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命里流淌着诗意的河 ——我读赵俊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24 16:05: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生命里流淌着诗意的河 ——我读赵俊鹏
文:郑梦枭

一  

      在网络里混迹的时候,结识了大悟宣传部的武安自兄,他三番五次地跟我聊起赵俊鹏其人其诗,因为自己资质鲁钝,且对诗歌认识粗浅,所以婉拒了他的牵引。去年赵老师的日记体散文《一个人的河流》出版,反响热烈,武兄再次隆重推介,我才真正有了一睹赵老师风采和一读赵老师作品的冲动。     

     恰好一位新识的网友和赵老师熟识,很爽快地答应帮我索书。那天下午阳光明亮温暖,我站在医院门口等一个陌生人给我送另一个陌生人的书,没有特别交待,同时认准了对方。他带来《清洁的耳朵》和《一个人的河流》各二本,给我和范小雅;回头的时候,我问他本名,他掏出身份证来,一个跟天气一样安祥的名字,叫刘和平。我当即把其中的两本送到小范单位,说起取书的经过,她大笑:“I 服了 YOU!你怎么挑在医院门口碰头啊?”这一问,我也迷糊了,回家细读这两本书,才明白其中隐秘的暗示:我本是一个灵魂不安症的病患,正在等待救治,而赵老师的书,就是良医。

      春天,参加宣传部召开的一个会,终于见到赵老师本人,与我想象中的诗人气质相去甚远,那样安静沉着的中年男人,如何写出那么多热爱生命与生活的诗篇?带着疑惑,托黄水清老师引荐,在凤竹园,老师们把酒言诗,我乖乖地坐在竹椅上倾听。他们谈晏明、曾卓,期间赵老师讲起二位著名诗人的为人为诗之道,感佩于怀于表;黄老师当场背诵曾先生的十四行诗《悬崖上的树》。在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中,我隐隐听见暗流汹涌的声音,与脉搏有着相同的节奏,那是老师生命的激情之河在澎湃。

二   

      赵老师是个真正的诗人,也是个真正的平民,是真正的平民诗人。作为省作协会员,他是专业的创作者,脚下走的、眼里看的、心里想的都用手锤成精美的文字;他的诗和文中鲜有时代、政治、经济这样的旋律,他关注的是最普通的生活与生命,泥工、渔民、布谷鸟、灯笼花、虎耳草等等都在他的文字里鲜活。比如《泥工汉生》:他以朝阳的心情/加入城市的种植/而以秋叶的速度奔回种子中间//施工前/这里是一片麦田/汉生是其中的一株。   

      读《清洁的耳朵》和《寂静的钟声》,整体的感觉就是一个纯粹的诗人用他清洁的耳朵在倾听整个世界,有声的和无声的世界,都被他敏锐地捕捉,然后用最灵动的语言来记录。赵老师的诗,没有华丽的铺陈和修饰,他不用形容词,但每一首都独具表现力,通灵中透露出来自深层的厚重感。《西望稻田》:今晚不开灯/让夜黑成最纯最亮的一点/然后由萤火虫领着上路//像很久以前/父亲在前我在后/母亲的针尖把夜拔亮;《岸边》:这么一个长假/站着的时候是远方/走着的时候是家/无所谓路上还是床上/你在千里之外/现在吧/我骑一匹鸟声追你。诸如此类平淡中蕴含深沉和哲思的句子,在赵老师的诗中俯首可拾。     

      河流是时间的暗喻,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河。相对地,我更喜欢《一个人的河流》,清新隽永的小散文,每一页都是新的一天,在岸上阅读一个人的四季,一条河的四季,许多生命的四季。散文止于诗,赵老师在这本书中,仍然用了大量诗的语句,把府河写成一条诗性的河,河床、河水、河岸以及水中岸边的生灵,都被赵老师赋予诗情。从春到冬,一年的日子流走,而府河仍然在流淌,我们如何保存已经流走和正在流走以及即将流走的时间的河流呢?赵老师用一首长诗《保存一条河流——代后记》来诠注:我把每天的水和水有关的人或物复制在word里/保存在文档里/一天一段一天一复制一天一保存/河一天一天地成长壮大/为了安全我砌一道防火墙/我觉得安全还不够在另一处秘密地点备份了又一条//如果那一条河流在将来的某年某月死了/不管是如何未来对于这片土地不能没有一条河/那就到我的文档里来吧你就全部选择全部复制连同我。

三     

      赵老师的文字是美的,美在干净清爽。在他身上,找不到当代文人以体验生活为名沉迷物欲的恶俗习气,他是清洁的诗人,品质清洁、行为清洁,才能写出清洁的文字。但他的宝贵并不在此,而在于他的情感和灵魂所处的状态,在于他的情感和灵魂跟这个世界构成的关系之中。他用和谐的眼光、善意的眼光、爱惜的眼光看待世界,于是看到阳光的灿烂、鲜花的欢笑、鸟儿的歌唱……     

      无论是透过文字揣摩一个人,还是通过一个人来琢磨他的文字,都是一个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有幸与赵老师有过几面缘,更多时候,只能在工作和生活的空隙读几节他的文字,好在赵老师的诗和散文都不是艰深晦涩的那种,任何时候信手翻开他的书,都能感受到他的悲悯情怀,那种来自内心深处的对现实世界的怜爱。

      我不知道他是否研读过老庄,在他的文字里不时折射出清虚、静笃、自然、无为和守拙的成分。如果要到历史上搜索他精神的远祖和师承,应该是漆园柱下的老庄、采菊东篱的陶潜以及更多的贤人逸士;与他们不同的是,赵老师没有经历庙堂理想破灭之后的放逐,所以他能够保持更本真更纯粹的心态。作为一个写作者,他不是为写作而体验生活,而是因为生活中有诗才写作。

       这种“真人”情怀,也有人称之为当代文人的精神胜利法,这是一种功利的看法。生活在城市里的所谓的文明人,终日忙碌给肉体寻找一个妥贴的物质存放地,谁曾用他那种怜爱的目光打量过日渐枯萎的灵魂?谁曾象他一样对弱小的生命和弱势的群体寄予真诚的关爱?赵老师的境界,隐含着一种稀缺的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认同和自信。通过对主流价值趋向的低调消解,他不仅完成了对日渐式微的传统道德观念的扬弃,同时也实现了平民立场的自觉和对功利价值体系的突围。     

      文如其人,如果清洁得不能再清洁的文字能够对应和注解赵老师的生活的话,那么,这对于满世界寻找生活,在灯红酒绿中大唱“士不遇赋”的才子才女们,不啻一个莫大的讽刺。
2#
 楼主| 发表于 2011-5-25 08:57:11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0-1 22:29 , Processed in 0.09104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