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书法的发展在于官方与民间共同推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5 11:08: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书法的发展在于官方与民间共同推动

朱中原



刘佑局退会,也许是今年元旦开年的头一件书坛新闻了。至少,在这个看似一团和气的书法界,退会显得是那么的不和谐。

事实上,书法界本来就没有真正的和谐过,因为中国人好利益与权力之争,所以可能永远不会和谐。其实,在我看来,退会事件本身,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书协本来就是一个群众性文艺团体组织,进会自由,退会亦自由。

我个人认为,退会事件本身,最多只是一个新闻话题,而不是一个学术话题。当然,由这个新闻话题,我们还是可以引申出一些学术话题。比如,刘佑局退会,到底有多大正义性和公义价值?到底是出于私利还是公义?由于我对刘佑局本人没有直接的接触和了解,所以,对于刘佑局退会的动机,我不能做随意的猜测。我想说的是,刘佑局退会,本来是一个很个人化的事,这就像辞掉工作一样,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来去自由,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去,这都是很正常的事,其实用不着大张旗鼓地在媒体上公开表态。当然,正如刘佑局自己所说,他之所以在媒体上公开表态,包括他之前所谈到的官办协会的体制弊病问题,或许是出于一种愤慨和批评。他是想以牺牲个人之私利,来换取书坛之公义。如真若此,则书坛之幸,书法之幸,亦是书协之幸!但是否真的如此,尚有待考证。

其实,就刘佑局退会,此间褒贬不一,难有定论。但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一是书协体制多年来积弊重重,沉疴泛起,很多真正有学术水平的人并没有被书协吸纳,书协之中,大多是一帮票友在玩;二是广东书协竞争激励,迷雾重重,刘佑局退会,也许是出于公义,振臂一呼,也许是出于发泄。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我们还是得加以肯定和赞赏,毕竟,拿自己的利益和地位开刀,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其他人也许只能喊一喊,骂一骂,但真正要他拿刀割自己的手腕,恐怕还没这个勇气。所以,刘佑局的做法,无疑是壮士断腕,颇有一些悲壮气概!

关于书协及官办协会的体制弊端,其实是个很陈旧的话题了,我此前在许多文章和访谈中,也曾深入谈到,不再赘述。我想补充两点:

第一,不能把任何问题都推诿于体制问题,说一切都是体制问题,这是一句正确的废话。因为,体制也是由人构成的,如果人的观念不改变,那么体制弊病也不可能改变,所以,不要指望于不改变人的观念而轻易改变体制。比如,就拿书法市场来说。中国书协其实并没有主动地去主导书法市场,中国书协也没有给协会里的谁谁谁制定润格(其实书法家的润格都是自己定的),决定书法家市场价格高低的,最后还是市场人士。而市场人士的观念又是受谁影响呢?受书坛人士的影响,书坛人士的观念,其实本质上还是一个权力等级观念,不管是不是身在书协,其实我们很多人脑子里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书法家的市场价格,取决于你在书协等级的高低。虽然现在有很多人都在批评现在这种市场潜规则,但是很多人在批评的同时,其实也在认可这种游戏规则。就像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在批评“富二代”的同时,也恨自己没有成为富二代。所以,我的态度是,我们不要一味地以立场说话,以屁股决定脑袋,而是要有自己独立的清醒的意识。在不在协会,其实都是可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意识的。

第二,关于中国书法的发展方向问题。我认为这才是最重要的问题。古往今来,其实,书法的发展,都是官方与民间共同推动的。中国自古是一个官本位、权力本位社会,古代的文人、书家都不是职业的,几乎都是官员。古代书家的书法地位,往往是由其文人地位、权力地位和艺术地位共同决定的。所谓“书因人贵”向来有其历史合理性。当然,并不是权力越高,书法史地位就越高,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一部古代的书法史,往往与官方的推动与否有很大关系。比如,王羲之的价值,其实最早不是晋代,而是唐代。如果不是李世民的推动,恐怕王羲之的历史地位没有现在这么显赫(当然实际水平怎样那是另一回事)。还有,帖学的大盛,其实也与皇帝的推动有关,比如宋代《淳化阁帖》的刊行,其实也是皇帝亲自主抓的,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四库全书》,其实都与最高权力者的倡议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然,古代与现代所不同的是,古代的书法虽由文官主导,但却不是外行主导内行,而现代的书法,却是由外行主导外行,甚至外行拒绝内行。这恐怕是需要反思的。

当然,这只是其一。其二,书法的发展又离不开民间力量的推动。有很多人以为中国古代是一个文官社会,就错误地认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就都是官方推动的结果。其实,这是一种想当然。关于书法史的嬗变与演进,我曾多次谈到,其实是经历了一个由民间到官方、由下层到上层、由草根到精英的漫长进程。比如,中国书法与文字的始祖就是民间的彩陶与刻符,还有那些刻在山崖上的岩画。这是原始先民的一种最初的艺术自觉。再之后,这些刻符逐渐演变成了甲骨文字,甲骨文字最开始也不是官方的书写,但发展到最后,逐渐发展而为官方的书体,甚至成为记录殷周史的重要载体。一直到后来,甲骨文向金文、篆籀的演变,其实都是先由民间再到官方、由下层逐渐上层的一个过程。再比如秦汉简牍中的楚简,不管是从包山楚简,还是从甘肃放马滩秦简中,抑或是从居延汉简中,我们都能看到,这些简牍书法,最开始都不是官方的统一书体,而是流行于民间的书体,尤其是楚简的那种浪漫、奔放与开张气息,本身就是受浪漫主义的楚文化的影响,而这种浪漫主义的楚文化,其发源都来自于民间的神话。王羲之的今体,来源于钟繇的古体,而钟繇的古体,其实也受很多汉魏之际民间书刻的影响。唐代的经典书法中,虽然我们都说受二王影响,但是,更多却受北魏民间碑刻和民间写经书法的影响,苏东坡的行楷书,其实也受到了敦煌写经书法的影响。盛行于晚清的碑学运动,都是官方与民间共同作用的结果,当时搜碑、访碑虽然在上层的文人官僚中普遍流行,但是,这种访碑的活动,却更流行于民间。诞生于晚清民国的西泠印社,虽然他的社团领袖都是民间身份,但是西泠印社在发展过程中,其实也受到了或多或少官方的支持和表态。没有民间社会社团领袖的学术威望,没有官方的政策支持与经费支持,西泠印社都不可能发展到现在。到现在为止,我们也很难说西泠印社的官方与民间性质到底有什么区分。至少我们能看到一个普遍的事实:那就是现在很多西泠印社社员,其实也同时具有官方协会的身份,例子我不再举,实在太多太多了。


以上是第十五回燕山论谭发言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2:28 , Processed in 0.07775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