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农村师生与优质教育结伴而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10 10:49: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让农村师生与优质教育结伴而行
——对话仇玉晨校长
陶继新
仇玉晨
【编者按】山东省滕州市洪绪中心中学是一所农村学校,两年多以前,还是一所名不见经传、几欲倒闭的初中。可是,现在,她已经成了一所质量上乘的名校。仇玉晨校长,也成了2008年度枣庄市十佳创新校长。短短几年间,学校何以会有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引起了很多教育同仁的关注。为此,本刊记者陶继新与仇玉晨校长进行了一场关乎学校“裂变”的对话。

受命于危难之际
【仇玉晨】先从2006年8月说起吧。领导安排我到这所学校来的时候,我是发自内心地不情愿:办学难以为继,连续三任校长栽在这里,当地群众、学校老师、孩子一次次满怀期盼和希望,又一次次地失望叹息。一些领导、朋友甚至家人也不支持我去。
【陶继新】正所谓受命于危难之际;不过,这也说明领导还是很有眼光的。让这所濒临垮掉的学校起死回生,真的是非您莫属。
【仇玉晨】我自认为是一个责任感非常强的人,对自己做的事要求比较高,想得很多,总想尽善尽美,有时候无缘由地给自己施加压力,特别关注细节、结果和口碑。自己当校长的理念就是办好一所学校,造福一方百姓。后来就横下心,比规定的时间晚了两天去报到了。报到的时候领导们都给予我很大期望,也给我留了后路,说如果干不好也没什么,可以再回去云云。
【陶继新】追求尽善尽美不但体现了您的责任感,也反映了您性格深处的一种高层追求。“造福一方百姓”,说得好!将目标锁定在百姓,就不会畏首畏尾,就不会追索名利,而是义无反顾地朝着自己设定的目标前行。尽管领导给您留了后路,我相信,您一定没有给自己留下后路。置于死地而后生是可以创造奇迹的,尽管有点悲壮,但却崇高。
人事改革义无反顾
【仇玉晨】学校当时主要就是人浮于事的问题。上任之后针对症结先跑领导,争取他们的支持,于是一场真刀真枪的人事改革开始了。当时是需要勇气的,但是别无出路。
【陶继新】人事改革是学校管理的难点,也是重点;但很多校长并不敢在这方面动真刀真枪,因为其中的风险系数很大,一旦失败,校长多是连后路也没有了。
【仇玉晨】洪绪中心中学是一所农村初中学校,也是洪绪镇唯一的一所中学。近十几年来,学校一直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育教学一直停留在一个水平线上。洪绪二中由于人数逐年减少,2002年便被并入到洪绪中心中学。当时,中心中学1020人,二中380人,两校合并1400余人。学生人数多了,教师人数增加了,然而班额却并未增加。一部分教职工便无课可教,无事可做。无事可做的人,就会懈怠,就会无聊,就会无事生非;有事做的人,看到无事做的人那么清闲,还照领工资,心里就感到不平衡,也就没有了工作的积极性。就这样,学校的教学秩序越来越差,教学质量越来越低,学生越来越少。特别是与洪绪二中合校后,学校便走入了低谷:学生人数逐年减少,教学质量迅速下降;教师迷惘,学生无奈,家长无法;一个个学生转入他校,有的班级最后只剩下十几个人。学校仅有学生420多人,123名教师,平均每一个教师只教三个多学生。
【陶继新】“无事”必然“生非”,这是一个规律。“生非”的结果,是人心涣散,邪气上升,正气下降。教育教学质量下滑,就成了必然之势。
【仇玉晨】为了学校的发展,我们别无出路,制订了《洪绪镇中心中学“四制”改革实施意见》,人员实行上岗、下放、分流、待岗四种形式。2006年8月22日,我们就召开了“四制”改革动员会,让全体教职工深入领会精神实质。在操作前,学校公示了所有教职工的个人基本情况、三年来的年度量化成绩、师德量化、教学实绩。在操作中,学校公布了学校设岗情况、岗位目标责任、支教岗位和其他政策。学校按申报支教岗位——教学岗位——教辅岗位——后勤岗位的顺序进行。学校以三年来的年度量化、师德量化成绩和群众、评委测评分的总和从高到低依次聘任,颁发聘书,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学校对聘任本校岗位的教职工,要求立即上岗履行职责;支教岗位聘任者按照申岗支教意愿和市教育局安排,到支教单位上岗工作。通过竞聘和分流,全校123名教职工共有79人留校上岗,44人被分流。
【陶继新】123名教职工竟然有44人被分流,力度之大,可见一斑。要想让这些被分流的人员心服口服,就必须做到公正、公开、公平,不然,就不可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同时,校长要有胆识与气魄,要一身正气,不为人情左右,不为困难而退;不然,就可能在遭受攻击的时候败下阵来。
【仇玉晨】在改革之后的全体教职工第一次会议上,我的演讲,确切地说是施政演讲,提出目前的共同愿景:办好洪中,造福百姓,让洪绪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让洪绪的老百姓能乐呵呵地把自己的孩子送进洪中。
【陶继新】您的施政演讲反映了您无私的情怀,老百姓定然会给予支持的。不过,要让老百姓自愿且高兴地将孩子送到你们学校来,还需要用事实来说话。因为老百姓愿意将孩子送来的前提,是你们学校必须是优质的。
同谋发展,不屈不凡
【仇玉晨】我在施政演讲中承诺:不懒、不谗、不贪,接受监督。同时承诺:两年时间学校办学没有明显起色,自己撤自己的校长。
【陶继新】“三不”是得民心的承诺,而且您真正做到了;不然,三年之后的今天,大家就会对您失去信任。承诺两年就要有“明显起色”,不但需要勇气与胆识,更需要智慧与责任。
【仇玉晨】我要求我们的干部同谋同动,从率先垂范开始,把散了的心凝聚在一起。学校决策是学校的灵魂,班子是学校的旗帜,旗帜上写着学校的办学理念,要求通过领导的垂范和躬亲,传递给全校师生。
【陶继新】您之所以先抓规范,是因为以前这所学校太没有规范了。抓规范,领导就要率先垂范。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您身体力行,且要求干部“同谋同动”,教职工就必然会给您正面的回应。这样,外在的规范,才能变成心理的聚合。
【仇玉晨】分析现实,我们一无所有,薄弱是我们的最大优势。一切从新开始,塑造精神,经营文化。一切为了学生的未来是我们的办学理念;让洪绪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是我们的办学宗旨;把不屈的精神和不凡的追求渗透到我们全体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中,不屈不凡也就成了我们的校训;追求完美、追求规范是我们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井然有序也就成了我们的校风。
【陶继新】我非常欣赏您的“薄弱是我们的最大优势”,正因为“一穷二白”,才没有负担,才能轻装上阵。
“不屈不凡”有点起死回生的况味,悲壮而又大气;“井然有序”需要时时事事规范,显示精神的文明;“一切为了学生的未来”,指向正确而高远,昭示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仇玉晨】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状态来源于精神。我当时的想法是:尽快把“不屈不凡”塑造成洪中师生的精神状态。“不屈”是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和正确态度,“不凡”是在此基础上的人生追求。
【陶继新】要想让“不屈不凡”内化到师生的心里,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种精神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仇玉晨】我们的校训用了两个否定词,好记忆,容易内化。
【陶继新】“不屈不凡”不但易于记诵,而且可以给人以心灵的冲击。
【仇玉晨】学生的习惯养成非常重要,“不屈不凡”对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很多同行抱怨学生的坏习惯很难改变,我个人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学习的主动性没有被激发出来。有一句话说得好:清除杂草的最好办法是把庄稼种好。在我们学校的显著位置有一个标语:对人感恩,对己克制,对事尽责,对物珍惜。对习惯的培养是我们一贯坚持的。我们认为,习惯的培养是关乎一生发展的教育,是回归本真的教育。
【陶继新】这正如语文教学,与其长期让学生改病句,不如让学生多读大师的作品,从正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习惯养成也是这样,人们多关注改正学生的不良习惯,而从正向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人感恩,就会多想他人的好处,就不会怨天尤人;对己克制,就会如孔子说的那样“克己复礼”,从而“归仁”;对事尽责,就会因责任而使工作、学习更具意义;对物珍惜不但有爱护之意,还有万物皆有灵性的潜在意思,对其要存一份敬畏之心。
课堂改革大动干戈
【仇玉晨】我们仔细调研自己的课堂,如梦方醒地看到,教师把学生视为知识的容器,把人当物,教师扮演了知识的仲裁者、传授者、控制者的角色,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储藏者、应试者。这种教学方式使本来基础就很差的学生更加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丧失了辨别是非的批判意识,缺乏创新实践精神,成为逆来顺受的绵羊、没有品位的填鸭。长此以往,照抄照搬的教育、死记硬背的教育、囫囵吞枣的教育,使学生变成了考试的机器、知识的奴隶,进而演变成由苦学到厌学,由厌学到辍学。
【陶继新】学生之所以苦学厌学,是因为教师成了他们课堂的主宰者,没有了生命的自由,没有了自我创造的权力。长此以往,其自主自由创造的精神就会渐渐地被磨灭,从而成为知识的奴隶,成为对教师、对领导唯命是听的奴仆。
学生有着很大的潜能,可是,要想将潜质变成能量,就需要生成一种“场”。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努力营造这样的“场”。昨天在你们学校一些班级的课堂上看到学生那种近乎亢奋的学习状态,就感到那里已经形成了一个潜质发挥到极致的“场”。这个时候,学生学习不但是愉快的,而且会不时地迸发出意想不到的灵感。这就是所谓的巅峰状态。而学生很多潜质的生成,都是在这种巅峰状态下突然出现的。
【仇玉晨】如何引发学生的主动性,是我们的课堂必须解决的问题。要想改变这种死板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探索尤显重要,必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解放学生,关注学生。症结找到了,要彻底根治就必须寻找有效的方法、途径和模式。
有的人说我们学洋思吧,人家的“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效果很好;有的人说我们学东庐吧,人家教学合一的讲学稿很管用;有的人说我们学杜郎口吧,人家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三三六”模式全国有名;等等。我一开始认为,从学汨罗开始,教育就开始了浮躁,接着学衡水、学洋思、学东庐,现在又刮起了杜郎口旋风,学来学去,犹如“邯郸学步”,自己的东西没有了。可后来一想,那也得学啊,自己都面临困境了,不学没出路。我就连续带老师北上南下学习全国知名学校的教改经验。
【陶继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嘛!外出学习当然是必要的。你们一次又一次地外出学习,其实是在给教师“洗脑”,冲刷掉僵死固化的东西,吸纳进鲜活生动的因子,进而让他们自我产生变革的需求。不过,如果不加分析地一味地“拿来”,就必然是食而不化,甚至别人的东西没学到,连自己原本尚属优质的东西也丢掉了。你们是一方面“拿来”,一方面创造。前者是为后者服务的,后者是对前者的超越。
【仇玉晨】我非常赞同您的观点,既要吸收借鉴外部的先进经验和科学措施,又要秉承学校的传统,挖掘自身的优势,真正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我们的优势就是没有退路,没有顾虑,必须前行,否则,只有失败可以选择。
正当我们满腹困惑的时候,一个无师上课却有序学习的课堂更坚定了我们深化课堂改革的信心。那是2006年元旦之前的几天,我校青年数学教师王宜军准备请一个星期的婚假。一向要强的王宜军怕他结婚的时候别的老师占他的课影响了他的数学成绩,就让学生阻止别的老师占数学课。王宜军回家结婚去了。有好心的老师怕学生乱,就偷偷到教室外观看。当看到学生在没有教师上课的课堂里仍然秩序井然地互助学习时,那位老师震惊了。他奔走相告。好奇心使全校教师都聚集到这个班级里听学生自主上课。7天婚假,老师们足足听了他的学生的课16节。听课的老师同学生交流得知,王宜军老师平时就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难怪他的成绩年年第一。一个星期以后,王宜军婚假结束回到学校,他的数学课程进度却没有落下。期末考试时,王宜军所带的班级数学成绩全部优秀。
【陶继新】将学习的自主权与自由权还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创造出奇迹。王宜军老师的班里之所以出现“奇迹”,就是因为他将这种权力放给了学生。我们的一些老师,不是不努力,也不是没有知识,而是观念上出了问题,认为老师讲学生还不会,学生自己学就能学会了?因为他不知道,教师在占据整个课堂大讲特讲的时候,学生的思维多是处于消极状态的,这个时候,不是他自己想学习,而是教师强迫他学习。一个主动一个被动,结果则是天壤之别。王宜军结婚而形成的这一偶然教学情景,触动了你们课堂教学的大改革。这也是偶然之中的必然,因为这个时候,你们教师的改革意识已经开始萌发,这一个案是一个导火索,一旦点燃,很快就有了巨大的爆发力。
【仇玉晨】我们决定实施“1∶3”课堂评价式教学模式。“1∶3”指的是师生在课堂上的时间分配,我们严格规定教师与学生的活动时间比为1∶3。评价式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以相互点引评价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为把“1∶3”课堂评价式教学模式进行到底,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砍掉作业,变课后作业为课前预习笔记;搬走讲台,变静态课堂为动态学堂;增设黑板,变教师主宰课堂为学生主宰学堂;重设备课,变薄本备课为活页学案;精编导学提纲,变口述启发诱导为纸质探究平台;改变课桌摆放方式,变秧田式横向排列为品字形纵向排列;改革课堂评价,变评教师授课精彩度为评学生参与度与教师点引度。目标锁定全体孩子,让更多的孩子在上课时有发言和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陶继新】“1∶3”与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有相似之处。不过,昨天在你们的课堂上,我发现不少属于你们自己创造的东西,比如课前预习笔记、活页学案、精编导学提纲等。而且,你们的教师在课堂上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依然担当着导演重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现在有的学校在学习杜郎口中学改革经验的时候,没有学到其精髓的东西,而是在形式上大做文章,甚至在课堂上实行放羊式的做法,教师成了可有可无的人,课堂成了一个无序的战场。其实,课堂需要“乱”,也需要治;需要争辩,也需要统一;需要学生,也需要老师。不是因为发挥了学生的作用,就忽略了老师的作用,更不是将老师闲置起来。不然,改革就会步入歧途。
【仇玉晨】老师和学生各自有各自的角色定位。我认为,协助每一位学生主动学习,应当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而变“被动教”为孩子的“主动学”,是我校走出困境的唯一途径。老师的角色是激发学生自己的想法,协助他们发展。学生的角色是主动学习,积极积累,直到垒成成功之塔。
【陶继新】学生主动学习不应当是一个短期过程,而应当是一个长期工程,正如您所说的,“直到垒成成功之塔”。这个时候,自主学习就成了一种习惯。而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惠及学生的一生,从学习知识向外扩展,迁移到其他方面。同时,这种自主学习状态,还会促使学生更加自信。而学生拥有自信之后,就会创造更大的奇迹,甚至会有一个更好的人生。
【仇玉晨】激发是需要智慧的。我们提出了教师“示弱”性原则,要求教师运用好三个字——
第一个字:憋。教师要憋得住,更多的时候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知。
第二个字:问。有困难找学生,向学生学习。
第三个字:傻。装傻。
【陶继新】教师“示弱”性原则,说得好!在一般学生看来,教师是强者,甚至是他们命运的主宰者。教师如果不示弱,学生就不可能放开胆子,也不能够放飞心灵,学习的效率当然就不会高。“憋”是需要涵养的,不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嘛!孔子这样的大教育家,还要“憋”呢!我们教师就更要在迫不得已时才说话啊!“问”是对孔子“不耻下问”的诠释,也是提升学生自信的一种策略。“傻”是不懂装懂的反面,目的是让学生感到自己有超越老师之处,是让学生更好地去自己探索未知。
促进“导师”快速发展
【仇玉晨】在促进教学相长的实践中,我们实施了导师制管理。导师制的实施与单纯以提高学生成绩为目的的“辅优补差”不同,注重的是“育人”,着眼的是“发展”,并以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目的。学校本着“三全”原则,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有导师,在发挥班主任作用的基础上,实行全员导师制学生管理,所有教师都要发挥教书育人的教育职能,利用教师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跟踪学生成长发展的足迹,对学生进行“五导”,即辅导学习、引导行为、疏导心理、训导观念、指导交往。
【陶继新】导师制的一个最大优势就是每个教师不但是教书者,还是育人者,他们不是跟踪学生哪一学科的学习,而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没有这种制度,一般教师即使想关注学生学习之外的发展,也会因“名不正,则言不顺”而退避三舍。对于学生而言,有了导师,不但可以随时向导师请教学习上的问题,也可以请教心理、思想等其他方面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心理、思想就会处于优质状态之中。这种优质状态,又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具有超越意义的作用。
【仇玉晨】一位老师深有体会地对我说:“作为一名导师,首先要热爱学生。如果你讨厌你的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每一位教师也只有对学生抱有强烈的爱、诚挚的友善、平等的尊重,才能引起学生的崇敬、信任和亲近,才能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她班上有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家住农村,父母离异之后父亲远走他乡,母亲忙于做买卖,无暇照顾他,将他安排在邻居家“托管寄住”。学生逐渐散漫起来,并且迷恋网吧,上课打瞌睡,学习成绩下降很快。连续几次上课迟到,竟然撒谎说睡着了。老师将他叫进师生谈话室让他坐下,先帮助他展平衣服领子,系好扣子,梳理好蓬乱的头发,然后递给他一杯水。“这一切做得相当自然,就像一位母亲那样一举一动充满了爱,眼睛里充满了慈祥和期待,我好久好久没有得到这样的母爱了。”事情过去两个月了,每当学生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都非常激动。他们的谈话是从唠家常开始的。父母的离异、父亲的出走、母亲生活的艰辛、母亲的期盼、导师感人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这位同学的心。这次谈话之后,这位同学有所觉悟,上课不迟到了,不进网吧了,关心学习了。通过春风化雨般的心灵润泽,该生有了很大的转变,彻底告别了网吧、游戏厅,走上了正道。
这件事情使我体会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当爱的力量大于网吧的吸引力的时候,学生就会自动脱离网吧。如果每一个教师都能够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以智慧育智慧,那么虽然学生不能个个都考上高中,但是人人都有良好的品德,人人都是有用之才。
【陶继新】这位导师教育学生之所以能够成功,一是因为真诚与爱。即使有各种技巧,如果没有真诚与爱,学生也不会从心里接受,更不会让他们感动。二是因为自然。整个教育过程,就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看来,如果教师心里真正装着学生,学生的心灵也会与之呼应。同时,真诚、爱与自然,也是一个优秀教师应当具备的重要品质。
【仇玉晨】导师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意义也是深远的。一是规范了教师的行为。教师学高为师,身正是范,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二是加强了教师的责任心,充分彰显工作主动性。实施导师制以后,导师和班主任一样都担负着对学生的帮扶任务,尤其是这些学生都是信任导师的,导师们从心里就喜欢他们,涉及他们的任何事情导师们都自觉主动地过问,从而形成了一个齐抓共管的局面。三是丰富了教师的专业知识,促进了教师的发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不应当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导师制将“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在一起。许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深感自身知识的匮乏,就不断地学习。为了解出一道难题,为了上好一节课,为了解剖一个心理问题,导师们愿意与书为伴。我们学校也适时给教师配备了大量图书,如《没有任何借口》、《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和《心理课堂》等等。
【陶继新】学生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怎样才能学会人生之道呢?当然需要教师的引领。而教师的素养高下,是学生进“道”的关键。只有教师首先进了“道”,学生才能进“道”。如何进“道”呢?读书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坎。但是,是不是读我们一般认为的教育上的好书就可以进“道”呢?不是的,这样的书尽管对老师的教育教学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大多与“道”不相关联。只有具有生命感悟的世界大师的作品才是进“道”的精神佳品。比如《论语》、《老子》、《理想国》等。疏离了这些最为经典的文化,就只能学会一些知识、一些技巧,而绝对不可能游刃有余于“道”的层面,不可能驶进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生之道的层面。
【仇玉晨】为了让教师快速发展,我们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机会和平台——外出学习,赠书,开展教研沙龙、导师论坛,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一切专业成长的机会和空间。我深深相信,这样的付出是值得的,老师们不会让你失望。
【陶继新】您为教师成长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平台,让他们感到了自身在成长。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在教材与教参上转圈子,不但视野越来越窄,生活也会越来越贫乏。如果感受不到教育教学的幸福,教师的所谓成长就失去了价值。
【仇玉晨】我们先后开展的“激情燃烧的课堂”评选活动、“灵感放飞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锻造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陶继新】我喜欢“激情燃烧”、“灵感放飞”这些语言,人们可以从中感受到课堂教学的生命张力。但有些课堂是死亡的课堂。我之所以称之为死亡的课堂,是因为其中没有生命的流动,没有师生的激情,也没有本应闪现的灵感。而走进你们的课堂,就感受到了学生生机勃发的向上态势,也感受到了教师的特殊精彩。所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你们就取得了这么优秀的成绩,令人感到可喜可贺的同时,也为你们师生的激情幸福而鼓舞。
收获成果,“慎之至也”
【陶继新】取得成果不能完全代表教育质量,但是,却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从制定改革方案到现在只有两年多的时间,你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升,师生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你们那里,我感受到的是教师的阳光心态,是学生的向上的精神气象。这些外在的表现,昭示出一个问题:你们学校有了长期发展的潜力,未来将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仇玉晨】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常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而我要说,一所学校,哪怕是名校,距离失败永远只有半年!
【陶继新】在取得成功的时候却言失败不远,这不只是具有居安思危的意识,还有创新精神在流动着。如果不创新,不发展,即使再大的成功也会变成失败。这是天地规则。只有“慎之至也”,才不至于失败。

仇玉晨简介
仇玉晨,1970年4月24日出生,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洪绪镇中心中学校长。
三年来,仇玉晨在滕州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深入实施人事制度改革,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洪绪镇中心中学已经成为名扬枣庄市的教学改革窗口学校,先后承接全国、省、市现场会6次,先后荣获市级以上荣誉23项,学校独创的“1:3”课堂评价式教学模式获得山东省教科研成果二等奖和枣庄市政府首届教学成果一等奖,吸引市内外60余所学校领导和教师5000多人踏足该校参观学习。
因成绩突出,仇玉晨2008年被枣庄市委、市政府荣记二等功,先后获得“滕州市首届十佳道德模范”、“枣庄市教育创新十佳校长”、“枣庄市百佳文明市民”、“滕州市劳动模范”、“滕州市推进素质教育先进个人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原载于《创新教育》2009年第6辑)
(收入《名校解码——陶继新对话名校长》书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第1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9:35 , Processed in 0.25910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