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书法的社会教育功能和责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15 00:00: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书法的社会教育功能和责任
——中国美术馆近年书法展览析要




  文、图/ 杨炳延
    长期以来,中国的美术馆对最有特色的民族艺术书法的关注不够。美术馆将书法正式列入工作范围,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中国美术馆自正式启动与书法艺术相关的工作以来,收效显著。
  以斯年始,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各类展览中,书法展览所占的比例大幅上升。有论者称:“作为国家美术馆将书法正式列入收藏范围,并有邀请展、提名展和研讨会之肇始,不但提升了中国书法本体于艺术各门类中在国家级展览中的地位,而且标志书法艺术从博物馆角度还归美术格局。”(刘曦林《书法与美术格局小议》)
  展览背景和综述
  我国的美术馆长期以来对书法的关注不够。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各级书法家协会组织的成立、书法的高等教育逐渐发展等,书法日益大众化,专业和业余书法家的队伍迅速壮大,涌现出一批批的书法人才,成绩引人注目。其一,国家文化主管部门批准中国美术馆开展书法收藏工作,这源自于文化主管部门对中国现当代书法发展现状的了解以及对此艺术的高度重视,顺应了书法发展的需要,响应了广大观众、书法家、书法爱好者的呼声。艺术市场发展迅速,市场价格突飞猛进,而国家用于艺术品收藏的经费相当有限等。
  综上上述,正好构成问题的两面:一方面是空白——历史忽视造成和现实市场发展造成的空白,另一方面是压力——国家政府部门的重视和群众(包括书法家)的热衷造成的压力。正是在这种情形下,中国美术馆逐步尝试开展书法工作,希望在收藏、传承和发展中国书法艺术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肩负起美术馆所不应推卸的责任和使命。
  中国美术馆仅从2005年以来即自主举办了产生广泛影响的书法展览。
  2005年2月1日至2月15日“大俗之雅——中国美术馆乙酉新春民间美术大展暨首都高校书法专业师生新春楹联展”。共展出民间美术和楹联书法作品400余件。2005年11月1日至11月11日“中国美术馆当代大家书法邀请展”。这次邀请展共展出欧阳中石和沈鹏两位先生各25幅作品。2005年11月1日至11月20日“中国美术馆首届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此展邀请欧阳中石、沈鹏两位大家担任艺术委员会主任,共提名56位书家。2006年9月13日至10月7日“中国美术馆篆刻艺术邀请展”。共有62位当代篆刻家参展。其中近240方(原石)作品入选展出。2007年7月21日至7月27日“翰墨颂歌—中国美术馆迎奥运书法邀请展”。共邀请193人参加,其中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届理事(包括主席团成员)近140人,约占总数72%。2007年8月7至9月2日“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纪念特别展”。作品全部选自中国美术馆的珍藏,既有郭沫若、林散之、沙孟海、启功等已经去世的书法大家,也有欧阳中石、沈鹏等老一辈书法家和一批中青年书法家。2007年11月10至11月30“中国美术馆第二届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馆发起,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江苏省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作为联展合作伙伴。展览自筹办至今得到了广大书法家的积极响应,在全国范围内共征集作品418件,最终确定36位书法家共计144幅作品入展。
  以上展览的立意、目的和方式不尽相同,既有专业性极强的,也有直接服务大众的,但不论哪一种,都坚持一个原则:切实地发挥书法展览之手段和窗口作用,反映当前书法艺术发展成果,体现书法家艺术个性,促进书法艺术继续发展,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支持,此外还强调通过展览使公众真切体味书法艺术之美,传统文化之博,进而陶冶情操,感悟人性。
  展览之得
  中国美术馆的上述展览在当代书法发展中的作用,还有待于历史的进一步检验,我认为,这些展览至少有以下一些积极意义。
  “以展促藏”的办展方略,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美术馆的书法收藏。2005年,在“当代中国书法创作与文化建构”学术研讨会上我曾撰文表述和展现一些想法和做法,对“以展促藏”的尝试性阐述在此文中占有一定份量。在文中我曾对“以展促藏”的概念做过简单界定,即以举办展览的方式促进收藏。我将“以展促藏”立论为一种收藏方式,简单来说展览是方式、方法,目的是收藏,它能使我们在短时间内获得数量可观的藏品。通过2005年11月举办的“中国美术馆当代大家书法邀请展”和“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收藏书法作品81件。当然,数量仅仅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质量。这里并不否定通过其他展览获得藏品,比如书法家自己或其他单位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通过这些展览获取一些优秀藏品。
  对相关艺术门类的持续健康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几次活动也许可以证明一点:美术馆所建立的这个以展览的方式来丰富馆藏的平台,初衷并不复杂,但是现在回头审视,我们却认识到了:它的意义显然不只是促进收藏这么单纯。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是对中国美术馆所承担国家文化建设的职责,并义不容辞地肩负起此职责的最好诠释,必将对书法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从不同书体作品的风格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我们能清楚地看出这些展览兼具代表性和包容性。参展作品大多倾向于对传统的继承,并在此基础上彰显着传统和书法家自己的艺术追求;另有一些作品却更多地体现着书法家尊重传统并希冀走出传统的创新意识;也有为数较少的作品确实的反映着书法家的探索精神。
  “展、览、论、书”有效融合,形成四位一体综合展览运作模式。“展”即展览,展览的方式是近代从国外引进,大概在1910年的时候在南京有一个仿造日本的万国博览会,当时的展览基本上是西洋画的概念。一直到30年代,我们才看到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展览。尽管我们对时下常谈的“展览”效应应该持一种审慎的态度,但不可否认,大面积、多种类、多层次的展览活动实实在在地促进了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举办展览,必然面对为何展、展什么、如何展等关键问题,它直接关系到“览”的效果。观众到美术馆观看展览,皆以“展”为依托,无论“品”、“评”,都将会有所“得”。观众之“得”,则取决于主办者之“展”。“论”有别于“评”,此处是指与展览同步而行的学术研讨会或座谈会等,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来提升展览之学术品位,亦便于实践和理论相互生发促进。事实表明,务实的学术行为是展览的最有效补充和升华。如:“当代中国书法创作与文化建构”学术研讨会与“中国美术馆首届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同期举办,通过研讨探究当代中国书坛创作现状、当代书法与文化的关系、当代高等书法教育与书法创作、当代文化体制与书法创作等,取得显著的效果;与“中国美术馆篆刻艺术邀请展”同期举办“当代篆刻艺术文化传承与形式探索”的学术研讨会,邀约了国内近30位理论家和篆刻家出席会议,针对中国篆刻艺术的文化传承和形式语言的流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翰墨颂歌—中国美术馆迎奥运书法展”座谈会,就举办主题性书法展的得失进行剖析,“得”、“失”之间,思想和行动自有所处。“书”则是指作品集或论文集。展览这一“过程”总要结束,一个展览最终能够留下什么,是所有参与者都应当反思的,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展览或研讨会,能够流传于后人的便是这些个纸质的载体。
  在为数众多的展览中,切实做到此四位一体的展览占有一定比例,这是展览中出现的新气象,尽管这种展览运作模式并不新鲜,但摆脱“地摊式”、“大卖场”的展示方式之后,我们已更加注重展览的立体效果,包括作品的装裱风格、展示的空间环境、展览的学术内涵等等。
  美术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美术馆所应起的社会教育功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这是从美术馆服务社会精神生活的角度出发而言。其中包括:服务公众、对观众的教育引导、对儿童的普及教育等等。在“中国美术馆首届名家书法提名展”期间,推出语音导览服务。语音导览主要包括书法家的简介、艺术风格和入选作品风格的简单评述等三项内容。推出语音导览服务是一次积极的尝试。语音导览服务的推出使中国美术馆书法审美普及公共教育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更为全面充实,为普通观众更好地理解当代书法艺术起到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还有,展览期间举办书法家与观众的现场交流活动。使得广大观众有机会同书法家进行全方位的接触,更多的了解书法家和它们的书法艺术,从中真切的感受到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旺盛的生命力。组织少年儿童对展品进行临摹,培养他们对书法美的初级认识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06:47 , Processed in 0.06692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