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CFP 政协委员对“去语文化”倾向忧心忡忡
本报讯 (特派北京记者徐靖、王飞、李栋)幼儿园放学统一用“ByeBye”打招呼;北大中文系老教授投稿,正确用语被编辑两次误改;上海多所重点高校自主招生取消语文科考试一事……令政协委员对语文教育忧心忡忡。不少委员在提案中疾呼,应纠正大中学校存在的“去语文化”倾向。
全国政协常委杨维刚在提案中透露,近年来,在很多中小学举行的语文考试中,“错别字识辨”、“汉语拼音认读”等一些最基础的知识,得分率常常不足60%。有的孩子甚至连简单的“的”、“地”、“得”和最基本的标点符号用法都不会。“一篇500多字的周记中就有40多个错别字,而孩子们和家长却并不着急,认为先学好英语和数学为重。”
大学生的语文水平同样不敢恭维。杨维刚说,现在大学英语教学为两年,语文教学只有区区一个学期。许多大学生反映,上大学以后,语文能力严重下降。许多字突然写不出,写出来了也不确定。
针对小学生“外语热”现象,全国政协委员朱世增建议,在小学期间,取消外语教育,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主。
针对高校的“去语文化”现象,杨维刚表示,可以考虑设立全国性语文统一分级考试,要充分利用高考这根指挥棒,强制性要求语文成为入学考试中必考科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