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城里人,乡下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16 16:08: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城里人,乡下人
刘加民
     农副产品的价格问题历来敏感,尤其是对城里人。升了,降了,都是比较棘手的民生问题,报章上长篇累牍,主管部门上下关注。今年春天,当鸡蛋价格稳步上升,超过4块钱时,连国务院总理都着急了;四五月份,当部分城市的猪肉价格上百分之八九十时,家宝同志都坐不住了。冒着酷暑严寒到最基层调查研究,寻找原因,安抚百姓。
    不过,我注意到,围绕着价格问题吵吵嚷嚷的人基本上是城里人。乡下人,向来是"沉默的大多数",是听不见他们的声音的。城里人靠薪水吃饭,每月的收入基本固定,尤其是中低收入的企事业单位退休职工、靠养老金过日子的弱势人群,副食品的价格的确比较严重地影响他们的生活水平。只有极少数没有忘本的农家子弟,如今成了城里人,或者媒体从业人员,忍不住发出了一两声脆弱的呼喊,说"改革开放这些年,城里人收入翻了不止几番,隔几年就调工资,各种福利保险最起码也是‘三险一金'到位,农民吃喝撒拉衣食住行治病上学盖房子娶老婆生孩子无不自食其力,一分钱恨不得掰成八瓣花"(具体数字网上有,请访友自己查吧)。2006年起政府开了千年大恩,免除了皇粮国税,甚至每亩地每年倒贴几十块钱,百姓就高兴了,媒体上说的几乎感激涕零一片山呼。实际上这点儿钱不够城里人吃一顿工作餐,打一个短距离的出租车,孩子一个星期的零花钱。
    城里人用上电冰箱的时候,乡下人还在为逢年过节吃上有肉的饺子努力;城里人开上摩托车的时候,乡下人有个大金鹿自行车骑着去相亲,就很气派了;城里人楼上楼乡电灯电话的时候,城里人家家户户有澡堂子还嫌不够,偏偏跑到大街小巷灯红酒绿的公共浴池里去几百上千的花出去,而乡下人,一年到头还洗不上几次澡,西部缺水地区洗完了澡洗澡水还要给牲口喝了;城里人开上了小轿车,乡下人开始用上了拖拉机......总之,城里人总是领先几步,甚至几十步,几年,甚至几十年,享受到了社会进步经济繁荣文化热闹带来的好处。
    如果这些您还不明白,就看看我们身边的人吧:山里往山外跑,村里往镇上跑,镇里往县城跑,往省城跑,网开放的大都市跑。"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句话,千辛万苦无非是想找到更容易谋生的地方,为自己和后代积累更多的财富,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作更大贡献。为什么没有人反向逃跑呢?从首都到省城到县城到乡镇到村子里?很简单,谁也不是傻子,即使暂时是傻子的,也在活生生的现实面前变得聪明了。
    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其实是多半是"人祸")造成了经济凋敝,国家财政困难,农副产品忽然贵得吓人。据说一斤辣椒要卖17元。那一年在城里吃皇粮的父亲得到了爷爷的审时度势之后的重大决定:"上一个月班,才买2斤椒子,快快给我回来种地吧!"正好政府鼓励国家工作人员下放回家,以减轻财政负担,父亲就第一个报了名。父亲回家一边种地,一边教书。几十年后赶上政策调整,他又成了吃皇粮的人,算是幸运的。可怜的是他的几个同学、同事,回家便成了真正的农民,肚子里的那点点中专文化早就忘光了,重新转正已经不可能了。
    我的另一个亲戚是在青岛市成家立业的,也是赶上了自然灾害。城里活不下去了,就跑到乡下来,毕竟草根树皮也是农村的比较多嘛。后来也是有回去的,有没回去的。回去的继续做高贵的城里人,回家探亲都是衣衫完整,干干净净,说话也跟播音员似的清楚明白;留在农村的,的就彻底成了农民,几十年后返也还是没吃饱,房子是草棚子,大锅煮地瓜,土炕上一条破棉絮下面睡着一家七八口人。当城里的亲情把淘汰的旧黑白电视机送回来的时候,全村人都来了,围得水泄不通、彻夜不眠。
    凭良心说,改革开放之后,城里乡下都在富裕,城里人乡下人都提高了生活水平。但是幅度的大小、速度的快慢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这个时候,让农民增收的唯一方法就是政策性的保护农民的劳动果实,让他们的产品卖出个好价钱。农副产品价格出现了问题,要考虑一下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成本问题,就从成本上解决;如果真的农民可以凭此增加一点点收入,也不要大惊小怪。同样是人,为什么农民就不应该赚上一点"小便宜"呢?为什么农民就活该做"下等人""边缘人""弱势人"呢?
    据我估算,猪肉涨到每斤80元时,城里人就不会挑肥拣瘦,专吃最精良的部位了,甚至全城流行吃素;超过100元,效益不好的单位职工就动了回乡下种田养猪的念头了。当年我爷爷就是看到我父亲每月挣不到一斤辣椒钱才自愿回乡务农的。城里人的优势不明显了,城乡差别变小了,甚至消失了,这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关键性指标啊。您觉得城里困难就到乡下去养猪啊,对不对?城乡差别消失,人口流动理性,像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哪里舒服去哪里,乡下山清水秀空气新鲜,猪肉鲜美。城里车水马龙交通堵塞,人人疲于奔命,受不了这苦的的就到乡下去吧。据说美国就是这样的,人家连首都不在乎,有些专挑小城镇居住,或者到农场买块地种。人均一生搬迁7次家,号称"车轮子上的国家"。原因就是在美国城里和乡下的猪肉价格是差不多的。
    这是一个简单的大众经济学原理,哪里生活容易就去哪里,自愿选择居住和生活的地方的权力,也是天赋人权。城里人嫌猪肉贵,活不下去了,就跟乡下人换换地方。别动不动就养尊处优、颐指气使,自以为跟政府是邻居就可以使性子,耍大牌,甚至到新华门前静坐。
    城里的同胞啊,若真是因为猪肉太贵活不下去了,就到乡下来吧。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猪肉就在院子里跑着,揪着大耳朵抓过来就可以啃。



2008-10-2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23:11 , Processed in 0.09096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