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兴版画的源起和历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4-27 12:20: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兴版画的源起和历史
作者:王琦    2011-03-08  

  中国版画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但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版画仍然是复制版画,自1931年起,由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才开始了我国有创作版画的史页,到现在已经度过了80年的岁月。新兴版画和古代复制版画不仅在制作技术上有很大差异,而且在作为艺术的功能与现实意义上也有质的区别。新兴版画的发展历程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从1931年到1937年是萌芽时期,1937年到1949年是成长时期,1949年到1966年是繁荣时期,1976年到现在是转型时期。



  萌芽时期的版画正在起步,少数从事版画创作的艺术青年,不但缺乏良好的绘画基础,更不谙熟版画的制作技术,所以在艺术上显得比较粗糙幼稚,而且还存在相当洋化的作风。但在内容上却紧密地联系着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当时广大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愿望,真实地反映了下层劳动人民挣扎在饥饿线上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反抗斗争。而且这些作品都是作者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刻画出来的,所以在画面上充溢着不可抑制的激情,这是艺术创作的生命,也是使当时的版画能在广大群众中产生强大感染力的主要原因。当时的版画带有强烈的“人民性”和鲜明的“时代性”,这是不容否认的。所不足的:一是由于接受外国版画影响较多,作品还不够“民族化”;二是艺术上还不够成熟,因此也谈不上“个性化”。



  初期的版画创作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由于当时的作者大多是出自杭州艺专、上海美专和广州美专的学生,他们都接受过西方现代派艺术的影响,特别是德国表现派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广州现代版画会成员的作品上尤为显著,所以萌芽时期的版画一方面吸取了苏联版画的现实主义精神,另一方面又吸取了西欧现代派艺术的营养,这就使我国的新兴版画从一开始就在艺术上获得比较全面发展的良好条件,在前进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



  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是新兴版画的成长时期。这段时期的客观环境和社会条件,给版画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必要前提。战争年代兵荒马乱的生活与物质条件的匮乏,使具有“虽亟匆忙,顷刻能办”特点的木刻版画,在各种报刊、书籍以及其他出版物上,成了其他画种所不能代替的必需品。木刻原版可以代替昂贵的金属制版,连以黑白线条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漫画,也以木刻制版代替,如抗战时期,还出现“漫画木刻”的新品种。在国统区是如此,在物质条件更缺乏的解放区就更不用说了。这时期解放区的美术界,木刻咸了一枝独秀的鲜花,其艺术成就也显得更加辉煌,影响及于国内外。



  这时期的版画在形式风格上也有很大变化,洋化倾向逐渐减弱,代之以新鲜活泼、明朗朴实的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特别是解放区的作品,吸收了当地民间美术(剪纸、窗花、民间木板年画)的特点,融合新法,创造了崭新的具有很高审美价值艺艺术风格,在国内外赢得高度评价。版画形式风格的民族化,弥补了初期版画之不足,也是使版画能大规模地走向世界并获得好评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版画家个人的艺术风格也在逐渐形戊,解放区的力群、彦涵、古元、罗工柳、焦心河、马达、沃渣,国统区的李桦、黄新波、张漾兮、荒烟、朱呜冈、黄永玉、梁永泰等,他们的作品都以显著的个性色彩独步于版画界。民族化与个性化的形成,是版画创作的一大进步。
2#
 楼主| 发表于 2011-4-27 12:20:39 | 只看该作者
 全国解放后,客观形势起了巨大的变化,全国性的版画团体自行解散,版画家进入统一的全国美术家组织,版画创作也石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指导下开展一切活动。为工农兵服务成为创作的目标和方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惟一赖以遵循的创作方法,苏联和东欧各国的版画成为我们的主要借鉴对象。50年代初期的我国版画,更是明显地打上以上诸方面影响的烙印。表现社会主义工农业建设和新社会的新人新事以及带有鼓动宣传性的作品,构成这一时期版画创作的全国解放后,客观形势起了巨大的变化,全国性的版画团体自行解散,版画家进入统一的全国美术家组织,版画创作也在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指导下开展一切活动。为工农兵服务成为创作的目标和方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惟一赖以遵循的创作方法,苏联和东欧各国的版画成为我们的主要借鉴对象。50年代初期的我国版画,更是明显地打上以上诸方面影响的烙印。表现社会主义工农业建设和新社会的新人新事以及带有鼓动宣传性的作品,构成这一时期版画创作的基本内容。一方面,生活中的新生事物与作者的新鲜感受和激情,为版画创作带来新的生命与活力;另一方面,又由于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趋向单一而缺少多姿多彩的审美的效应。虽然在1956年有“双百”方针的提出,但由于“左”的思潮对文艺界的严重干扰,也未能在创作实践上扭转这种倾向。现在回头去看五六十年代的版画,只能从现实主义一种创作方法的角度来评价它的得失。版画家在这种创作方法的实践上积累了更多的经验,自然也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五六十年代的版画最大特点是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对生活基础的重视以及对群众欣赏观点的适应。因而这时期的版画创作,大多具有明确的思想主题,浓郁的生活气息,通俗易解的表现形式,使版画能拥有更多的观众。1956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全国版画展,社会上好评如潮。中央对外文委征集了数百件版画作品,每种拓印15份,送往世界各国展出,以木刻版画作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项目,迎来了全国解放后版画创作的新的繁荣时期。这种成绩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当时出现的三大地方学派的作品上,即以李少言、牛文、丰中铁、李焕民、徐匡、林军、吴凡等为代表的四川黑白版画,以晁楣、张祯麒、张作良、杜鸿年、郝伯义等为代表的黑龙江北大荒的油印套色版画,以吴俊发、黄丕谟、张新予、朱琴葆、杨明义等为代表的江苏水印版画。



  改革开放后(即自1978年起到现在)的20年间,是新兴版画的转型时期,改革开放不仅在政治经济上发生巨大变化,文艺事业也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民主政治的实施和经济体制的改革,也促进了艺术民主和创作自由的实现。在“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指导下,广泛吸收外来艺术(包括西方现代诸流派)的成果,在提倡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主的原则下,容纳其他各种不同的创作方法,相互学习,开展竞赛,这是新时期艺术创作的基本格局。在接受外来新潮艺术的挑战中,油画是首当其冲,版画由于有三四十年代较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对西方新潮艺术的冲击有较充分的思想准备,在创作上带来的消极后果并不显著,积极的影响是促进了版画在题材、主题和形式风格以及艺术语言方面的丰富多样。新的工具材料的广泛应用,扩大了版画品种的范围,各种表现手法的尝试,使版画突破了以写实为惟一途径的表现模式,出现运用夸张、变形、象征、寓意……各式各样表现方式的作品。一个时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对主题思想的深入开掘与重大题材的选择,已不是版画家的注意范围,而新的制作技术的钻研和新的艺术表现方法的探索创新,才是版画家刻意追求的中心。单纯地以摹写客观事物现象的自然主义倾向的克服,艺术想像力和艺术家主观创造精神以及版画本身艺术特点的充分发挥,是新时期版画前进的重要标志。



  新时期的版画创作,已不是木刻的一统天下,石版、铜版、丝网版、石膏版及其他综合版在创作中被广泛运用,其制作技巧之精到与艺术语言的纯化,已达到相当成熟的境地,在这几方面也产生许多出色的高手。
3#
 楼主| 发表于 2011-4-27 12:21:12 | 只看该作者
30年代初因鲁迅先生的倡导,创作版画兴起。其精神取向与社会的启蒙、救亡相一致,一批艺术学徒以描绘人民疾苦、民族危亡为己任,以宣传鼓励为宗旨,把艺术创作与劳苦大众联系起来,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与爱国热情。但因作者对民众的生活了解不够,理解不深,题材上存有狭窄、空泛之感,加之写实技巧不高,人物刻画不够具体、真实,而显现出概念化倾向。就表现形式而言,留有欧化模仿的痕迹,而缺少中国线刻艺术的简洁明朗。



  40年代是大陆版画的成长期。在创作上表现出两种类型:一种以揭露、批判为宗旨,其战斗精神与30年代的版画一脉相通,但在思想内涵的深化与艺术本体意识的增强两方面均有飞跃。另一种类型以肯定、赞颂为基调,通过对解放区新生活及反侵略、反内战斗争场面的刻画,表现时代的变迁,提示深刻的社会主题。这类作品在民族风格的确立上,实现了中国创作版画的历史转折。尽管今天看来,其由欧化到民族化的转换有矫枉过正、弱化创作版画特性之虞,但在当时的情形下无疑具有历史意义。



  80年代与90年代是中国版画多向发展的繁荣阶段。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群体蜂起的活跃期(70年代末至80年代前半期),老版画家仍放射着夕阳的余晖,中年版画家进入创作盛期,各地版画组织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各种类型的版画展览激增,难以计数,新版材新技法的大量开发利用打破了以往单一的局面,形成版画史上新高峰。二是视觉革命、语境变易的转型期(80年代后半期至90年代初)。此期崛起的一批青年版画家观念新、勇于变革,他们对以往版画的表现生活、开掘主题已无兴趣,更重生命体验、理性追求与技艺探索,力图突破以往版画的视觉方式与图式结构,从传统的造型体系与色彩模式中脱出,而实现跨文化跨语系的整合、创造。虽然有些作品留有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痕迹,但在整体上使中国版画实现了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化。三是90年代中期以来,着力本体建设的稳步发展期。由于对传统与现代艺术的反思,对历史与现状的省察,使画家躁动的激情趋子冷静,创作思路与艺术取向逐渐明晰。一些有代表性的画家,创作中既注重精神文化品格,又追求技艺的精良,从而使中国版画在世纪之交以稳步发展的态势步入了一个新的境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3 04:32 , Processed in 0.12225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