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操墓遭专家质疑 “72疑冢”之说不攻自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23 10:08: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曹操墓遭专家质疑 “72疑冢”之说不攻自破
2010-05-05 来源: 财富艺术网

河南安阳曹操墓引发质疑  

   缺墓志铭是最大遗憾

   河南安阳县最新发掘的东汉大墓确系魏武王曹操高陵!这条消息昨日一经披露,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兴趣,也在网上引发全民大讨论。何以确定这座大墓就是曹操墓?同时发现的两具女性遗骨是何身份,她们和曹操是什么关系?还有一些专家和网友对该墓的真伪心存质疑,其中包括中国人大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著名鉴宝专家马未都。

   昨日,中国人大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这个墓曾被反复盗挖过,留存的直接证据很少。现在只凭借发现的一个号称是魏王用过的兵器,就说是曹操墓,“我觉得很难鉴定”。因为它已经被盗挖过了,不是原封的,也可能是有人故意藏在里面的,“急着发布这一消息,有炒作嫌疑”。

   著名鉴宝专家马未都也在自己的博客上表达了与袁济喜同样的隐忧。“判定此墓为曹操墓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刻有“魏武王”的石牌与石枕,可惜这两件最有力的铁证并不是考古的正规发掘,而是从盗墓分子手中缴获的。”

   对于诸多质疑,著名媒体人、《盗墓史记》和《中国人盗墓史》的作者倪方六认为很正常。他说,“一般帝王级的陵墓中,都带有帝王哀册或者墓志铭。这两个东西就相当于人的身份证,可以直接证明死者的身份,但是此次发掘并没有发现,这是最大的遗憾,“当然也有被盗走或毁坏的可能。”  

   对于网上的诸多质疑,倪方六认为很正常。遗憾的是此次发掘缺少帝王“哀册”或墓志铭这些最有力的证据。

   他说,我也认为那个带有“魏武王”字迹的石牌和石枕,不是证明曹操墓的最有力证据。因为,一般帝王级的陵墓中,都带有帝王哀册或者墓志铭。这两个东西就相当于是人的身份证,可以直接证明死者的身份。但是此次发掘并没有发现。“当然也有被盗走或毁坏的可能。”

   “再一个,目前对头盖骨也没进行基因鉴定,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就宣布这是曹操墓还为时过早。推测疑为曹操墓比较准确。”不过,倪方六认为,从他目前掌握的一些文献资料来看,这个墓应该就是曹操墓。

   他说,近年来出土了不少可以证明曹操陵墓位置所在的石碑、石刻,虽然还不能断定曹操陵墓的确切位置,但基本上可以判断其大致范围,在今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境内或附近,此处尚有“高穴村”。

   另据报道,早在1998年安阳高穴村就曾出土一块后赵建武十一年(公元345年)鲁潜墓志,上有“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四十三步,北回至墓明堂二百五十步”字样,与高陵在“邺城西”的记载基本上是一致的。

   此外,从墓的结构、出土的随葬品,以及发现的男性尸骸来看,都可以推断该陵墓的主人为曹操。

   考古队长:他们不够火候

   对此,安阳曹操墓发掘领队潘伟斌在接受河南媒体采访时说,这些人没到过现场,也没有调查,这样说没有丝毫根据。

   “你问问马未都手里有没有曹操墓的石碑,如果他拿到了,鉴定了真假再说。”潘伟斌认为,一些人之所以质疑,是想借曹操墓炒作自己,“马未都是搞鉴定的,不是搞考古的。人大那位(专家)也不是专业的考古人员,国家为什么不请他们当考古专家,因为他们的水平还不够火候。”

   当地政府急着确认被疑出于经济利益

   作为殷墟之都,甲骨文之乡,曹操墓对于豫北小城安阳的意义绝不亚于前者。晨报记者了解到,随着西高穴村古墓挖掘进入末期,安阳市主要领导人逐渐成为古墓挖掘的负责人。

   在27日北京的新闻发布会上,安阳市市长张笑东对确认曹操墓对安阳的意义展望说:“曹操高陵的发现很有震撼力,在国内外史学界将产生重大的积极反响。”张笑东表示,安阳地方政府将做好曹操高陵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为启动曹操高陵申报国家及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程序奠定基础。

   不仅于此,张笑东还透露,安阳市政府计划建设一座曹操高陵博物馆,最终建成三国文化考古、文物保护基地和旅游景区,为推动安阳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与安阳当地政府对曹操墓地确认的急切相比,学术考古界不乏一些冷静的声音。“曹操墓地确认学术意义事小,地方政府文物发掘背后有经济驱动作祟。”一位不愿具名的复旦大学教授表示,尽管学界对曹操墓址仍有不同的声音,但显然安阳更愿意早日确认这一消息。
   延伸阅读

   曹操墓“72疑冢”之说早被击破

   千多年来,民间关于曹操墓的传说,一直是七十二疑冢。墓穴所在,有的说是在许都(许昌)城外,有的说是在铜雀台附件的灵芝村(见《彰德府志》),有的说是在漳河底(参考古诗“铜雀宫观委灰尘,魏之园陵漳水滨。”),也有说是在曹操故里谯县的“曹家孤堆”(谯陵)。

   文章指出,根据正史记载,曹操陵墓的位置并不那么迷雾团团。一是在曹操在建安二十三年,即他去世前2年的218年,在其颁布的《终令》中说“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死前又有《遗令》:“吾死之后,葬于邺之西岗,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珠宝。”两令见于正史,说明两大史实:一是表明曹操的薄葬之志;二是明确他归葬的地点为“邺之西岗”,比邻“西门豹祠”。凭此两点,不仅说明曹操对于自己的墓葬毫无掩饰,甚至是光明正大地告诉后人他墓葬的地点。这恰恰说明曹操性格中一贯的豪迈和慷慨。更要者,由于他追求薄葬,“无藏金玉珠宝”,似乎也不怕别人知道自己的墓葬所在,更不怕盗墓贼光顾。

   事实上,早在1988年,《人民日报》一篇《“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谜揭开》的文章已经证明了所谓“疑冢”的不靠谱—“闻名中外的河北省磁县古墓群最近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过去在民间传说中被认为是‘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这片古墓,现已查明实际上是北朝的大型古墓群,确切数字也不是72,而是134。”

   从1988年到现在的21年间,曹操“疑冢”之说依然流行。尤其央视“百家讲坛”导致的“三国热”中,曹操“疑冢”说更被更多的普通民众所采信。事实上,正史中提到的“西门豹祠”就在安阳县安丰乡。如果说考古学家们采信正史说法,及早发掘,曹操墓也不会被盗掘得那么严重,曹操“疑冢”之谜也就早就大白于天下了。

   而且,就在曹操高陵被确认之时,依然有学者怀疑。譬如着有《盗墓史记》、《中国人盗墓史》的学者倪方六就认为,考古讲求的是“白纸黑字”,称没有在墓中发现墓志铭是“考古硬伤”。此外,他还强调,从曹操墓穴的规格上来看,曹操所提倡的薄葬并没有被严格执行。

   对于上述说法,张敬伟文章指出,该墓出土的文物数据足以证实确为高陵的所有逻辑要素,算得上是“白纸黑字”。再者,虽然墓葬文物大多已被盗掘,但从出土的石圭和石碑等文物看,墓中文物是相当地俭朴,应该算得上是薄葬无疑。至于陵墓形制规格,那是曹丕的杰作,与乃父无关。是否厚葬,主要看陪葬品,这应该是很简单的常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15:31 , Processed in 0.20551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