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工笔花鸟画传承展》展览综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4-26 13:32: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工笔花鸟画传承展》展览综述
   2011-03-31
 


  《中国工笔花鸟画传承展》将于2011年4月6日——4月13日在上海美术馆隆重展出。此次展览以“传承·创新·发展”为主题,以十九位参展者的师承渊源为脉络,以对中国当代工笔花鸟画创作的创新发展为最终导向,集中展示了20世纪至今中国工笔花鸟画坛上以谢稚柳、陈佩秋、刘菊清、章培筠、江宏伟、喻慧、徐乐乐、陈履生等为代表的三代工笔花鸟画艺术家的杰出作品,从而向参观者呈现出在工笔花鸟画领域传承与发展道路上,一代代传承者们所作出的贡献和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工笔花鸟画作为传统中国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始于六朝时期,至唐代起独立成科,五代即形成了“黄筌富贵”、“徐熙野逸”两种艺术风格。工笔花鸟画发展到宋代,由于皇帝的推崇和宫廷画院的兴盛而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当下有无敌国之瑰宝的经典作品。但自元、明、清三代以来,水墨写意的文人画渐渐取代了精工细致的工笔画,到民国时期工笔花鸟画甚至几乎濒临绝迹。在新中国成立初,由于绘画上强调主旋律的人物画。美术院校取消了中国画系科,只建绘画系,中国画课称为彩墨课。在最初的十年里,中国画中人物画主要依靠新中国培养的青年画家逐渐形成队伍。山水画因为可描写祖国河山、革命胜地、而获得到发展。花鸟画家急于配合政治,画了“又红又专”“力争上游”等作品,但在当时批评是“庸俗化”“贴标签”,画家不知所措,找不到努力方向,工笔花鸟画尤甚。直到1958年批评了对中国画的“虚无主义”,美术院校才设置中国画系科,排工笔花鸟课。南京艺术学院的陈之佛副院长,在建工艺美术系时,提出为了工艺美术设计的民族化,必需设工笔花鸟课,尤其是染织专业,在4门基础课的总课时中,工笔花鸟课占有近1/2的课时。但是没有师资,培养工笔花鸟画教师迫在眉睫,这才有潘天寿先生送张培筠。谢海燕先生送刘菊清到谢稚柳、陈佩秋先生家求师的故事。这很幸运,到1966年“文革”开始,有6年之隔。在这六年中刘菊清和章培筠在两位老师毫无保留的细心指导下,在对传统的学习和研究中,在老师的艺术熏陶下,在本身艺术实践和教学实践中,对工笔花鸟画艺术,有了较深刻的认知和理解。对专业的技术技巧的掌握,也已打下了相当的基础,所以在“文革”的十年动乱中,虽然花鸟画被定性为封、资、修的艺术,是腐蚀灵魂消磨革命意志的软刀子时,也没有动摇他们坚守工笔花鸟画的研究阵地。在这漫长的十年中,他们思考工笔花鸟如何在传统基础上发展,通过什么途径来表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和人类的精神沟通,如何在工笔花鸟画中反映时代风貌,怎样吸收运用新的技法来表现新的意境等等。经过长时间反复思考、深思熟虑,所以当“文革”结束,刘菊清就创作了她一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系列工笔花鸟画创作。如《江南春晓》《搏浪》《中华之春》《夜深沉》等。



  这说明尽管在工笔花鸟画发展的处境如此艰难的时候,在人文荟萃、文化、历史积淀深厚的江南,在先辈谢稚柳、陈佩秋二位老先生及他们的学生刘菊清、章培筠为代表的一批致力于工笔花鸟画创作和研究的艺术家。在工笔花鸟画领域中辛勤的耕耘与探索,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与发展,最终使几经沉浮的古老的工笔花鸟画从落寞逐渐走向复苏,更走向当今振兴的道路。他们如那星星的希望之火,将中国工笔花鸟画推向了新时期的辉煌,奏响了中国工笔花鸟画在当代艺坛上绚烂的和音。



  师承渊源对于绘画艺术的发展可谓起到了无以匹敌的关键作用,正如唐代唐志契在《绘事微言》中说到:“凡画入门,必须名家指点,令理路大通,然后不妨各成一家,甚而青出于蓝。”此次展览的参展人员阵容庞大,师承渊源极其深厚,参展者共有徐乐乐、江宏伟、张晓星、陈履生、高云、薛亮、张蔚星、谭红屏、王萌萌、喻慧、郭林曦、朱小元、李娜、张赤、彭德、谢稚柳、陈佩秋、刘菊清、章培筠等19人;参展作品丰富精美,展览共将展出19位画家约200余幅作品,其中谢稚柳、陈佩秋作品各10幅,刘菊清作品60幅,章培筠作品15幅。展览将以所有参展人员的师承关系为经线,以时间先后为纬线分成三个部分进行展示。
2#
 楼主| 发表于 2011-4-26 13:33:10 | 只看该作者
第一部分展出建国初期已在国内享有盛名的老一辈工笔花鸟画艺术家谢稚柳、陈佩秋夫妇的作品,展现20世纪我国泰斗式书画界元老的杰出成就。谢稚柳(1910—1997),江苏常州人,原名稚,字稚柳,后以字行,晚号壮暮翁。集书画家、诗人,美术史论家及古书画鉴定家敦煌学奠基人于一身。历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编纂、副主任,上海市博物馆顾问,中国美协理事、上海美协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书协主席,国家文物局全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组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等。著述、画集颇丰。陈佩秋(1922—),字健碧,室名秋兰室、高华阁、截玉轩。曾兼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和南京大学客座教授,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书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历年来在国内各地及香港台湾多有画作展出,并有多种书画专集出版。



  第二部分展出陈佩秋弟子章培筠教授的作品,并且重点展出陈之佛的闭门弟子,谢稚柳、陈佩秋的学生刘菊清教授从事工笔花鸟画教学与创作五十年来的60幅代表作品。章培筠(1937—),毕业于杭州浙江艺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师从陈佩秋。浙江省美协会员、中国美院副教授。擅工笔花鸟画,作品曾获全国七届美展铜奖及首届“齐白石奖”。刘菊清(1929—),毕业于杭州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中国美术学院),1953年毕业后任教于华东艺专(现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从事人物画教学与创作。1959年起专攻工笔花鸟画教学与创作,师从陈之佛、谢稚柳、陈佩秋诸位老师。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和联展,多次举办个展。出版有《刘菊清工笔花鸟画集》、《刘菊清牡丹集》等,发表过《工笔花鸟画的写意》等多篇论文,著有《工笔花鸟画》一书。现为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协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顾问。刘菊清教授置身于时代变化的洪流中孜孜不倦,默默坚守,倾注五十多年的心血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花鸟作品,在画坛上卓然成家;同时又辛勤耕耘,培养出许多杰出的年青一代画家,为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做出了承先启后的贡献。



  第三部分展示徐乐乐、江宏伟、张晓星、陈履生、高云、薛亮、张蔚星、谭红屏、王萌萌、喻慧、郭林曦、朱小元、李娜、张赤、彭德等十五位师从刘菊清教授和章培筠教授的优秀中青年代表画家的百余幅作品。现在这批当年的学生已进入不惑之年,他们中的很多人也培育出了下一代、甚至再下一代从事工笔花鸟画创作以及研究的学生,中国工笔花鸟画队伍在不断的壮大,其振兴之路必将越走越宽阔。



  通过此次画展,将立体的呈现一代代画家在工笔花鸟画曲折的发展历程中深入研究、学习、继承传统艺术精华,勇于创新、不断探索而取得的卓越成就,并由此对他们在前进中不懈努力的执着和开拓精神表达崇高的敬意。更为重要的是,想借此画展鼓励更多有志于从事工笔花鸟画创作、研究的有志之士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将中国工笔花鸟画推向更高的巅峰。
3#
 楼主| 发表于 2011-4-26 13:34:56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工笔花鸟画传承展”上大师生对话会实录
作者:马国栋   2011-04-08

  2011年4月7日,“中国工笔花鸟画传承展”上大师生对话会在上海美术馆举行。刘菊清带领江宏伟、朱小元、张赤等弟子做客沪上,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邱瑞敏一行进行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对话会。以下为实录:



  邱瑞敏: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能够观摩有这么一个有传承的几代人的大规模展览。这是一个有水准的展览。我不是搞这一行(国画花鸟)的,隔行如隔山。我跟陈先生交流时受益匪浅。她对西洋画研究很深,吸收了西洋画的用色,形成了不同的面貌。







左起:刘菊清 邱瑞敏



  我是学油画的,以前也学过中国画。唐云、程十发都教过我们,这些经历对我们很有益。学画,在人的整个发展过程中,除了艺术技巧的刻苦磨练,对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感悟要在实践中一点点去做。



  我的老师吴大羽先生,以前看我的油画,说:“要在‘内气’中下一点功夫。”我后来逐渐感悟了。画面气场的运作对画面也是很重要的。







学生在提问



  靳尚谊先生也说过类似的事情。我们的油画接受的是俄罗斯流派的训练。当时他在“马克西莫夫培训班”的毕业创作,被吴作人先生说是“气还不大够”。当时他不理解,后来他也感悟了。



  今天能够请到各位老师跟同学们谈谈,会让我们得益很多。



  最近学校里有法国学生上课。跟他们相比,我们的学生不大敢提问题。这种情况要改变过来。哪一位(提问)?



  刘菊清老师:展览都看了吧?有什么感觉跟想法?







  邱瑞敏:我来提一个问题。工笔花鸟像我们油画中比较写实的流派。一般来说画得比较工细。里边也有一些抽象的类型。如何把抽象内涵融合到工笔花鸟中来?



  刘菊清老师:现在一般把花鸟画分为写意花鸟和工笔花鸟。以前有过争论,说工笔花鸟品格不高。你这个问题说的就是工笔花鸟的写意问题。我刚开始学的时候也很不理解:怎么工笔花鸟中还有写意?其实说白了就是这么个东西:一张画,从开始写生到搞创作,都有一个“意”在里面。这个“意”,就是作者本人的想法,作者自己的想法。



  学生:我是大二学生,接触工笔花鸟时间还不是很长。平时画画总是很关注细节。拿相机去拍东西时总不知如何找素材。



  想请问老师,在你画画的时候,怎么去立意,怎么给它起名,怎么在细节上去追踪?



  江宏伟:我要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一遇细节就不知道怎么画是不是?先练细节,不要想到主题,不要想到细节,看到一样东西把它抓过来就完了。



  朱小元:你的问题我也存在过。刘老师教我的方式是,你先不要去想画什么,怎样画。先要去找你喜欢的东西,然后你就突然知道你想画什么。为画而画永远画不好。你刚才提的,就是为画而画。我“要”画一个什么什么。在这个时候实际上你是很被动的。如果你真正到生活中去,自己去观察,会有很多触动你心灵的东西。这个时候,你就不是为画而画,是(感觉)逼着你非画不可。你就有了用之不完的素材。有很多画面都会在你脑海中。这是我的亲身体会。



  学生:在关于雅和俗的问题上你是怎么去体会的?很多人都说“大俗”,“大雅”,“我要俗”,“我要雅”。在工笔花鸟上是怎样体现的?
4#
 楼主| 发表于 2011-4-26 13:35:57 | 只看该作者
刘菊清老师:一个人自己的文化底蕴直接影响到作品的雅和俗。不是“我要做雅的”,“我要做俗的”,不是这样的。是自然的。当然这里面有主观的东西——这样做好一些,那样做好一些。



  邱瑞敏:我同意刘老师的看法。一个人自身是高雅的,画的过程中会把这种精神体现出来。比如说一个人平时打扮很艳俗,说明他品位不高,他的文化修养还在低层次。我们在画的过程中会把自己的追求在画面中自然而然的体现出来。不是说,“我要画高雅”,我就能画高雅;“我要画低俗”,我就能画低俗。不是那么回事。高雅的人不会去画那种很俗气的东西。因为他画了以后自己会觉得视觉上不舒服,很侮辱自己的双眼。他会把平庸的东西从画面中剔掉。



  刘菊清老师:画家的修养非常重要。工笔花鸟画有一套技法。当然画家根据实际情况也会让它有所发展。这些技法不是绝对的。搞文艺工作必须有修养,不然作品会受影响。修养也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一个人确实可以人为的加强自己的修养。“眼高手低”很正常,“手高眼低”这种情况,也有,但是修养不高的话,你画出张好画,会想要改一改,改成一张不好的。这种情况很多。准备搞艺术这一行的话,一定要在文化修养上下功夫。文化修养范围很广,这在于各人。



  学生:我是08级学生。我看了各位的作品,觉得非常大气。我想问,怎样才能把作品画得大气一点。是不是画得大了,看起来就大气了?



  刘菊清老师:有些画得很大的画,看起来很小气;很多画得很小的画,看起来很大气。不在于尺幅大小。工笔花鸟画的题材,就是花和鸟。几百年,都是花和鸟。虽然有些花的品种会有变化,但是还是这个花和鸟。人,一个时代一个时代的在变化,但是花和鸟是不变的。花鸟画想要给人以感觉的话,形式感很重要。《百花图卷》线条很润,刚柔并济。用线要自然。



  雅昌艺术网记者:各位有没有灵感枯竭的时候?这种时候如何破解迷局?



  江宏伟:我画画到现在没感觉到灵感的存在。(众人笑)我只代表我,我没有灵感。我只有在对一个东西进行长期熟悉之后,我有把握它的能力了。我对灵感的理解应该叫“新鲜”。有时候画厌了,想要换一换。工笔花鸟不是即兴的。灵感你能维持这么长时间吗?仅代表个人看法。



  雅昌艺术网记者:在中国人物画中,有诸如“粉笼黄,胜增光;青间紫,不如死”之类的口诀。工笔花鸟中有没有类似的口诀或者设色套路?设色需要避免那些问题?



  张赤:有一些蘸水啊之类的似乎是口诀的口诀,没有绝对的口诀。因为画画不是1+1=2的事。教学中学生常问“染几遍”——好多同学问。这个时候我就很傻眼。问什么要把画画弄得和数学一样?画画用的是直觉,用的是心灵。不要去死记硬背一些东西,要去感受一些东西,包括色彩,包括线条,包括内在结构。就像江老师说的,你不断观察,不断熟悉,灵感也就在了。



  雅昌艺术网记者:“工夫在诗外”。要做一个好画家,要加强哪些画外功夫的修养呢?



  朱小元:这个问题得我来回答了(笑)。我一直说自己是个业余的画家。我本科学的是政治学。到现在也将近20年了。那时我突然想画画。我父亲是个学油画的,见我身体不好,怕我受不了在画架前来回踱步之苦,就让我到刘菊清老师那里学国画。到现在也快十年了。刘老师说,“我不是看你技巧有多好,是看你背后的东西有多深。”我是深有体会的。技巧是可以通关过学习和积累慢慢提高的。但是你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却不是可以通过技巧的学习而提高的。所以要多读书。我觉得读一点哲学、读一点美学还是有好处的。



  学生:我很喜欢传统派的花鸟。现在出了很多现代派的表现技法。老师怎样看待传统和现代画风的碰撞?



  江宏伟:选你喜欢的。跟考大学一样,你不喜欢就不会填这个志愿。



  邱瑞敏:也有“被喜欢”的。因为考别的受名额限制,学了画画,考进来不得不学,反而喜欢了。



  (本文为节选)
5#
 楼主| 发表于 2011-4-26 13:36:47 | 只看该作者
做我国工笔花鸟画的传承人
作者:陈佩秋   2011-03-31



  刘菊清教授五十年代在南艺从事人物画创作和教学,她的人物画是很有成就的。但到了五十年代末,学校领导决定让她改教工笔花鸟画。刘菊清教授服从了学校的安排,这意味着放弃已有的人物画教学经验和创作成就,何况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传统工笔花鸟画几乎成为中国画的“末流”,被斥之为“包小脚”。刘菊清这样做是需要勇气和信心的。她放弃了人物画的追求,从头开始钻研工笔花鸟。但她在人物画方面的牺牲,却换来了她工笔花鸟画创作的开拓和丰收,换来了她教学上的桃李满天下,真所谓“皇天不负苦心人”。



  画工笔花鸟,临摹和写生是最基本的方法。但对创作来说,写生尤显得重要。北宋和南宋画家的写生素描很厉害,具有划时代的成就和功力,因此工笔花鸟画发展到登峰造极的高度。元明清以来,临摹多,写生少,工笔花鸟画渐渐式微。刘菊清的素描基础好,几十年的钻研和教学,在写生上下了极大的功夫。为了画牡丹,她多次去山东菏泽写生,因此她画牡丹极有心得。她教学生功夫也下的深,从写生入手,天南地北都有她和学生的踪迹。她在写生方面的教学经验也被她专门的著述下来。



  刘菊清教授在创作和教学中还注重工笔花鸟画的创新,她的学生受到她的影响,创作的工笔花鸟画也都有新意,因此整个江苏的工笔花鸟画在全国影响很大。当今工笔花鸟画创作的繁荣,这与刘菊清教授带学生,讲生活、重写生,桃李满天下是分不开的,其中有她的一份功劳。



  几十年来,刘菊清教授默默耕耘,她的绘画来源于生活,由此创作出许多歌颂生活的好作品,她在教学和理论著述方面建树丰硕。当这本文集出版之时,言不尽意的写几句话,表达我对刘菊清教授的钦佩和敬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16:38 , Processed in 0.09568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