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国第一张《红卫兵报》诞生记文革小报资料3 文/本站坛友原创专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3 05:05: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全国第一张《红卫兵报》诞生记文革小报资料3  
作者:于晋
  一九六六年五月十六日,中共中央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通过了《五一六通知》,标志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展开。

    当时我正在北京六中高三(4)班紧张地准备高考。六月一日晚八点,中央广播电台全文播放了聂元梓的大字报,毛主席称赞它是"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的大字报"。一下子火就点起来了。文化大革命的烈火在全国燃起。

    为了更大范围地发动文化大革命,毛主席在一九六六年八月十八日这一天在天安门上接见了革命群众,并第一次将红卫兵小将邀请上天安门。我有幸那一天也被邀请上天安门,这是我第一次登天安门。说到红卫兵,是清华附中的几名学生首先发起成立的,因为他们在学校里受到工作组的压制,成立这一组织是为了同工作组进行斗争。之所以称红卫兵,就是自称是毛主席的红卫士,要誓死保卫毛主席。这以后红卫兵组织发展成为了文革中的中坚力量。“八一八”以后红卫兵运动席卷到全国。

    我们的热情被极大地激发出来。我们班的几名同学孙长泰、孙克亮、于晋、张尚英、白志成、李秀生、杨世杰、刘振、陆炜等,也积极行动起来,写大字报、写文章。为了扩大影响,还将文章打印成印刷品散发。在谋划运筹打印的过程中,我们对出版刊印发行产生浓厚兴趣。大家议论咱们为什么不能出版一份自己的报纸。动议一出,大家无不拍手称快。说干就干,当时分工:于晋负责报纸刊印,孙克亮、孙长泰负责报纸的文章、组稿,发刊词由孙克亮负责,出版发行由李秀生、白志成负责。分工定下后,大家分头去干。我先去了中国青年报,在东直门内北小街里。当时他们一听是红卫兵小将要印报纸,就表示坚决支持革命小将的革命行动。刊印问题解决了,于是我们就等着孙克亮的文章了。熬了一两天,克亮的发刊词及主社论《论形势》终于脱稿。一读大家非常满意。孙长泰、于晋、张尚英也写了文章,第一期的内容很快就排满了。当讨论这份报纸该叫什么名字时,大家一口同声地说,就叫红卫兵报。我们立即分头去找毛主席的手迹,不久就拼出“红卫兵报”几个字。我们立即将文稿送中国青年报社。

    通过办报,我们知道了出版一份报纸的全过程。首先按文章进行捡字,排版、拼板,然后打出大样进行校对,无误后签字,将清样作出纸型,然后浇筑铅膜,最后将铅膜上轮转机开印。一张张的报纸就被印出来。这些工作都是夜里干,清晨报纸就已经印出。如是全国性的报纸,就需将当天报纸的纸型空运到当地,再浇筑刊印。我们的红卫兵报虽是第一次出版刊印,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工序一道也不能少。还有一个插曲,排完稿后,编辑找到我们问:落款是什么?一下问住了我们。经考虑大家说就叫“红卫兵报编辑部”吧,地址就写我们六中的地址:北京六中,南长街大宴乐胡同十一号。 排报的第二天恰好是九月一日,于是这份报纸的诞生日也就成了一九六六年九月一日。

    报纸如同我们的孩子出生了。

    随着轮转机的戛然而止,车间里突然静了下来。捧起报纸一股油墨的清香扑面而来,看着一行行、一排排的铅字及图形,一种异样的感觉涌上心头。刚才还是稿纸上的一行行钢笔字,现在却变成了铅字,真是不可思议。将报纸拉回学校,下一步该怎么办?我说咱们上街卖去,北京晚报卖两分一份,咱们也卖两分。有人提出这行吗?我说怕什么。于是我们全体上街去卖报。我也去了。高声叫卖:“红卫兵报二分一份!”由于是新报,以前谁也没有见过,所以卖的非常快,不久报纸就销售一空。

    为了扩大报纸规模,我们向西城区红卫兵组织提出能给我们推荐几个办报的人员。不久其他学校的几个女同学刘铭、冯娟、谷雪红等来了。红卫兵报机构成立了。于晋为红卫兵报社社长;孙克亮为主编,孙长泰为副主编,张尚英、刘铭为编辑;白志成为财务组组长,组员有冯娟;李秀生为出版发行组组长,组员有杨世杰、刘振、陆炜等。

    真是有缘,以后张尚英与刘铭、白志成与冯娟还结为了夫妻。他们现在都有了孩子,幸福地生活着。

    当时我们学校的红卫兵组织,归设在劳动人民文化宫的北京市委的一个什么组织管理。我们每期卖完报纸,都把卖报所得的钱上交到那里。

    我们的报纸一共出版了十四期。记得要出第十五期时,已接近到年关。为了纪念毛主席七十三岁诞辰日(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我们计划出版一期以纪念毛主席为主要内容的报纸。我记得有一副毛主席在雪地里的照片,还有毛主席的沁园春——雪的词手迹。都是我去制的版。后由于种种原因,这期报纸没有出版,以后我们的红卫兵报纸再未出版。这两块版我曾保留了很长一段时间,可惜现已不在了。

    记得在出第三期时,我们接到北京图书馆的电话,称据他们了解,我们的红卫兵报是全国第一份红卫兵报纸。他们提出让我们将一、二期及以后每期的报纸送一份给他们。我们照此办理了。

    这些事情发生在几十年前,回想起来还是十分有意义的。我们也过了一把办报的瘾!

        这真是:文化革命起九州,红卫小将歌不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0:08 , Processed in 0.06903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