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的三重境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4 10:40: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师的三重境界
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冯远理 添加时间:2010-6-2 14


    理想的教师,我觉得一定会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断进取。在我看来,如果一个教师达到了下文所举的第三重境界,那么他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家。
    教师的第一重境界:精通本学科知识,能够给学生以知识关怀。
    凡教学,最后都落实在具体学科上,教学是具体学科的教学。要想成为一个优秀教师,必须首先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试想,一个连自己本学科知识都不过关的老师,他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学生在这样的老师手里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学生对这样的老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除此之外,对于整天和学生打交道的老师来说,他还必须对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有所了解。这样在和学生打交道时,他就会容易得多。作为一个教师,我认为在专业上至少应该做到:精通教材、研究教材和对于本学科能够触类旁通、烂熟于心,是一个业务尖子。在此基础上,对教育学和心理学要有所涉猎。达到了这种境界的教师就具备了今后继续发展的基础,并能够给学生以知识关怀。目前,各校的优秀教师基本上属于这一层次。
    教师的第二重境界:做一个教育、教学研究者,给学生以心灵关怀。
    达到了第一重境界的老师,虽然不失为一个好教师,但想取得进一步的发展,他还必须沉下心来,全心全意地投入教研。他不但要研究教材,研究教法,更要研究学生,研究教育规律。如果能够沉下心来,认认真真地研究几年,我相信每个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都会上一个新台阶,都会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家长信赖、校长放心的好老师。
    达到了这一步,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名师或专家了。如目前在国内讲学的老师基本上都属于这一层次。
    教师的第三重境界:做一个人文学者,给学生以人文关怀。
    先让我们回溯到上个世纪的民国时期,当时产生的教育家灿若群星。个中原因,自非一言能尽。仅就教师而言,人文素质的缺失,使教育失去了她的核心和最本质的东西——人的教育。学生来到学校,不是走进最广阔的天地,而是走入了知识的死胡同。心灵的禁锢和封闭,使学生没有了博大的胸怀和广阔的视野。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专家教师,仍然培养不出第一流的学生,他只能培养考分第一流的学生和思想品质都不错的学生。要培养第一流的学生,必须由人文学者和教育家来担当。上个世纪20年代,在浙江上虞美丽的令人心醉的白马湖畔,著名教育家经亨颐在那儿创办了“春晖中学”。他从国内聘请了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匡互生、王任叔(巴人)、刘懂宇等许多一流学者来春晖任教。蔡元培、李叔同(弘一法师)、蒋梦麟、何香凝、黄炎培、柳亚子、张闻天、俞平伯、吴觉农、于右任、吴稚晖等曾在这里居住或讲学。一时间,象山脚下,大师林立。那时,中国教育界有“南有春晖,北有南开”之语。迄今为止的中学,没有一所学校的师资能够超过这所学校。
    80年前的北师大附中,共产党人石屏梅曾在那儿任教。她曾对一位来自家乡的学生说:“在这儿求学,真是幸福啊”!这名学生,就是后来的著名文学家李健吾。石屏梅的去世,让几百名她曾经教过的学生失声痛哭。每想到这些动人的场面,我不止一次地怦然心动。大师们学贯中西,人格光风霁月,在这样的环境下,读书、求学是一件快乐至极的事。学生们大量阅读,视野开阔;老师们思想开明,能紧紧把握住世界主流文明的脉搏,自然就能把学生引到求真、求知之路上。
    在学生漫长的成长之路上,学生的精神发育,离不开老师的呵护。不同的老师,境界不同,培养的学生自然不同。我希望中国的老师们都能成为专家、学者型教师。这样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屹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
(作者单位系新疆独山子二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9:24 , Processed in 0.07908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