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什么样的教育最有竞争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6 09:02: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什么样的教育最有竞争力?  

                     许锡良



当今世界,最有竞争力的教育就是美国式的教育,因为那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知识的教育,更不是奴才的教育。凡围绕人的天性,尊重人的天性的教育,都是好的教育,都是最有竞争力的,一切的发明创造,都离不开对人的生命个性的尊重。教育是慢的艺术,动辄谈教育的竞争力似乎有点急功近利,心态太过于浮躁了。如果抛开眼下近利,从长期来看,教育其实也是存在竞争力的。其实,一句话,教育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地方正在于长远效应。此所谓是百年大计的深远意义所在。
最有竞争力的教育就是真正树人的教育,所谓树人,就是顺应人之本性的教育,也就是保护儿童天性,尊重并且培养儿童个性的教育,使每个儿童的自然天性都得到最好的发展,成为他最好的自己。如果说,“天生我才必有用”是真的话,那么,保护好了每个人的自然天性,就是保护了造物主给予他的最美好的东西。这个时候,教育的结果就是以人完整的生命形态出现,而不是以知识、技能的方式出现,更不以分数的形式出现。任何考试对人的生命的检测都是极片面,极偏颇,极狭隘的。那些在学校里取得高分的孩子,在走出校门后,常常与社会对他们的期望极不相称,其实这并不奇怪的,因为学校对学生的评判,常常只是借用简单的分数,而分数的来源又常常只是一点靠记忆与背诵的死知识,而这些东西,不但不能够说明一个人的潜能与发展前途,有时甚至是一个人学业失败的明证。凡违背人的自然天性的教育,其用力越大,执行得越到位,对孩子的成长也就损害越大。做好教育的一切前提是教育的理念要正确,而教育理念的正确,就是尊重造物主对于不同人赋予的特性保持敬畏,而不是随意践踏。
钱学森临终前的追问其实有一个小小的失误,他追问总理:为什么我们的学校不能够培养出杰出人才?其实,学校就是不能够培养杰出人才的,学校的功能本身就不是成才,而只是成人。学校能够做的也就是这个。成才不成才,有许多综合因素决定,非单纯地为学校所决定。成才的问题,很复杂,个人的天赋,社会制度,文化价值取向,社会选拔人才的方式,以及对人才标准的认定等等,都会影响到人才的呈现方式。如果一个社会以奴才为标准来提拔人,那么这个社会自然就是奴才辈出,群奴荟萃,而不会有其他可能性。中国唐代的时候,诗人群体,才华卓越,绝妙诗文,如星空闪烁,为什么?因为那时会写诗的人很有尊严,很有成就感,整个国家上下教育充满了诗文的氛围,而且科举考试最重要的一科就是诗词赋,诗人岂能不灿若群星的?
学校的存在,其实就是通过知识,利用知识作为媒介,去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独立人格与思考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以及批判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只要有了这些能力,将来一个人会从事什么职业,要过什么生活,需要什么专业知识与技能,那不会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而且,学校也不可能将一个人一生的知识与技能教给他。能够教的就是最基础的生存与发展能力,而不是具体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一个学生将来会做什么,能够做成什么,不是学校所能够决定的。一些学校打着市场的旗号,天天围绕着专业的冷热来转,其实当今,一个专业的冷热,只有五年左右的时间,而且将来周期还会越来越短,你是根本跟不上的,学校真正对学生负责,就是要为学生的一生奠定好基础,特别是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基础,奠定好批判性的思考能力与判断能力,奠定好选择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有了这些,今后学生脱离学校之后仍然能够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与工作,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与快乐。在今天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人,随时都有可能被信息所淹没,因此,学会寻找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学会分析这些信息,利用这些信息解决问题,提升创造能力,这才是当务之急。一间学校是把要考试的知识本身当成目标,还是把学生的成长当成目标,其实是区分一间学校是不是富有竞争力的分水岭。围绕考试,让学生学知识,有时也可以取得比较好的分数,但是,那些知识大多是靠反复训练,死记硬背而来的,学生考完,取得好分数,第二天就立即忘记了,即使没有忘记的,也大多只是用来应付考试的死知识,将这些知识搬到纸上可能没有问题,但是,要搬到生活中,搬到工作中,搬到生命中,可能就难了。这就是典型的高分低能。原因很简单,学校的考试,几乎都是纸上的考试,而纸上的东西之所以浅,是因为纸上的知识的获取,主要是运用人的短时记忆力,但就人的具体生动、丰富多彩的生命而言,短时记忆,只是一个极小的能力,而且这个能力在人的整体素质中,所占的份量是很轻的。人一生利用这种能力的时候并不多,尤其在工作中与生活中。我们有许多考试,在考场上忘记,走出考场,就自然想起,在考场上不会做,偷看一下笔记就会做,这样的考试根本就不可能考出人的真正能力,不可能真正检测出人的素质高低。人的生命,在现实中根本就不是这样来生活的,更不是用这样的方法来展示一个人的工作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的。
因此,学校所能够做的就是通过知识,让学生学会思考,特别是学会批判。在越来越多的信息中,学会甄别信息,学会取舍,一切知识信息,只有在作为个体生命取得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批判的精神之后,才会有用的。知识本身很难说有什么用,假如用知识的人还没有出现的话。死知识之所以会出现,就是因为知识被作为独立存在对象而被崇拜,而活知识,一定是要附着在人的生命主体性上才会有的。为应付考试而背知识就是死知识,在生活情境中创造性地用知识,就是活知识。让知识变成人的工具,而不是把人训练成为知识的奴隶。
所以,唯一有效的教育,只能够是生命化教育。舍此便是无效的伪教育,任何教育,如果剥离人活生生的生命感受与切身体验,那都将是无效的。因此,学校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养成主体性的生命,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与个性,学会独立地思考,而不是会背诵记忆一大堆死东西的留声机式的人。中国科举制度中,那种顺背如流,又倒背如流的做派,其实是一种损害人之天性的残忍做法,不但不人道,而且也是极其低效的。中国科举制度1390年,所有的科举成功人士中,没有一个状元有过一个像样的发明,没有一个状元有过一本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奠基之作。中国“四大发明”中,没有一个发明人是科举考试中取得过那怕是秀才这样最低功名的人。原因很简单,那种教育原本就是要将以消灭人的自然天性为目标,要消灭人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发明创造能力为已任。其所作所为,一切的一切,都是要培训听话服从驯服的奴才与书呆子为终极目标。所谓“学得文武艺,货于帝王家。”收购这些学得的死知识与伪知识是帝王家,帝王家收购的目的,就是要想办法剥夺人的心智,以便于统治驾驭方便,因此,独立思考能力与创造力便是帝王家的死敌。在中国古代,每每只有天下大乱,国家危难的时候,才需要真正安邦治国的良才,才需要有点思考能力与创造能力,所谓乱世出英雄的原本意义就在这里。在太平年月,济济一堂的总是奴才。
世界在今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球村,全球化,知识信息、经济人才,都是世界范围内流动竞争,以往的奴才王国,在世界上已经没有竞争力了。但是,学校按照传统的惯性,仍然在不折不扣地为社会培养奴才,因此,那些为培训奴才的规训法,被操弄得炉火纯青,许多掌握奴才规训法的人成为一代名师,大江南北,名声赫赫,呼风唤雨,一统江山,所做的事情,却是残害人性,荼毒生灵的伟业。
因此,中国,目前学校的竞争力,从国内来看,那些最能够培养奴才的学校,最为成功,也最有竞争力,常常被定为重点,获得许多优越的政策与资源。就世界范围来看,在市场上真正拥有竞争力的是那些能够真正培养独立人格,学会了思考的人的学校及教师,但是这样的学校与教师,在国内却处于边缘化地位,他们承受着个人失败的命运。中国现在的教育,正处于这样的矛盾焦点上。何去何从,已经是一个十分急迫的问题。国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脚投票,唾弃这种落后而丑陋,甚至颇为邪恶的教育。有经济基础的人,选择出国留学,没有经济基础的人选择打工,让社会提前锻造自己。学校的存在,因为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成为人的天性的异化力量,越来越处境尴尬,一个由行政权力主导的教育越来越受到以市场为主导,以人性化为主导的教育需要的挑战。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定位有错,则一切皆错,甚至万劫不复。

2010年7月15日星期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1:04 , Processed in 0.06773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