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24|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词作变成了歌声,请大家评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4 08:48: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
 楼主| 发表于 2010-9-4 09:00: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拈花不笑 于 2010-9-7 16:26 编辑

http://user.qzone.qq.com/914072727?ptlang=2052歌声变成了图像.
http://8432190.5sing.com/ 我的原创音乐空间         
1、http://www.56.com/u75/v_NDkwNDAyNjQ.html"四季吉祥农家乐"(刘伯飞词罗远曲梁光明配乐方梓嘟演唱);
2、http://811.blog.whjy.net/user1/811/38466.html"醉了红妆"歌曲视频(刘伯飞词吴清华曲黄炎配乐高贵强演唱);
3、http://www.56.com/w96/play_album-aid-7882103_vid-NDg1NTA4Mjg.html"圣诞节快乐"(刘伯飞词李东石曲李东石配乐美思子演唱);

4、http://811.blog.whjy.net/user1/811/38600.html"千百次的神往"歌曲视频(刘伯飞词孙涛曲黄清林配乐枫桥演唱);
5、http://811.blog.whjy.net/user1/811/43640.html“江南女儿娇”歌曲视频(刘伯飞词孙涛曲孙涛配乐梅花雪唱);

6、http://811.blog.whjy.net/user1/811/44372.html“相会黄鹤楼”歌曲视频(刘伯飞词龚国强曲编枫桥唱)
3#
发表于 2010-9-5 09:57:54 | 只看该作者
新课程改革示范课《歌词四首》课堂教学实录  

深圳市南头中学  万火成

案例背景:
今年四月份,第二届全国新课程研讨会组委会要求我校派一名在一线工作的教师上一节能反映新课程理念的示范课,我有幸成为这一节课的执教者。作为一名在新课改中成长起来的青年教师,对于课的选择,我突破了公开课选用传统名篇的束缚,大胆的选择了以前从未进入教材的歌词篇目。新教材注重语文的工具性,新课程注重从知识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而歌曲却是学生生活中永远的“麦当劳”,将学生喜欢的东西搬上课堂,我想,学生会喜欢的,这节课也会成功的,因为它有生活的基础,它是贴近学生的。对于课的设计:首先,从课型来说,新课改注重课堂的互动,只有将学生的思维激活,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就会动起来,这节课才会改变传统课的说教式呆板与严肃,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因而这节课我将其定位为活动课。其次,从课的设计理念来说,传统教学的“包、泡、抱”,“灌肥肠”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了一个被动的接受载体,我的出发点是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感受歌词,赏析歌词,品味歌词,创作歌词,纂改歌词,要让课堂洋溢学生的热情,袒露学生的情怀,流动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互相借鉴、互相欣赏、互相协作,养成一种与他人合作的“善假于物也”的学习习惯;要让学生在对歌词的玩味、鉴赏、挖掘、自创中感受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因而指导这节课的设计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第三,我突破歌词鉴赏的单一教学,将此课设计为一节立体化的课,让学生能够进行多元化的学习,获得多元的能力培养。
具体细节:
……
老师:同学们,课余,你们都喜欢做些什么?
同学A:听歌
……
教师:好,我估计每个人都有一个爱好。既然你们喜欢听歌,我今天正好带来了四首歌,不过是歌词。其实呀,好的歌词听起来有味道,读起来也挺精神的。今天,我就把这几首歌词中《长江之歌》给大家朗诵一遍,希望大家从我的朗诵之中感受到这首歌词鲜明的特色!
教师用投影显示《长江之歌》的歌词,开始然后用充满激情的声音开始朗诵,朗读完后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
教师:好,感谢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我知道你们掌声中包含着对我更多的是鼓励,还是谢谢了。下面大家把对这首歌词的感受暂时放在心中,你们对另外三首歌词也进行一下品味,可以放声的,如我一样诵读,也可以浅唱低吟,认真的去品味它,看这几首歌词它们各有什么不同的特色?记在你心中。好,开始!
教师(教师巡视,感觉到学生还没放开):大家不要紧张啊,也不要约束,就和你们平时上课一样,可以大声的读出来,好不好。
教师:好,可能大家已经初步地感知完了。下面呢,同学们前后左右四个、五个、六个、七个、八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把你们感受的信息在组内进行沟通,交流,归纳整合出这四首歌词它们共同的写作特色,注意一定要紧扣文本,还要推选出一名代表出来作为发言,看哪个组做得最快,最好,好不好?开始!
讨论中……两分钟后,教师到各组了解情况。
……
同学C: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们组认为,这三首歌,四首歌写的总体来说首先就是十分的压韵,然后写的十分的有感情……
同学C:第一首歌词是“来”,压“ai”韵……
……
同学C:然后我们还认为……这些……这些歌非常有感情,有的是写对祖国的感情,有的是写对自己家乡的思乡之情
老师:那么哪些歌词写的是国家,哪些歌词写的是家乡呢?
同学C:前面两首《长江之歌》和《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写的是对国家的一种感情,后面的《那就是我》和《弯弯的月亮》是写的是作者对故乡的一种思念之情。
同学C:然后呢?就是那个……好象就是……没了
教师:我觉得你应该把机会留给大家,好不好?
……
教师:其他同学发言时要发言的观点与刚才的不一样。那个组来呢?好,后面那个组的那位同学。
同学D:我们组的观点主要是说这三个,四首诗……同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同学D:向《长江之歌》就是把长江说成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用了拟人的手法,
同学D:然后第二首中“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用了比喻的手法,第三首中“如果有一朵浪花向你微笑,那就是我,那就是我”,用了拟人的手法……
同学D:第四首中“故乡的月亮,你那弯弯的忧伤穿透了我的胸膛”用的是拟人的手法。
教师:这几句话除了用了拟人的手法,还用了拈连的手法。好!说得相当好,还有吗?
同学D:另外就是这几首诗抒发了作者的感情,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万老师:好,好,请坐,说得相当好啊!
同学E:我们小组认为这个四首歌词,对仗都十分工整……
同学E:我们组就讲完了
教师:好,你站起来我再问你一下,作者使用这一些反复也好,这种回环的手法也好,他有什么作用,你能不能谈一谈它的作用?
同学E停了下来。
同学F:便于抒发自己的情感。
教师:好,补充的很好。你们俩互相握一下手(学生握手),好,请坐下!
同学G:我觉得这四首歌词在听和读的时候,我仿佛都能看到一幅幅或宏大或小桥流水的画面。
教师:你能不能把你所感受到的画面给我们描述一下
同学G:第一首,你可以看到奔腾的长江水滚滚向东流去;第二首,可以看到雄伟的长城,咆哮的黄河;然后第三首我就感觉写出了乡村的古老与悠扬,尤其我觉得他写那个水磨写得特别好。
教师:你能不能把那个地方读出来呢?让我们也感受一下她的美好呢?
同学G:“我思恋故乡的小河,还有河边吱吱唱歌的水磨”。
教师:太美了!好,你故乡是哪里?
同学G:我的故乡是北京。
(全场笑声起)
……
教师:我也被你描述的意境陶醉了,谢谢!实际上每一首歌词都创设出了一个意境,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画面,让我们这些欣赏者进入到这个画面。歌词往往为我们创造出一个感情渲染的空间,让我们把我们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在这个模拟空间中进行表达,所以你读了以后才能够有刚才那种共鸣,对不对啊?还有就是情感美,每一首歌都表达了作者一定的情感,刚才同学们都说的很好。第三,就是直白美,也就是歌词它往往采用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情感,从而引起我们欣赏者与他共鸣。第四,就是修辞美,歌词中往往大量的使用修辞手法:比喻、排比、拟人、反复和对仗等等。还有就是结构美,歌词往往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这里我要指出的是歌词属于诗歌创作的一部分,同承一脉,与诗歌有很多相同点,有的诗歌就是一首好的歌词,你们知不知道有哪些已经成为歌词的诗啊?
同学F:李白的《静夜思》。
同学I:还有《水调歌头》。
教师:那是古典诗词,能不能说说现当代诗歌?
同学J:《在希望的田野上》。
教师:还有,象刘半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既是一首好诗也是一首好歌词,可并不是所有的诗歌都可以作歌词。这里我特别要指出的是歌词中的音韵美、情感美,这两点对于歌词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是歌词中必不可少的两个要素。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自己喜欢的歌词啊?
同学(齐声回答):有!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一分钟的时间直接把你们的歌词书写下来,看看你们 所熟悉的歌
也是否具备这些的特色,看我们哪些同学在一分钟之内写得最多?一分钟很快的哦!
同学们开始默写自己喜欢的歌词。
……
同学K:我没有写全。
教师:没关系,写多少读多少!
同学K:手牵着手不分你我,昂首向前走,要让世界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还有评论,可以
吗?
教师:你有评论?那当然更好啊!
同学K:这首歌好象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那会儿,刘德华唱的,然后,我觉得这首歌词写的
是非常符合中国人那种心理,当时我觉得他这首曲子,他这首歌呢…音律美写出来了,有压韵
的地方,比喻手法.然后是情感美,就是我刚才说的中国人那种自豪感,还有直白美,还有“就是
要让世界都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这一句话唱出了整首歌词的主题。然后是修辞美….就没
有了!
教师:哎呀,北京的同学真是了不起啊,好,后面的接着说!
同学L:我写的是“手牵手一步、两步、三步、四步望着天,看星星一棵、两棵、三棵、四
棵连成线,背对背默默的许下心愿,看远方的星是否看得见”。嗯……我之所以选这首作为我记
忆最深的歌词,主要原因是它的情感美比较突出,我觉得它最能表达出我们那会儿童年最美好
的纯真生活。同时我觉得从这首歌词中可以引起我们对过去事物的美好怀恋。
同学M:老师,我能直接唱出来吗?
教师:当然行!
(学生唱)
……
同学M:我写的是羽泉的一片叶子“ 有一个失明的女孩叫叶子,是我的好朋友,我知道在
她心里面,能看得见一切,在她透明的心儿里面,有一个角落,那里停放着善良的故事和
动人的传说。这个世界没有欺骗也没有争夺,美丽的女孩叫叶子,它经常这麽说,在她透
明的眼睛里面,有一片湖泊,那里沉浸着喜悦的伤感和忧郁的快乐,它的水面上没有涟漪
也没有颜色,长长的睫毛闪烁着无尽的猜测”。
教师:太好了!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来不及把同学们的歌词记录下来,下课后同学门把所写
的歌词交给我,让我把它带到深圳去读给我的学生听,好不好?我也从深圳带来几首我的学
生喜欢的歌词,下面就请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把它读出来!
教师用幻灯打出歌词,一男一女同学朗诵歌词:
英雄的你早已化作歌声,不朽的精神和日月一样永存。(男)/风,没有方向吹来;雨,把眼
泪落向大海。(女)/笑谈词穷,古痴今狂终成空;刀钝刃乏,恩断义绝梦方破/想要给你的
思念,就像风筝断了线。飞不进你的视线,也温暖不了你的世界/叶子是不会飞的翅膀,翅
膀是落在天上的叶子。两边是故乡,你知道长城有多长,它一头挑起大漠边关的冷月,它一头连着华夏儿女的心房……《长城长》/谁再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可是你,早已离去,消失在人海。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错过就不再 ……《后来》/都说长城内外/篱笆外的古道我牵著你走过/荒烟漫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 ——《东风破》/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难道说还有赞美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青藏高原》/长路奉献给远方,玫瑰奉献给爱情,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爱人;雨季奉献给草场,江河奉献给海洋,我拿什么奉献给你……《奉献》/一步两步三步四步望着天/一颗两颗三颗四颗连成线/一步两步三步四步望着天/一颗两颗三颗四颗连成线——《星晴》/草儿沾露水蝴蝶花中飞,何时我与你这样共相随。风筝线上走呀鸟儿把云追,何时我与你这样共依偎……《双双飞》
教师:我也有很多喜欢的歌词,有一首歌词应该伴随我度过了20个春秋,每当听到这首歌和
看到这首歌词的时候我就非常激动。它是我少年时美丽而羞涩的梦啊!.特别是后面三句”为
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峥嵘岁月何惧风流“。词里面的豪情鼓励着我,敲打着我。
下面呢,我就用我的歌喉来敲打敲打你们,好不好?时间关系,我就唱最后三句话吧(万老师
敞开嘹亮的歌喉演唱,唱完后掌声又一次热烈响起)!
教师用幻灯打出歌词: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博激流/历尽苦难痴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金色盾牌热血铸就/危难之处显身手显身手/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峥嵘岁月/何惧风流
……
教师:刚才我们探寻出了一般歌词的写作特色,也欣赏了一些精彩的歌词。此时此刻,你们
的心中是否已流露出一种创作的冲动呢?
同学(齐声回答):有!
教师:好!下面呢,我们来学习写歌词,可以自己创作,也可以仿写。我呢,在无聊的时候
也以《少年壮志不言愁》这首歌词为蓝本仿写了一首歌词,给大家看看。
此时,教师用幻灯打出歌词:
<<我多想说>>几度风雨几度高考/春夏秋冬忙备考/岁月如梭青春易老/三十男人强说愁/额上
皱纹昼夜雕琢/寒假暑假也忽悠也忽悠/为了家长的微笑/为了学校的指标/健康快乐沙扬拉
(刚刚读完,就引来了同学们和听课教师的一片笑声)我是想通过这一首歌词来表达在新课改
之前我的一种苦恼、无赖、郁闷。你们又将用什么样的歌词来把你们心中的情怀表达出来呢?
这时,同学门开始动笔创作。
教师:注意用我们归纳的歌词的写作特色来引领你们的歌词。也可以将你们刚刚默写的歌词
进行改写。
学生继续写歌词,五分钟后。
教师:好,下面的时间我们就利用先前的组开始组合,注意每一个小组呢,推选出你们这一组最
具代表性作品,很残酷的啊!注意在你们最好的作品上写上作者的姓名、组别,以便我们评奖。
同学们展开了讨论,教师在下面巡视,并给以指点。
教师:好,下面一个环节呢,咱们呢就评选奖项,注意咱们的奖项设定是:特等奖,一等奖一名,二
等奖二名,三等奖若干名,下面呢,请各组的组长作我们这次的评委,顺便带上你们各族的作品
上来,注意评奖当中要秉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允许吹黑哨,哪个组的评委要是催黑哨就
取消他们的评奖资格,怎么样?
同学(齐声说):好!
同学评选作品
教师:他们评选作品,我们干什么呢?今天既然是学习歌词,那我们就唱唱歌吧。那位同学
为我们来一首?
同学N:我觉得现在心情比较激动,可能大家跟我一样的感受吧。下面,我就唱一首大家都
会唱的歌<<同一首歌>>,会唱的跟我一块唱好吗?(唱)…鲜花曾告诉我们怎样….
(这时有一位学生举手应唱!)
同学O:今儿个老师从南方来,我就唱一个跟南方有关的歌吧.
教师(激动的说):太感谢你了!
同学O(唱):一等……就是十年,如我的思念……
……
同学P(特等奖获得者): 我的写的歌词是《心烦之后》,那天上晚修心里挺烦的,对班里同学也看不顺眼(大家哄笑),就随便写了两句:心烦之后,沉默使我想起很多,心烦却不能掩饰寂寞,昔日的微笑此刻也黯然神伤,昔日的眼泪却铭记在心头,我的回忆心情依旧,我的想念增添哀愁,想要去想却不能再想,只能停留在这一刻,抚平一切不安的思绪,找到一点快乐,到达期待彼岸,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掌声雷动)
教师(用欣喜的眼光看着他):北京的孩子就是不一样,文学素养挺高的。
同学Q(一等奖获得者):这个歌词是我为纪念我的一个逝去的亲人而写的。我的这首歌词名字叫做《失去以后》——回忆你的脸仿佛总是那么沧桑,我望着天空呼唤你的名字,可回应的只有你的沉寂。多少次兴奋的日子里,我在为你而哭泣,我拼命忘记过去,可命中注定我要牢记在心里。你躺在冰冷的花丛里,我只能远望你只能哭泣。现在我想对你说声对不起,可你在冰冷中封锁了呼吸——我永远爱你!诚然使我想起了很多……
……
教师: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同学的作品就不一一在这里展示了!同学们第一次创作歌词就写的这么好,真是不简单。其实,我们初学写歌词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只要把握歌词的一两个特点就行了。主要是压韵,抒发自己的情怀,歌词就是要抒发自己的情怀引起欣赏者的共鸣。  今天,我们通过对四首歌词的品味、探究,归纳出了一般歌词的写作特色;通过写歌词、评歌词学会了写简单歌词,收效颇丰。当然,歌词的写作并不是我们今天一节课可以讲清楚的,我们今天只是学到了一点皮毛,它还有很多技巧,课后请同学们网上查找资料,深究一下歌词的写作技巧,也可自选角度,探究歌词创作与中国古典文化的关系或其它与歌词创作相关的问题。的确,我们生活在如歌的岁月里。在父母的《摇篮曲》中我们拥有了我们的幼年,在《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中我们渡过了我们的童年,在《少年、少年、我们是祖国的春天》中我们走过了我们的少年,在《我们是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歌声中我们迎来了我们的青年。我们生活在如歌的四季里。春天,我们唱着《春水流》,让时光别把孤独收留;夏天,我们唱着《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去畅想红军走过的路;秋天,我们唱着《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到遥远的北疆去采摘我们的梦;冬天,我们唱着《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你的、我的心。烦恼时,我们拥有《星星知我心》;快乐时,我们拥有《热情的沙漠》;失败时,我们拥有《男儿当自强》;成功时,我们拥有《掌声响起来》。歌声中,有你,有我,有我们共同留下的串串足迹,今天,让我们一同去唱响那逝去的岁月吧!
放歌曲,投影歌词,师生一起听、唱《童年》。
教师(歌曲快完时):同学们,时间过得太快了,我希望我们今天的相聚是我们合作的开始。如果有缘,我希望我们能在北京再度携手;如果有份,我希望我们能在深圳、在深圳南头中学相会。最后,就让我们在这醇香般的歌曲中结束我们今天这节课吧,谢谢大家!再一次的感谢北京十一中学的学子们! (掌声)
学生在《童年》的乐曲中依依不舍的与教师道别。

课后反思
以“自主”调动课堂。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不待老师教,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改,学生自能作文。叶老的这句话,其实就是我们语文新课改的目标。那么,如何实现这一雾里看花,可望又有点不可及的目的呢?这节课中,教师充分的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教学原则:如何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如何让学生自我得去学习歌词,自我得去探究歌词,自我得去挖掘歌词,自我得去写歌词,去寻求学生和我所要达到的共同目的,而作为老师的我既是课堂中的总导演,又是一名平等的参与者。因而,教学中,学生始终是以主体的姿态出现的:学生赏析歌词,学生剖析歌词,学生归纳要点,学生品味歌词,学生创作歌词,学生纂改歌词,学生朗诵歌词。整堂课无不洋溢着学生的热情,无不袒露着学生的胸怀,无不流动着学生的思维。整个教学过程自然形成“师——生——教材三位一体”的合谐的教学状态。
以“趣”串起课堂。课堂,学生主宰着;课堂,学生幸福着。歌词的教学对于我、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内容,这是一个新的挑战和机遇;但歌词本身对于学生和我来说又不陌生,这是一个好的教学平台。面对于“百分之七十八的学生对语文丧失了兴趣的时候(《教育文摘》)”,有一篇他们感兴趣的课文,这确是一个机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是我在设计教学时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我的情景读,是一个激趣;听歌鉴赏是一个培趣;评选作品是一个调趣;学生唱歌是一个加趣;教师结尾窜词是增趣。用“趣”来调动学生,用“趣”来唤起学生对语文的热爱。这节课实现了语文学习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语文学习是生动的,而不是乏味的;语文学习是广阔的,而不是局部的;语文学习是快乐的,而不是痛苦的……
以“实”完善课堂。新教材的编纂更注重语文的工具性,更趋向于运用,更接近生活,那么,作为语文老师,我就在想,我的这一节课让我的学生得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设计教学时,我的教学过程中更多地体现着一种实用主义原则,按照“鉴赏——探究——咀嚼——创作”的思路来设计这一课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对教材的感悟、理解,作为学生运用的理论指导,而学生写歌词、改歌词、评歌词,则是对理论的一种强化,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反作用于理论,加深理论的厚度与可行性。那么,一节课下来,学生就初步的弄清怎样鉴赏歌词,知道歌词的好坏了,知道怎样写歌词了,我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也就落实了。
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语文教学所培养的“是德智体全面、和谐、均衡发展的人,或者说,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全人’或‘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培养只得到某一方面发展的人”。一节语文课,我们将学生的多元智能开发了多少,这应该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所必须考虑的。听朗诵、听歌是听力的培养,读歌词、交流感受是说话能力的培养,鉴赏歌词是阅读能力的培养,创作歌词是写作能力的培养,品味歌词是审美能力的培养,小组交流是合作能力的培养,评选歌词是竞争能力的培养……要将4H教育,即“手,脑,身,心”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落实。
在语文中感悟生活。在语文中理解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又用语文去装扮生活,构建生活语文。这篇课文与传统的“统编”教材毫无关系,是一篇全新的课文,因而语文课堂上传统的语法分析、段落划分、中心思想的概括在这篇课文中消失殆尽。我们凭着对生活的感悟、理解去探究教材、分析教材。歌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无时无刻不与它勾连着。正是因为与生活的贴近,使得学生在学习时有所依、有所靠,课堂内容才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学生才感到语文学习的必要性,感受到生活语文的快乐。
在参与中转换教师的角色。自己下水才真正明白水的深浅,自己喝汤才知道汤的咸淡。示范朗诵歌词,下水写歌词,读歌词是老师的言传也是身教,为学生做了一个很好的范例,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得以充分的体现,教师与学生既是合作者又是参与者、领跑者。朗诵歌词,创设情境感染学生,熏陶自我;写歌词,读歌词使学生大脑中留存的歌词的写作特色有点陌生的教条主义的概念一下子形象化了。幽默、诙谐的语调让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随和——原来教师也有烦恼,教师成了“自家人”——朋友。
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这一节课,学生的发挥尤其重要。课前,我与学生交流,并带领他们做小游戏;课中,我通过身体语言和口头语言对他们的精彩之处及时地进行鼓励……我想通过这些亲和的做法拉进与学生的距离,从而调动学生,让学生与我能很快地融合,从而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是老师的课堂,也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这节课的好坏。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与师生关系也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这节课,充满着欢声笑语。
4#
发表于 2010-9-5 09:59:07 | 只看该作者
“80后”另类教师邱伟:当化学遇上《青花瓷》 2010年01月01日  作者:白纲 郭路路   来源:中国教育报
  ■特约记者 白纲 实习生 郭路路
  “无色酚酞面对碱羞涩脸绯红,紫色石蕊遇到碱青蓝慢淡出……”去年7月,一首充满拗口术语的“化学版《青花瓷》”悄然现身网络,并随即风靡起来。“用《青花瓷》教化学”成为了一些“80后”教师的另类选择。四川省乐山一中年轻教师邱伟受到这首歌的启发,针对自己学生的情况特意改编了一首“乐山版《青花瓷》”,在课堂上“首演”后,受到了学生的热烈追捧。之后,一名学生将邱伟改编的《青花瓷》传到网上,引起了网友的关注。在《乐山日报》、《华西都市报》、《三江都市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等媒体报道后,邱伟毫无预兆地“出名”了。
  2009年12月10日,记者来到乐山一中,见到了这位“80后”教师。
邱伟

  与《青花瓷》偶然相遇
  “我不是‘化学版《青花瓷》’的始作俑者。但是我非常认可这种做法。”这是邱伟见到记者后说的第一句话。
  虽然在采访之前已经看过了其他媒体对邱伟的描述:身材瘦高,长相斯文。也通过网络看过了他的照片,但真正见到邱伟后,记者还是暗暗惊叹了一声:“太瘦了!”
  “今天下午我本来有三节课要上,为了接受采访,刚刚才临时把课调开了。”邱伟一边解释,一边把记者领进他的办公室。显然,这个年轻人正处于“进行式”状态,一切都忙碌而充实。
  坐定后,邱伟打开了话匣子,开始向记者讲起“邱伟版《青花瓷》”的“前世今生”。
  2009年暑假,邱伟正为自己所教3个班的学生而感到头痛——9月份他们就要进入高三年级了,但这些学生的化学基础并不算很好,两极分化也较严重。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并在第一轮复习中达到理想效果呢?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邱伟心头。恰在此时,他在网上无意间看到了最初的“化学版《青花瓷》”。
  “我当时就觉得眼前一亮。”在优美的旋律中,邱伟的灵感电光火石般地迸发出来——何不借助流行歌曲的方式来教学,以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呢!邱伟一边想着,一边仔细审读起这首新编《青花瓷》的歌词来。很快,他发现这首歌写得并不严谨,歌词中存在不少遗漏和错误。“我要自己录一首《青花瓷》!”这个念头让邱伟接下来的假期变得异常忙碌。
  尽管邱伟的那个暑假只有3周休息时间,但他还是从中抽出了两周来专门从事“声乐创作”。写歌词,下载录音软件,购买话筒,调试音响……邱伟身兼词作者、录音师、音响师,当然也包括主唱——“我虽然有点五音不全,还是要尝试一下。”邱伟很认真,反反复复录了几十次才录出了让他满意的版本。
  9月份,开学后的第一堂化学课,邱伟拎着家里的音响走进了教室。面对好奇的学生,他颇有些神秘地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将用一种从来没有尝试过的方法来学习——唱卡拉OK!”在学生的欢呼和惊叫声中,他把事先打印好的歌词分发下去,随即按下了音响的播放键……随着旋律的推进,“主唱”邱伟的歌声响彻教室:“升失氧化还原剂,口诀要牢记;特别是对象内容,一定要分清……”
  全班同学先是一愣,随即哄堂大笑,“邱老师,你好雷人哦!”很快,大家快乐地跟着曲调学了起来。一曲终了,在一种别样的快乐中,邱伟趁热打铁,对照歌词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知识点。
  “那天的课特别带劲,完全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我现在都能想起每一个细节。”一位学生回忆道,“氧化还原离子反应部分很繁杂,难懂,但又是高考必考的内容,许多同学从高一学到高三还是不太懂,邱老师将其归纳到歌中,规律性强,更利于掌握和牢记。”

5#
发表于 2010-9-5 09:59:58 | 只看该作者
那些动人心弦的歌词 《青年文摘·彩版》2008年第7期“影音”

不管你爱与不爱,都是历史的尘埃。——《北京一夜》

    多么强烈的人生虚无感。钱钟书说:目光放远,万事皆悲。一个好友说:再过二十年,现在追求的种种都灰飞烟灭了。虽然《好了歌》写尽了这一类的感受,但这句歌词足以相媲美。

    烧完美好青春换一个老伴。——《爱情转移》

    林夕的词总是高人一筹。海子有诗云:我要挥霍青春的岁月,然后去做铁石心肠的船长。丰子恺有一张漫画题名为: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高晓松也有词云:忧伤落满山冈,等青春散场。繁华迟早都要褪尽,绚烂终归敛于平淡。青春曲终人散的结局不外乎上面几种,或看透人生,或满目寂然,或满怀忧伤,换得一个老伴可算是最好的一种了,可谓“看透生活再热爱生活”。

   你都如何回忆我,带着笑或是很沉默。——《后来》
    对无疾而终的爱情,带着笑或是很沉默才是人之常态,分手快乐之类尽是虚言。

   你闪耀一下子,我晕眩一辈子。——《光》
    现实中真有这样的暗恋,可参照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极美且形象的类比。

    是谁出的题这么的难,到处全都是正确答案。——《钟鼓楼》
    以前读书、考试最讨厌标准答案,但没想到一直到现在,“标准答案”会如影随形。这个社会到处都是规则和标准,看起来都道理十足且必不可少,但对渴求自由的人而言,这些规则和标准就像监狱,让人想要离开却又无法离开。怎么办呢?这真是最难的题,或许永远无解。

    彩色的电视变得更加花哨,能辨别黑白的人越来越少。——《现象七十二变》
    罗大佑的情歌固然美妙,但社会批判却是其专长。此语如刀,锋利无比。

    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东风破》

方文山的词文白杂陈,卓然自成一派。酒罢,思绪所及皆往日开心事,过后更添思念,不觉衣带渐宽。一暖一瘦,真是凝炼传神。

忙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还是不让别人失望。——《忙与盲》

李宗盛的词总是亲切自然,晓畅如话,毫无雕琢痕迹,却总是直指人心,让人深思。

小孩在问她为什么流泪,身边的男人早已渐渐入睡。——《她来听我的演唱会》

    这首歌以听歌写一个女人的成长史,分别撷取了十七岁、二十五岁、三十三岁和四十岁四个片段,情节跌宕及心境转换都写得丝丝入扣。真诧异一个歌的容量居然可以这么大。

   喜怒和哀乐,有我来重蹈你覆辙。——《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悲欢与共的意思,竟然可以这样表达。太有才了。

把每天都当做纪念日,把自己当做纪念品。——《恋爱症候群》

    在中文歌里面,这是我见过的歌词里面写得最为幽默的一首。写尽了世间儿女热恋中的种种温馨而有趣的片段。

    奇就奇在接受了各自有路走,却没人像你让我眼泪背着流。——《最佳损友》

    谭校长、周华健、臧天朔都唱过各自的《朋友》,但大同小异。《最佳损友》不同,写了一种类似于情侣的朋友,他们可以通宵千杯不醉,也可以为小事冲动反目,但终究明白谁也离不开谁。《东北一家人》和《金婚》等很多影视作品都刻画过这种友情。

   生活的压力与生命的尊严,哪一个更重要?——《我是一只小小鸟》    同样是李宗盛式的诘问。在《凡人歌》里,他还曾当头棒喝式地发问——“问你何时曾看见,这世界为了人们改变”。

   我走在每天必须面对的分岔路,我怀念过去单纯美好的小幸福。——《天黑黑》
    初入社会,难免头破血流,此时追忆过去的小幸福最是自然不过。幸好,有一位外婆可以怀念(包括她教的歌),一如《外婆的澎湖湾》。可见,一位慈祥的外婆(或奶奶)对我们的童年是多么重要,没有她,童年甚至人生会是多么的不完整!

    如今这里荒草丛生没有了鲜花,好在曾经拥有你们的春秋和冬夏。——《那些花儿》
    在表现“淡淡的感怀,淡淡的忧伤”的一类歌中,浅吟低唱的《那些花儿》无疑是上上之品。这两句既有感怀伤逝,又有自我安慰,但由于符合人之常情,所以显得毫不突兀。

    心若知道灵犀的方向,哪怕不能够朝夕相伴。——《城里的月光》
    灵犀的方向是哪个方向?不知道。唯一能肯定的是一定有这个方向。这一句不知鼓舞了多少聚少离多的恋人。

    爱熄灭了灯,心围一座城。——《围城》

在爱中受伤的人,从此都会小心地筑起层层心防。

闭起双眼我最挂念谁,眼睛张开身边竟是谁。——《人来人往》

    从“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的角度划分,婚姻甚至人生可以分为三种境界:二者合一,此为上;二者得其一,此为中;二者皆不可得,此为下。强人许常德写过类似的歌:爱我的人对我痴心不悔,我却为我爱的人甘心一生伤悲。但和林夕相比,高低立判,许词直白浅显,林词含蓄伤人。

   泪还是热的,泪痕冷了。——《寂寞在唱歌》
    这种寂寞真是深入骨髓,让人周身凉彻。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最浪漫的事》

    凡饮井水处,皆能歌此词,此歌流传太广,以至让人习惯了它的好。这句词重新定义了“浪漫”。仅凭一句歌词就能赋予人人熟知的词语以新的含义,其他的任何一首歌都不曾做到这一点。意思相似的歌词有:荡气回肠是为了最美的平凡;等到风景都看透,也许你会陪我看细水长流。又都是林夕的名句。

    十减一得九,九减一得八,八减一得七,七减一得六。——《十个救火的少年》

    这首歌像一篇微型小说。十个少年去救火,集合时三个找各种借口没来,只有七个;又有三个意见不合反目离开,只剩下四个;最后又有一个在理论上说明无法灭火,终于也弃险而去。于是,只有三个坚决果敢的少年留了下来,独撑危局,但很快就不幸葬身火海,谁知此后却有议论说他们杯水车薪,空有匹夫之勇。在描述完众生相后,本歌以此句结尾,突然出现的简单减法此时有了撼人魂魄的力量,让人唏嘘不已。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两个人。——《光阴的故事》

    不露声色、不留痕迹地写了一段没有结果却刻骨铭心的爱情。
6#
发表于 2010-9-5 10:00:49 | 只看该作者
“教师之歌”征集评选活动启动 征集明年4月截止 2010年09月02日   来源:教育部网站
关于开展“教师之歌”征集评选活动的启事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教育部决定开展“教师之歌”征集评选活动,面向全社会征集并评选出若干首优秀歌曲和一首主题歌曲。现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活动目的
  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激励广大教师认真履行崇高使命,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和教风行风建设,营造全社会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浓厚氛围。
  二、活动对象
  专业和业余歌曲创作者均可参加征集活动,特别欢迎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员工踊跃投稿。
  三、作品要求
  1.参评歌曲应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主题突出,积极向上,能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融思想性、群众性、艺术性于一体,风格鲜明,旋律优美,便于传唱。
  2.歌词内容重点颂扬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崇高使命感、责任感和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赞美人民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高尚品德,抒发青少年学生热爱祖国、感念师恩的真挚情感。
  3.歌曲形式、体裁、风格不限,成人歌曲、少儿歌曲均可,独唱、重唱、表演唱、齐唱、合唱等均可。
  4.歌词和曲谱须同时提交。如条件许可,欢迎随寄适合在电台及网站媒体上播出的用应征歌曲编辑的录音制品(磁带、CD、MD均可,须注明演唱者姓名、身份)。 
  5.应征作品不予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
  四、活动时间
  1.作品征集、报送、推荐阶段:2010年9月-2011年4月。截止日期为2011年4月30日(以寄出地邮戳为准)。
  2.作品评比阶段:2011年5月-2011年8月。
  3.结果公示与颁奖阶段:2011年9月。
  五、报送及评选方式
  1.社会参评作品邮寄至教育部“教师之歌”征集评选活动办公室。
  联系电话:010-66097189、010-66096474
  通讯地址: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邮编100816
  电子邮箱:jiaoshizhige@126.com
  2.教育系统参评作品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和部直属高校集中报送给“教师之歌”征集评选活动办公室,不接受个人报送作品。教育系统参评办法另文通知。
  3.教育部将会同有关方面组成评选委员会,遴选若干首优秀歌曲和一首主题歌曲,于2011年教师节主题晚会上发布入选的优秀歌曲和主题歌曲。
  六、奖励
  本次活动是公益活动,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教育部对入选优秀作品将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七、其他
  1.作者须承诺应征歌曲不涉及抄袭、剽窃等著作权纠纷;作者按有关法律享有所创作歌曲的著作权。
  2.应征作品入选后,教育部有权邀请有关专家对作品加工修改,并享有对入选歌曲的使用权、复制权(印刷、录音、录像)发行权、表演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教育部承诺对入选作品不授予任何第三方使用。
  3.作者投稿即视为知晓并同意以上“1”“2”两项。
  4.本次征集评选活动解释权归教育部。
教育部
                 二〇一〇年九月一日
7#
发表于 2010-9-5 10:02:21 | 只看该作者
歌词创作和研究双丰收的魏德泮


许怀中(福建省文联主席、教授、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评委)

  认识歌词作家和评论家魏德泮同志,是上世纪90年代他在建瓯当文联主席的时候。我得知他从事歌词创作和歌词理论研究,成果甚丰,获奖作品不少。如《愿建广厦千万间》获中国音协等举办的征歌一等奖。《土楼人家》、《背新娘》、《海峡姐妹花》分别荣获中国音乐电视大赛铜奖和我省最高奖项“百花文艺奖”二等奖等。他出版歌词创作研究专著《歌词例话》等,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南平市“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省文联系统的“先进工作者”,他不但在专业方面成绩显著,而且工作也很敬业尽职。新千年之前,被调进省文联音协任副秘书长,驻会主持工作,后被评为一级作曲。他来省文联工作之后,和他接触更多了,对他的了解也加深了,他工作认真负责,如为完成“五个一工程”歌曲推选工作,经常加班加点,做了大量组织工作,为我省报送的歌曲《风景》的获奖,尽心尽力。

  在我的印象中,德泮是位勤奋好学,执着艺术追求和坚持研究的文艺家。他出生于教师之家,自幼喜爱音乐、文学,在“左”的路线影响下,由于家庭成份问题,难以实现跨入高等学府大门之梦。建阳师范毕业后,当了小学教师。在学校和在群众中积极开展文娱活动,被选送入中教培训班,后任中学音乐教师,开始在省级刊物发表歌曲作品,歌词创作得到省里老诗人、词作家陈侣白的指导。改革开放新时期,为德泮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创作新空间,他考入福建师大中文系本科函授班,成绩优秀,为歌词创作和研究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此后,凡有来福建讲学、讲座的音乐专家学者,如张藜、石祥等,他都认真学习、求教,还经常向音乐界老前辈李焕之、乔羽等请教。

  30多年来,魏德泮在歌词创作和理论研究的田野上,坚持不懈地辛勤劳作,创作大量的歌词。几年前收入他出版的《背新娘》(曾宪瑞主编、中国歌海词丛第12辑)中的百首歌词,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时代,题材广泛,涉及山、海、侨、特、台,表现民族风情,两岸情缘,地方特色,名山胜水,反映出热爱祖国和人民,对人民教师、建筑工人、清洁工等普通劳动者的深厚感情,内容涵盖社会各阶层,有老年人、少年儿童和中青年。作者所歌咏的,情感真挚,蕴含哲理,富有感染力,体现出作者大胆追求,勇于探索,善于捕捉新鲜事物的艺术感觉,选取新颖角度的创作构思。歌词的语言,即能吸收我国古典文学、古典作词的艺术营养,又能吸取新诗变形语言的技法。尤感可贵的是,他长期注重采集生活在身边普通老百姓的生动口头语,经过艺术加工、提炼,成为独具风格的歌词语言。

  这些成果之获得,来之不易。著名歌词作家乔羽多次说过:歌词最容易写,歌词又最不容易写好。他解释说:“歌词最容易写,是由于它简短,因此从业者众,因此也便于应付社会的迫切需要。歌词最不容易写好,也由于他简短,不足百字却要创造出一个完整的世界。”(《中国歌海词丛· 序言》)德泮的歌曲,能得到乔羽的赏识,听众的欢迎,不是偶然的。张藜先生为《背新娘》写序,热情赞扬德泮“不耻下问”虚心求教的精神,发现新事物的敏感和锲而不舍的艺术追求。“魏德泮褒有一颗青春的心,一定还会有更大的建树的!”期望他“为振兴福建音坛词坛,为中国词坛再添瑰丽的花簇!”

  德泮没有辜负老前辈的期望,他在工作之余,通过不断学习,扩大知识面,拓展视野,求新、求深,更重要的是他注意积累和观察生活,给他的歌词创作带来生命力。他的歌词《愿建广厦千万间》便是他注意观察生活,从生活体验中来的作品。1983年有个闽南来的建筑工程队到他单位建宿舍,他在工作之余,经常注意观察他们劳动与生活,多少日夜,他们和砖瓦、水泥和钢筋打交道,起早抹黑,住的从矮小工棚,到没铺水泥的潮湿房间,等到高楼盖好,他们打起背包走了。那天,德泮站在新楼阳台上,眼看同他天天见面的建筑工人离开,不禁关切地问他们上哪去,他们一边哼着歌儿,一边爽朗回答:“盖房子呗!”他心中一怔,是啊,何必问他们哪儿去呢?他被工人崇高而伟大的品格所感动,当天晚上便写成这首歌词:“当我背起背包准备出发,/请不要问哪里是我的家,/让我回头再看一眼,/这亲手建成的高楼大厦。/当你搬进新楼,/当阳台摆上鲜花,我会在远方为你歌唱,/祝贺你有了温暖的家。……”作者在多次参加“支农”劳动中,体验到农民对太阳复杂、矛盾的感情,太阳既给农民曝晒之苦,又给他们丰收之乐。但无论是苦是乐,都是一种生活情趣。“太阳”在农民眼里,总是“亲亲的”,于是德泮写出了这种情趣《亲亲的太阳》歌词。正如俄国冈察洛夫所说:“我只能写我体验过的东西,我思考和感觉过的东西,我爱过的东西,我清楚地看过和知道的东西,总而言之,我写我自己的生活和与之长在一起的东西。”这里包含对生活长期的体验、思考、感觉、热爱和理解,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文学作品又比生活更美,德泮的创作说明了这一点。

  歌词创作和歌词评论理论研究相结合,即从创作实践中,升华、提升为理论,这是魏德泮艺术道路所显示出的一道引人注目的文化景观,他的专著《歌词例话》便是这样的产物。乔羽认为“作为歌曲艺术基础的歌词,在理论建设上应该说至今是一片空白。”这是乔老1993年说的。10多年来,应该说有一批歌词作家正在填补这个“空白”,德泮就是其中之一。他的《歌词例话》和正在撰写的《乔羽论》专著,是歌词研究的理论成果。《乔羽论》概括了乔羽的创作发展阶段,论述乔羽歌词创作的思想内涵、艺术手法、艺术风格及形成的原因和他的理论建树、贡献,时代缺憾的烙印等,它将是一本有理论和学术价值的著作。《歌词例话》从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上来探讨歌词创作的规律。德泮是卓有成就的歌词作家,这本书是创作实践的总结,又是结合新时期歌词作品的典型实例进行研究的著作。作者对词作家的素养、歌词与感觉的审美、歌词的构思等方面作了阐述语论证,重点对歌词的语言。作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尤对歌词语言的变形现象及产生原因,作了全面、有见地的分析,概括出20多种歌词语言变形的类型。从他的专著和评论文章中看到,他知识面广,对歌词作品的掌握、熟悉,如数家珍,了如指掌。他广征博引,引用许多文论、艺论,联系我国古典诗词,概括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不仅对歌词创作有帮助,而且对诗歌创作、甚至文学创作都有启迪。石祥专家在《歌词例话》序上写道:“德泮同志属于歌词创作和歌词理论研究的‘两栖’尖兵,愿德泮同志的两只翅膀都硬起来,在中国词坛的广阔天地里展翅飞翔。”我也同样深深的祝愿。

2005年3月24日榕城
8#
发表于 2010-9-5 10:03:43 | 只看该作者
我与音乐文学
作者: 赵春华
  
  大概是90年的亚运会之前,我喜欢上了音乐文学的创作,开始写一些歌词,但是在国企工作,公司35年大庆征集歌词,要创作一首企业的歌曲,我写了几首,其中的一首被定为司歌,由中央乐团著名作曲家、指挥家秋里谱曲。从这以后我就迷上了音乐文学的创作,写了不少的歌词。单位有一个同事,比我年长二十岁,他是张自忠副官的儿子,他的父亲是地下党派在张自忠的部队里,张也知道他是共产党,并且加入了共产党。由于他从小就在张自忠的部队跟着父亲跑,耳朵被炮弹震聋了,只好带着助听器。在单位我称他张老师,我们是忘年交,由于在文学和音乐上的共同爱好,我们有很多共同的语言,这是在一个商业企业里比较难得的。我写了几首歌词,他认为很不错,做了一些修改,其实的一首被他谱上了曲子,是属于美声的艺术歌曲。这首歌曲是他花了几天几夜时间创作出来的,记得他当时拿着自己记录的简谱的歌曲找我的时候很兴奋,他说:你这小子!你的这首歌词折磨了好几个晚上没有睡好觉。他当时给我哼唱,效果很不错。他说:这首歌谁唱谁就会红。我试唱了几遍,感觉这首歌真的不错,如果有专业演员演唱是一定能够流传的。
  
  这是一首母亲的颂歌,题目叫〈母亲的爱〉。我着手找演员演唱,我爱人学生的家长是中国广播艺术团的歌唱演员,我找到了,他看了歌词,试唱了一遍就喜欢上了,当时我们探讨了这首歌曲的演唱,怎样更好地表达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曲谱留在他的那里,他说一定要把这首歌唱出去。他说过些日子要到绵阳演出,准备演唱这首歌,团里也已经审查同意了。后来他回来了,说这次没有演唱这首歌;到了演出的现场,还是那些名演员,演唱那些老歌,所以新歌推不出来。这已经成为乐坛上的一个顽疾。我们的文艺体制就是这样。业余作者的作品怎么能够比专业的写得好呢?人家还吃饭不吃饭?
  
  从这以后这首歌也就搁置下来,但我始终这是一首好歌,是一支能够流传的歌。
  
  我对音乐文学的兴趣没有因此而减退,创作了不少的歌词,也更注意学习歌曲的创作方法,研究歌曲的曲式结构,当时还对作曲感兴趣。各种不同风格歌词的写作,美声的艺术歌曲的歌词怎样写,民族唱法的怎样写,通俗的歌词怎样写,独唱怎样写,合唱怎样写,进行曲怎样写……我都进行了探索和学习。因为音乐文学与诗歌的创作是不同的,诗歌的语言与歌词语言不完全相同,诗可以是能够朗诵的,也可以是不朗诵的,只是看的。写歌词一定要注意听觉和视觉形象,语言要有强烈的音乐性,节奏感鲜明。歌词的语言是比较直观的,浅显的,但浅显的语言背后有着深刻的韵味。这是写歌词与写诗歌的区别,感觉是很不一样的。其实歌词比诗更难写,就那么六八句,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语言那么浅显精灵,不是那么容易的。很多写诗的人写不了歌词,甚至还看不起写歌词,这是无知的表现。歌词与诗歌有共同点也有区别,都注重情感的抒发和表达。
  
  由于喜欢上了音乐文学的创作,自然就结实了不少的文艺团体的人士和朋友,也认识了一些作曲家。我爱人娘家住广播电视部宿舍,当时楼下住着广播交响乐团的一个副团长,他是一个大管演奏家,和我年龄差不多,我写了很多歌词,他认为不错,一定要拿给自己的姐姐看看是不是给谱上曲子。他的姐姐是总政歌舞团的作曲家,创作过歌曲〈妈妈教我一支歌〉,但是很红的。楼上还住着一个叔叔,是电视剧制作心中的制片主任,与作曲家王立平、张丕基、丕许境清很熟悉,他也把我的歌词介绍给他们,愿意帮助我,希望我的歌词能够被他们谱曲演唱。他们都是著名的作曲家,有写〈红楼梦〉里的歌曲的,有写〈西游记〉里的歌曲的,有写李谷一演唱的〈乡恋〉的。这个叔叔最先把我介绍给广播艺术团的作曲家张丕基,我也亲自拜访张老师。楼上的那个叔叔过几天对我说:张喜欢你写的歌词,说准备给谱曲呢!我很高兴。又过了几天,这个叔叔说:张说即使谱了曲也没有人演唱,谱曲也没有用呀!这件事就这个放了下来。是啊!当时作曲家的处境也不是那么好,不是施光南那个时候了,唱歌的演员都谱大了,出了名就不想唱其他的新歌了,你让他演唱他就要价,并且要的很高,作曲家都成孙子了。这就是中国歌坛的现状。
  
  广播艺术团还有一个作曲家,也是那个交响乐团副团长的朋友解释认识的,人不错,我称他大哥,他与我家里的哥哥同岁,是浙江杭州人,上海音乐学院毕业的。他喜欢我的歌词,但很多写歌,主要是器乐曲,交响乐作品等,这是他创作的主要方面。作曲也基本是西洋那种唱法的。对于歌曲来讲,我是不太喜欢西洋的。他说他比较喜欢杨炼的诗,杨炼是中国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之一,当时已经去了国外。有几首歌词这个哥哥很喜欢,他爱不释手地说:先放在我这里吧。
  
  自己也去过空政歌舞团几次,结识了那里的一些作曲家,有姚明、孟庆云,歌词是没有问题的,音乐感强,也适合谱曲,就是机会的问题,否则写出来演唱也是问题。
  
  上班来到单位,传达室有我一封信,是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寄来的,打开一看:是让我参加北京市歌曲创作学习班,我想:这准是作曲家张丕基介绍的,其中授课的老师也有他。学员来自北京各处,有大学生、工人、教师,也有各区文化馆的,有业余的歌曲作者,也有歌词作者,我当然是属于歌词创作的作者。不少业余的曲作者都喜欢我写的歌词,我的歌词体裁和种类比较多,有艺术歌曲的歌词,有民族的,有通俗的,对很多业余作者的口胃,他们都有意把我的歌词谱曲,大概有五六首歌词被他们谱了曲。学习班结束以后的半个月,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组织我们这些学员活动,在那次活动中我第一批加入了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
  
  说实在的,自己歌词创作的提高,都是因为自己在此之前阅读了不少歌曲创作、歌词创作的书籍,受益非浅,对我了解音乐文学的创作很有启发和帮助。在5.12汶川大地震后和北京奥运会期间,我在写了大量诗歌的同时,也创作了不少的歌词。有的文友说:你的歌词写得真不错。他说他也想写歌词。我说:写歌词不是那么容易的,创作要有一个长期的积累,特别是知识的积累,创作经验的积累不是短时间就能够完成的。其实不论写什么,写好了也是不容易的。
  
  我没有走上专业的音乐文学创作之路,我感到庆幸,如果我只是写歌词的话,那么就限制了自己的创作,对自己的创作是不利的。文学创作主要就是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诗歌的创作,音乐文学是属于文学与音乐之间的产物,主要还是接近于音乐,属于音乐圈,而不属于文学圈。如果我只是一个歌词作者,我可能没有下去进入那么多文学论坛,但音乐文学的创作也同样丰富了自己写作的经验,对诗歌的创作也是有启发的。作家与音乐的接触没有坏处,只能对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又十分庆幸自己与音乐文学结缘。
9#
发表于 2010-9-5 10:04:35 | 只看该作者
乔羽谈歌词创作   



乔羽简介:
  乔羽1927年生,山东济宁人。原名庆宝。著名词作家,在中国有“词坛泰斗”之称。1945年济宁一中(中西中学)毕业,1946年入北方大学艺术学院学习。曾任华北大学三部剧本创作员。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曾担任中国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剧家协会、文化部剧本创作室创作员。1977年后任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院长,中国剧协第四届理事,中国音乐文学学会长,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乔羽的创作与时代同步,上个世纪50年代,他著有电影文学剧本《刘三姐》、《红孩子》,歌词《我的祖国》、《牡丹之歌》、《人说山西好风光》、《让我们荡起双桨》等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作品。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乔羽创作的《心中的玫瑰》、《难忘今宵》、《思念》、《说聊斋》、《巫山神女》、《夕阳红》、《爱我中华》、《祖国颂》等歌词表达了新时期中国人民的心声,因而他的作品广泛流传,成为人们传唱的经典之作。 山西MIDI网论坛0l
    乔羽代表作品:《我的祖国》、《人说山西好风光》、《让我们荡起双桨》、《心中的玫瑰》、《难忘今宵》、《爱我中华》等。midi|音乐制作|原创|音乐
      去年召开过一次北京市的歌词创作座谈会,除了谈歌词创作,还产生了一个歌词研究会。消息传开之后,各地纷纷来信要求入会,这说明歌词创作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大的队伍,有组织起来的必要。这支队伍已经成为文学、音乐创作上一个有战斗力的方面军。歌词创作对音乐事业的发展起过一定作用,在现在诗歌史上也应当有它一定的地位。因为“五四”以来,中国歌词创作已经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陈毅同志说过:“歌词支持了新诗”。我估计将来它要作出更大的贡献。这里包括许多问题,包括中国歌词史的研究:歌词跟音乐是什么关系?与文学有什么关系?现在情况如何?全国有多少歌词作者?数量估计不会太少。音协出了一个《词刊》,就是要联系全国的歌词作者,为他们提供一个园地发表自己的作品,探讨这一专业上的许多问题。《词刊》出版得到许多支持,各地纷纷来信要求建立一种像后来的歌词研究会这样一个把全国歌词作者联系起来的组织,交流歌词创作情况,这说明歌词队伍面临一些问题,需要提高和发展,需要表达自己在歌词创作方面的见解。今年八九月份还打算召集一次全国性的歌词创作座谈会,以便听取大家的意见。文化部对这个会是非常支持的。

      “五四”以来至今,我个人认为中国歌词有三大家。一个是田汉,咱们国歌的作者。他写的那些歌词产生了很大影响,赢得了他的历史地位。一个是塞克,他跟星海合作,在救亡歌曲时代、抗日战争之前至抗日战争期间,有相当数量的作品。这些作品产生了全国性的影响。今天仍然有艺术生命。还有一个是光未然。他从歌词创作开始,《五月的鲜花》是其处女作,后来与星海合作写《黄河大合唱》,在歌词作品中是经典著作,代表了一个时代,可以流传久远。但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究竟数量很少。解放后歌词创作逐渐多起来,最主要的是出现了专业性歌词作者,这是历史上没有的。但它也面临许多问题。主要问题是从业者们是在创作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从事专业创作的。歌词作者现状比小说、戏剧、诗歌作者水平、质量都差,数量很多质量不高。这批作者亟待提高。这是一把刀,但不够锋利,需要磨。我们的责任是磨这把刀。使我们的歌词创作者时刻处于新发于硎的状态。硎是磨刀石,新发于硎是刚刚磨出的刀锋,非常锋利,战斗起来就会无往而不胜。要迅速把这些作者组织起来,创办各种刊物,进行各种研究,给他一个以文会友的地方和机会,给他一个发表自己作品的园地,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组织一些活动,使各地的作者能互相见面,交流经验,使已形成的这支队伍更有组织,武器更精良,战斗力更强。
      有入主张歌词在文学上有独立的价值,这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全面,不能离开曲子来谈歌词。因为歌词的生命力靠曲子,应该从音乐作品的角度去看。几十年我不断地写歌词,其中流传的不见得是我写得最好的歌词,这是曲子的功劳,它使歌词插上翅膀飞起来了。所以如若过分强调了歌词在文学上的价值,则不利于歌词创作的发展。有许多同志认为,《词刊》发表的作品只注意了文学性,这是个很重要的意见。《词刊》怎么编?编委内也有不同意见。我不主张把这刊物办成只以供作曲家选择歌词为主要目的的刊物。主要作曲家都有自己的合作者,你两个月搞一期,有些人看到了也为时过晚。它是示范性的,是进行歌词创作探讨的园地。
      为什么三十年代、抗日战争时期有许多好歌词作品,而现在很少呢?对这个问题,我的估计是,就总的看来,歌词创作水平在数量和质量上比以前还是提高了。但目前的现状是:真正质量很高的作品不很多。

      文化素养是点滴积累成的,不能速成。历史的经验就是这样,凭空里那能出来一个鲁迅?那是他具有多方面的积累。有的青年连几本书都没看,怎么能写出好的作品?尤其是歌词创作者,仓促上阵,枪没有磨好当然不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么。除了解牛的经验以外,他那把刀也很快,钝刀不行。最主要的是提高作者的政治、文化素养、生活积累。用文化武装起来,拥有十八般兵器,才可望写出好东西。我们的作者在理论、哲学、美术、文学上素养都比较低,知识面窄。让他写出一个作品,供社会各种人看而且都认为它好是不可能的。曹雪芹知道多少事?他那部《红楼梦》里牵扯多少知识?他懂建筑、园林设计,懂做饭做菜、做衣服,懂医学,当然他会写诗……为什么说中国除了地大物博还有一部《红楼梦》?有人说它是百科全书,就是说它内容丰富、适应各种读者,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不是看过一遍就一目了然、索然寡味。它有大的欣赏价值,让你百看不厌。作者具有多方面的知识,他能让各种人物到他笔下都是活的,各种事物都是生动的。
      现在的文艺创作也是这样,这是个规律。鲁迅、茅盾、郭沫若的文化素养都很高。目前,我们的文化水平是低了点。有人往往把眼高手低当作贬义词,我觉得必须眼高。眼都不高手怎么高得了?前人做了些什么?人家的歌词,古人的歌词,包括这三大家的歌词是怎样写的?中国人只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世界上那四分之三的人是怎么搞的?你知道吗?眼界那么狭窄,手怎么高?闭眼不看世界写出来就震惊世界,那就玄了。眼真高手不会低,如果手低,那么眼就不会高。没有自己的研究、观察,靠道听途说,人云亦云,那不行。首先取材不会高,着眼点不行。艺术上独到,就是独创性、创新。郭兰英唱得好,她用了多少功夫?她小时被鞭子打着练,练就一身硬功夫,现在还在起作用。没有本钱怎么能作大买卖?就一般而论,特别是年轻的,主要弱点在这儿。过去是“左”,不谈这些,怕白专道路。“左”的结果是产生右,使我们一代人在文化素养上很差。
      关于歌词创作怎么避免公式化概念化以及歌词创作与生活的关系问题。因为歌词的形式简短,很容易被误解:就那么几句,谁都会写,有薛蟠的水平就行了(贾宝玉夸他押韵就好)。公式化概念化是作者水平低的表现,你没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表达方式,当然会一般化。歌词是语言的艺术,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写道: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一个人如果语言无味,面目一定可憎。如果有这么一个人说的话都是别人的话,没有一点自己的特点,没有一点表达自己感情的方式,如果他是个作者,作品就一定让人不喜欢。我认为培养作者应使他们全面发展。政治修养是能够观察生活中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这才是政治修养。一个人要做到有思想谈何容易?我们很少研究人类思想的发展史,对哲学没兴趣。比如孔子,他确实是个大思想家,作为对社会的观察,他有独到的见解,把它归纳、概括、提高,成为理论,产生了他的思想,几千年他还在起作用。说明他的思想与生活的发展有很大关系。整个封建社会的发展他是精神支柱,怎能简单地对待?我们文艺界的一大弱点是哲学修养太差。最基本的概念,生产力、生产关系都弄不清,你观察生活怎么能深刻、准确?这是文化修养的一个重要的部分。有些同志在写歌词时从来没有想到跟美术、小说、建筑有何关系。这方面没有知识,就不可能产生兴趣,不可能被我们民族已经有的这种高度文化所吸引,不可能接受它的影响壮大自己。我是写歌词的,还管王羲之的字是怎么写的干嘛?那不行。看齐白石的画,研究一下中国的绘画史是有好处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么。一般人都知道这些,你写歌词的怎么就不该知道呢
      艺术修养包括各个方面。一个全面发展的作者当然得有广泛的生活基础。主席讲这是真正的源泉。但生活怎么变成你的艺术?什么是有生活?这里面是有学问的。比如有些同志经常叫我写歌词,特别有些电影导演,今天新疆题材的,明天变成科研的,后天拿来一个写小孩的……这我也很痛苦,哪来那么多的生活,但也得写呀。有人认为写歌词不用生活,红旗呼啦啦飘,写农村、城市、男女老少都可以。那不行。写歌词时没有自己的体会,我是写不出来的。我得从自己的经历、观察里想出一点适合词的需要的东西。例如郭兰英唱的《我的祖国》,一条大河,电影写的是上甘岭,我没去朝鲜,沙蒙同志很会讲话,他说:我要求并不高,等这部片子拍出后过几年没人看了,这个歌还在继续传唱就行。可以写站在坑道里,眼望天安门,虽然没有水喝吃牙膏,但我们也一定能打败美帝,胜利一定属于我们。我不想这么写。当时电影已经拍出,要求快点写出歌词。但两个星期我没写出一个字来。最后写出来了,但写的全不是上甘岭,而是写的长江。在这以前我没见过长江,在北方住惯了忽然见到长江,觉得世界的颜色都变了,那么绿,那么大的河,兴奋极了。大面积的水稻也初次见到。特别是通往大河的小河岔很多,船上都有白帆,我觉得白帆像是在绿色的稻田里走。我曾在另一个地方写过这样的诗句:这里稻田如海,清风送走片片白帆。我把这个印象写出来了。我认为这表现了祖国的伟大,风土人情,印象强烈、新鲜。导演又为这首歌派人出去增拍了这一段,如果我不从生活实感动感情的地方入手,很可能写成一般化的东西。这首歌主要还是刘炽同志的才能,他的曲子写得好,所以电影还没放,这个歌就开始流传了。为什么用“一条大河”不用“万里长江”或“长江万里”?我想,谁家家门口没条河?谁心里都有自己的河,都对这河有感情,有观察,都能唤起他的各种感情,一写“万里长江”就限制住了:“我没到过长江,不是唱的我这里”,所以用“一条大河”。
      另一首郭兰英唱过的歌曲“人说山西好风光”。本来山西我几乎跑遍了,很熟悉。因为是给电影写的,我又去了。剧本中并没有说故事发生在山西,我在歌中指名歌唱山西。写了“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这两句一般化,到第三句转了,“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这跑不了是山西了。意境虽然宏大,但不够亲切,所以写下去是“站在高处望上一望,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汾河是一条贯穿山西的河,两岸最肥沃。在这里我又把自己说上了。“一条大河”里我也写上自己,你说这条河好是别人的还不够,“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我眼里的河是什么?我的耳朵里这河是什么声音?我得写我自己的感受,把它拉到近景上,由太行吕梁拉到我住的那个小村庄,把这些年我对山西的整个理解、感情,用这种方式表达出来。
      概念化、公式化之所以应该打倒,之所以没有力量,在于它对人没有影响,不可能从感情上影响你,不可能从审美的方面影响你的美学观念,因此,这种歌就没有生命力。
    (本文系北京歌词创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赵培恭根据记录整理)


10#
发表于 2010-9-5 10:06:38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22:25 , Processed in 0.08229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