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1年高考作文备考策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4-11 20:18: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1年高考作文备考策略 

赵克明   

    高考作文制胜的妙招很多,但是仅凭一招一式在考场上往往并不能施展得开;在备考时,还是得讲究点策略。下面提出几点建议。

    一、吃透“考纲”内涵

    《考试大纲》从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个方面多作文提出要求的,我们要逐条研读,仔细揣摩,并结合自己的写作习惯进行反思。

    基础等级的要求是:

1.符合题意。 “符合”的意思是适合、相合;“符合题意”,就是符合题目的“规定性”,需要正确地把握试题所涵盖的审题立意的角度、主要内容、中心、文体、字数等,要对作文题面的每个字、词、符号、图表等仔细品读,细心揣摩,全面审核和理解其含义,正确地把握命题意图,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确立中心主旨。

2.符合文体要求。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二是符合自己选定的文体要求。“文体不限”或“文体自选”是给予选择文体的自由,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要文体,它恰恰要求在选择了某种文体之后,必须按这一文体的规范写作。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感情真挚”要求作文中表达的感情自然、真实、真诚、不矫揉造作,不无病呻吟。“思想健康”要求作文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健康、积极,符合传统道德原则。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内容充实”要求言之有物。记叙文中的记叙要素完整,材料具体;议论文中的议论要素完备,论据充足;说明文中的说明属性清楚,资料充实。“中心明确”要求文章有一个清晰明白且确定不移的中心,并让这个中心贯穿始终,统领所有的材料。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语言通顺”,要求做到语言规范、准确、连贯。即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用词准确,造句正确,句子内部组合得当,句与句之间衔接恰当,顺序合理,语意通畅。符合文体需要,没有语病,不生造词语,不乱用方言。“结构合理”要求做到作文有头有尾,条理清楚,主次得当,过渡自然,前后照应。

6.书写规范,标点正确。“书写规范”首先要求写字正确,不写错别字;其次是字体端正、清晰、不潦草;再次是书写格式正确,卷面整洁,不乱写乱画。“标点正确”要求标点符号使用规范、正确。

发展等级的要求是:

1.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深刻”,是指作文的见解深刻。要以敏锐的眼光洞察生活,以“自我”的视角分析材料,联系生活的本质提炼主题,力求文章立意新,有思想高度。记叙性文章要形象鲜明,意蕴深邃;议论性文章要说理透彻,思想深刻。高考作文鼓励见解深刻,并鼓励多种多样,或抓住要害,或深入本质,或揭示原因,或说明结果,或指出规律,或预见发展等等,都可以给人启发。

2.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丰富”,是指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材料丰富就是旁征博引,内容很厚实。记叙性文章,要善于组织好“实”“虚”材料,要能反映出客观的人、事、物、景,又能联系到主观的情、意、理,做到事理相通,情景交融;说明性文章,要充分运用相关资料来说明客观事物或阐释科学知识。论据充实就是在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中,要善于列举事例,引用理论,做到有理有据。形象丰满就是叙述生动,描写细致,形神兼备。继续性文章(包括散文、故事和小小说等),能够做到叙事具体完整,情节曲折有致;或描写手法多样,形象丰满鲜明;或描写细致逼真,表现生动传神。意境深远是指情景交融,言近旨远。这主要是针对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体裁而言的。或是“意”与“境”的融合;或是情与景的结合;或是象征隐喻,含义幽远;或是诗情画意,言有尽而意无穷。

3.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有文采”,这是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提出的高一层次的语言标准。要能够用贴切的词语描述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客观事物;要体现出用词的精当而富有表现力,如记叙文有一些描摹性的动词或形容词,议论文有一些限定性的词语或加强力度的修饰语。要根据文章特点恰当地选用句式,并能灵活地综合运用多种句式,关键的语段(如首段、尾段、前后照应段、强化的段落等)还可以特意安排一些重要的句式(如整句、问句、变式句等)以增强文章的特色。要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反问、设问、引用等常见修辞手法,立体地勾勒出事物的特征,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嗅其味,即使是议论性的文章也尽可能地通过修辞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使语言富有表现力。语言还要避免平板、直露、一览无余,要有点嚼头,耐人寻味,有一点“闪光点”。

4.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有创新”,这主要是对文章立意、选材、结构等方面的要求。见解新颖是指对同一事件或事物有自己独到的看法,能发掘出其中最新、最有特色的内涵,挖掘出问题中隐含的更新、更有现实意义的观点。材料新鲜是指选择现实生活中最富有时代特征的新材料;选取与新生活、新事物、新思想密切相关的新材料,或蕴涵新精神、新意识的“旧”材料;选取身边那些活生生的真实、独特而富有感染力的材料。构思新巧是指用别具一格的形式表情达意,或文章结构布局有特别之处,或铺垫过渡灵活巧妙。推理想象有独特之处是就思维的方式和结果来说的。要有创造性的思维,对问题和社会生活现象有自己的看法和独特的见解,推出的新结论或创造的新形象是他人意想不到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有个性色彩是指文章在立意角度、结构安排、材料选用、语言特点等方面能体现出与众不同之处,或让读者能透过文章看到作者的鲜明个性。

“考纲”吃透了,可以对照自己平时的写作习惯找不足,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寻觅发展点。

二、立足“基础”求“发展”

    这里所说的“基础”是《考试大纲》在写作方面提出的“基础等级”,即: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书写规范,标点正确。这里所说的“发展”是《考试大纲》提出的“发展等级”。欲得“发展等级”分,必先稳获“基础等级”高分;“基础”不牢,一味地求“发展”,求“创新”,往往只会弄巧成拙。有的同学喜欢模仿往届的满分作文,《赤兔之死》脱颖而出的时候,就用古白话编历史故事;《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得满分见报的时候,就写《XXX的XX报告》;《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成为当年作文评分标杆的时候,就写旁征博引的文化散文;《怀想天空》写割麦子得到阅卷老师青睐的时候,就硬着头皮去“割麦子”……且不说自己有没有这样的底气与积蓄,单说这样写与命题要求是否相合,是否“符合题意”,是否“符合文体要求”等等,就很值得考虑。如果文章一旦连“基础等级”的要求都达不到,严重的甚至走了题,肯定会被判为不及格,那么“发展等级”自然会被判零分了。所以,一定要立足于“基础”,在自己的优势方面求“发展”。

三、盘活写作材料

为什么多年来简单技术化的作文指导总是不能奏效?制约应考作文提档升格的瓶颈究竟在哪里?我们知道,写作不外乎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写什么”,一是“怎么写”。写作实践证明,“怎么写”固然重要,“写什么”更为关键,一些考生之所以说假话、空话、大话和套话,甚至连800字的文章也拼凑不成,主要是因为缺乏材料的积累,没有实实在在的东西可写。因此,我觉得我们作文训练和备考的关键或最佳策略在于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在于盘活写作材料。如何来盘活写作材料呢?

做法之一:建立材料仓库。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思想也是考查考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因而,不管命题形式有怎样的变化,但是涉及的内容不外乎都与中学生的生活相关联,而中学生的生活又大致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从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看,特别关注四个主题的内容,即社会热点、人与自然、人生处世和哲学认知。我们不妨围绕这四个主题,注重在生活和阅读中搜集一些典型而鲜活的材料,形成一个作文材料库。这些材料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可以是历代名人的,也可以是现实人物的;可以是出自他人的,也可以是自己亲历的;可以是名人名言,也可以是歌词诗文;可以是只言片语,也可以是成篇的美文。为了便于阅览和整理归类,可以将材料录入电脑中,或摘抄在卡片上。这样坚持积累、翻阅与梳理,作文的材料库就会不断地丰富起来,提笔为文自然也就建立起种种联系的渠道,不用愁着无话可说了。

做法之二:探究材料角度。建立作文材料库,这只是盘活材料的第一步。盘活材料的重要一环还在于探究材料的运用角度。材料本身是多面的,往往人们只看到其中的一面,忽略了其它的面;而探究出材料不同的角度,以材料中心内容为原点建立起多向的思维坐标,就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材料,发挥材料的多功能。

做法之三:提炼材料内涵。如果说探究材料角度更多地着眼于外在地分析解剖材料,那么提炼材料内涵则是把触角深入到材料内部,从精神实质上参悟材料的使用价值,进而盘活写作资源,提高认知水平,磨砺写作思维。这样做,你仓库里的写作材料就不再是“死”材料,而变成了可以被随意调遣的“活”材料。

做法之四:变式表述材料。不同的文体对材料表述的要求是不同的,同一材料在不同文章中运用也会有不同的表述。所以对搜集来的现成的材料,可根据不同的要求做一做变式表述的训练。这样,会使得考生逐渐领悟到“巧为有米之炊”的道理,会懂得作文不能机械照搬材料,而要看立意、文体等方面的要求来利用材料,用得体、合意的语言表述形式来陈述材料。

做法之五:变形组装材料。有了写作材料还得巧妙安排,就像有了好的布料还需高明的裁缝裁剪一样,这里面体现了很强的创新意识。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同学写作时材料倒很丰富,但只是一味地堆砌,甚至搞得不伦不类,这就是缺乏材料组装的艺术。因此,我们可以做一做变形组装材料的训练,通过组装、比较,追求文章整体材料安排的艺术性。不同的组装创意,既能激活你的创新思维,又能使你在考场上快速机智地用料构篇。

做法之六:运用材料仿创。一些名人大家的作品往往在材料的巧裁妙剪上都有独到之处,巧借他山之石来攻自我之玉,也不失为一种机智。我们在阅读经典美文时注意鉴赏其运用材料的技巧,然后用自己的材料来模仿创新,这对提高我们运用材料能力及整体作文水平显然是事半功倍的。

四、历练“展示”内功

人们常说考场作文是“一文定乾坤”,这话正道出了应试作文的特殊性,因为阅卷老师不可能综合考查考生平时的写作情况,而只能凭现场写的一篇文章来判定其作文水平的高下。鉴于此,考生在考场作文时就不能舍弃自己的优势,“刻意求新”,强不可为而为之,而应当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文的潜能,力争有最出色的“自我表现”。除了根据题意选取自己最有话可说的角度、选取自己平时最擅长的文体、选取自己平时运用自如的表现手法、运用自己平时最熟练的语言表述形式之外,还要尽力“展示”出能够吸引阅卷老师眼球的“亮点”。比如:根据材料自命题作文,就要努力拟出“出彩”的标题,因为文题是文章的“眼睛”,决定了阅卷老师对该文的第一印象和第一判断,直接关系到判分的高低;要精心打造出精彩的开头,因为高考作文阅卷正值酷暑高温,阅卷任务又很繁重,阅卷员连续紧张工作已是疲惫不堪,无力对每一篇作文字斟句酌,但是对每一篇作文的开头还是仔细推敲的,往往会据此推断考生作文水平的高下(当然,依据还有其它方面);要设计好或出人意料或令人回味的收尾,因为考场作文的结尾也是让阅卷老师的目光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而且又是在作文判分的关键时刻,往往一个扣题、简洁、俏丽、灵动的结尾也会使作文提档升格;要展示出规范、整洁、完美的文面,因为这是《考试大纲》的要求,也是每个语文教师的常规要求,值得一提的是,作文评分是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的,脏乱的卷面是每一个老师都望而生厌的,而规范、整洁、美观的文面是每一个老师都非常欣赏的。

                                            (已刊发于《学语文》杂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12:31 , Processed in 0.05886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