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引路,走进生本课堂新时代
——记深圳市南山前海学校课堂教学文化创新与实践
记者 艾明 来源:中国教育报
“我的糖果像一只可爱的小蜜蜂,它有一双圆圆的眼睛,穿着一件黄黑相间的外衣。”“我的糖果是一只穿着红色衣服的七星瓢虫,它身上布满了黑色的小圆点,头上一对触角,样子可神气了。”……描述完糖果,在《豆豆龙》的美妙音乐中,同学们开始尽情地吃糖了。温老师一边观察一边给大家拍照,同学们一边吃糖一边分享着自己的体会。有的说:“那甜甜的味道让我想起了妈妈的吻。”有的说:“那味道让我想起了德芙巧克力——如丝般的感觉。”正在大家热烈讨论时,温老师向大家展示了刚才拍下的照片,当看到其他同学各式各样的吃相时,同学们都笑得前俯后仰,课堂气氛顿时达到了高潮。此时,温老师让大家拿起笔,记录下刚才看糖、吃糖的过程。同学们可丝毫没有犯难,十分钟后,一篇篇充满灵气的文字就新鲜出炉了。
作文课总是学生最头痛的课,但这节课却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沉醉其中、意犹未尽。其实,这样的优质课在如今的前海学校已是一种常态,每个学科都拿得出不少这样的课。一所普通的学校为何能有如此精彩的课堂?这一切,还得从学校近三年的一场伟大的改革说起。
课堂教学的实质是文化
前海学校创建于2003年,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2007年以前,她一直是一所默默无闻的学校,由于教学质量不具竞争力,学校每年流失的生源很多。2007年2月,教育部首届全国优秀中学校长高级研究班成员、曾经在集团化学校、重点高中、中外合作学校、外国语学校担任过校领导的程显栋调任前海学校校长。这位阅历不凡、经验丰富、充满干劲的专家型校长一上任就开始思考:学校留不住学生的原因是什么?不久,他发现这所学校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办学思路和核心价值观,而这一切最直观的体现就在学校教育的核心——课堂上。
程显栋在听课中发现,学校的课堂存在两种问题:一方面,一些教师墨守成规,沿袭“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对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无动于衷。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又对新课程理解片面化、绝对化和表象化,把课堂搞成“满堂问”、“放羊式”。前者对新课改熟视无睹,依然“师道尊严”;后者对新课改不求甚解,“花样翻新”,追求课堂的“形式化”。凭着对教育的敏锐洞察力,程显栋深刻地认识到:课改深处是课堂,课堂深处是文化,学校课堂的问题实质上就是文化问题。传统课堂在目标追求、价值取向、思想理念、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误区实则都源于根深蒂固的“师本课堂”教学文化;而当新课改的思潮迅速涌来,毫无经验的老师们对于废旧立新又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要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教学的现状,就必须重构符合新课改理念的新课堂教学文化。
“四种关系,五个优化”课堂教学文化的内涵
在通往理想教育之路上,程显栋一直站在为学生一生负责的高度思考问题。学校应该为学生营造怎样的新课堂教学文化?什么样的文化才能引领高效、和谐的课堂?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一种以提高个体生活质量以及生命价值为旨归的特殊生活实践过程,是一个学生不断超越和提升现有的生存状态,创造更为完满的可能生活的动态生成过程。因此,围绕学生个体、倡导自主学习、促进学习方式变革、提高生命价值必然是课堂文化改革的重点。基于此,程显栋借鉴“以生为本,以生命为本”的生本教育思想,探索性地提出了“四种关系,五个优化”生本课堂教学文化。
“四种关系”——
1.主体与主导。生本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但又不能偏废教师的主导作用。虽然提倡以学生和学生的活动为中心,但也不能没有教师的“引导、点拨、解惑、相长、示范”。主体和主导应相得益彰,不可颠倒,也不能偏废。
2.内容和形式。课堂教学内容决定课堂教学的形式。生本课堂倡导由过去的传授式、注入式教学转向以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教学方式为主,但并不是不要讲授式。讲授式最适宜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探究式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培养主动精神。
3.互动和调控。“互动”是新课改所倡导的理念和课堂方式,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课堂教学要做到活而不乱、形散而神不散。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但教师的主动调控作用不可替代。
4.预设与生成。理想的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教师的预设,能够避免教学陷入无序、低效的状态,保证了教学的引导性、方向性,使得教学井然有序;教学过程中的生成,避免教学趋向单一化、模式化,使得教学内容体现出丰富性、多样性,让教学过程不断峰回路转、风光无限。
“五个优化”——
1.优化教学目标。教师要依据“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制定每一课的具体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应遵循“科学、多元、具体、明确、可测(可悟、可见)”的原则。为了制定好课堂教学目标,要求教师沉下心来认真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
2.优化教学内容。依据课标,对教材作选择与调整;正确使用教科书和教学辅导资料,抓住主线、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整合现有教学资源,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也涵盖了教师与学生所拥有的课程资源;要注意将知识与日常生活和综合实践相联系;应在最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安排最有用的知识;教学内容难度适中。
3.优化教学结构。教学结构简洁,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适时设置课堂反馈环节;配置有梯度的练习,中学把部分作业,小学可以把绝大部分作业设置在课堂上;重视课前预习的指导及课后的辅导。
4.优化教学过程与方法。现代意义上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是有意识让学生理解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的过程。要注意改变过去忽视生动的知识形成过程,死记硬背结果扼杀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不良教学现象,将学生的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激发问题,关注生成等有机结合起来。
5.优化课堂练习与作业。以课堂练习与作业作为对学生课堂学习的训练和反馈验收。它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纠正学生的错误,做到堂堂清。课堂练习要求紧扣教学目标,内容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作业的布置、检查与批改,实行“三要求”、“三统一”和“三及时”。
“四种关系,五个优化”课堂教学文化并不是课堂教学本身,而是影响、决定课堂中师生教与学活动的隐性观念、思维方式、感悟体验等,它们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渗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观和方法论,形成了前海学校新课堂教学文化的核心理念。它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是对传统课堂文化的一种科学而理性的颠覆。具体来说,它建构“以生为本、关注参与、重视体验、强调实效”的课堂文化,与传统课堂教学文化相比体现了创造性、民主性、开放性和合作性,赋予课堂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同时,它并不矫枉过正,在解放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也关注教师的主导性,使得师生的生命在优秀的文化场中得到共同的成长。
新文化的建构需要躬行践履
一种新课堂教学文化的建构是一项系统工程,内隐的文化总是需要外在的实践来实现其价值。三年来,前海学校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课题带动—学科建模—群体参与”的推进模式,将新课堂教学文化从纸上谈兵深入到了躬行践履之中。他们紧贴大地行走的踏实姿态为新课堂教学文化的成功赢得了先机。
1.课题带动,让科研成为教师工作的常态。2009年3月,前海学校申报了省级课题——《创新“四种关系,五个优化”课堂教学文化的行动研究》,这是“十一五”期间深圳市基础教育领域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级别的立项课题。深圳市教育局唐海海副局长、南山区教育局曾令格局长和深圳大学师范学院熊贤君教授等领导和专家都对该课题给予了高度评价。老师们的研究热情也很高,全体教师通过“理论辅导—课堂展示—撰文提炼”的方式进行研究,各个备课组也实施子课题研究。学校把“四种关系”和“五个优化”共确立为9个子课题,让全校24个备课组从中自由申报研究。目前,9个子课题已成功申报了7个,课题覆盖率达78%;24个备课组全部申报了子课题,覆盖率100%。
2.学科建模,建构个性化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前海学校提出创新“四种关系,五个优化”课堂教学文化,而不提倡在全校搞统一的模式,就是希望各个学科,根据自身的特点,根据教师的不同风格,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构建出适合自己、适合学科特点、适合不同知识结构的个性化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目前,学校多个学科已成功建构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中学语文的“导读—研读—反馈—小结—练习”阅读教学课堂教学模式、中学数学的“3+1”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科学的“预设—互动—诊断”课堂教学模式、史社组的“五学单元教学模式”等等。在不断建模的过程中,前海学校的课堂经历了改进、优化、升华的过程,真正产生了一大批高效课堂。
3.群体参与,脚踏实地开展教学研讨周。前海学校的特色活动——“教学研讨周”已成功举办了四届。在2007年12月开展的首届“教学研讨周”上,南山区教育局曾令格局长,省教研室课程专家黄志红博士,香港中文大学王世伟博士,区教科中心专家、教研员,区内部分兄弟学校领导、老师等先后参与听、评课达500多人(次)。在2008年12月开展的第二届“教学研讨周”上,教育名家点评成为最大的亮点。上海语文特级教师、原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陈钟樑,上海市数学特级教师、特级校长、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杨安澜,上海市英语特级教师何亚男等先后指导展示课。而在2009年12月开展的第三届“教学研讨周”上,学校则展示了在“四种关系,五个优化”课堂文化引领下建构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和乒乓球、烹饪课等特色课。2010年12月开展的第四届教学研讨周,更是创造性地举办了深沪苏三地四校(上海市新杨中学、苏州市景范中学、深圳市外国语学校、深圳市南山区前海学校)“同课异构”教学展示活动,区内外30余所兄弟学校、约1580余人次一起见证了此次盛会。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前海学校组织相关各种活动累计参加研讨人员达2000余人次,遍及苏沪鲁川黔等地;南山区教育局出版专辑全区推介,区内2次课堂文化现场会,均作大会交流;2009年10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在上海举办的、由400余名校长参加的“全国初中校长论坛”上,程显栋校长作为首届“全国中学优秀校长高级研究班学员”代表,做了课堂文化专题报告,先后应邀到多所学校做讲座、送课及苏鲁黔等地讲学,深受欢迎。
校园掀起了“静悄悄的革命”
文化外显于形,内化于心。随着新课堂教学文化的不断推进,前海学校掀起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悄然变化。短短三年,新课堂教学文化已沉淀、融入师生生命的一部分,强大的文化场也改变了学校课堂的气质,使其成为了一道生动美丽的风景线。
新课堂教学文化提升了老师们的教学理论水平,更新了他们的教学观念,转变了他们的教学行为,优化了他们的教学方式方法,带来了教学效果的显著变化:如今的课堂教师明显讲得少了,学生的活动多了;教师灌输的情况少了,学生探究的时间多了;干巴巴、照本宣科的课少了,充满活力与智慧的课多了。数学课上,老师经常安排一些寓教于乐的小游戏,让学生全面参与进来,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孩子从内在心灵提升对数学的兴趣。英语课上,以前学生埋头记笔记的景象不见了,老师巧妙地设计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和课堂互动,课堂效率大大提高了……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使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开发、天性得到了尊重、思维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调动和释放。在一个活泼、积极、阳光、有序的课堂上,学生一个个唇枪舌剑、气势如虹,一些孩子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甚至大大出乎老师的意料。由于平等而自由的氛围,师生关系也变得更加和谐,每一个生命都在最自然的状态下健康成长。现在,学生学习的动力更足了,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学生重视学习的方法技巧了,不是“学会了”,而是“会学了”;学生自信了,不是“要人管”,而是“自管自”了;学生成绩提高了,不是“害怕考试”,而是“喜欢考试”了。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课堂的变化让前海学校实现了一次完美的蜕变。如今的她已从一所建校时间短、办学底子薄、区内默默无闻的普通学校,一跃而成为各项工作跨入市、区学校前列、教育教学质量连攀新高、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特色学校和品牌学校。
新课改是一项重构中国基础教育的重大工程,尽管课改至今一直激流涌荡,但我们也不可否认,许多学校的改革限于浮光掠影,并未深入课堂的本质。究其原因,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这场教育改革的起点到底是什么?在笔者看来,真正的教育改革起点应该是新教育价值观的建构,唯有价值取向才能决定改革的方向与结果。前海学校“四种关系,五个优化”生本课堂教学文化首先是一种正确的价值取向,同时又是源于实际、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方法指导,正是准确的定位使它成为了打开课堂教学新境界的一把金钥匙。而它更为深刻的意义还在于,通过一所学校对于课堂教学文化的阐述和描绘,能够唤起更多学校对于课堂教学文化的关注。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在《大教学论》中描述:“找出一种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在改革中前行的前海学校一直将其视为改革的初衷、现实的指引和未来的向往。相信这所具有执着信念和踏实作风的年轻学校,一定会在深化新课堂教学文化的道路上,幸福地拥抱梦想。
深圳市南山区前海学校
南山实验区专家组
2011.3.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