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月三 煮鸡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15 11:19: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月三  煮鸡蛋

                              湖北省孝昌县白沙中学退休教师  龙金堂

    在我们这儿,每年农历三月三,家家都煮鸡蛋给孩子们吃,这是千百年的习俗。我儿时家穷,一年吃不上几回鸡蛋,因为家里要用鸡蛋换盐换米吃。只有到了三月三,我才能吃两三个煮熟的整鸡蛋。因此,春天一来,我就盼着这一天。
    这天无论天气好坏,我们这里总会有七八家或十多家合伙在户外砌个土灶,架上一口大铁锅。大家把连根扯来的荠菜洗净,放在锅里煮一会,再加点盐,然后各户将鸡蛋下到锅里。鸡蛋在锅里边煮边翻动,不多时我们就闻到喷喷的香味。我们一群嘴馋的孩子在锅旁跳着,唱着:“三月三,吃鸡蛋。吃了鸡蛋没辛寒(没疾病)”。
    鸡蛋煮好了,各户按下的个数拿,绝没人多拿的。我妈从锅里拿了九个鸡蛋,分给我们兄弟仨吃。我去壳,看到淡绿色的鸡蛋冒着热气,那香味直往鼻孔钻,咬一口吞下,那温心润肠的滋味难以形容。有的老人还把煮过鸡蛋的水舀回去,留给孩子们喝,说是可以清热解毒呢!
    近些年,乡下好多人进城住高楼了。即便是住在同一单元,大家见了面也很少说几句话,更谈不上合伙煮鸡蛋了。大前年,我特地跑到城郊外,扯回些荠菜,在煤气灶上用钢罐子煮了二十几个鸡蛋分给孙子们吃。可是,他们连一个鸡蛋也没有吃完,就扔了,都说没有肯德基、麦当劳好吃,结果,我一人饱吃了一回鸡蛋,过足了瘾。
    乡下还延续这习俗否?不知怎的,每年三月三,我总想起儿时的那一天。
2#
 楼主| 发表于 2011-3-15 20:59:52 | 只看该作者
回首人生七十秋
湖北省孝昌县白沙中学退休教师  龙金堂

         1939年,我生于一个佃农家庭。就我所知,我的祖上三代都是过着半佃农半乞丐的生活。1936年,父母成家后,带着唯一的家当——一口破木箱,一只旧箩筐,到白沙铺谋生。在亲戚的帮助下,全家人住在房东的磨屋里。父亲挑水卖,母亲给人家洗衣,以此维持生活。

   后来,家里佃种了两亩田,兼做小贩。我七岁时,看到同龄孩子蹦蹦跳跳上学,羡慕极了!然而,像我这样的穷孩子,只有拾柴、拣粪和提篮叫卖的命。

    我八岁那年秋的一天,我卖油条到了官学边。所谓“官学”,是当时国民党办的公立小学,与私塾不同。我听到铜铃响起之后,学生就蜂拥而出。一个戴金丝眼镜的老师站在旗(十二角旗)台上,把哨子一吹,学生迅速排好了队。男生一律穿白衬衣青裤子,女生一律穿绿上衣红裙子,个个肩上扛着半头红半头白的木棍。好壮美啊!听围观的人说,老师要带着童子军上街游行,庆祝“双十节”。

   我兴奋地跟在学生后面。“滚远些,真晦气!”戴金丝眼镜的老师的一声吼吓得我连退几步。等他跑到队前去时,我又情不自禁地跟上了。他一回头,见我还跟着,就气势汹汹地冲了过来,骂道:“小崽子,没长耳朵?你也配跟着吗?穷叫花子!”他边骂边把我的油条篮子扔到街上,还踢了我一脚。我被撞出了血,就坐在地上哭。一位大婶扶起我说:“孩子,油条砸坏了,拿回去自家吃。别跟了,那训育主任厉害着呢!”回到家,妈哭,我也哭。我伤心不光因为油条被扔,更因为受到屈辱。最后,妈对我说:“儿呀,无事不登三堂,记住啊!”她还告诉我,“三堂”,就是庙堂、祠堂、学堂。

   到第二年正月,我忘了母亲的嘱咐,拾柴到一家私塾的后门口,见一群孩子扯起嗓子喊“人之初,性本善”。我又忘了自己是谁,便附和着唱“人不丢,细米饭”。先生见了拿起长戒尺撵出来,嚷道:“野小子,捣什么蛋?”我撒腿就跑,庆幸自己跑得快。

    这些事让我姑姑的公公知道了。我姑姑是小媳妇(童养媳)出身,我父亲常去她家帮工。一天,她公公对我父亲说:“厚发,再穷也要让孩子读书!书比家当强。后人不成器的,会把家当卖光,知识么样也卖不完。”他慷慨解囊,让我在一家私塾上了学。那时,靠别人资助是不能长久读书的。到小麦黄时,我就辍学了。

   1949年,一支解放军要从我们这儿过河,我父亲带着一群人在刺骨的河水中打桩,搭起了一座宽大的浮桥。第二天,解放军顺利地过了河。自此,郑天凤区长就让我父亲当了白沙乡乡长,他是解放后白沙铺的第一任乡长。然而,他是一个一字不识的“黑眼睛”。一年过后,他不得不自动离职。

    1950年春,家乡有了人民政府办的小学,我带着两个弟弟报了名。当时,我连算术课本上阿拉伯数字都不会认。杨主任是我母亲小时给有钱人家小孩当陪读时的“同学”,我对他说,我的《三字经》是我母亲教我读完的,他就让我读四年级,专给我补算术课。

   这年的6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儿童节”。学校选了30名少先队员,去县城参加庆祝会,我幸运地被选上了。出发时,10名女生在前,一律穿披领水红上衣和淡绿色短裙。20名男生在后,一律穿白衬衫、铁灰色制服裤。队旗迎风摆,红领巾胸前飘,我左膀上还挂着两道红杠的牌牌,感到特兴奋的。走近南门楼,我将腿抬得老高,踏得特响,有意向人们炫耀:看吧,我,龙金堂,今非昔比了!

    入学七年来,我一直很专心。因为我母亲常对我说:“你爹爹(祖父)没上过学,人家说他又笨又傻,有一年过年,他把‘人口清吉’倒着贴,把‘六畜兴旺’贴在房门上,遭财主辱骂,儿呀,你是老大,要带头争口气唷!不求当官,但愿你能做个文化人。”这句话至今仍深深地烙在我的心里。

    1957年,我初中毕业后参加了教育工作。60年代后期,我开始教初中,后来教高中。1983年秋,我学完了武汉师范学院五年制本科课程,如期毕业了。90年代初,我获得了高级中学高级教师职称。1999年,我退休了,但我的思想没有退休。

    从2005年起,我先后游览过三峡、西安、北京等地,感受了祖国山川之美。在家里,我种菜、养花、舞剑、听音乐,有时给孙子们讲些陈年往事,我在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近年,我最爱好“爬格子”,想写一部自传体小说,留给后人翻阅,让他们知道什么是苦难,从而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20:39 , Processed in 0.13115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