习的“力”
  小学语文本身是美的,展示了一个真、善、美的世界,有形亦有情。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切实打好基础,而且在其间受到人文熏陶,进一步培养儿童的高级审美情感,但从何着手呢?
  于是,我想到美学,想到艺术,借鉴边缘学科思考,拓宽了我的思路。我深知,艺术是最形象、最富美感和最生动的文化。儿童审美教育是从感受美开始的,进而才是对美的理解和借鉴,以至去创造美。
  我从艺术与文学的关系作了分析判断:利用艺术,让语文教学美起来。
  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谈到“美”人们还心有余悸时,我却大胆地将图画、音乐和戏剧等引进课堂,综合起来创设情境。由此概括出创设情境的六大途径:“以图画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以生活展现情境”和“以实物演示情境”。
  在富有美感的情境中,课堂是美美的,儿童的心里也是美美的。因为愉悦让孩子的智慧迸发出如此灿烂的火花。我认定,美的,神奇的情境,是启迪孩子潜在智慧的最佳境界。
  教学实践中的感悟,让我找到情境教育操作的突破口,那就是“美”,进而提出以“美”为境界。
  我把“美”作为情境教育追求的境界,提出这样的主张,也绝非单凭感觉,其间也包含着许多理性的思考。我从“美”与儿童主体性的形成;“美”与儿童世界的丰富;“美”与儿童最初的人生幸福;“美”与完美人格的培养等方面,来认识“美”的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来具体诠释“美”的育人功能。
  教育实践告诉我,当孩子生来具有的审美需求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产生主动地投入教学过程的“力”。美让我们摆脱各科教学的单纯工具性的枯燥。美感的笼罩,使各科教学的文化内涵得到顺乎自然的体现,把学科知识镶嵌在滋润了文化艺术的、美的情境中。
  数年后,我又明确地提出“一个值得倡导的教学原则”,那就是“美感性”。可以说,在情境教育探索过程中提出的相关对美的认识、主张及操作要义,除了美学原理的启示,那正是“意境说”长期以来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给予的理论滋养,使我概括了情境教学“形真”、“情切”、“意远”和“理寓其中”四大特点,并分别设计了实体情境、模拟情境、想象情境、推理情境和语表情境。
  情境课程中正是运用艺术的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连同优选的周围世界中美丽的大自然、社会生活中光明美好的情境,都从不同角度为儿童营造了一个丰富的学习环境。情境教育创造性地通过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富有美感的情境使其具有强烈的感染性,不仅为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展示了最佳的显效的途径,连同以后在各科教学的推动,终于把儿童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了起来,创造了以“情境”为特质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正如教学论专家评述的那样:“情境教学突出了情感的艺术的整体活动”,“这就弥补了教学认识论一大块缺陷,即教学认识不仅是认知活动,而且包括情感意志活动”,“李吉林老师创造的情境教学使教学活动艺术化,为教学艺术认识论的探索,做了既富开拓性又实实在在的工作,具体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新成就”。
  ●注重“情”,与儿童真情交融,情感伴随认知活动
  我始终认为儿童是最富有情感的,而且是最易于被激起的。教育教学应该利用儿童心灵的这种最可贵的特点,所以,情境教育非常重视以教师、教材或其他教学资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因素触及儿童的心灵。
  在他们进入特定的情境后,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的纽带作用和驱动作用。情境显示的美感和情趣往往能迅速引起儿童的关注,进而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态度倾向,激起他们相应的情感,使儿童在一种美好的情感世界、情感体验中学习知识,发展智力,达到知情意行统一。
  于是,在构建情境教育模式时,我提出“缩短心理距离”,师生间创设一种亲、助、和的人际情境,课堂上创设美、智、趣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儿童对教师“亲”,对教材感到“近”,让儿童的认知活动进入“最佳的情绪状态”。情境教育最大的特点便是,以“美”激情,以情启智,以情动情……可以说,情境教育的根本灵魂就在于一个“情”字。
  继而我又结合心理学、美学和场论的学习,认识到优化的情境必然会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主动投入学习活动,感受学习活动带给他们的快乐与满足。在这里,没有丝毫沉闷的学习气氛,没有强制,没有指令,完全摆脱了被动应付的状态。探究的乐趣也绝不仅属于少数拔尖的学生,而是属于全体学生。在这种热烈的内驱力推动下,学生群体为求知而乐,为探究而兴奋、激动,到达了一个比教学预期目标还要丰富得多、广阔得多的境界,甚至到达沸腾的状态。“让情感进入课堂”的境界,通过情境教育这一模式,得到了实现。
  情境教育由于是以情动情,让孩子受到熏陶感染,所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了儿童的审美情感及道德情感。例如为帮助受到水灾、地震袭击的小朋友,我们的孩子有的打碎储蓄罐,把零花钱慷慨捐出,有的请妈妈特地买新书包、新文具寄给灾区小朋友;他们在节假日会通过小队活动到盲聋哑学校、敬老院看望那里的小朋友和老人,给他们表演节目,把欢乐带给他们;在家里,当妈妈下班回到家中,他们会倒上一杯水,给妈妈捶捶背;“三八”妇女节,更是系上妈妈的围裙做家务,让妈妈休息。那都是因为“美”激发了“爱”,培养了孩子的善良和真情。
  这样的情怀,在儿童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发展的关键期,对他们的人格品质的发展是至关重要也是极其深远的。这更表明“情”是情境教育的命脉,也是我执着追求的目的和归宿所在。它表现为层次更高级、内涵更丰富的理想、道德和意志等,可以形成一种强大的情意力量。
  ●突出“思”,给儿童宽阔的思维空间,尽力开发潜
  在的智慧每一个大脑健全的儿童都潜在着智慧,理想的教育完全可以而且也应该充分开发儿童潜能,使他们一个个变得智慧起来。儿童的思维能力、语言活动和认知水平无不受其思维活动的支配、调控,连同儿童的情感都与思维紧紧地联在一起。因此,我主张教学应始终以儿童思维发展为核心,利用情境,唤醒和发展儿童的潜能。
  我凭借教材和作文教学发展儿童的想象,构想出“以观察情境积累表象,丰富儿童的想象,丰富儿童想象所需的思维材料”;“以情感为动因,提供想象契机,为儿童组合新形象产生需要的推动”等具体策略。
  在具体的课程中,我常常把儿童带入广远的意境中,让儿童伴随着情感进行思维活动,把观察与思维结合起来,把观察、阅读、习作与想象结合起来。我较早地悟出,启迪儿童的想象是发展儿童创造性的有效途径。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系列的创造性复述、想象性作文、续编课文和创作童话等训练范式,都是为了有效地发展儿童的创造性。
  在大量的教学情境中,我又产生了新的感悟。我发现审美情感、师生人际情感,都会直接影响儿童潜能开发,创新精神的发展。因为优化的情境不仅是物质的,情境中的人所抒发的、倾诉的、流露的和交融的情感会直接影响儿童的心理世界,进而影响儿童潜能的开发。
  于是,我从审美、情感和思维空间三方面提出培养发展创造潜能的举措,即:在审美愉悦中,培育开发潜能的土壤;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让情感点燃智慧的火花;在认识周围世界的典型场景中,拓宽思维空间,让儿童的思维飞起来。
  1.在审美感受中,儿童的需求得到满足,就会产生欢乐感,儿童的思维也在无限自在的心理世界中积极展开,潜在的创新的种子就很易于在这宜人的审美场中萌动、发芽,显示出一种积极的驱动。
  2.儿童的思维活动往往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教师热情的期待和鼓励,在儿童内部,在他们的心理上会形成一种使自身潜在力量得到尽可能大发展的倾向。老师倾注殷切的期待,“期待”转化为“自信”。
  3.学科情境课程中人为优化的情境,则是最适宜儿童谈天说地的宽阔的思维空间,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想象和神往。儿童虽不能达到诗人思维的水平,但是他们的想象力可以神通江河湖海,意攀高山白云,同样可以达到思接往昔,憧憬未来的境界。
  在整个情境课程的实验与研究的过程中,一以贯之地突出思维的发展,并且利用儿童进入情境后激起的情绪,引导儿童积极思维。由于思维笼罩了积极情绪,使思维进入最佳状态。一个个课堂教学的现实场景,一份份来自儿童的作品及答案都用事实表明,聪明的孩子变得更加聪明,不那么聪明的孩子也聪明起来了,一些后进生甚至留级学生的表现便是最有力的证明。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我们突出了儿童发展所需的真、美、情和思四大关键因素,构建了将儿童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独特的教育模式——情境教育,把认知与情感、学习与审美、教育与文化综合地在课程中体现出来。(李吉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03:59 , Processed in 0.07679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