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孝昌县政府跨省替被打家乡民工维权
2007年7月14日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作者:郑建峰
在呼和浩特市打工的湖北孝昌籍民工在索要工钱时被打,孝昌县政府组成专门工作组——“专班”,到欠薪当地展开政府与政府间的协调和沟通,使欠薪等一系列问题通过行政努力得以圆满解决。这种由原籍政府出面跨省替农民工维权的个案,是孝昌县政府的一项创新。
“我们的县委和县政府是代表我们利益的政府!”哽咽的声音从呼和浩特的一个公用电话里传来,这个名叫徐组学的人是在呼和浩特打工的湖北孝昌籍农民,也是讨薪被打的农民工之一。
5月15日,60多名在呼和浩特市打工的孝昌籍民工在索要工钱时,被20多名不明身份的人殴打。如今,在家乡政府出面协调下,徐组学得到了本来无望拿到的欠薪。
据该县劳动保障局提供的数字,全县63万人口中,像徐组学这样外出务工的近两年达15万人左右,70%从事建筑行业。
对徐组学这样的农民工来说,欠薪问题一直是他们挥之不去
的心理阴影。幸运的是,家乡的“父母官”出面,跨省为他们讨薪。他不曾想到,自己家乡的父母官时刻惦记着他们这些在外面打工的人。
孝昌县委书记:维权也是民生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西大黑河工地上,四栋楼房竣工在即。5月15日,分包墙面抹灰工程的60多名湖北孝昌籍的民工在这里遭到殴打,其中有8名民工被打伤,3人手脚被打骨折。原因是他们去向包工头索要拖欠的工资。在殴打事件过去了3个小时后,当地的《北方新报》实习记者李显峰和同事赶到现场,看到“马路边还停着3辆面包车,旁边站着20多个手持木棒、铁管的男子……”
离呼和浩特千里之外的湖北孝昌县,当地的《孝感日报》旋即在次日刊发了这条消息。
孝昌县委书记高楚元有个习惯:提前10分钟到自己的办公室,把新报纸迅速浏览一遍。那天,映入他眼帘的《孝感日报》这条消息,让他的心情顿时沉重起来,他再也无心浏览其他的报纸了。抓起笔,在一张信纸上快速写道:“维权也是民生。请县政府迅速组成工作专班,赶赴内蒙古,一是代表县委、县政府和63万孝昌人民对我被打受伤民工表示慰问;二是与当地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交涉,严厉打击肇事者,切实维护民工合法权益。”
在同事的印象中,高楚元是个雷厉风行的人,该县县委宣传部长孙淑萍5月17日的工作日志记载:早晨上班就开紧急常委会;不到中午,县政府方面“孝昌县跨省维权专班”成立;当晚,这个专班就赶到了呼和浩特市。带队的是县委常委、副县长唐民华,队员包括县建设、公安局和劳动局等相关负责人。
徐组学是去机场为维权专班接机的孝昌籍的农民工之一,他说自己当时见到家乡的“父母官”心中无比温暖。之后,专班成员、县公安局副局长李顺新等人到医院看望了农民工。
在了解完相关情况后,接下来的5天,唐民华带着他的维权专班,开始了和事发地政府——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政府的沟通和协调:
18日下午赛罕区政府派代表前往医院,看望孝昌籍受伤的民工;在区相关部门的协调下,民工所在的工程队预支了3万元,用于受伤民工的医疗救治。而此前,身心受伤住院的农民工已经没办法筹集到医疗费。
21日,孝昌县政府和赛罕区政府的有关人员再次召开了协调会。赛罕区政法委的赵书记在会上明确表示,区里已经成立了由政法委、公安、劳动等部门人员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进驻金河镇。等案情查明后,一定根据有关规定和合同结算农民工被拖欠的工钱,决不让湖北省的农民工兄弟干完活后空手而归。唐民华清楚地记得赵书记对他说的那句话:“希望你们回去后放心,要相信我们会依法办案,要相信这里也是共产党的天下。”
《北方新报》以会议纪要的方式,报道了赛罕区政府21日对维权专班的承诺:“1.一定会把事实真相查清楚,查个水落石出,坚决惩治凶手,抚慰受伤者。2.在合同范围内,一定按照劳动部门有关规定,按时、足额兑现民工工资和工程款,决不允许拖欠!决不允许‘5·15’事件损害赛罕区委区政府形象。3.作为赛罕区委区政府,要进一步关心、安抚孝昌籍农民工工作,让广大农民工在祖国的北部安心。”
“15万人至少带给孝昌15个亿”
7月初,呼和浩特方面传来的消息让他们感到欣慰:3名涉嫌指使殴打孝昌农民工的当地男子被刑事拘留;被打伤孝昌农民工的医疗费7.8万元已经全部结清;农民工被拖欠的工资已经发放了60%,剩余部分已经达成付款协议,7月底前付清。“我们的农民工没有一个回来的。”唐民华说,那些农民工又在当地接到了几个新工程,当地政府对他们很好。
孝感当地有个网上论坛——“槐荫论坛”,发帖者多是本地人说本地事,人气颇旺。它按区县名字又分成了子论坛,其中,“孝昌”论坛从跨省维权到现在,一直火爆。据版主北辰介绍,只要和孝昌县内蒙古维权相关的帖子,点击量都迅速过万。
孝昌县属于湖北孝感地区所辖,1993年建立。从建县开始就被戴上一顶“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工作县”的帽子,即“国家级贫困县”。
据该县劳动保障局提供的数字,全境63万人口中,外出务工的近两年达15万人左右,大多数从事建筑行业,比例不少于70%。县建设局长说,实际上,他们手艺都集中在墙面抹灰上,这种技术该县农民技工参加过建设部的技术大赛,并获得了第二名,“和第一名只差0.1分”。孝昌县的建筑业农民工大都愿意与自己的同乡结伴同出同入一个工程,这样手艺就会慢慢传帮带,整体水平很高。
高楚元对当地农民外出务工有很乐观的看法,他掰着指头算了一笔账,孝昌的外出农民工占总人口的20%,且又是青壮年,集中在北京、天津、哈尔滨等经济发达地区,每年打工的收入都带回孝昌,这比本县的财政收入都要多得多。“每个人最少到年底能带回家8000块钱,一般总有一万,技术好的带回更多。这个概念就是,15万人至少带给孝昌15个亿。”去年,孝昌县的财政收入是1.345亿元,截止到5月份,财政收入才5000多万元,但这已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9 .2%。
高楚元说,之所以说“维权就是民生,”除了理念上的东西,更多的就是出于孝昌实际的考虑。他认为对辖下人民受到侵害麻木不仁是算不得“父母官”的。我们的公民在国外受欺负,国家都要出面的,“十几亿人的国家对一个人几个人都这样,我们十几万人在外面更应该这样。刚刚开放搞活的时候,各种法律法规没有跟上,需要有个过程,这可以理解,但现在不可以。”
高楚元从孝感财校毕业后一直在孝感财政局工作,后来到应城市任市长,去年10月到孝昌县任县委书记。在财政局时,不具体接触农民,而应城市各类资源多,很少有农民外出打工,直到来孝昌,高楚元才直接感受到了“贫困”两个字的沉重。他承认,富家好当,穷家难当。而他这个“穷家”当的策略是:县内调整产业结构;县外抓好外出务工人员,针对对象就是农民工。
“如果全国每一个县委书记都像高楚元一样,依法为自己的人民撑腰说话,维护其合法权益,不但农民工讨薪问题有了新的可操作途径,而且,党提倡的‘和谐社会’就会真正落实。”人民网副总编张静芝如是说。
“如果没有政府出面会如何呢?”
“虽然是政府对政府,也不是很简单。”唐民华感慨地说,维权专班分别通过不同途径找到区政府、区政法委、呼和浩特市法制工委,甚至动用了在当地担任高级官员的湖北老乡关系。
做完这些工作,维权专班5月22日返回湖北孝昌。
《新华每日电讯》5月30日报道,民工被打后赛罕区政府一名官员气愤地指责媒体“小题大做”、“给政府抹黑”。事实上,该官员是在和维权专班的全体人员见面时,当场对随行的内蒙古一家媒体记者提出这番指责。唐民华说,当时接待他们的两名赛罕区官员,另一名几乎没有说话的机会。这让他很诧异,“我真不相信这样的场合、这样的话,会出自一个政府官员之口”。
在呼和浩特维权期间,唐民华和维权专班还专门召集了两个专门会议。一个是培训会:各职能部门领导结合本行业就如何维护农民工自身合法权益,对农民工进行现场培训。徐组学现在还清楚地记得最重要的两点,“要求我们一是要签订劳动合同,在合同里对双方的权利义务约定清楚。这样一旦发生纠纷,才有维权的基础;二是要找准维权部门,如果出现劳动合同纠纷等事项,先找劳动监察部门反映,再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如果还是不服,再找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打官司。”
“这次政府讨薪,仔细思量应该算是一种悲哀。”孙淑萍说,这只能反映出法治环境还不能自我净化,“民主与法治的进程还很长,政府要做的事情还很多,试想,如果这次没有政府出面,结局会如何呢?”她说,该事件中涉及工程的主体建设农民工就没拿到一分钱,快完工的时候被同样一伙人打跑了。
拟成立民工商会
最重要的会是商议成立民工商会。“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组织起来,大家都身在外乡,这样才会有约束,同时维权方面也能起到作用。”专班成员李顺新介绍说,孝昌人的抹灰技术好,接的工程也不少,但存在着互相压价的现象,有的甚至赔本赚吆喝,这无疑是很不利的。成立商会就有约束,大家都能赚到钱。“一天抹灰,能赚到百十块钱”,这对于农民工而言,也是个不小的收入。商会一旦成立,在讨薪等维权方面就有很大便利,“商会是民间组织,受政府指导,一方面争取合法权益,一方面要约束我们的农民工知法守法,认识到自己就是当地的建设者,这样就在大基础上便于政府对政府的交涉和沟通。”唐民华代表县政府承诺,在呼和浩特的孝昌籍农民工成立商会筹备会,并指定了临时召集人。
孝昌县在外的农民工集中地北京、天津、哈尔滨等地都有自己的分商会,总商会设在孝昌县,由于商会会长是政府指派,所以这个民间组织也有和政府沟通的顺畅渠道。高楚元说,孝昌县驻京办和其他驻京办不同的是,它专为该县农民工提供各种服务,包括各类信息在政府和驻地工地的传达和反馈。“这件事是我批示推动的,但之后一旦有此类情况发生,这个机制就自动启动了。”据了解,孝昌县政府方面已经形成民工维权的专门预案。
“可以拷贝的经验是两点。”总结这次维权成功,唐民华认为,政府对政府是正确的,都是组织出面,协调和沟通都有行政程序,可以平心静气地解决问题,这是执政为民的最佳体现。更重要的是媒体作用,“我走到哪儿,呼市人都认得我,都知道我是湖北孝昌的县长,来维权的。”唐民华惊奇地发现,就是到了各个政府部门,都会有人主动告诉他们,哪个机关在哪个楼怎么走。他们发现在呼和浩特的那几天,内蒙古的报纸电视和网络最热的词就是“孝昌”,呼市的媒体和《孝感晚报》在5天之内,信息几乎共享,彼此互动。“几家媒体的记者,我们走到哪儿他们跟到哪儿。”唐民华说最感谢《北方新报》的李显峰记者和他们的老总,“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至少不会很快引起当地政府重视并迅速做出反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