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国近百年作文命题研究的纵向审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16 16:59: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国近百年作文命题研究的纵向审视   


  【摘要】我国近百年作文命题研究可分五个时期:转型期、勃兴期、低谷期、科学探索期和多元化时期。通过对命题研究范围、内容、重点、热点及研究方式的考察,可总结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大致把握我国近百年语文教学思想的发展轨迹和演变规律,发现命题研究存在偏重思辨、就题论题、重心失衡、零散浅泛等不足和一些盲点。
【关键词】转型期 勃兴期 低谷期 科学探索期 多元化时期

作文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命题作为作文教学理念和作文内容、形式规范的综合体,对作文教学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所谓“作文命题”,是指在作文教学(或测试)中教师(或测试者)为提高(或检测)学生的写作水平,对作文的范围、题材、文体等做出或宽或严的规定,以指导学生写作这一动态过程。其外延比“命题作文”宽,后者仅是前者的表现形式之一。“作文命题”也不等同于学生为自己的作文拟题,后者是写作步骤之一,而前者是作文教学(或测试)的重要一环。
本文试图分阶段纵向审视我国大陆近百年作文命题研究情况,通过对研究资料的梳理、介绍、评析,总结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供当代作文教学与测试命题借鉴;评介作文命题研究得失长短,推动后续研究有效进行。
一、作文命题研究的转型期(1904年——1922年)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预示语文独立设科;1905年,清政府下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上世纪二十年代,白话文进入作文教学领域,命题研究面目一新。
本期作文命题研究以学生为中心。姚铭恩在《小学作文教授法》中认为作文教授要关照儿童的心理发展,令学生“自由发表”,以“达到自作之境途”。胡适把“引起学生的兴味”作为题目要件之首,提出“最好令学生自己出题目”的主张。吴研因认为作文命题要为儿童经验所有,为了给儿童发挥的余地,她主张让学生从多个题目中自主选择写作。
叶圣陶在与王伯祥合作发表的《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中明确提出命题应“以学生为本位”。研究还拓宽了作文命题的题材,认为“事事物物,与学生接触而引起其思想情感者,均可为文题之材料”。在其后发表的《论写作教学》中,叶圣陶进一步阐述了教师命题时必须测知并适应学生的“积蓄”,要重视“学生一辈子的受用”,否则是“保持了八股的精神”,叶圣陶认为传统的命题作文违反了一篇文章产生的自然程序,但为了督促学生养成“有所积蓄,须尽量用文字发表”和“每逢用文字发表,须尽力在技术上用工夫”的习惯,仍采用这“不得已的办法”。在他看来,题目只是一个范围,关键是唤起学生作文的动机。叶圣陶在使作文命题突破 “代圣贤立言”的藩篱方面具有拓荒之功。
回归生活、讲究实用是本期命题研究又一重点。1912年《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规定,国文应记述“读本及他科目已授事项,或儿童日常见闻及处世所必须者”。刘半农在《应用文之教学》一文中大胆设计了十二种作文命题方式,探究了如何通过作文命题形式的改进培养学生能力,满足实际需要。这些命题方式由老及新,训练各有侧重,在当时实为创举。梁启超认为中学生最重要的是要会作应用文。他在《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中提到写作篇幅长的记述文时应提供材料,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论辩文题目应“两边对驳”、“切实”,为学生各抒己见提供条件。他还提出一题多做的方式,“记述文分各种观点做”,“论辩文分两面做”,以提高写作训练的“实效”。
本期的作文命题研究以论文为主,尽管大多是基于作文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但研究者在社会转型之际能自觉地与时代同步,把命题与作文变革乃至时代变革联系起来,值得肯定。
二.作文命题研究的勃兴期(1923年——1948年)
本期作文命题研究迅猛发展,阮真堪称本期命题研究的杰出代表。他在《中学作文教学研究》中专辟一章阐述“作文之拟题”。在该书和其后出版的《中学国文教学法》中,他提出“替学生拟题”认为命题应有计划、生活化、实际化,不仅要利用而且要创造命题的机会。他还将拟题分为拟题的预备、拟题的方法、题面的修辞、题目的限制分别深入研究。其《中学作文题目研究》是一本作文命题研究专著,以严谨的方法、开阔的视野将命题研究推上一个新台阶。首先,研究具有明确的目的意识。据书前《自序》,其目的一是为作文教学提供命题的材料;二是通过对文题的鉴别、统计、批评,窥察各时期中学作文教学思潮和作文教学进步状况;三是为中国教育史家和中学国文教学研究专家提供具体的历史研究资料。其次,他通过阅读历史文献、发放调查表等方式共辑录作文题6140题,全面占有第一手研究资料。再次,研究具有严谨的操作步骤。他将研究分为搜集材料、分等鉴别、判别程度、比较研究四步,制订了分类标准、分等鉴别标准、判别程度标准,据此将文题按文体分类,按优劣分等,按年级分类,按时间分期,然后通过精确的定量统计和多层次定性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
李涵、何思翰《小学作文的命题》延续了阮真的研究思路,在题库的规模和理论探究方面对阮真的研究有所拓展。该书第一编论小学作文的指导法,重点论述了命题作文在作文教学中的价值,从内容、体裁、措词三方面讨论了命题的原则。在余下篇幅和第二编中作者按年龄段、文体、年级段分时、分段列出四千多个作文题目供小学国语教师作文指导时选用。

    本期一些语文教学法著作如徐子长《小学作文教学法》、王森然《中学国文教学概要》、魏应麒《中学师范国文作文教学法》、刘兆吉《初中作文教学法》、蒋伯潜《中学国文教学法》都谈到作文命题。论者都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兴趣、经验、知识、能力和时代、社会、生活的需要,探讨了命题的文体要求,一般认为命题由记叙文开始,说明、描写、抒情次之,议论题居后,但对命题也有分歧,如魏应麒、蒋伯潜从教学的计划性、学生作文的特殊性出发,赞成教师命题;王森然、刘兆吉则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写作的独创性,较鼓励自由作文;徐子长认为各种方式应灵活运用。

黎锦熙在《各级学校作文教学改革方案》一文中把 “日记优于作文”作为教学三原则之一,他认为应处理好自由作文和遵命作文的关系,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写作才能的发展。他还对作文命题的文体安排进行研究,主张作文出题从设计中来,并与读书联络。

    本期一些教学实验涉及作文命题,如“作文命题与不命题的效果孰优”、“有系统之发表与限题作文孰善”、“定期作文与机会作文两者效率孰大”。于在春通过四次“集体习作”实验证明,作文命题范围越小,越能帮助作者发展文思、充裕题材,越有教学价值。

综上所述,本期作文命题研究的格局已有所拓展,一方面深入探究命题的具体操作技术,一方面将作文命题放在一个更大的框架中考察。研究的方式趋于多样化。发挥学生自主性和科学安排教学的矛盾已进入研究者的视野,研究在逐步深入作文教学的本质。

三、作文命题研究的低谷期(1949年——1976年)

本期作文命题研究成果甚微。叶圣陶、张志公等名家在谈到作文教学时偶尔谈到命题,但基本上没有新的突破。张志公在《谈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中把命题与确立正确的写作观念联系起来,提出从命题入手,打破“做”文章的观念,他认为不当的命题作文会导致写作“神秘化”和“庸俗化”,提倡真实的、自然的写作和有对象、有目的的写作。

   另有研究散见于报刊杂志,如吴小如在《题材和标题》中肯定了传统的命题作文是解决题材难题的“有效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好办法”,读书笔记、改写、缩写、翻译等方法比命题作文更灵活、广泛、深入。王静桥也以自己的写作指导经验提出结合课文出题的具体方式。纪纯《谈谈文章的“体裁”》对文体安排颇有见地,他认为应拿文章总的内容和形式分类,而 “描写”“叙事”“说理”“驳论”等只能作写作方法处理。本期还有些文章译介了前苏联的作文命题情况,但往往失于浅泛。

本期作文命题主要是内容的变化,这从语文高考作文题可见一斑。作文题目打上了特定时代的烙印,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无论从研究的深度还是从研究的广度看,本期命题研究都无法与前后相比,仅有的成果大多是实践经验的零星介绍。至“文革”期,研究几近停滞。

四、作文命题研究的科学探索期(1977年——1996年)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作文命题改革日渐繁荣。一是涌现出一些作文命题著作,如李虞《题海战术—从题目入手训练作文》、王必辉《语文考试新思路》等;二是报刊杂志成为作文命题研究的主阵地,如《语文学习》杂志从1992年起专门开辟了“每月作文题”栏目;三是命题研究成果以写作教材的形式较为系统地呈现.

本期作文命题研究热点主要有:
1.研究写作心理,开发学生智力。朱作仁、吴立岗、伍新春、莫雷等人从80年代后期起对写作心理的研究为命题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陈钟梁、张振华《作文与思维训练》将思维进行分类,并有针对性地出题训练。王浴海致力于“扫描题”的设计,以“实现作文教学中的正强化”。李伯棠、洪宗礼和程良方等人也纷纷就此撰文。
2.作文命题的科学序列。陆鉴三在《作文提高之路》中提出作文训练的“序”和“格”应“以读写结合为纬线,以作文知识体系与智力培养为经线,经纬交织”,以题型设计体现出知识与能力的进程与坡度。该书收录的《初中作文一百题》和《高中作文一百题》体现了这种序列思想。他还探讨了以写促读、以读带写、以写促复的策略,归纳了具体命题形式。在命题的整体构架方面做出有益探索的还有刘胐胐、高原的作文三级训练、常青的分格训练等。
3.总结我国近现代作文命题研究成果,译介国外命题研究情况。研究者从两个角度拓展研究格局:一方面从历史中钩沉,批判继承有价值的传统作文命题思想,如张传宗《梁启超作文教学法初步研究(上、下)》、张汉清与方弢《刘半农作文教学法述评》等文。一方面将目光投向国外,获取“他山之石”,如鲁宝《国外作文教学》和朱绍禹《美日苏语文教学》。
范守纲的《作文题型研究:附作文题1600个》第一次较为全面地回顾了作文题型研究的历史,分析了各阶段命题研究的特点,揭示命题研究的新进展并预测研究趋势。他着眼发展智力,重点研究了中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并提出作文命题的对策。全书各章按时间、研究者、年级段、国家、题目内容等编排了大量文题,并在第六章将作文题型分为三大类二十四小类结合实例分类评说,尽管各题型多有交叉,但他全面观照、散点透视的研究思路和对作文命题形式的探索对后续研究很有启发。

章熊发表多篇论文论及语文高考中的作文命题。他着眼于言语技能和思维训练,从“接近语言社会交际的自然形态”、“使学生在写作上有路可循”、“兼顾不同心理素质考生”、注意作文训练的对象性和实用性等不同角度,提出在高考作文命题中处理好“分解和综合的辩证关系”,将大、小作文题结合。他把该命题思想付诸高考,通过实验研究和理性反思不断加以调整,促进了作文教学的科学化,也在客观上导致了作文训练的程序化和作文测试的模式化。但章熊的研究从语文学科特点出发,立足科学的理论和扎实的实践,提升了作文命题研究的境界。

追求作文命题的科学性和研究方式的科学性,是本期作文命题研究的显著特点。

五、作文命题研究的多元化时期(1997年——2009年)

世界范围的人文主义思潮催生了教育的变革,经历1997年的语文教育忧思风暴,作文命题研究进入多元化时期。

本期语文教学著作在全面论述语文教学的同时对作文命题有所阐述。如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倪文锦《语文教育展望》、钱加清《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韦志成《作文教学论》是本期较早研究作文教学的专著,该书对各种命题方式的利弊、命题的方法与途径进行了具体阐述。其中对自动作文如日记、读书笔记、文学社等的研究拓展了作文命题的范围。

一些研究者力图跳出语文教育本位,借鉴相关学科理论,从不同视角研究作文命题。如施茂枝《多维视野下的语文教育》从写作学、心理学角度提出选择选择积淀丰富表象的语词命题,以促进写作中“意”“文”双重转化。陈弦章《语文教育文化论》从文化学角度出发,构建了一个全方位思考语文教育的新体系,其中对中国古代的考试文化、高考语文命题的分歧等颇有洞见。钟为永《语文教育通论——心理学视野中的学科教学研究》在大面积的调查、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探讨了命题心理。

     潘新和在《语文高考:反思与重构》中对作文命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他在批判继承前人命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写作是人表现与存在的基本方式,高考应坚持“生本化、素养化、表现化”命题方向,并提出写作命题的六大理念。他还阐述了语基题、阅读题、语用题与作文题整合的思想,设计具体的考试模块,从语文的社会交际性出发探讨了“时文评说”等开放性、交互性作文题型。潘新和关于语文高考“十大关系”的论述把高考作文命题置于一个广阔的学术背景中加以研究,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实践品格,

随着语文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发展,一些学位论文与报刊论文一起,从三个向度展开命题研究:1.对作文题目多层面、多角度的评析。它们大多从某一命题理念出发,或归纳,或演绎,比较评析具体文题,对作文命题提出各自见解。较突出的如《语文学习》在暑期推出的 “高考作文大家谈”栏目。孙绍振在系列论文中提出,“命题之要义就是在自由度的纷纭与统一性的矛盾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他通过与欧美作文命题的横向对比,洞察我国作文命题严重忽视对学生理性思维的诱导和规训。他还提出利用关键词的多义性命题,把智性的思考隐含在感性的话语材料之中,其研究自成一家之言。2.对作文命题本质、规律的深入探究。前者如李乾明从文化变迁的角度动态地揭示了隐藏在命题形式中的价值取向与文化背景,赵年秀基于作文的交际功能提出以“四要素”为主构件的高考作文命题新思路,梁小莉探索了命题理念、内容、形式的创新。后者从历时的角度考察作文命题史,对命题做出回顾和预测。如刘光成《我国百年作文命题的考究》、李霞《高考作文的命题变迁与教学改革》等。3.探讨作文教学与高考作文命题的关系。高考作为一个强势因素,极大地左右了中学教学,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切入,探讨了教学与考试中作文命题的矛盾。如顾云虎、宋冬生认为教学应遵循审美原则超越功利性,霍敏认为教与考应该是紧密相关相依相存的良性循环,张怀智、刘彩虹等论及作文教学与高考作文命题的适应性改革。
本期出版的一些教材是作文命题理念与实践结合的重要载体。它们或将听说读写视为一个全息的整体,设计写作训练题,如“人教版”、“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或重视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促进学生主体化、个性化的写作,如“苏教版”、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或根据写作过程、写作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设置多个训练专题,采取多种命题方式指导写作,如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和多种版本写作选修教材。

一些写作教学改革对作文命题也有独到的研究。影响较大的如李白坚的“大作文”和马正平的“非构思作文”。李白坚注重训练学生自主命题和选题,认为不科学的命题会误导学生,阻止学生的创造空间,而建筑在娱乐与趣味的基础上的诱导性作文题能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奋和激情。他倡导的“题型”有别于传统“题目”,其本质是“作文教学的训练方案”,即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和游戏创设情境,让学生攫取生活材料,产生写作激情,在大脑中建立“生活—记忆—题目—文章”的固有联系。其著作和改革实践产生了一定影响。
本期研究始终注意开拓理论视野,不断突破思维定势,使研究多元化、多向度展开。
通过对百年作文命题研究的纵向审视,笔者发现,命题研究始终与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思潮、我国的政治文化变迁、语文课程取向及心理学、写作学、文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发展相呼应。通过对命题研究内容、热点及研究方式的考察,我们可以窥斑知豹,大致把握我国近百年语文教学思想的发展轨迹和演变规律:作文命题研究逐渐走向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在整理、分析资料过程中, 笔者发现命题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与盲点:

1.从研究方式看,作文命题研究大多是思辨式、经验式,实证式、理论性研究较少,命题研究的科学性、理论性有待加强。

2.从研究范围看,研究者对作文命题的原则、内容、形式关注较多,但往往就题论题,对作文命题的外部观照较少,研究格局有待拓展。

3.从研究重点看,新时期命题研究大多聚焦在高考作文命题上,对作文教学中的作文命题关注过少,体现了研究的急功近利,助长了作文教学的畸形发展。

4.从研究载体看,大多研究成果以零散的论文呈现,或为语文教学著作的附庸,对作文命题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太少,不利于研究理论体系的建构。

5.与同期其他国家命题的比较研究多停留在表层的对比、生硬地挪用上面,缺乏对西方教育思想本意的深刻把握、结合国情的消化吸收。对古今命题思想的比较研究和对我国同时代不同研究者命题思想的比较研究几乎是空白。

总之,该研究领域仍存在着长足发展的广阔空间, 有待后来者进一步开拓。

参考文献:
【1】 耿红卫.革故与鼎新——科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近现代语文教育改革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
【2】 范守纲.作文题型研究:附作文题1600个[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3 张定远.作文教学论集〔C].天津:新蕾出版社,1984.
【4】 顾黄初,李杏保.二十世纪后期中国语文教育论文集[C].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5】 林治金.语文教育名家评介[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1.
【6】 徐林祥.历史追问:语文教育发展篇[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
【7】潘新和.中国现代写作教育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本文已在《语文教学研究》2010年第5期发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04:31 , Processed in 0.09146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