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学青/仇慧:学术期刊编辑中的创造美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1 17:53: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学青/仇慧:学术期刊编辑中的创造美学
来源:网络  作者:王学青


摘要 学术期刊千刊一面的雷同现象不仅表现在外观上,也表现在内容上,这和编辑主体性意识不强导致的对“创造美学”的认识与发挥不够有很大关系。改变这一状况的策略是,视学术期刊为一生命个体,以闪光的内容创新塑造其“精神之美”;以巧妙的栏目架构凸显其“体态之美”;以精心的装帧设计表现其“服饰之美”。这样,编辑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编辑产品的创造性与审美性得以高度统一,使期刊获得持续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 学术期刊 编辑 创造美学

对编辑工作的认识,很多人还停留在传统的“为他人作嫁衣”的默默无闻和咬文嚼字的烦琐上,白头、眼花的伏案形象是编辑们常见的写照。然而,编辑活动的本质特征却是“通过编辑行为进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和再创造”[1],尤其在信息社会与大众传播的时代,杂乱纷繁的信息、需求各异的读者都迫切要求媒体编辑能充分地发挥整理、传播、积淀与创造科学文化知识的功能。因此,现代编辑必须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在编辑活动中彰显自己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编辑主体的知识水平、文化素养、创新能力、判断能力、预见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2],不断追求编辑产品创造性与审美性的统一,从而找到自己人生的价值与工作的乐趣。正如提出“创造美学”的蒋孔阳先生所说的,“美在创造中”[3],编辑产品的创造性与审美性是统一的,不美的创造不是真正的创造,缺乏创造的美也定然经不起推敲。就学术期刊而言,由于内容的严谨和专业性,常使^们忽视了编辑活动中的美感追求和创造性的表达,以至于品牌形象难以树立,更谈不上产生国际影响了。因此,必须强调学术期刊编辑中的创造美学,要求编辑将自己的产品——期刊,视为—个美的创造物、一个有生命的对象,去潜心经营、执著追求。具体说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以闪光内容创新铸造期刊“精神之美”

创新是科学研究永恒的追求,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更关系着国计民生、社会发展。作为科研成果的传播平台,学术期刊的内容是否有创新、思想是否有闪光点,将直接决定其期刊质量的高低。但何为有创新有思想的文章?一些编辑在选稿过程中还存有一些认识误区:(1)规范优先于创新。喜欢“成熟”的作品,对格式不规范、表达有欠缺的文稿,往往先入为主地认为质量不好,不愿花时间细看,难免遗珠之憾。(2)思想等同于知识。有的文章旁征博引,或数据、表格一大堆,但只是知识展览,方法堆积,并不一定有创新和闪光的思想。(3)质量盲从名家。名家稿转摘率、引用率高,可以提升期刊的影响因子,但也有不少是名不副实的“下脚料”或过气之作。“君子固穷”,“有志不在年高”都是说人的精神境界的重要。学术期刊当然也是以文章的精神美——创新的内容、闪光的思想来征服读者的,那么如何充实和凸显学术期刊的这种精神之美呢?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1对文章下功夫

编辑在审稿时要善于发现文章中的“闪光点”和“新意”,就像叶圣陶说的:“……哪怕作品只有一点儿长处,一点儿新东西,就要想方设法帮助把它改好[4];在编稿时要着意经营文章的标题和摘要,力求表达得“新”与“准”;另外,酒香也怕巷子深,可在期刊的封面或扉页做监安排,重点推介。如,《新华文摘》封面E的标题,《辽宁教育科学》扉页上的本期要点等;《中国科学院院刊》的封面更是图文并茂,既有最新科技发现的图片,又有重点文章的标题。

1.2待作者少偏见

一方面要使名家稿“文”符其“名”,另一方面更要重视新秀的培养与提携,因为这往往是一座刚刚掀起盖头来的“金矿”。正如《物理学报》(Journal ofPhysics)的编辑普朗克,因为发表了当年几乎无人看懂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而倍受称赞一样[5]。

1.3使内容相协调

坚持期刊的价值取向,突出自己的强项与特色;注意细节的完美,避免成为优稿和劣稿的拼盘。否则,必然导致期刊宗旨不明,特色不显,“人格”受损,使读者产生不信任。

2以巧妙栏目架构来凸显期刊“体态之美”

学术期刊的栏目安排不仅仅是内容的学科归类,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编者的主观取舍:突出什么,回避什么,协调什么。目前的学术期刊在栏目安排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根据来稿定栏目,这大都是一些稿源(或优质稿源)不太充足的期刊惯用的方法。(2)根据栏目去套文章,这些期刊的稿源相对比较充足。(3)栏目之间缺乏联系与呼应,无法形成期刊的整体效应。

前两者是一种图省事的做法,第一种情况造成的后果往往是栏目多且乱,期刊就像卖时蔬的小摊,做大做强很难;第二种情况造成的后果往往是平均用力,期刊形不成特色,另外有些栏目的优质稿源会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影响期刊的整体质量。不过,这还是比较容易克服的,比如,很多有主见的主编就采用折中的办法:一些栏目固定,一些栏目机动,固定的用以营造期刊特色,机动的用以追踪热点,或扬长避短。然而,面上的问题解决了,内里的工夫还是不够,那就是第三种情况:栏目之间缺乏联系与呼应。

如同人的体态之美,少女的婀娜之姿,男子的魁伟之身,不是源于身体各部分的拥有,而是得益于身体各部分的各得其所,相映生辉。学术期刊的栏目架构就相当于塑造人的优美体态,要根据其人的基本体质(稿源情况)做出恰当的取舍,巧妙的安排。

2.1重点突出

依靠主办单位的科研强项,所在地方的区域文化特色,着力打造期刊品牌栏目,即所谓环肥燕瘦,要的就是个冲击力,切不可平均用力,一马平JlI。比如,《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依据南通市滨江临海的区位特点和“近代第一城”的良好声誉,重点打造了“长三角发展论坛”,几年下来,刊发了一大批名家佳作,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

2.2亮点鲜明

这种紧扣前沿、热点的栏目名称可变,但热点、前沿的内容不可缺,它既是个现有研究的信息披露,也是个未来研究的方向指导。若说重点栏目是期刊实力的象征,热点、前沿问题栏目便是期刊活力的体现。比如《中国科学院院刊》的“科研进展”、《当代传播》的“热点透视”、《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的“学术批评与争鸣”等。

2.3整体协调

栏目间的有机联系和呼应配合,这是大家最易忽视的地方。一些综合性学术期刊,学科覆盖面较广,栏目较多,这种情况下可将热点与冷门相对,名家和新锐呼应,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相佐,以获得错落有致,相映生辉的效果。这一点高校学报做得欠缺一些,而很多专业期刊就比较灵活,如《高等工程教育》,不仅有“高等教育管理”、“教学工作研究”,也还有“院士论坛”、“专题研究”、“学术动态”等栏目。

3 以精心装帧设计来表现期刊“服饰之美”

“装帧设计是书刊最直观、最外在、最迷人的形式美,包括出版物的装帧、封面、版面、插图等的设计”…,学术期刊“千刊一面”的弊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指期刊的装帧设计过于雷同化。这里最主要的原因是重视不够,大家往往认为读者都是些专家学者,都是奔期刊文章去的,重视的是文章的学术质量,对期刊的外观形式是不太介意的。这里有两个误解:一是将适当的装帧设计看作是哗众取宠,而不是锦上添花;二是把专家学者没当“人”看,要知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专家学者的审美能力和审美需求比起一般的读者来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妙龄女子需要精心打扮,博学专家更要穿戴得体,学术期刊的“服饰美”不但是需要的,而且要求更高。不同于其他大众通俗期刊的千变万化、多彩多姿,学术期刊的装帧设计不仅要有外观的雅致、庄重、朴素、大方,还要有内涵的深厚文化底蕴,这是其刊载的内容所决定的。

3.1 要在简洁的设计中体现厚重的文化内涵

无论是封面的线条、色彩,内芯的版式、插图,还是装订,都要在简洁上下工夫。而简洁不是简单,而是以一当十,这就必须在构思上做文章。《软件学报》的黑白二色既体现了中国古典哲学中的阴阳学说,又暗指软件编程中2进制的计算机语言,可谓用最简单的元素和最简洁的手法表现出了最本质和最丰富的内涵[6]。

3.2在与内容一致的情况下凸显重点

学术期刊的内容有不同,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综合类,也有教育科学、医学、经济学、法学等专业类,因此,装帧设计必须贴切期刊的内容,自然科学类不宜花前月下,社会科学类也不宜钢筋水泥。但仅仅贴近期刊内容还不够,还要能反映办刊理念,凸显重点。《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的封面左下有一清华日晷图片,除使整个简洁的构图和浅色基调得以凝重厚实之外,日晷上铸刻的“行胜于言”更是一种办刊理念的表达。

3.3在与同类期刊的比较中展示特色

我国的学术期刊规模大,数量多,为避免雷同就必须要在期刊的装帧上展示特色。特色的确定并非标新立异,而是要根据期刊的内容、独特的地域文化来制定,如《海南师范学院学报》封面的海蓝色,《唐都学刊》封面上的大雁塔等等。最后,学术期刊的装帧设计还应该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宜频繁更换,否则,就难以形成品牌。

作为编辑产品的期刊是物质美和精神美的高度融合,学术期刊的精神美、体态美、服饰美共同构成了一个美的个体,任何片面的发展都将有损于其整体形象的完美,这也是以往研究与实践中所被忽视的。编辑是美的传播者,更是美的创造者…,大力提倡学术期刊编辑中的创造美学,既呵改变当前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低迷状态,也是适应学术活动国际化、学术期刊创品牌的需求。当然,要做到这一点,还依赖于编辑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与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l张积玉.编辑学薪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01。213,214
2周国清.编辑正义何以缺位.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29—133
3蒋孔阳.蒋孔阳美学艺术论集.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8:136
4徐翳明.编辑出版家叶圣陶.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32
5陈景春。选择与加工:编辑活动基本规律的核心.出版科学,2004,(2):17—20
6陈华平.个性化科技学术期刊封面的设计与审美特征.编辑学报。2005。17(1):32—3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7:36 , Processed in 0.10422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