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刘艳琴: 来生便嫁苏东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28 08:15: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刘艳琴: 来生便嫁苏东坡

(刘艳琴,女,1966年生,吉林长春人。供职于山东烟台旅游学校,高级讲师。现任中国苏轼研究会理事、山东省当代文学院院务委员、烟台散文学会会员。2004年开始写作。 2006年起,先后在《当代文苑》、《当代小说》、《山东文学》《散文选刊》、《北京晨报》、《齐鲁晚报》等报纸刊物发表了《梦魇》、《来生便嫁苏东坡》、《盛开在李贺生命里的罂粟》、《我想,我应该去看看萧红》、《水样的梁思成》、《穿行在蒲松龄的生前身后》、《乡关何处》、《桃源何需望断》等几十篇优美小说和散文。其中散文《来生便嫁苏东坡》被收进中国散文学会的《2006年度散文选》和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的《2006随笔精选》、《2006中国散文排行榜·精美散文选》。并获得2006年度山东省当代文学院举办的“女作家作品大奖赛”散文类唯一一个大奖。  )
                                来生便嫁苏东坡

·
佛说,人是有来生的,修得今生的善事,来生便能如愿以偿,我也宁愿相信人生真有一个轮回,在生命的另一片天地中,我祈盼能心随愿迁,能活得山水生色,日月增辉,再嫁一个我又敬又爱时刻与他生死相依的男人,捧着他的诗文,背着他的笔墨,随着他塞北江南山东河西,踏遍山山水水,走进岁岁年年;在他的风月里,感受着他的真爱,在他的辛劳中,体味着他的洒脱,在他的报国之志里,沸腾热血,在他的闺阁之情里,幸福一生。

都说女人是为情而生的,可我觉得女人的爱情首先是建立在敬佩上,因而,女人也最容易被文字所打动,然而,古往今来,三千年的沧海桑田里,真正用文字打动我心弦的惟有宋代的苏东坡一人而已。捧读着苏东坡的诗文集,我总是不由地感慨:这才是一个值得我用一生之光阴倾心相守的男子汉!也许真有来生呢,那么,我要认真地,虔诚地,刻苦地……修炼今生,也许上帝受了感动,会可怜我的一片苦心,让我转世投胎为一个才貌双全的美人,满足我那千年等一回的愿望——嫁给苏东坡。虽然他曾经有过三任妻子(姬妾尚不算在内),虽然他的妻子的寿命都不长,然而,我仍然愿意把生命浓缩成一束烛光,辉映在他的指间心上。哪怕只有十一年(他的女人总是跟十一这个数字紧密相关),哪怕为此,历尽千年的情劫。

纵览古今,如东坡般真性情者实乃凤毛麟角,这一点,从他对待妻子的情谊上可见一斑。第一任妻子王弗与苏东坡生活了十一年后病逝,东坡在她埋骨的山头亲手栽下了三万株松苗。三万株啊,要种多长时间?点点滴滴的泥水中,包含了多少情和爱!他是把自己那一缕相思化成了三万株万古常青的松树,经寒历暑,沐雨栉风,岁岁年年,生生世世,守候在爱妻身旁。又是十年后,苏东坡为王弗写下了那首令所有读懂了的人摧心扼腕、痛断肝肠的《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生时十年相伴,死后十年相思,王弗何幸,得如此优秀的男人“不思量,自难忘”,“年年肠断”!作为女人,得其中一个十年就已足矣,二十年乃至一生的魂牵梦绕,王弗地下有灵,也该笑得如鲜花般灿烂吧。何况此时的东坡已于六年前娶了小苏轼十一岁的王弗的堂妹王闰之了。苏东坡并没有因有了新欢就忘了旧情。

再说王闰之。作为进士之女,嫁一个年轻貌美前途无量的书生应该不成问题;作为王弗的堂妹,她是应该了解甚至见过苏东坡这个姐夫的,据说当年王弗嫁给苏东坡时,很令她羡慕了一番。王闰之能以十一岁的年龄差距去做填房,除了崇拜和敬佩,大概就是感动于东坡对妻子的深情厚谊了。不幸的是,二十五年后,王闰之又病逝了。这个陪着她宦海浮沉在黄州惠州儋州的穷达多变中绝无怨尤的贤惠妻子、视前妻子如己出的贤德母亲的去世,使东坡的情感再受重创。苏东坡曾与王闰之誓言生则同室,死则同穴,王闰之死后百日,苏轼请他的朋友、大画家李公麟(龙眠)画了十张罗汉像,在请和尚给她诵经超度往来生乐土时,将此十张足以传世的佛像献给了妻子的亡魂,并终于在十一年后由苏辙将停放在京西一座寺庙里的灵柩与苏东坡埋在了一起,苏辙是了解这个哥哥的,帮他实现了生则同室,死则同穴的誓言。

除了这两个妻子外,还有一个由侍妾扶正的王朝云。这个十二岁进门的丫头,几十年来侍奉在苏轼左右,在他最得意时,也在他最倒霉时。特别是在坡翁最后的流放海南的岁月里,在那些侍妾“树倒猢狲散”的时候,朝云的生死相依,更应该源于刻骨铭心的敬爱,东坡这个比朝云大二十六岁的“白须消散”的“病翁”,能打动朝云的除了才气,应该就是深情了。朝云没有看错,三个妻子中,苏东坡给朝云写的诗词最多,坡翁称之为“天女维摩”(类似于后来我们说的天使),以知己看待。大概是上天也嫉妒东坡如此得女人的垂青吧,三十三岁的朝云在扶正了十一年后又病逝,苏轼将她埋在惠州城西的丰湖边上,俯瞰二人一起开辟的放生池,一湖净水,有如朝云的一片丹心,竟然令东坡不忍重游。朝云死后,苏东坡就一直鳏居,再未婚娶。他给朝云的楹联是: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每逢暮雨倍思卿”,在苏东坡此后的日子里,有多少夜雨孤灯夜晚,就有多少“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的百结愁肠。朝云就这样款款地走在暮年东坡的深情里,直到永远……

每一想到苏东坡对这三个女人的情和爱,我眼里心上总是有些潮湿,思绪软软地蔓延开来,弥漫成一片旷古的遐思。


遐思中我还想到了苏辙。


苏东坡的真性情还彰显于对弟弟苏辙的兄弟之情上。千百年来家喻户晓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前面的小序上,写明了是“怀子由”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无眠的思念,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殷殷关切之祷告,无不流溢着手足深情,在苏东坡因“乌台诗案”入狱后,一个阴错阳差的误会使苏东坡误以为皇帝要杀他,在心惊胆战中他首先想到的是弟弟,给苏辙留下了两首诀别诗,愿与子由“世世为兄弟”;自海南返乡途中,老东坡病重,念念不忘的是:归来之后始终不见子由。兄弟情深,以至于此,有兄如此,夫复何求?

这样一个几十年如一日地重情重谊的男人,这样一个兄长和丈夫,普天之下,能有几人?怎不令无情的“豪杰”仰倒,怎不令游戏情感的男人汗颜!应该说柳永和杜牧都是很有女人缘的,可到头来,不也是“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既是青楼,又是薄幸,更没见史书有过他们对妻子耿耿相思的记载。所以,千年的搜寻中,我要嫁给苏东坡,嫁给一个有情有意的兄长,嫁给一个全心全意爱妻子的男人,沉浸在他呵护的柔情里,虚枕在他温暖的胸膛上,把全世界浓缩成一个爱人。

苏东坡的率真也流露出他的正直。在新旧两党各自为了自己的利益拼杀得如火如荼时,苏东坡没有为了一己之私随风而摇摆,王安石的新法中有推行榷盐——食盐官卖的法规,盐价高得老百姓吃不起:“岂是闻《韶》不知味?尔来三月食无盐”,基于对芸芸众生的关爱,东坡不完全赞成这个新法;当司马光要全部废除新法时,他又坚持说新法中有利于国富民强的部分,应有所保留,官场中挣扎了大半辈子了的东坡,始终没有学会左右逢源,八面玲珑,并且一有不快意的事,便“如蝇在食,吐之方快”,此等坦荡胸怀,水晶人生,才可以说是真正读过圣贤书的文人,才可谓书生本色。难怪他入狱后,无论政见上相容还是相悖者,都多方营救(这其中包括王安石和司马光),不是人格魅力,何能如此?一个征服了同性的男人,才是男人中的帝王,嫁给这样的男人,你就是王后,走到哪里,你都可以把骄傲写在脸上,把胸脯挺得高高,把腰枝扭得乱颤,把脚步走得铿锵;走到哪里,你都可以笑得日月灿烂,山河添色。这样的男人,谁不想嫁呢?嫁给他,我不会像王弗,在他因诗获罪时,和着眼泪痛烧他的诗稿,我会做朝云,为他收拾行囊,伴他一路风风雨雨地远行。

从才子的角度上看,李白无疑是大才子。但李白有点冷血。遍寻李白的文字,很少有涉及情谊的,更不要说男女情爱。李白是不屑于谈情说爱的。李白与杜甫曾有二十多天的同游蒙山,两人曾“醉眠秋共被,携手月同行”,这令杜甫铭刻于心,时时思念,直接寄赠、思念李白的诗,就有十首,《梦李白》《天末怀李白》等诗,写满了梦中的长相忆,而李白似乎只是在当时分别时留下了两首后,再也没有了后来。李白最爱的是他的酒,其次是他的游山玩水,再其次是他的牢骚。东坡也爱酒,还爱喝醉,醉了便与朋友在“杯盘狼藉”后“相与枕籍乎舟中”大睡到不知东方既白,真是如一张白云般洁净的心,他从不怕什么酒后失态,更不介意别人是否嘲笑,喝得酣畅,醉得坦然;他醉后也赋词:“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觳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赋完后便倒头大睡。有人持此词以告太守:“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不是顺江脱逃了吗?害得有监视他行止职责的黄州太守慌忙寻找,坡翁却在床上鼾声如雷。一个如此悠然于心、忘怀于外的坡翁是以把杯为乐的,他是崇尚“诗酒趁年华”的。他“把酒问青天”,他“酒酣肝胆尚开张”,他“一樽还酹江月”,即使没有酒,“空杯亦常持”,他极少有“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愤懑,有的是“得之心寓之酒”的乐趣和对人生的透彻体悟。可以说,喝酒的态度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本性,狡猾的人总是推脱,推脱不了就耍赖——不是偷着倒掉,就是以水代酒;奸诈的人常常后发制人,看别人喝醉而幸灾乐祸。我倒不是说每饮辄醉的人就是好人,但很本色地喝酒的人,必然是坦诚率真的可爱之人。苏东坡把他自己平摊在天宇之下,扒开自己的胸膛晾晒他如婴儿般的赤胆忠心,千百年来,令人不忍伸手去捧。如此坦诚率真的人,总是可爱和可信任的,朋友信任,妻子更信任。一个与妻子“长相知,不相疑”的丈夫,古往今来,都是女人追求的终极目标。都说女人是为爱活着的,这话我深信不疑,我可以没有华冠丽服,没有香车别墅,但不能没有让我敬佩让我欣赏让我深信的人来释放我满腔的柔情,不能没有我的爱!

我想嫁给苏东坡的缘由当然还包括他的潇洒和旷达。东坡是我知道的唯一一个“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人。在他的一生中,无论得意与失意,他都不愁眉苦脸,他总能从困苦中找到乐趣。贬黄州、没有官奉、只好开荒于团练营的东坡以糊口时,还自称“东坡居士”,大有“审容膝之易安”的乐趣。一次途中遇雨,“同行皆狼狈”,独东坡仗藜徐步,引以为乐:“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蓑烟雨任平生”,如此的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谁能作到?“也无风雨也无晴”,如此的举重若轻,大无大有,哪个能行?我知道,屈原做不到,李白也做不到。屈原耿耿于“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仿佛自己是泰山极顶上最高的一棵松树,整个一个孤标傲世,终于成为一个“风必摧之”的林中秀木也就不值得奇怪了。李白只会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样走投无路的时刻“拔剑四顾心茫然”,在奉诏入京,授待诏翰林时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几乎是得意忘形;临了被“发银放还”,还假惺惺地说什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侍奉的倒不是权贵,是皇上,是皇妃!苏东坡不是,在几度浮沉的宦海中,他顶多感慨“人生如梦”,便去“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去了,连个牢骚也没有。即使在病中,也是一片笑容:“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消散满霜风。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哪知是酒红”,有病是不能喝酒的,他倒喝了个脸红,看,这不是个恶作剧后的捂嘴窃笑的老顽童嘛!“充满劳绩,但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真好像海德格尔是看见苏东坡的人生,才触发的诗情。

苏东坡的性情真是太能诱惑女人了,能诱惑女人的还有他的才气。散文上可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比肩;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为豪放派鼻祖,千百年来堪与伯仲的只有辛弃疾;书法是“苏、黄、米、蔡”的“宋四家”之一;绘画以墨竹开南画派文人画之先河;能监修工程——苏堤;能烹饪出“东坡肉”、“东坡汤”等一系列食品;能采药配药、给百姓治病……我甚至找不出作为那个时代的人的东坡,还有什么是不能的。可以说在其中任何领域能做出这样一个成就的,就堪称大才子,苏东坡却钟天地灵秀于一身,揽人间才华于掌股,我遍览古今中外(也许我不够博闻)也未再得一人如此。他是上帝塑造在人间的一个绝版!

苏东坡从宋代丰神秀逸地走来,衣袂飘飘,屐痕蜿蜒。他长须白面,细眼含笑地走在无数敬佩他、欣赏他、爱慕他的才女的香闺里、心窝中。佛说,修五百年方能同舟,修一千年才能共枕。从坡翁乘风归去的公元一一零一年算起,已有九百多年,当我也乘风归去并转世投生时,应该有一千年了吧,他在他的千年里倏忽而过,我在我的千年里苦苦修行,虽然我不知道在这千年的轮回中,有多少人曾经如我一样地期盼过,但我仍愿意倾尽我的全部虔诚来祈祷:来生让我嫁给苏东坡,嫁给这个上帝唯一的骄傲。





刘艳琴:来生便嫁苏东坡
来源:
彭城晚报
2008-07-29


  “我宁愿相信人生真有轮回,再嫁一个我又敬又爱时刻与他生死相依的男人,捧着他的诗文,背着他的笔墨,随着他塞北江南,踏遍山山水水,走进岁岁年年;在他的风月里,感受着他的真爱,在他的辛劳中,体味着他的洒脱,在他的闺阁之情里,幸福着一生……”

  ——选自刘艳琴《来生便嫁苏东坡》

  727日,徐州苏轼文化研究会举办了一场“人间绝版——苏东坡学术报告会”。来自全市的100多位苏轼文化研究会会员及来自徐州周边地区的安徽、山东苏学研究专家、苏氏后裔参加了报告会。应该研究会邀请,中国苏轼研究学会会员、山东著名作家、《来生便嫁苏东坡》作者刘艳琴主讲,会上,她以一个女人的独特视角全面解读着苏东坡爱妻、亲弟、敬民的传奇一生,深得与会者好评。

  听着她的激情悦耳的东北话,我先前的一些猜测最终有了答案:如我一样,也是位率性的东北女人。

  她的职业是教师,写作是她的业余爱好。“文字是我另一种呼吸的方式。好的文字会使人纷扰的心灵得到暂时的休憩。”

  昨天,伴随着刘老师探访苏东坡在徐遗迹的目光,从《来生便嫁苏东坡》的心路历程,开始了这次采访。

  才子众多,为什么要嫁苏轼?

  记者:《来生便嫁苏东坡》是一篇至情至真至美的散文,有不少读者评价说,文美题更美,题中的一个“便”字很灵动很有意蕴。你认为呢?

  刘:两年前,该文是以网文的形式发表在新散文论坛上的。起初,文题是《来生就嫁苏东坡》,题目有些严肃,后来有网友提醒说,人生没有轮回呀,嫁坡翁是不能企及的事情,题目莫不如起得轻松调侃飘逸一些。后来经过思考在报纸上刊出时,“便”字代替了“就”字。

  “就”字有执著的意味,有非嫁不可的感觉,一定要实现“嫁”的愿望。而“便”字有一厢情愿的之意,这个愿望能否实现已经不重要了,结此文更重在表达我对苏东坡的一种倾慕之情。

  “其实,文章至情至真还能算上,可至美就有些不敢当了,谢谢读者的褒奖。”

  记者:千百年来,中国的文坛上,多才多情值得仰慕的文人有很多,唐有李杜,宋有秦、柳、周,为何独思嫁苏东坡?

  刘: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这样卷帙浩繁的历史长卷中,文人有如宇宙的尘埃,只有才子特别是大才子才可以日月同比,光照天宇,明亮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然而,在这些才子乃至大才子中,人品、才气堪与苏东坡比肩者真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李白无疑是大才子。但他冷血,其文字里很少有涉及闺情的,因为李白是不屑于谈情说爱的。他更爱的是美酒。而柳永多的只是青楼薄情,怎可与东坡对妻“长相知,不相疑”“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至情相比呢。

  “我不愿意做天才诗人的妻子,只想嫁给那多才多艺多情多爱的苏东坡。他仿佛便是一坛陈年美酒,年代越久越醇香。当他历经世事的沧桑后,其诗词越来越精纯,心境越来越澄澈,品格越来越崇高,这才是我念念不忘的可人儿。”

  要嫁苏东坡,算不算感情走私?

  记者:有人有疑问,你写这篇文章从内心讲,是否算感情走私,你的爱情观是什么?

  刘:不算。这只是文人对文人的一种崇拜方式而已。有句古言: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终古少完人。有心无迹不为过。如果这也算爱情走私的话,有史以来,已经有无数人走私了无数次爱情。况才子佳人乎!

  关于爱情,我认为,女人首先要明确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爱情。

  其实女人也一样。聪明的女人首先要明白自己究竟更喜欢哪一种男人,有钱、有本事的男人不会整日围着老婆转,他有太多的工作要做,太多的应酬要参加。整日夫唱妇随的男人不会赚大钱,更没有机会锻炼出大本事。俗话说,甘蔗没有两头甜的,能有一头甜的就已经是好甘蔗了。“因此,聪明的红杏不出墙,墙外墙内其实都一样。”

  苏东坡哪里打动了你?

  记者:都说女人最容易被文字所打动,这篇文章角度新奇,你以女性的视觉去解读着千年的苏东坡,阐述当嫁的理由,是苏东坡的才、情、义拨动了女人倾慕的心弦吗?

  刘:是的,千百年来,真正用文字打动我心弦的唯有东坡一人而已。以往都从文学艺术成就上品论苏轼,其研究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如果我想在这个领域写下能站住脚的文章,就必须另辟蹊径。苏轼的才、情、义及情感生活没有人写过。”男人的才情义最能诱惑女人的心智,“我也不例外。”

  再就想从情感精神层面上走进东坡的情怀里,感怀他对亡妻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年年相思肠断处。哪怕为此,“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历尽千年的情劫,也不枉做一回女人了。也因此有了“来生便嫁苏东坡”的愿望。

  另外,东坡的义表现在亲民爱民、率真旷达、正直潇洒。难怪他因乌台诗案入狱后,无论政见上相容还是相悖者,都多方营救(这其中包括王安石和司马光)。

  “一个征服了同性的男人,才是男人中的帝王,不是人格魅力,何能如此?怎能不让人敬佩?”嫁给这样的男人,你就是王后,走到哪里,你都可以把骄傲写在脸上,把胸脯挺得高高,把腰枝扭得乱颤,把脚步走得铿锵;走到哪里,你都可以笑得日月灿烂,山河添色。这样的男人,谁不想嫁呢?

  苏轼的才气是人尽皆知的,诗词歌赋、绘画书法、音乐、建筑、水利、医药、烹饪、酿酒等无一不能,并在这些领域都做得熠熠生辉。当然他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千古传诵的名篇,还有他那不为权贵、举重若轻的才子风格。东坡的才情义真是太能诱惑女人了。

  “嫁给他,为的不是权势富贵,不是华冠丽服,只愿与他朝朝暮暮长相守。倾尽我的全部虔诚来祈祷:来生让我嫁给苏东坡,嫁给这个上帝唯一的骄傲——人间的绝版。”

  其实,几百年来,会有许多女人都对苏东坡有这种倾慕之情,只是她们有的说不出来,有的没有机会说出来,有的受世俗的约束而不敢说出来,从而我实际上成了众多倾慕苏东坡的女性的代言人。

  “这么优秀的男人,我不能独占,所以要用心驭笔来与所有倾慕苏东坡的女人一同分享——他的情、他的义、他的才。

  为什么要用散文来表达?

  记者:为何你选用散文这种体裁去勾勒去抒发情感,你的散文观是什么?

  刘:在所有文体中散文的格式最灵活,可供写的题材也最丰富,可以说世间万事万物皆入得散文,唯其如此,散文才更如天马,难觅其踪,令人敬畏。小说还有故事,但难免要虚构,如果用虚构来写会亵渎我这神圣的“千年一嫁”。诗歌还有灵感,讲意境感人,但内存容量不够大,不能涵盖苏东坡——人间的绝版这么大的主题。而散文讲真情,唯有散文能靠文笔和情感来双赢读者。散文的语言可绚烂也可朴素,但情感是不能假装的,假情成不了散文。就像一个大家闺秀,无论什么打扮,高贵的气质是掩盖不了的,所以我觉得写好散文很难。

  徐州印象

  徐州东坡遗迹很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我先后参观了放鹤亭、苏公岛、黄楼、显红岛、百步洪、云龙湖等与苏轼有关的遗迹景点50余处。通过这几天在徐州的探访,发现徐州东坡遗迹很多,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很有内涵,是全国面积最大、景点最多的苏轼文化旅游城市,其他城市无可匹敌,保护开发成就令人称赞。

  徐州云龙湖风景区成为全国面积最大、最具苏轼文化特色的游览区名副其实。

  他人眼

  要嫁东坡的女人

  卢万成(烟台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

  “当学者化与创作热情有机结合,当丰厚的学识与流溢的才情并举,创作就变成了自然的流露。女作家刘艳琴便是如此。”其散文《来生再嫁苏东坡》写得大气磅礴,浑厚深沉,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她内心精致,笔触奔放,有学识,有研究,散文作品对当今文坛有很强的冲击力。她的一系列散文如《穿行在蒲松龄的生前身后》、《盛开在李贺生命里的罂粟》等,始终散发着儒雅的文化气息,她笔触的现场感能让古人复活在读者的心中,这与如今的《百家讲坛》很类似。

  为东坡而生的女人

  惠光启(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常务理事徐州市苏轼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学者与作家集一身的刘艳琴还是个研究苏东坡的专家。对古人古事的解读明显带有个人的独特视角和见解。在东坡石像前,艳琴的脸有些凝重,仿佛看到了她远方的亲人。在徐州的几天,我们和她谈文学,谈东坡,看她用心笔和相机追寻着东坡留在徐州的足迹,看着她在阳光下被晒黑的脸,我想,这是个为东坡而生的女人。

  刘艳琴

  刘艳琴,女,1966年生,吉林长春人。供职于山东烟台旅游学校,高级讲师。现任中国苏轼研究会理事、山东省当代文学院院务委员、烟台散文学会会员。2004年开始写作。

  从2006年起,先后在《当代文苑》、《当代小说》、《山东文学》《散文选刊》、《北京晨报》、《齐鲁晚报》等报纸刊物发表了《梦魇》、《来生便嫁苏东坡》、《盛开在李贺生命里的罂粟》、《我想,我应该去看看萧红》、《水样的梁思成》、《穿行在蒲松龄的生前身后》、《乡关何处》、《桃源何需望断》等几十篇优美小说和散文。其中散文《来生便嫁苏东坡》被收进中国散文学会的《2006年度散文选》和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的《2006随笔精选》、《2006中国散文排行榜·精美散文选》。并获得2006年度山东省当代文学院举办的“女作家作品大奖赛”散文类唯一一个大奖。

  采写
本报记者
马志仁
陈欣
实习生
罗芳

  摄影
本报记者
白雪
实习生
佟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21:52 , Processed in 0.07655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