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树立教育学意向 让教育迈向智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20 13:05: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树立教育学意向 让教育迈向智慧  
钱丹慧

         发表日期:2009年9月2日  出处:南浔教育信息网   作者:钱丹慧




刘铁芳教授曾撰文对“教师人生发展的关键词”发表感慨:

3到5年的教师靠教育的技术,这是教育技术的熟练期;

5到8年的教师靠经验,有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能熟练地完成教育目标;

10年的教师靠艺术,教育不再是简单的技术,而有了较为娴熟的教育艺术,教书育人成为自然;

10到15年的教师靠哲学,教师个人逐渐有了自己的教育哲学观;

15到20年的教师有了宗教情怀,对待教育有了一种神圣感。教育开始成为一种天职。

我是一个工作了29年的教师,我离教育的宗教情怀有多远?怎样使教育的神圣在我的教育行为中体现得更形象具体,进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不断走向智慧?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常常沉浸在思考诸如此类的问题中。也许是天赐的机会,这一次,在暑期师德学习会期间,我有机会再次认真阅读了马克斯.范梅南所作的《教育智慧的意蕴》(以下称《意蕴》)时,欣喜地找到了我所想寻得的答案:

一、有关于教育学的崭新理念

马克斯.范梅南在《意蕴》一书中,对“教育学”做了在我看来前所未闻的许多崭新的补充和注释,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心生震撼。他称教育学是一门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教育学的使命是鞭策我们的心向着孩子,教育学所关心的是孩子的自身及其发展。这么形象生动,富有情感对“教育学”作解释,正是范梅南最为独到的智慧之处,它跟我以前在师范读教育学时,教材上所呈现的教育学概念完全不同。范梅南对“教育学”的崭新审视,激发了我决心重读、重研“教育学”的冲动,因为我知道,只有用教育学新的意蕴和理念作指导,才有可能不断更新观念,柔软情感,纯净灵魂;才会使我的心更向着学生,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为他们所需;也才会使我的教育教学不断走向愈智慧、愈神圣、愈温馨、愈美好。

《意蕴》一书令我倍加欣赏、珍爱的另一原因,还在于它对教师如何更好地完成教育学使命,加强儿童的任何积极意向和品质,作了明确的引导,如:重视教育时机,关心孩童经历背景,创造教育学条件,给予教育学的理解,体现良好的教学机智......以上有关教育的新视野、新方法,使我的心中不断升腾出“教育原来还可以这么智慧。”的惊叹。

二、要有沉醉其中的痴迷

人的一生,就是守护着某一种精神价值,不断追寻生活意义的过程,这一精神价值的获得和生活意义的发现,就是教育(摘自廖文胜《道德教育:向“人”的回归》)。马克斯.范梅南在《意蕴》中谆谆教导我们,作为从事帮助人类获得精神和生活意义双重价值工作的教师,一定要“像迷恋爱人一样迷恋孩子成长的学问”,“要把时间、精神和心灵投付给孩子”。他的愿望,充满了对受教育者虔诚负责的宗教情怀,令人感动和敬佩。纵观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留下光辉足迹的中外著名教育家们的史迹,如孔子、孟子、荀子、韩愈,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罗马的昆体良和现当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夏丏尊、叶圣陶、斯霞、李吉林、于漪、魏书生等,无不都是全身心地迷恋着学生的成长,无不把全部的心血都投付给自己的学生,正是他们的痴迷与忘情,才使得他们拥有有关教育的那么多不朽的理论智慧结晶和那么多动人传奇的教育故事,也正是由这么多的有关教育的智慧结晶和传奇教育经典故事,促使人类诞生了有关教师教育的一门基础性的伟大学科——教育学,一门指导教师科学、虔诚、艺术化地从事教育、实施教育教学的专业必修课程。痴迷,投入,将心中科学的法则与自己忠贞的热爱相结合,就有可能使教育学的使命在我们这等平凡人的工作与付出中得到体现与实现。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的名言(对孩子的爱,能够使一个老师变得聪明起来,)也正说明了“对教育和学生的爱同样能使教育走向智慧”的道理,因为只有具备“大爱”精神的人,才会有大智与大慧。

三、要有“教育学意向”实现的具体行动。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有三:

一是解释教育现象,指导教育实践;

二是规范教育行为,提高教师素质;

三是提升教育经验,发展教育理论;

在这里,教育学的第一和第二两项任务,对于一线教师来说,特别受用。为此,马克斯.范梅南把它称之为“致力于行动与体验的教育学”。树立教育学意向,就是要树立一种“时刻记得尽最大可能地加强儿童的任何积极意向和品质培养”的意识。联系上下文,我们不难发现,意识和行动践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教育学任务的完成要致力于行动与体验,教育学意向的实现,也要通过实际的行动与体验,两者都需凭借一定的行动和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范梅南对于这,在《意蕴》中向我们做出了非常明确的指导,他清晰地告诫我们:

        1、树立教育学意向,就要把握好教育的时机。教育时机期盼着成人采取教育与帮助的行动。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细致地观察我们的学生,了解他们什么时候最需要我们的帮助、引导,怎样的帮助与引导在即时状态或后续发展中最有效、最重要。

        2、树立教育学意向,就要关注学生生活经历的背景。可爱的范梅南在他的《意蕴》中指出,教育学对学生生活经历的背景十分敏感。树立教育学意向,我们就会自觉地对学生的生活进行反思和关照,让他们在得到安全与保护中学会去合理冒险;在得到我们的支持中学会独立;在得到我们的指引中学会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向。比如,我们应对所从教的班级中的每个孩子的家庭、成员、生活状况等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我们才可有针对地实行教育、辅导和其它方面的引领。对留守和单亲家庭的孩子,我们可以尽力担当起替代父母的角色;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可以尽早做好应对性的教育与辅导......对胆小、自卑的,对胆大鲁莽的等等,都可通过教师对学生生活背景的提早关注,加以最优化处理和干预。试想,我们的教育如果真能做到这个份上,还会为“不走向智慧”而生发忧愁吗?

        3、树立教育学意向,就要给学生予教育学的理解。教育学的理解,是一种敏感的聆听,理解的同情和充分的信任。当我在《意蕴》一书中,第一次接触到教育的这种仁慈的思想时,潜藏在心底的那种对教育、对学生的真情旋刻又被激活。是呀,这样的理解不正是“教育的宗教情怀”吗?也许,有了这种情怀的人,他的教育必将如阳光温暖每个学生的心房。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主动要求学校将全年级考试成绩名次最靠后的几十名学生编成一个班,自己担任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与科任老师一起进行转化“后进生”的教改实验。那几年,除了吃饭睡觉,李镇西老师把所有的时间都用于对这些“后进生”的琢磨研究上,他感受学生们的精神世界,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甚至和学生们一起在野外的草地上摸爬滚打。当毕业临近,这些孩子离开老师的时候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很多家长都涌向李老师,向他表示由衷的感谢。在我看来,像李镇西老师这样把教育与学生生命成长融为一体,和学生心心相印的行为就是“教育学的理解”。当我在学校提供的暑期师德学习材料中读到浙江省优秀教师、校长徐立科的优秀事迹时,我无不为他那全心全意爱事业,全力为学生,对乡村教育、乡村孩子不离不弃,甚至献出生命的伟大精神所感动,与他相比,可以说周围有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应当甚觉汗颜。在当今社会,不敢接受后进生的现象比比皆是,甚至我们身边的老师、学校,乃至于我自己,有时也会冒出这种念头,现在想想这都是不对的。给学生予教育学的理解,这是人类最为伟大的教育慈善,教育行政部门可出台一些政策,让学校校长和老师不用怕接受后进生,中小学都可以有一定的比列不纳入抽考样本;校长和教师应当对后进生给予教育学的理解,全力帮助他们进步,让教育惠泽每个孩子。如果这样,那该有多好啊!

        4、树立教育学意向,就要锤炼自己的教育机智。马克斯.范梅南对教育机智是这么阐述的:“教育机智能对意想不到的教学情境进行崭新的、出乎意料的塑造和处理,它会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美好、难忘的痕迹。”确实如此,教育机智的最大特征就是对教育情景的即刻投入。这种技能对教师来说真是太重要了,不经千锤百炼何以言“机智”。所以,要想使教育走向智慧,必定需要我们自觉地锤炼教育机智。要不断地读书、研究,不断地用思想者的眼光审视教育,不断地实践、反思。拥有良好教育机智的教师,才会懂得尊重孩子的主体性,做到润物细无声,对情景充分自信,有良好的临场天赋。正如范梅南希望的那样,教育机智可以完成以下使命:保留孩子的空间,保护孩子某些脆弱的东西,防止伤害,将破碎的东西变成整体,使好的品质得到巩固和加强,理解、爱护关照每个孩子的独特,加强孩子的独特之处,促进孩子的学习和个性成长。人说,一本好书,就是一步台阶。《教育的意蕴》让我记住了马克斯.范梅南和他的教育智慧,让我接受了教育学新理论的熏染,我想用我的专注来弥补以前的蠢笨,用我的努力来成就我的机智。

    阿莫纳什维利说得好,“教师应把每一个学日,每一堂课,都看作是献给儿童的礼物”。那么,我该拿什么奉献给我的学生、我的孩子呢?我想,最好的莫过于努力地要将我送给学生的每一堂课,每一个工作日都改造、建设成充满教育学意向、不断走向智慧、仁慈与美好的珍贵的礼物。教育如果真的能营造出一种充满教育学意向的理解,那么和谐美好的教育与和谐美好的社会的出现也就指日可待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15:44 , Processed in 0.07061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