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述历史的叙事新结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31 19:34: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述历史的叙事新结构

——读峻峰的《前秦三部曲》的研讨会发言

                                                               邱华栋



我觉得,峻峰的《前秦三部曲》最让我动心的,还是他在重新讲述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的时候,所运用的文本和结构的新方法。

《寻根问祖》、《春秋纪事》和《铁血战国》这三本书,在时间上,从华夏文明的起源,一路写到了大秦帝国的最终建立,上下绵延百万年,但是,峻峰所采取的写法是剪裁有方,详略得当,落笔的时候有轻有重,比如,他对上古、夏、商、西周几个朝代的描绘,是逐渐地增加分量的,但是,到了春秋和战国时期,则用了浓墨重彩,分别用了一本书的篇幅来讲述。最后,到秦始皇开创帝国基业,以及大秦帝国的崩溃,细细评说秦始皇的千秋贡献,都写得生动、具体、昂扬,文风相当彪悍,从此,“百代都兴秦汉法”,中国走上了一种新的历史循环的命运。再来看他这三本书的文体,则显示了他把握多种文体来叙述历史的能力:《寻根问祖》是散文体,利用十二地支来结构全书,从上古一路写到了西周,对历史人物和事件、对历史发展的无序和有序,都进行了评论和讲述,文笔泼辣老道,纵横八方,放得开,收得拢,夹叙夹议,作者作为书写者,能进能出,一会儿来到现场,一会儿跨到当代,用今天的眼光来仔细地打量,好读耐看。

到了《春秋纪事》的时候,则变成了一部长篇小说。前段时间,在一些网站的运做下,一种叫做“穿越小说”的类型小说大行其道,我看了不少,大部分都写得很差,主要是作者普遍的历史知识和材料积累不够,对历史、人性的理解和驾御长篇小说结构和语言的功力也不行,大部分没法看,是垃圾,这个小潮流看来过去了。其实,对历史的当代方式的重新讲述,一直不会过时的。我不知道峻峰的这部还有一个副题的“我在两千年混来混去”的长篇小说《春秋纪事》,是不是受到了“穿越小说”的影响,但是,峻峰的历史知识、材料的扎实积累,使他在写这部小说的时候,能充分地把小说的虚构和历史记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这么一本带有后现代小说风格的作品来,我没有想到峻峰在50多岁的年纪,还能有这么开放的胸襟,对网络时尚这么熟悉,用这么现代的手法来写作。在历史小说方面,甚至是在谈到“穿越小说”的时候,我觉得,有两个欧洲作家是楷模,一个是法国作家尤瑟纳尔,她的《苦炼》、《哈德良回忆录》都是用今天的眼光和口吻,来叙述历史的,她非常强调历史小说的“语调”也就是声音,这是现代小说家的新的对历史进行讲述时候的理解。另外的一个作家是号称“当代达芬奇”的意大利小说家翁贝托.埃科,他的很多小说,比如《玫瑰的名字》、《傅科摆》、《鲍德里诺》等,涉及到欧洲的中世纪,有的还跨越到今天,作家在写这些历史小说的时候,其意识都是当代和当下的,这两个作家是写历史小说的作家特别应该学习的。

而峻峰的这个《前秦三部曲》的第三部《铁血战国》是以人物传记散文的方式,来结构和书写的,紧紧地扣住了在历史长河中隐现的那些历史人物,把战国时代的风云变幻,写得荡气回肠。可以看出峻峰的历史观,还是认为是那些杰出的历史人物创造和推动了历史的发展的,没有杰出历史人物,光靠群氓一样的芸芸众生,历史不可能更加精彩。而杰出的历史人物,恰好就是芸芸众生的代表和代言人。

峻峰的历史叙事体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和当下整个国家的运势上升也有关系,中国经过了30年的改革开放,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是全球第二了,在国内外的学术界甚至已经有了“中国模式”这种说法了,因此,学术界也在从中国这么一个独特的、存在了了那么多年,和西方完全不一样的文化体系中,寻找着我们文化和历史的特性,以及合理性,因此,我们自己的文化信心也高涨了,对我们自身历史的关注也空前高涨,比如,《明朝那些事儿》和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受欢迎,都是这个现象的根本原因。这也是当下历史小说写作空前高涨的原因所在。

另外,我还注意到,峻峰不仅熟读《史记》等历史名著,他对现当代历史学家的观点,比如范文澜、钱穆、顾颉刚等等很多历史著作和观点耳熟能详,这是峻峰的一个长处,是他敢于重述我们厚重历史的一个基础,因为,对现当代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不熟悉的话,那么会陷入到一种老生常谈里,就没有新说法、新观点,也就没有新贡献了。

我觉得这个三部曲的文本结构上,同样也有缺憾,这可能和当下的文学和书籍的生产方式有关,由于这三本书的写作时间先后并不一致,书籍的出版受制于市场和受众,作者不得不妥协,因此,三本书的文本形式的不一致,显得比较分裂。比如“春秋”那一段,用小说来结构,和另外两部是完全脱离的,并不紧密,我看,你再版的时候,要么索性全写成小说,要么就都写成历史散文,这样对于读者来说可能更好,我觉得峻峰既有写历史小说的才能,也有写历史散文的才能,可以这么分头、分别继续写下去,不要把小说和历史散文放到一个系列里,肯定会有更大的动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4 16:28 , Processed in 0.06508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