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02|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孝感一中2010年新生军训视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3 15:27: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www.hbxgyz.cn/Article/xysp/ztsp/201009/512.html

http://www.hbxgyz.cn/Article/xysp/ztsp/201009/512.html






930上午,2010级学生军训结训典礼在体育场举行,各班主任、全体教官和1400多名新生参加了典礼。
在雄壮的国歌声中,结训典礼正式开始。参加典礼的20个方队分别进行了歌咏比赛、分列式表演;典礼上对在军训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班级、优秀学员进行了表彰。
学校校长在讲话中对今年的军训工作表示了肯定,希望同学们以此为起点,把从十五军官兵身上学到的好思想、好作风保持下去,带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去,不断发扬光大;希望同学们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珍惜学习机会,树立远大理想,度过人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三年高中生活;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学习环境,要发奋努力,尽快把自己培养成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合格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 15:31:10 | 只看该作者
     请进入《教师之友网》友好联盟网站《孝感一中网》,了解更多资讯。


http://www.hbxgyz.cn/

http://www.hbxgyz.cn/

该站首页
3#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2 17:34:15 | 只看该作者
优秀高中的四大支柱

                 ——深圳中学调研有感

余文森


       深圳中学是严格执行和创造性实施国家高中新课程方案的一个样板、一个典范。为了进一步总结深圳中学的经验,我随刘坚教授于2010326-27日再次前往深圳中学调研,在比较全面听取学校各个学科和各有关部门的介绍和报告后,我以优秀高中的四大支柱为题发表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一、丰富多样的高水平的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以及注重开放和选择的课程管理机制(课程是教育质量的物质基础)
1. 丰富多样(必修+选修,特别是选修);
2. 高水平(国家课程的高水平实施)和层次化;
3. 有特色(校本课程的特色、个性);
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和有效性的实施。
     让课程体系本身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让学生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让学生在共同基础上实现个性化、多样化发展。
     建议深圳中学在注重课程数量和质量的基础上,努力建设一批(若干门、若干模块)精品课程(优质课程),使之成为深圳中学的品牌课程和核心竞争力。
     课程是教育质量的主要形成机制,但课程并非多多益善,再说,高质量也决不是成天上课上出来的,学生需要自由支配的时间,需要个性化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时间。

二、富有成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注重过程性的教学管理及其评定模式(教学是教育质量的活动基础)
1. 以课程目标为导向;
2. 以学生自学为基础;
3. 以师生互动交流为特征;
4. 以小组合作学习和问题探究讨论为核心。
     让教学模式本身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让每个老师都能成熟地创造性地运用该教学模式;把学习的权利和责任还给学生;让自学成为学生学习习惯;让探究和互动成为教学的常态。
     建议深圳中学在注重各学科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同时,努力形成全校性共同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学校层面)和各学科共同的教学特征和模式(学科层面)。
教学是教育质量的直接来源,但并非一上课就有质量,并非教师教得越多质量就越高,教学一定要在有效性上下功夫,就师生教学关系而言,一定要做到少教多学!

三、一支卓越(优良)的师资队伍和校本培育机制及其管理机制(师资是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
1. 各学科的教学团队(学科教师梯队)(学科带头人和领导人物以及骨干成员);
2. 各学段(年段)的教学团队;
3. 校本教研和培训;
4. 学者型教师、研究型教师。
    让每个教师都拥有自己的舞台(有用武之地)和位置;让研究和改革成为每个教师工作的常态;让学科组成为一个真正的教学共同体;让每个学生都能遇到自己心目中的好教师(名师)。
     建议深圳中学在注重学科组建设和教师专业成长、提升的同时,注重打造各学科的教学团队(教学共同体),培养各学科的教学带头人、领军人物以及骨干成员,形成各学科特有的学科教学文化和精神,力争有若干学科教学团队成为全国有影响的著名学科(组)。

四、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和传统(文化和传统是教育质量的精神基础)
1. 开放、民主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思想;
2. 自由、平等、互爱的人际关系;
3. 自主、多样的学生组织(社团);
4. 一流的图书馆和实验室;
5. 宁静、活泼的校园。
     让每个人在学校里都有发言权,都能受到关注;让每个人都在学校里拥有尊严,都能受到尊重;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校园里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和表现舞台;让学校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
     建议深圳中学在注重学生活动(社团)建设和学校软硬件建设的同时,注重文化积淀和传承,把符合时代精神和以人为本的各种教育活动,尤其是其中富有创意的体现深圳中学办学理念的各种设计、组织、活动,经过理性加工和内涵充实,变成为深圳中学的符号、气质、精神、文化、传统。要提高传统和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历史责任感。
4#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2 17:39:43 | 只看该作者
台湾承认41所大陆高校学历(名单) (2010-08-20 11:49:07) 转载

标签: 台湾承认学历985工程高等教育两岸教育交流教育分类: 东看台湾

    台湾立法机构19日三读通过三部相关法律修正案,有限制地开放大陆学生赴台湾大专院校就读及正式承认大陆学历。台教育部门规划,每年开放约2000名大陆学生赴台就读。初步采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985工程”学校及另3所学校,共计41校(名单如下),而大陆则承认台湾全部的164所大学的学历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
5#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5 07:53:58 | 只看该作者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5 08:01:10 | 只看该作者
7#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5 08:02:07 | 只看该作者
8#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5 08:03:11 | 只看该作者
《教师之友网》友好网站

《孝感教育网》
《孝感教育科研网》
《孝感一中》

《小学科学教师》
《郭声健艺术教育网》
《江西书法网》
《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中国书道网》

《孝感教育论坛》
《应城东马坊初中》


9#
发表于 2010-10-24 19:02:55 | 只看该作者
给学生的建议——在一中三年要做的18件事
作者:傅炜  来源:安陆一中  
我相信,每一个同学都会很重视学科课程尤其是高考科目的学习,三年后都会有很好的成绩,还有许多学生会获得各种各样的比赛成绩。但是,我认为这些还不是高中生活的全部内容和意义。高中生活不仅要使自己的知识技能获得发展,更重要的是要使自己的内心和精神变得丰富。因为只有内心和精神丰富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和享受到生活和工作的快乐与幸福。因此,今天,我给同学们提一些建议,或者说在高中三年中要尽力做成的18件事,作为你们做个人发展规划的一个参考。这18件事情是:

1.至少读50本好书,这些书要涉猎10个领域以上。在每个领域中,要至少精读一本该领域最经典的代表作。(其实应当至少读100本以上,也就是平均10天左右读一本书,只不过考虑到现在你们的课业负担,可能难以达到这样高的要求)

2.选择一个人,长时间去帮助他或她,如有困难的同学、残疾人、贫困者、孤儿、失学儿童、务工人员子女、太阳村的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可以是家人、亲属、朋友或素不相识者。

3.养成每天做一件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的习惯:例如帮助一下别人,或是让别人高兴。自己要想明白为什么这件事情是有意义的,它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意义何在?

4.至少认真完成一项研究,可以是这些领域或方面:科学、技术、历史、社会、艺术、经济、社会调查……

5.至少交一个外国朋友,并通过他或她尽可能多地了解这个国家。

6.至少发表一篇文章,可以发表在报刊杂志上,或发表在学校编印的论文集、作文集上,也可以建一个博客网站。它是你中学时代的记忆,是里程碑和纪念碑。

7.至少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一次(比较重要的)奖励,如在学科、科技、体育、艺术、社会服务等方面。

8.至少参加一个社团,并努力使自己成为这个社团的积极分子或骨干;或参加一项学校的活动,并在参与过程中为自己留下值得回忆的东西。

9.至少培养一项体育爱好,这项体育爱好是你准备终身从事身体锻炼的。

10.培养一种艺术爱好,如果你过去没有的话。要至少建立一个艺术欣赏的领域,如研究某一位艺术家的作品和生平,等等。

11.至少开拓一个新的兴趣领域(零起步的领域或爱好)。你可能原有一些兴趣领域或者特长,但是我还是建议你在高中三年之中,至少再拓展和开发一个新的兴趣领域,或新开辟一个学习领域,或学习一项新技能,比如,棋牌类、艺术类等。

12.去打一个月的工,可以去做志愿者或义工,但是要像正式的工作人员一样遵守时间,尽职尽责。可以自己找一家公司义务打工,也可以到父母的单位去实习。

13.至少做出一项发明的设想或设计,尽管可能不成功,或不能制作出实物产品,但是要有完整的设计思路。

14.作一次挑战自我的事情,创一项自己的纪录,例如远足、爬山或其它的活动;或是做一件自己不曾做的事情(“违法乱纪”类的事情除外)。

15.选择一个人,深入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或生平(或研究一个历史人物,可以和其他项目结合来做),如可能的话,为他写一篇自传。这个人可以是亲友长辈,也可以是同龄人或有特殊经历的人。这会使你通过研究他的经历来洞察一个人的思想和心灵世界,感悟人生智慧。

16.养成长期做一项观察和记录的习惯(不一定要做研究,可以仅是积累)。记录的内容可以是社会现象、自然现象等。这不仅是一种研究态度,也是一种尊重历史的态度,还是一种记录生命时光的方式。这个习惯可以使人变得宁静、大气而富有智慧。

17.至少学做四个地道(最好是具有自己创造特色)的中国菜肴。中国的饮食不仅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社交的手段和载体。必要的生活能力是未来家庭生活不可缺少的。这项技能会使你的未来生活更加丰富和富有情调。四个菜就可以请朋友小聚。如果你能做出八道菜,就可以组织“大聚”了。

18.培养一种手工制作的情趣或爱好,例如木工、陶艺、收藏、雕刻、编制、纸艺、服装设计裁剪等,最好是具有独特性(这也可以与其他项目结合起来做)。它也许会成为你未来家庭(甚至家族)的一种标志或传统。

    这就是我给你的建议。也许你们想的要比我想得更多更丰富。我相信,如果你完成了这18件事,你会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会生活、会工作、有修养、有品位的人。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13:45:58 | 只看该作者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整体走向        ——访教育部有关方面负责人
                                  
  2004年9月,引人注目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将首先在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个省(自治区)启动。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部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与现行的高中课程相比,新的课程体系有哪些变化?学校和教师该做哪些准备?相应的考试与评价体系会做怎样的改革?近日,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高中处处长曹志祥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处处长刘坚。
  改革的追求:让每一个高中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记者:任何一项改革都有自己明确的追求。这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呢?
  答:本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力图改变我国普通高中长期以来“千人一面,万人一书”,以高考为基本追求,以升学率为主要目标的被动局面,努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改革的具体目标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知识的选择上,注重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创新和实践。
  在课程结构上,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实施方面,要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评价上,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推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探索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
  在课程管理上,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和学生有效地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记者:为什么要提出这些目标?
  答:首先,我们必须提到一个重要的背景,那就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一个具体体现。因此,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着力于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立足我国实际,借鉴国外课程改革的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
  事实上,这里隐含了对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和培养目标这两个需要进一步明确的问题。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是以提高公民素质为基础的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有兴趣爱好的问题,但总体上不存在职业定向的问题,属于非定向教育。高等教育(或高中毕业走向社会就业),主要是接受专业(或职业)教育,总体上属于定向教育阶段。那么,处在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之间的普通高中教育,可以说是准定向教育。因为它所面对的是16至18岁的青年学生,他们的个性趋于稳定,兴趣爱好逐步成熟。这个阶段的学校课程应为学生创造更多选择的机会,引导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在选择中学习规划人生,找到自己的潜能所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这应该是高中课程具有的基本特征。以往我们的高中课程,文理分科后,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在相同的时间内按照相同的进度学完相同的内容,参加相同的考试,在同一标准下排名,接受选拔。学生不可能形成对自己未来发展的选择和判断的能力,也不可能学会对自己负责。这种定位是表层的,没有抓住高中教育的本质。普通高中教育,承担着进一步提高公民素质、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责任;不仅要为提升所有学生的共同素质打好基础,更要为不同的学生发展打下不同的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学生的发展绝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技能的熟练,重要的是在学习、理解、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养成积极的情感、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此,本次高中课程改革特别强调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与愿望;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
  为了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提出了上述五项改革的具体目标。
  从结构到内容,为学生提供个性课程
  记者:和以前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不同,这次改革,无论是课程结构还是课程内容,都有很大的变化,请具体谈一谈。
  答:新的高中课程结构分为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层次。学习领域有8个,分别是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及综合实践活动。每一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如语言与文学领域就包括语文和外语(值得一提的是,新课程提倡外语语种多样化)两个科目,而数学学习领域只包括数学一个科目。从科目来说,与以前没有太大的变化,只增设了技术、艺术两科,而将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供学校选择。这次变化较大的是每一科目又由若干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围绕特定的内容(主题或重要概念、基本原理),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遵循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的原则。时代性,就是高中课程内容要体现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反映各学科的发展趋势,关注学生经验以及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并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更新;在基础性上,既要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又要为不同兴趣和能力的学生奠定不同的基础;而选择性则体现在保证每个学生都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为不同学生的发展提供可以选择的多样化课程内容。
  记者:学习领域和模块是这次课程改革中新出现的两个层次,设置这两个层次有什么意义?
  答:设置学习领域是为了反映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体现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不同学科的共同价值。一直以来,我们的课程都是严格的分科课程,严格地分段进行,学生可以将每一学科都学得很好,可惜的是缺乏综合的视野和综合的思维方式。举个例子来说,有一个学生的寒假作业是写一篇对美国的认识,他不知道怎样去写,如果我们告诉他,可以看看历史书,那么,他写的就是一篇关于美国历史的文章;如果我们告诉他,可以查查地理资料,那么他最后写出来的就可能是一篇关于美国地理的文章。为什么呢?就是局限在我们的课程体系里了。所以,我们太需要学科综合的视野了。比如我们教化学,并不只是在教化学这个学科,还是在教科学,是在科学领域里来教化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的素养,还要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科学素养。这就是设置学习领域的首要原因。这样,学习领域一方面有利于在研制课程标准的阶段就能够实现学科之间的融通,整体规划课程内容;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的学分,还可以防止过早偏科和陷入学科本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模块是学科内更为灵活的内容组成形式。现代科学一方面朝着综合的方向发展,与此相对应,新课程将科目向上延伸,形成学习领域。另一方面,现代科学又越来越分化,发展速度非常惊人。为了及时吸收最新的发展成果,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新课程又将科目向下延伸,形成若干相对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都有它相对应的领域和研究的对象,都有它解决的生活问题和进一步发展的空间。特别是,模块的出现打破了学科体系“铁板一块”的局面,促进学科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科技进展、社会现实的广泛而深刻的联系,即使是在同一学科的学习中,由于选修模块的不同,学生获得的学分可能是一样的,但形成的知识结构却可能并不相同。学生在模块中自主选择,及时调整,从而能够确确实实形成有个性的课程计划。另外,模块的出现,还方便学校充分利用教师、场地、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校有特色地发展创造条件,也方便学校灵活安排场地。
  记者:相应的课程设置与管理上又有哪些变化?
  答:如前所述,8个学习领域由12至13个科目组成,每个科目又由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两部分组成。为了新课程的有效实施,高中将采用学分管理,也就是说,规定每一门课程的必修学分数和选修学分数,保证学生在共同的基础上实现多样化发展。其中,选修学分又分为选修学分Ⅰ和选修学分Ⅱ。第一类选修课是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的需要,各科课程标准分类别、分层次设置的若干选修模块。第二类选修课则是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的若干选修模块。
  在新的高中课程方案中,学生必须达到144个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的学分,且三年中获得必修学分数应为116个(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在选修Ⅱ中至少要获得6学分。如果学生修满高中所有的课时并都能通过相应课程的考试,就可以获得约 180个学分。学生能够自由选择的空间可高达64个学分,比以前任何课程体系的选择自由度都要大。
      需要指出的是,高选择性、高自主性是否会导致学生的偏科?这是人们经常追问的一个问题。如何确保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课程方案明确要求,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要获得一定的学分。在这一点上,学生不仅没有选择性,教师、学校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都没有选择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检验一所学校是否有端正的办学思想,是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这一原则的落实是一块重要的“试金石”。无法想像,一个学生长期不涉及体育、艺术,文科学生长期没有理科思考,理科学生长期没有文科滋养,学生能够健康地成长。
  学年安排上最明显的变化是,每学期将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一般按周4学时安排,可在一个学段内完成。
  学生学习一个模块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每个模块原则上为18学时,相当于1学分)。学分由学校认定。
  新课程实施:给学校和教师的建议
  记者:高中新课程在课程结构上的改革,特别是要给学生提供多样化可选择的课程,这对学校的课程与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学校该如何应对?
  答:首先,由于课程结构的变化,课程体系从管理层面来说,会比以前复杂得多。学校需要合理、灵活、有序地安排课程。
  特别是,学生现在可以跨班级甚至跨年级选课,这样,原来意义上的固定的行政班级的概念就被打破了。如何既发挥教学班满足学生个性化选择需要的作用,又保持行政班对学生集体主义、合作精神的熏陶功能,是需要认真对待的课题。学生在高中三年仍然应以行政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特别是班团活动、早读晨会、课间操、综合实践活动等,宜以行政班为单位组织。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我们建议尽量都安排必修课,一方面学生刚入校,还不熟悉高中课程体系;另外,有一些科目的必修模块之间也有顺序要求。在高三年级可以安排复习,但至少要有必要的体育和艺术课程,同时,也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继续修习某些课程,获得一定的学分。基于学校的现实情况,我们不要求高中一开始就开出所有的选修模块,但要在开设好所有的必修模块的基础上,逐步地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
  另外,我们建议将学术性课程两节连排。两节连排的好处是学生一天最多上三门学术性科目,一天的作业也只涉及三门,一个学段内相对集中学习6至8门学术性课程;两节课连排,可减少换教室的次数,延长课间时间,方便学生走班;同时,有利于根据高中生的身心特点,组织学生围绕某一课题(或学科核心概念、重要原理等)系统而深人地开展实践活动,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因为随着学生理性程度的提高,学习难度加大,需要学生深刻地思考,高质量地合作学习,这一切都要有时间的保证。两节连排,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新的挑战,但也方便教师集中教学。
  记者:很多学校担心,要开那么多选修课,教师与教室够不够用?学校有没有能力把那么多选修模块开起来?如果开不起来,新课程的追求就只是一纸空文。对此,学校应该如何处理?
  答:这个担心很正常。首批实验的四个省,经济发达程度不同;学校之间也有很大差别。如果仅仅是站在一所学校的角度来看,肯定是资源不充分的。但是我们必须转换思路,建立起资源共享的机制。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帮助学校与教研部门、高等院校等建立联系,建立一个互通的渠道。另外,学校要积极挖掘高校的资源、社区的资源、网络的资源,并且区域内学校之间的办学要打通。普通学校开设的选修课未必就比重点中学的差。各所学校可以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联合办学。比如,A校文科擅长,B校理科擅长,那么联合起来,共享各自的所长,就能解决一所学校资源孤立、匾乏的局面。另外,为了保证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和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学校还需要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没有一个国家是将所有的高中教师都培训一遍后再开始新课程实践的,也不可能等师资力量都准备好了再来进行改革。只有在课程实施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建立新的机制,使新课程实施的过程成为教师成长的过程。
  记者:面对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各方面还不成熟的高中学生能不能很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学校和教师在其中应起什么作用?
  答:这就要求学校建立选课指导制度,既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又能保证学生的个性学习需要。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都有指导学生选课的责任。要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相对固定的联系,以增进师生间的了解,更好地帮助学生。还要引导家长适当地参与,让他们认识到新课程的实施是符合他们孩子的发展方向的。学校要鼓励学生在感兴趣、有潜能的方面选修更多的模块,使学生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而不是都朝着一流的大学奋斗。
  记者:学校和教师最关心的考试与评价制度将有哪些变化?
  答:普通高中将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袋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由于学分认定由学校执行,教育行政部门有必要对高中教育质量进行监测。
  关于高考改革的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与高校学生司正在积极进行研究,在四省(区)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时,将提出基于新课程方案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思路。
  
      原载2004年11期《人民教育》  刘然 余慧娟 赖配根 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3:41 , Processed in 0.08266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