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登高诗的文化解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28 19:35: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登高诗的文化解读
    □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冯为民



    登高诗是对因登高临远而写景抒情的诗歌的统称。诗人通过登高远望,面对亘古不变的山川河流和浩淼无穷的宇宙苍穹,人的力量显得微弱渺小,山川豪迈、韶光易逝、人生苦短、世事沧桑等情绪便自然产生。
    登高诗不是简单的登高写景,往往托物言志、观物反思。表达思念之情是在登高诗中重要的主旨之一。“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柳永《八声甘州》),都流露了飘泊流离之愁和思念家乡的深情。
感怀伤时,表达个人的身世之悲是登高诗的又一个重要内容。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杜甫的《登高》,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发思古之幽情,感怀于时事也是登高诗的重要内容。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2008年江苏卷)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中。岳飞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2009年江苏卷)则乐观必胜的精神与信念洋溢字里行间。晚唐高蟾的《金陵晚望》(2007年江西卷)咏史抒怀,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明朝高启的《黄氏延绿轩》(2007年天津卷)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具有淡泊宁静之美。
    总之,游子思乡、思妇怀人、壮士悲歌、文士不遇等基本涵盖了我国古典登高诗歌的主旨,其情感往往慷慨多悲、凄婉哀伤。
    古典登高诗是高考“诗歌鉴赏题”的重要命题取材源之一(上文已举了一些例子),而且不少名句名篇的默写也都取材于古典登高诗,如2009年全国卷2中的杜甫《登高》默写。因此,在进行“古诗文阅读”复习时,应重视古典登高诗这一类别,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08:49 , Processed in 0.10999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