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情趣读写》前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28 15:39: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情趣读写》前言   
   
李震
      2001年义务教育阶段18个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出台以及2002年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制定初步完成,进入实验阶段。就语文教学来说,在理念理解、教材修订、教学设计、学习方式转变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如何促进义务教育阶段七八九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这是新课标背景下语文老师探求的重要问题。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深入,我们发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缺少了明确的课程内容——“内容标准”。本来应该单列的“内容标准”,都是结合“目标”叙述。这样,《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并没有真正解决到底要“教学什么”的问题,致使课程“本体”的迷失,使课程实践处于一种无所依靠的“失重”状态。正因为缺少明确、科学的“内容标准”,语文教材的编写就失去了重要依据,语文教学也就陷入了盲目和无序的状态。在失去了“语文课程教学守住母语家园的根本保证”的局面下,语文教学乱象丛生:缺少语文课程内容序列,笼统模糊地教学,少慢差费;过分地强调关注时代社会生活,泛化了语文学习内容,无限度地扩大了语文学习的外延;三维目标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整体的学习目标,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把三维目标割裂开来,过分地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花大量的时间进行所谓的“讨论”,讨论的内容肤浅琐碎,浪费了许多宝贵的课堂时间;语文教师过分地依赖多媒体手段,媒体使用的目标性不强;教材缺乏作文训练系列,且读写结合不紧,学生的文体意识淡薄。
     这不能不让人忧虑。
     于是,我们设想,编写一套读写结合的读物,以读促写,以写带读,从而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在单元设置上,要与现有教材的作文教学内容与进度密切配合;每单元分“名家名篇”、“时文荟萃”、“文题导航”、“习作看台”、“我来试试”五个板块;选文根据七八九年级学生特点,围绕“情趣”选文,力求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产生情感共鸣;既能够开拓学生视野,开阔他们胸怀,提高他们人文素养,又可供他们学习、模仿。
      我们认为,书的质量首先决定于选文的质量,因此,每个分册的主编都在选文上下功夫。以“情趣”定文。什么是“情趣”?“情趣”就是情调趣味,或者是性情志趣,情趣文章就是反映人们在生活中高雅的兴趣、爱好、玩赏、消遣的文章,这些文章体现出人们的热情、向往、志趣与寄托。情趣不同于“理趣”,“理趣”一词来自宋人包恢所作的《答曾子华论诗》一文,侧重于义理趣味,其文章体现出理性感悟;也不同于“童趣”,“童趣”意为幼稚天真或童年的乐趣,其文章体现童年乐趣。这样看来,“情趣”之文最适合七八九年级学生阅读,符合这一阶段学生心理发展规律。
     把读和写结合起来,目的是解决写作问题,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如果单凭作文活动本身是不能解决的。本书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在答中国教育报记者问时认为:“在一次次写作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对于已有的素材进行筛选、剪裁、组合等,其写作技巧和语言运用的熟练程度可能会有所提高,但是对于学生总体的信息量、信息结构和精神能量影响不大。而多读就不同了,它能够不断增加信息量,改变知识结构。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想象力,提高分析概括能力,下笔时思维更加活跃。而且阅读可以获取大量的写作素材,词汇量大增,语感形成,这些都是写好文章的基础。”(《文笔不是作文教学的第一要义》,见中国教育报2009年7月24日)温先生在北大所作的一次报告中认为:“听说读写”中读最重要,应当把阅读放在首位,要把阅读当做一种生活方式;不要把文笔当作写作教学的第一要义,而应该把文通字顺作为第一要义,讲求思想内涵。在国外,也有人做过专题调查研究,对高中不同班的学生作不同的写作教学实验。一个班每周一篇作文,老师认真批改;另一个班3周一篇作文,其余同样鼓励大量阅读。一学年下来,两个班写作能力都有进步,但以阅读为主的那个班级进步更明显。所以,在本书编排体例中,我们着眼于写作点的设计,但都是引导学生先读“名家名文”,再读“时文荟萃”,然后是“写作导航”,经过写作点的指导后,过渡到同龄人的文章浏览和反思,最后“我来试试”。这既符合初中生写作规律,也符合初中生认知规律。
     以读促写首先在读,从读中得到借鉴,得到启发。在引导学生读的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体现出“召唤”的魅力和“游戏”的特征,留给学生以足够的空间去开发和建构新的意义,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想象和思考在充分自由的阅读空间里对文本进行开发和创造性地应用。提示出文本的意义空白,点拨出文本静态的深层结构,让学生描绘出自己的视野和文本视野融合的新的意义世界,把对某段某句的批判性思维表达出来,在沉醉的阅读旋转中呈现出最美的思维舞姿,在对文本个体把握中写照出自身的灵魂,在阅读的失落和兴奋中投射出主体生命的丰盈,认同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的叠印。
     为了实现以读促写、以写带读的目标,我们将六册书的写作训练点作了整体设计,围绕“写作点”旁批和写作“阅读提示”,这样学生在义务教育的最后三年的语文学习中就能得到写作方面的有序有效训练。有人认为应该让学生率性而作,提倡学生写“放胆文”,可能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有序的训练会泯灭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们认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最后三年,学生将要到高中深造,如果在写作上无序,定会造成学生写作方面的许多“盲点”,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味地让学生“放胆”,而最后学生就会“无胆”,文体知识缺乏,思路不开阔。这实际上是语文教学中的“短视”行为。因此,我们将每个单元的“写作点”进行整体设计,形成了一条三年的“写作能力发展链”,链链相扣,环环相接。
    以七年级上册为例,我们是这样设计写作能力发展链的:
    第一单元围绕单元写作中心“有感而发”写。
    第二单元围绕单元写作中心“说真话,抒真情”写。
    第三单元围绕单元写作中心“从生活中找‘米’”也就是围绕选材写。
    第四单元围绕单元写作中心“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写。
    第五单元围绕单元写作中心“说明文特点”写。
    第六单元围绕单元写作中心“想像”写。
    这样来设计,既紧密配合了苏教版七八九年级的语文教材,又体现出有序和有效。这些“写作能力发展点”以暗线形式隐含在选文标准中,隐含在“行文旁批”中,隐含在“阅读提示”中,隐含在“习作点评”中,隐含在“文题导航”中。
     希望这本书能够在配合语文教材使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等方面发挥好的作用。
                                              二〇一〇年八月八日初稿
                                               二〇一〇年九月十五日改毕
说明:《读读写写》丛书从初中到高中分《童趣读写》、《情趣读写》和《理趣读写》,共24本。由北京大学语文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语文新课标修订组组长温儒敏教授和澳门大学中文系主任朱寿桐教授任总主编,李震和陶卫东任《情趣读写》主编。《情趣读写》分为六本,分别由王旭彤(七上)、施玥(七下)、朱卫文(八上)、张玲(八下)、宋凯(九上)、左贞柏(九下)主编。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15:48 , Processed in 0.05963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