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课程后基层教研部门该做些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8-28 08:29: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往基层教研室多是为教育行政部门服务,很少考虑学校和教师的现实需求。那么实施新课程以后,教研部门该做些什么呢?

  工作目标应是促进学校和教师发展。帮助学校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为教师专业发展保驾护航应是实施新课程后教研室努力的目标。教研室开展的各种培训交流活动,要体现服务学校和教师这个目标,制定的措施要立足于学校和教师的现实需求。如我们面向教师的培训活动,就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才确定培训内容和形式的,在常规工作中也有许多服务学校的内容,如积极与学校合作开展区域教学观摩活动,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教学开放周或开放日、校本教研等活动,帮助一些学校开展教学研究、开发校本课程、开展教育科研等。

  工作职责应是研究、指导和服务。过去,教研室工作重心放在管理、指导和评估上,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少之又少。课程改革以来,教研室研究和指导的内容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增加了服务职能。实践表明,教研室的工作重心只有下移到学校,深入到课堂,更多地倾听基层的呼声,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工作形式上应更灵活多样。课程改革以后,教研的形式由原来的相对单一走向了多样。我们的教研形式既有注重操作的参与式研讨,也有注重研究的专题式研讨;既有注重区级的教研,更注重联片、校本教研;既有长远规划、学期计划,又有针对学校个性需求的临时性订单教研。具体的组织形式有课堂观摩、同课异构、主题沙龙、集中调研、分散调研、蹲点调研、小课题研究、专题研究、课标研究、考纲研究、教材研究、岗位培训、教学常规指导和经验交流等。活动中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

  工作抓手应是调研摸底、对症开方。开展有针对性的调研活动应是教研部门的工作抓手,调研的目的既是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也是为帮助学校和教师发现问题并研究解决办法。通过调研,教研活动就不再是凭空想象,而是根据真实问题展开,更有针对性,更能体现服务性。我们规定,每位教研员一学期听课不少于50节,参加校本教研活动不少于两次。现场体会校本教研,有针对性地指导校本教研,与校长和教师进行深层次对话,共同研究解决学校及学科所遇到的现实问题。

  工作重点应聚焦课堂。课堂教学问题是课程改革的根本问题,抓住了课堂就抓住了课程改革的关键。教研员要把学习方式的优化与教学方式的改进作为重点来加以研究,到学校调研,既要观察课堂教学,又要了解支撑课堂教学的各类活动。在教研方式上,改变单纯以讲座告诉教师你该怎样做的形式,代之以典型的课例为载体,让教师真切地感受高效的课堂教学,以教学行为的转变促进教育理念的真正提升。开展常态下的“研究课”活动,在课堂教学操作层面上给予教师具体指导,通过说课、评课、研讨等方式,引导教师优化教学设计,实验新的教学方法,运用新的教学技术,引导教师把先进的理念转变为教育教学行为。

  工作队伍应是多元角色担当。教研室的职能变了,教研员的工作性质和任务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教研员一是要积极担当新理念的传播者,先学习、先研究、先消化。二是要积极担当学校和教师间沟通的传递者,一方面向教师讲明工作目标和任务,另一方面及时收集一线教师的工作建议,反馈给有关部门。三是要积极担当课程改革的实验者,履行研究职责,带动一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四是积极担当课程改革的促进者,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服务员。五是积极担当岗位培训的参与者,成为校本教研的辅导员。六是积极担当落实课标的策划者,成为学业水平的质检员。

  抓好课例研究,引导教师把理念具体化为课堂教学行为。如何减小课改理念和课堂教学行为之间的落差?怎样把课改理念具体化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通过大量实践,我们认为抓好课例研究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之一。课例可以是教育教学期刊上的优秀课例,也可以是校内外教师的上课实例,还可以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组织的即时性教学课例。教研员在课例研究中主要发挥下列一些作用:一是指导校本课例研究,组织区本课例研究;二是提供课例研究范式,为课例研究有效开展提供技术支撑;三是组织总结课例研究经验,推广研究成果。

  加强小课题研究,引导教师研究教育教学真问题。小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活动,这些让人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问题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它们的存在对教育教学效果产生着不良影响,通过校本教研等活动发现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是小课题研究。而教研员是最为贴近学校和教师的专业人员,在小课题研究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培养一线教师的学习与反思习惯,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引导教师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研究遇到困难时指点迷津,提供基本的教育科研方法。小课题研究因为贴近实际、真实有效,所以能够激发学校和教师的研究兴趣;因为问题较易解决,所以能够增强学校和教师的信心和动力。

  注重专题研究,引导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学校科研部门或教研室教研人员通过调研,寻找发现校本教研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然后引导教师对共性问题进行审视、分析和探讨,在探讨过程中把具有区域性特点的共性问题转化为研究专题,进而选择研究路径,讨论研究行动,通过群体合作获得研究成果,这就是专题研究。专题研究与小课题研究和课题研究有着明显的区别:小课题研究主要是校本研究,涉及的领域比较单一,研究周期最短,形式最为灵活,教研员在其中只起引领作用。专题研究既可以是校本研究,也可以是区本研究,研究周期比小课题长,比课题研究短,教研员既可以发挥引领作用,也可以发挥组织作用。

  通过3年多的探索,我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专题研究流程。主要步骤如下:第一步调查研究,确定专题。通过开展各种调研活动,收集、分析和整理有关资料,筛选出具有区域性特点的共性问题,根据群体意向确定研究专题。第二步学习研讨,实验论证。组成研究小组,收集资料、学习理论,通过研讨交流形成研究构想,申报立项、撰写开题报告、制订实验方案、召开开题会议。第三步分工合作,实验探究。实验成员明确分工,将实验方案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通过恰当的评估手段检验实验效果。第四步整理反思,调整改进。实验中期整理测评数据等各种资料,论证实验效果,反思、修订实验方案、完善实验方法,完成阶段性研究成果报告,再次进行实验。第五步规范结题,完成实验。将研究过程中的活动记录等所有资料加以整理,形成研究论文、研究报告、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文本资料,交流推广实验成果。

  (作者为天津市东丽区教研室主任) (来源:《中国教育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0-8-28 08:32:47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6 11:26 , Processed in 0.07957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