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东华教授第二十二课:打破罩在神童头上的光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7 16:06: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东华教授第二十二课:打破罩在神童头上的光环
  全世界智商最高的金雄熔失败了吗──我们教育体制还没有找到让神童成为天才的路径──冯·卡门的父亲是如何面对神童儿子的──神童说白了不过是“抢跑”而已──爱因斯坦的迟缓与奥本海默的敏捷能说明什么──预支鲜花的做法不仅无益而且可怕──让神童毁灭的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去宣传

  金雄熔是1963年出生在韩国的一名神童,由于母亲的精心施教,出生后的3 个月就能

说话,5 个月就能记住动物植物的名称,8 个月时就正式开始念书。三、四岁时,他就专心学习英语和德语,数学方面则方程式、三角函数、几何、微积分都已运算自如。4 岁时即入韩国的汉阳大学,一时世界为之震惊。到那时止,全世界智商的最高值为197,但他的智商却高得难以测定,据《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估计为210,而这样高的智商,据称全世界“两千年才会出现一个”,他4 岁时曾到日本,在电视台进行表演,当时也只用3 分钟就顺利地解开了大学入学考试试题中的一道不定积分的难题,让日本的观众大为吃惊!

  这位神童8 岁时曾再次来到日本,但是,从那以后就慢慢听不到他的消息了。后来日本的一家电视台想跟踪采访,但却找不到他,而只收集很少的消息。据说他4 岁时进汉阳大学旁听,但17岁参加大学考试时,平均成绩只有65分,在2763名录取学生中名列2420名,勉强合格入学,现在《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已经取消了他的名字,他的有关确凿的消息更是难以找到,只流传着各种各样对他进行中伤的揣测……

  我以为不管金雄熔的后来如何,但他三、四岁时就能掌握包括母语在内的三门语言,就能演算微积分等这些连后来指责者都不能抹杀的事实,就已经充分证明了人类的伟大与神奇了,一个孩子能掌握如此广泛近乎不可思议的知识,足以揭示我们身上的巨大潜能有待开掘,他向我们整个人类显示出了人的无限潜能,仅此一点他所昭示的意义就已足够巨大。人类的哪一次成功不都是勇敢的失败者的尸骨铺成的,难道要让他的母亲一次就为人类提供一个爱因斯坦才算成功吗?为什么可以允许“挑战者”号宇宙飞船失事,而就不允许一个母亲的还不能称之为失败的“失败”呢?

  即使是失败,我以为这种失败也不该由他母亲负责,而应该由我们的教育负责。我们的人类习惯于在20岁的心理条件下传授微积分,但却不习惯在4 岁的心理条件下传授它。金雄熔4 岁时已经掌握了微积分,为什么到17岁时还要让他去参加大学的入学考试呢?让于光远考文科,让许国璋考外语,让陈景润考理科,面对高考试卷,可能也不见得能够通过吧!为什么无视他良好的语言能力呢?这不是典型的让兔子和乌龟赛跑,而最后却说兔子赛不过乌龟吗?

  因此,僵死的教育体制常成为扼杀神童的帮凶,人类的教育还没有找到帮助神童发展的方法,因此很多神童成为这种教育制度的牺牲品,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明代的徐文长,6 岁时“书授数百字,不再目,立诵师所”,8 岁能解经义,9 岁“已能干禄文字”,“年十余,仿扬雄《解潮》作《释毁》”,其才学闻名乡里。但就是这样一位天才,20岁勉强考上秀才后,从23岁开始参加乡试,每3 年一次,一连考了8 次,一直考到40多岁,连个举人也没考上,他的朋友、同窗,乃至子侄、学生,这些才学和名声离他很远的都纷纷上榜入选了,可他却始终未见功名,被自尊自卑夹击的心理无法承受,致使多次自杀,后因猜疑杀妻入狱坐牢7 年,到了这时,他才清醒过来,诗书画大大地上了一个台阶,成了“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的“越中十子”。

  由于现代教育还没有找到帮助神童发展的方法,因此父母的责任便显得更重,历史上曾有不少将神童培养成天才的父母,比照他们与金雄熔母亲的做法,有一显著的不同,便是这些父母大多不愿在孩子还没有真正取得成功时便去宣传他,尽管他们完全可以这样做。这样的例子同样很多,威特、穆勒的父亲都曾告诫过他们的孩子,最典型的可以说是冯·卡门的父亲对待宣传的态度了。

  冯·卡门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导师,他小时候也曾是一个智力超常的神童,6 岁时就已能进行多位数乘法的心算。有一次他大哥无意中给他出了一道算术题:15 X 15是多少?他边玩边说是“225”,二哥又随口问924 X 826是多少?“763224”,他连头也没抬就答了出来。这下大家都发出了惊叹,孩子们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的父亲却不相信,以为这是孩子们串通好了来骗他,于是亲自出了一道题让小卡门心算。这道题是18876 X 18876是多少,小卡门稍微思索了一下,随即说出了答数。这时候连他的父亲也惊叹不已:“真是太不可思议了!”他大哥见此一下子把小卡门抱起来,高兴地说:“爸爸,小卡门是神童,我们可以让他登台表演,能赚很多钱。”听到孩子这样的话,他们的父亲一下子变得非常严肃:“多么愚蠢的念头!小卡门是有非凡的才智,但是天才只有和严格的训练结合在一起才能开花结果,他只能去接受系统的数学学习,真正的数学必须依靠冷静的头脑,靠精确的数学语言一步步地演算,而不是靠心算,更不能去登台表演。”

  为什么这些神童父母的做法值得赞赏呢?其原因就在于这些父母懂得神童之所以神,完全是教育的结果。今后他能否走向真正的成功还要仰赖各种条件,先天的种种“神迹”与孩子最后的成功是没有必然联系的。

  如果以体育上的跑步作例来说明 ,神童说白了不过是“抢跑”而已,这种抢跑越是短距离效果越明显,君不见短跑时要用脚蹬,长跑时有谁再去理会这种工具呢?因此民谚“十岁神童,十五才子,过了二十是凡人”应该是神童后来慢慢落伍这一现象的经验概括!如果没有健康正确强大的后续教育与指导,再神的神童也免不了“过了二十是凡人”的命运。

  既然说神童是“抢跑”,那么这种“抢跑”究竟能抢多少距离呢?我们不妨粗略地计算一下,如果以阅读计,神童大约三岁便可以阅读,而普通孩子则要八岁左右,假如每天平均阅读5000字,那么5年共约阅读900余万字。也就是说折合阅读量约一千万字!这是一个很可观的数字。如果每个孩子都能经过早期教育达 到这个水准,则无异于为每个孩子争取了五年教育时间,因此神童如果和普通孩子同龄入学。在学历上其实是有较大差距的,是将一个五年级水平的学生放在一年级的班上,因此学习成绩好不足为怪!

  但是,既然是“抢跑”,这份成绩其实就不应该认真看待,这种领先其实也不是一种本质上的领先,而是一种虚假的领先,因为其他的孩子没有跑!

  如果社会生活象运动场的跑道那样单纯,而对如此巨大的差距,一般的孩子是很难赶上的。不幸的是生活远比体育比赛复杂。如果神童父母的素质不高,不用多久就不能陪伴孩子带领孩子了。这样孩子便要一个人单独面对社会的各种问题,越跑越吃力,越跑越糊涂,最后大多都迷路不前,前功尽弃,过了二十成了凡人。相反那些普通孩子则各显其能,有的母亲抱着跑、驼着跑、牵着跑,如这时花大量时间辅导孩子;有的母亲则开着车子让孩子坐在上面来跑,如把孩子送到国外学外语比母亲在家教无疑是汽车飞机与安步当车的关系……,稍不留神,神童便无优势可言。

  由于神童的实质在于“抢跑”,由于后续的教育对神童仍然至关重要,因此这些聪明的神童父母无不咬紧牙关同孩子一起披荆斩棘,而不去进行任何无益的宣传!

  我们还是回到冯·卡门身上,他的父亲对他说:“这种计算是显显小聪明,以后别再去做这种游戏了,明白吗?"

  但是对于6岁的小卡门来说,父亲的话他是不明白的。就在这次谈话不久,他在父亲书房里发现一本旧算术书,便问父亲书上的百分率符号是什么意思,因为他不懂0是怎么可以被0除。父亲解释说%只是个表示百分数的简单符号,并没有想到小卡门会真的懂了,当小卡门把书里的百分率习题全都做了出来之后,他的父亲大吃一惊:

  “我以为他(父亲)会高兴,但我猜错了,几年以后我才知道,他对我的运算能力感到担扰,认为我用心算乘出那么长的数字是反常的。他不喜欢超常儿童,怕我将来变成一个畸性发展的人。在他干预下,我从此便和各种数学科目断绝来往;一直到十几岁才重新开始学习数学。……父亲让我读地理、历史、诗歌代替做数学习题。现在,每当我回想这事总对他感激不已。我一生崇尚人文主义的文明,这跟他让我童年时代就摆脱数字游戏是分不开的。”

  由于小卡门学到了不少知识,因此同其他那些神童一样善于辞令,有一次竟过份卖弄口才耍小聪明将了别人一军,他父亲对此深为不满,狠狠地训斥了他一顿,告诫他说:“真正的思考比耍小聪明要高超得多。你必须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如果光运用而不充实,至多不过是个半瓶醋,到头来将一事无成。”

  后来冯·卡门在美国曾多次回想过父亲对他的这些教导,因为在美国人眼里,反应迅速,脑子灵活就是才能杰出的标志。他认为这是对价值的曲解:“我感到自己无法限时限刻完成创造性思考。我始终是个头脑迟缓的人。我不赞成按智商来区分人的智商高低,因为智商测不出一个人的思考方式。就真正的学术成就而论,扎实而深刻的独立思考能力比智商测定的反应速度更重要。”

  冯·卡门曾回忆同爱因斯坦、奥本海默一起参加的一次学术讨论会,奥本海默在黑板前动作迅速,推导方程经常跳过好几步,以为听的人都能跟得上,因此常常让别人难于理解。爱因斯坦接在奥本海默后面登台,可是爱因斯坦首先表示抱歉,因为他比不上奥本海默那样敏捷,不过他将尽力而为。两位风格迥异的表现,让冯·卡门这样感慨道:“爱因斯坦是个思考缓慢的人,但却是一位渊博的思想家。奥本海默的表现引起了我的回忆:要不是早年父亲及时教导我懂得坚韧而深刻的思考的价值,我也可能会滑到小聪明的老路上去了”

  奥本海默也曾是一位著名的神童,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曾坦率地认为他是当代最聪明的科学家之一,尽管如此,他从未能够进入争取诺贝尔奖金的最高水平科学家的行列。他的一位学生对此曾这样评论:“他博学多才,但不求甚解。他不愿意集中精力去钻研一个具体问题。他具有这样的才能,但却缺乏必要的耐心。”奥本海默的这种作风也许在不少神童身上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正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但是具体到奥本海默本人,我们不能因为他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就说他是个失败者。因为“原子弹之父”这个称誉是区区一个诺贝尔奖所不能代替的。

  如果我们一定要在金雄熔身上找到我们可资借镜的话,那么过于热衷宣传应该是金雄熔留给我们的最大教训。

  金雄熔的母亲也许同我们很多父母一样,都有一种错误的想法,那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认为宣传对孩子有益无害,就象人们所羡慕的对名人的宣传一样,事实上对于孩子尤其是对于那些神童,这种赞美有百害而无一利,因为这种领先是一种暂时的领先,而不是一种绝对的领先,是一种虚假的领先,而不是一种真实的领先。而宣传则在给孩子带来荣誉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常常会给一个孩子压跨,几乎所有被宣传成大神童的,宣传得越早,声势越大,结果则越惨,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一个铁定的天才存在的。

  对于金雄熔来说,他所取得的成绩尽管让人大吃一惊,但是却绝对是可以理解的,并不值得大惊小怪,这种良好的教育为以后的成才可以说打下了极为良好的基础,但是这时仍不能说他就已经成才了,这时他离成才的距离同一般人是一样的遥远,因为这时候他还远没有进入实质性的创造阶段,他的“神”还仅仅在于接受知识方面,就象一个高中学生同初中学生一样,尽管高中学生比初中学生掌握的知识要多,但那是因为初中学生还没有到时候而已,这种领先并不是一种真正本质上的领先。

  这样,人们对金雄熔犯的第一个错误便是认为他同别的孩子不一样,其实,他不一样的仅仅是他这么小时就已经显示人类可以接受教育,仅仅是这点上的不一样,而在其后的过程中仍是一样的。这就如金雄熔如果八个月就能走路,这一事实只是表明人类其实八个月就能走路,但并不能保证他因为八个月能走路而将来一定会得竞走世界冠军,更不能保证将来一定能得世界百米冠军!

  人们对金雄熔犯的第二个错误便是认为他已成才,其实距成才同其他的孩子不说有同样的路程,那也是还有同样级别的路程。

  这样一来,无形中就给金雄熔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在跑步中,他不仅要将同龄人甩开一段距离,而且要将所有的人都甩开一段距离,否则社会便会嘲笑你,否则你便是一个欺世盗名者,否则你便是一个不诚实的人,本来你可以按自己的心愿发展自己,现在却不得不违背自己的心愿不断地向社会证明自己,也许你比所有的人都要强大,但现在你却需要应付来自所有人的诘难,这样在日后的竞争中,自然身心具疲,最后不得不对此完全失去勇气,只得以逃避来反抗这种可怕的聚焦!

  这种预支鲜花的做法不仅无益相反却极为可怕,它足以置一个神童于死地。纵观人类社会,从古到今都是先取得成绩后给掌声,甚至不给掌声。爱因斯坦成功之前并没有掌声,他成功之后的掌声仅是对他过去工作的承认,如果这种掌声是预支的,那么即使是爱因斯坦相对论发现之后,可能也不堪承受如此重压。

  因此,要毁灭一个孩子,毁灭一个神童非常容易,那就是去宣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03:41 , Processed in 0.08133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