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家们这样谈写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21 16:20: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家们这样谈写作

四川广安友谊中学实验学校 艾简



       一、深入生活,注重观察,会观察,从平凡中观察出不平凡。



譬如碰到下雨,我就观察下雨前天空中发生的变化,观察雨中的街道和花树,也观察行人在雨中的神态和动作。到晚上,就把它们一一详尽地写到我的小本子上。再譬如,白天在路上遇到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一个极胖的女人或者一个行动诡秘的人,我会跟在他们的身边身后走一阵,仔细地看他们的表情,看他们的一举一动,到晚上,我就在小本子上把他们“画”下来,当然,这“画”,不是用画笔和色彩,而是用文字。在“画”白天的见闻时,我要求自己尽可能地写得生动,写得和我以前在书中见到的类似情景不一样。——赵丽宏

明察秋毫的观察和精选出来的细节构成的。但是我认为作家的任务并不只限于把别人所没注意到的细节贯穿起来。正确些说,作家要能看出决定人的行为的精神状态,要能看出周围人所注意不到、常常连人物自己也意识不到的东西。——(俄)伊?爱伦堡

细细地观察生活是一种享受,我们要把这点享受还给孩子。 不要刻意把它变成说为了写作文我才这样,不写作文而能观察也是很美好的事情,我们要把这点享受还给孩子。——梁晓声



    二、要有丰富的情感、要有写作的敏感,要有真情实感,发于所当发,不要勉强自己写作,也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好作品不是文字本身,而是从感情开始,有真感情才会有好文章。感情从哪里来?从感受、感觉、感动来。如果你是没有感情的人,那你就不要写作。——林清玄

如果从一开始就对自己提出一个很高的要求,如果没有自己独到的感受就不写,提到这样一个高度就会给自己定位在一个相对较高的层次。当一个东西真正撞击你的时候,你就可以写了。——韩小惠

我总觉得,凡是为了非倾吐不可而写的作品,都是充满了真情实感的。反之,只是为写作而写作,如上之,为应付编辑朋友,下之,为多拿稿费,这类文章大都是尽量地往长里写,结果是即便有一点点的感情,也被冲洗到水分太多、淡而无味的地步。——冰心

勉强写作的事确然是有的,这或者由于作者的不自觉,或者由于别有利用的心思,并不根据所以要写作的心理的要求。有的人多读了几篇别人的文字,受别人的影响,似乎觉得颇欲有所写了;但是写下来的与别人的文字没有两样。有的人存着利用的心思,一定要写作一些文字,才得达到某种目的;可是自己没有什么可写,不得不去采取人家的资料。像这样无意的与有意的勉强写作,犯了一个相同的弊病,就是模仿。——叶圣陶

练习写作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则须牢记在心的,就是有话必说,无话不说,说须心口如一,不能说谎。——朱光潜

强不知以为知。你没有上过战场,却要描写战场的生活,没有仔细研究过一个守财奴的性格,却在一篇戏剧或小说中拿守财奴做主角,尽管你的想象如何丰富,你所写的一定缺乏文学作品所必具的真实性。——朱光潜

如果人物没有必要谈论这些问题,而是作者叫他们谈论,那么这个作家就是一个伪造者;如果作家自己出来谈论这些问题,借以表现他知道的东西多,那么他是炫耀。——海明威



    三、语言要精炼,朴素而有味,含蓄而不要直露,不要华而不实,也不要拾人牙慧。



“你抬起头来看看窗外的树,当你写坏一张纸时,一个树枝就白白牺牲了。所以你写文章前要先想清楚,三百字可以写完的,你不要写成三千字。如果你写成三千字,很多树就牺牲了。你文章的价值有没有超过窗外的树,如果没有,那树就白白牺牲了。”——林清玄

新散文目前最大的问题不是技术主义问题,而是介入生活的问题。很多年轻散文家初看十分欣喜,语言和知识掌握都让人欣喜,但再看就不满足了,欠缺了,他们的用词、文章结构都不错,但是缺乏老一辈散文家的力量,读多了就感动不了你。散文的最终力量归根结底是朴素,没有华丽辞藻,但是拥有震动人的那一下。——韩小惠

文章写到有了风格,必须是作者自己对于他所描述的人、物、情、景,有着浓厚真挚的情感,他的抑制不住冲口而出的,不是人云亦云东抄西袭的语言,乃是代表他自己的情感的独特的语言。这语言乃是他从多读书、善融化得来的鲜明、生动、有力、甚至有音乐性的语言。——冰心

虚伪、浮夸、玩戏,都是与诚字正相反对的。在有些人的文字里,却犯着虚伪、浮夸、玩戏的弊病。这个原因同前面所说的一样,有无意的,也有有意的。譬如论事,为才力所限,自以为竭尽智能,还是得不到真际。就此写下来,便成为虚伪或浮夸了。又譬如抒情,为素养所拘,自以为很有价值,但其实近于恶趣。就此写下来,便成为玩戏了。这所谓无意的,都因有所蒙蔽,遂犯了这些弊病。——叶圣陶

这样的小本子,开始时确实对我的作文有帮助,我经常可以从中摘录一些用到自己的作文里。然而时隔不久,我就逐渐讨厌这些小本子了。为什么?因为,每次从小本子上往作文本上抄词句时,我总会情不自禁地问自己:我这不是在抄别人的文章吗?这样问得多了以后,我终于开始怀疑这种作法是不是对头。我想,如果是写日出,别人这样写,我为什么要和他写得一样?他能用自己的眼睛观察日出,并且用自己的话把他看到的日出写出来,我为什么不能呢? 尽管我还不敢跟老师说,但我的疑惑和厌烦越来越强烈,终于强烈到再也不愿意往小本子上抄任何书上的词句。然而小本子不能丢掉,因为老师要经常查看它们。怎么办?写自己的东西。于是我开始在小本子上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赵丽宏

不要没有节制地表现自己的个人感受和悲欢离合。通过一己的情感遭遇来作为一种渲泄思想的工具。——韩小惠



四、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并在文中表现自己独特的思想



作家要在平凡无奇的事情里,找出不同的东西和大家分享。你不一定要成为作家,但是你要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想当作家,对事情要有见解和观点、好奇心和观察力。你要创造你的观点。如果大家的观点都一样,那大家派个代表来写文章就好了。——林清玄

开阔的思维对写作有帮助。我反对在方式上灌输,因为知识两个字我历来认为它是要分开来谈的,知就是知感,识就是认识,所谓知感就是别人呈现给你,展现给你,说给你听,要求你记住的那一部分。只有这一部分是不可以的。而人习惯了这一部分的时候,那一部分,思维的那一部分神经就会渐渐地产生惰性。——梁晓声

我们今后看很多问题也可以从自己独立的思考来看,不要用社会流行的标准。——韩小惠

抄袭的文字,是不表现自己的;勉强造作的文字也是不表现自己的,因为他以别人的脑想为脑想,以别人的论调为论调。就如鹦鹉说话,留声机唱曲一般。纵然是声音极嘹亮,韵调极悠扬。我们听见了,对于鹦鹉和留声机的自身,起了丝毫的感想了没有?仿杜诗,抄韩文,就使抄了全段,仿得逼真,也不过只是表现杜甫韩愈,这其中哪里有自己!——冰心

无论是长篇,是短篇,数千言或几十字,从头至尾,读了一遍,可以使未曾相识的作者,全身涌现于读者之前。他的才情,性质,人生观,都可以历历的推知。而且同是使人脑中起幻象,这作者和那作者又绝对不同的。这种的作品,才可以称为文学,这样的作者,才可以称为文学家!"能表现自己"的文学,是创造的,个性的,自然的,是未经人道的,是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趣味的,是心灵里的笑语和泪珠。——冰心



五、写人要把握好人物的视点



站在作品中的人物的角度去写,他观察到什么,忧郁还是欢快的景色,他的神态、行为体现出什么心理状态等。

比如说,您在写伊万?伊万诺维奇。他在街上走,而您知道他心情忧郁。您写的既然是伊万?伊万诺维奇,那么您描写街道也要通过心情抑郁的伊万?伊万诺维奇的目光去写,因为他是不会看见街上有任何欢快的色调的;尽管阳光灿烂,他却觉得眼前只是雾霭、阴暗和泥泞。这种观点,人物的视点,对于作家来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当您描写一个人的时候,要努力找到能概括他内心状态的手势。比如您描写一个人走进屋子,应当怎么描写他呢?您不会说:他有两条腿、两只手、一个鼻子,这些用不着说。您必须看出这个人最主要的东西——他用手势表现出来的内心状态。

走进来一个心情激动的人。您就说:“走进来一个头发蓬乱的人。”这句话就说明了关于这个人、您主要想说的东西。或者您说:“走进来一个人,他直拧自己的扣子。”显然,一个人直拧扣子不是没有原因的,这说明他内心里发生了什么事。

有时候说明一个人,仅仅一个动作是不够的,主要应当找到这种心理动作,让人物自己说明自己。不要先用整整十页去描绘主人公的肖像,写他的外貌、身材,说他长相怎么样,然后才让这位主人公开始动作。这是一种不正确的方法,这样写不能引人入胜,缺乏戏剧性,因为一切都在原地不动,这是静止状态。主人公的肖像应当从运动本身中,从斗争中,从冲突中,从行为中显现出来。肖像应从字里行间渐渐产生,这样,读者无需任何描绘已经能够想象出主人公。

——(俄)阿?托尔斯泰《感觉、视点、结构》



六、在现实的基础上虚构,注重虚实结合。



作家的取人为模特儿,有两法。一是专用一个人,言谈举动,不必说了,连细微的癖性,衣服的样式,也不加改变。这比较的易于描写……二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人,从和作者相关的人们里去找,是不能发见切合的了。但因为“杂取种种人”,一部分相像的人也就更见其多数,更能招致广大的惶怒。——鲁迅

把虚幻和现实结合起来,让虚幻的东西产生说服力,让读者不觉得它虚,这是艺术造诣。——莫言

一个聪明的作家须认清自己知解的限度,小心谨慎地把眼光注视着那限度以内的事物,看清楚了,才下笔去写。如果他想超过那限度以外去摸索,他与其在浪漫派作家所谓"想象"上做功夫,不如在写实派作家所谓"证据"上做功夫,这就是说,增加生活的经验,把那限度逐渐扩大。说来说去,想象也还是要利用实际经验。——朱光潜

抒情、议论和想象,正是这样三种写"虚"的能力。它们各自也有其独特的作用,是我们应切实练好的写作基本功。



七、读好书,多读书,会读书。



在很小的时候我们要养成一些习惯,你要阅读那些好的书,这样你会长出甜美的果实。如果你阅读的是不好的书,或者让你痛苦、堕落的书,那你最后就变成一颗咸龙眼。——林清玄

更多的家长强调了阅读的作用,觉得读更多的书就能够把作文写得特别好。这个观点肯定是错误的,至少是不全面的。视觉的那一根神经比之于听觉的那一根神经来得更容易疲劳,不断地读是一件疲劳的事情。从星期一到星期五都在调动视神经,这种我们叫做聚精会神,那也是指眼睛的功能,所以他疲惫。这个时候的阅读,说句实在话,需要陪伴,要引导他们,或者是家长读给孩子们听,或者是家长听孩子们来读,甚至要和孩子们来进行讨论,而且这个讨论非常重要。

我们一定要多读书,使自己的文字多一点书卷气。为什么学者的随笔比作家的要书卷气浓厚一些,他们往往就是能够完成从形而下至形而上的一个归纳性布局。这是长年浸淫于书本学习的结果。——韩小惠

读书,首先是读内容,但实际也是写作方法的观摩。书读多了,耳濡目染,便会懂得文章作法。"多读乃借人之功夫"(唐彪),这里的"功夫",主要是指别人的写作方法,写作经验。——杨荫浒

不要相信小说作法之类的书,但他特别提倡多看有定评的大作家的作品。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只是读者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领悟。在这里,简直好像艺术家在对我们用实物教授。——鲁迅

先说读文章。拿到一篇白话文要会分析,要紧密结合写作来分析,要知道这篇文章对于自己写文章有什么营养和方法可以吸收和借鉴。所以,读文章时,就不要总是站在读者的立场上,若要这样,总是被动地接受,就说不出什么意见来。最好换一个立场,站在作者的立场上去看这篇文章,假如让我写会写成什么样子,然后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别人文章的好处。——朱德熙



八、不要用固定模式束缚自己与他人



散文是不可教的,它没有一个定势,我写过几百篇,但下一篇如何写我也不知道。可能几天、几月、甚至几年,有一个东西撞击你的时候,就有可能写出来。散文界为什么曾讨论杨朔模式,就是写一景物,发一段议论,再讲一段革命道理就完了。杨朔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他创作生涯的前半部分都是非常文学的,但他致命的弱点就是他生在那个时代,必须为那个时代服务,所以最后必须加上一个光荣的尾巴。——韩小惠

写文章时究竟采用什么结构形式,要依据表现主旨的需要而定。——朱光潜

写作技巧之类的书少看,也少给学生传授,多让学生涵咏经典,悟出理路来。



九、写作要有读者意识与认真的态度



如果没有读者意识,不如自己写私密日记,不要呈现于世人。

古今能文的人,他们对于文章法诀各有各的说法,一个说这样,一个说那样,但是千言万语,都不外乎以读者为对象,务使读者不觉苦痛厌倦而得趣味快乐。所谓要有秩序,要明畅,要有力等等,无非都是想适应读者的心情。因为离了读者,就可不必有文章的。要使文章能适合读者的心情,技巧的研究原是必要,态度的注意却比技巧更加要紧。技巧属于积极的修辞,大部分有赖于天分和学力;态度是修辞的消极的方面,全是情理范围中的事,人人可以学得的。要学文章,我以为初步先须认定作文的态度。作文的态度就是文章的A B C。——夏丏尊

写文章时不要老认为你是作者。如果老认为你是作者,就会过分主观,作者说了算。应当暂时当当读者。假定文章是别人写的,我来挑毛病,那你就会看出问题来。这就是分析,道理和读文章时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一样。自己写的文章,只有站在读者的立场上,才会发现它的毛病,才能提高。——朱德熙



   十、关注文学以外的东西,诸如现实社会,人类生存,科技进步等。



马尔克斯的作品能在全世界引起那么大的反响,主要是他关注人生、社会,这才有了足够的份量。所以大家除了读文学的东西,还应该关注一下文学圈子以外的东西。文学对社会的作用还是非常微弱的,文学以外的社会变化很大很快,这才导致了文学的现状。不囿于文学写文学,才能拓展自己的思路。——韩小惠

文学家也要积极投身到对科技进步的关注之中,否则就会落后于这个时代或说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文学的存在是依据于人的感情而存在的,但是新的电脑、网络、新鲜媒体都会对人的社会产生十分强大的冲击。单纯的小说创作或散文创作可能会都没有出路,也许会发展为一个混沌一团的东西。——韩小惠



   十一、多写快乐与幸福,少写黑暗丑恶【这一点似乎现在已经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同了】



“辛酸的少写点,趣味的多写点。辛酸的事情你棉被盖住哭下就好了。别人来看你的文章,是希望在你的文章里得到安慰,得到启发,得到开心,得到人生的希望。别人来看你的文章,那么痛苦那么辛酸,读完了就走到窗边跳下去,那你当一个作家有什么意义?”——林清玄

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一些不成功的作家也在描写现实,可他们笔下的现实说穿了只是一个环境,是固定的,死去的现实,他们看不到人是怎样走过来的,也看不到怎样走去。当他们在描写斤斤计较的人物时,我们会感到作家本人也在斤斤计较,这样的作家是在写实在的作品,而不是现实的作品。——余华

   

   十二、循序渐进,勤于练笔,注重修改



在初写时,我们必须谨守着(一)知道清楚的,(二)易于着笔的两种材料的范围。记日记是初学习作的最好的方法。你也不必在一天之内同时记许多事,多记难免如"数莱菔下窖",决不会记得好。选择是文学的最重要的功夫,你每天选一件最值得记的,把它记得妥妥贴贴,记成一件"作品"出来,那就够了。——朱光潜

宇宙间一切现象都可以纳到四大范畴里去,就是情理事态。情指喜怒哀乐之类主观的感动,理是思想在事物中所推求出来的条理秩序,事包含一切人物的动作,态指人物的形状。文学的材料就不外这四种。不过在习作时,我们不妨记起这四类的分别,因为四类作法对于初学有难有易,初学宜由易而难,循序渐进。——朱光潜

青年人容易感受情绪,却不容易于沉静中回味情绪,感受情绪而加以沉静回味是始而"入乎其中",继而"出乎其外",这需要相当的修养。回味之后,要把情绪表现出来,也不能悲即言悲,喜即言喜,必须使情绪融化于具体的意象,或寓情于事。言情必借叙事绘态,如果没有先学叙事绘态,言情文决不易写得好。——朱光潜

坚持勤写,第一要持之以恒。提高写作能力,决非一朝一夕之事,首先要具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要勤动笔,长练笔,不停笔。白居易谈自己的写作说:"二十以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叶圣陶也说:"什么事情都一样,要求熟练,惟有常常去做,规规矩矩去做,要把写作的手腕训练到熟练,必须常常去写,规规矩矩去写。"只有勤写多练,方可熟能生巧。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培养写作能力必须遵循写作行为的规律,即要循序渐进。期望写作速成,一年半载就成为大写作家,是一种幼稚而不现实的空想。华罗庚曾经打过这样一个比方:学习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来,你要想快些,一脚跨四五步,非摔下来不可。这段话用极形象的比喻说明了循序渐进的重要性。学习写作,可先单项训练,后综合训练:先感性(如写人、记事、绘景),后理性(如议论、说理);先篇幅简短,后逐渐增长;先模仿,后有创造。这样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阶梯,长期坚持,写作能力自然会逐渐提高,日益长进。——江少川

要彻底了解文学,要尽量欣赏文学,你必须自己动手练习创作。创作固然不是一件易事,也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像一切有价值的活动,它需要辛苦学习才能做得好。假定有中人之资,依着合理的程序,一步一步地向前进,有一分工夫,决有一分效果,孜孜不辍,到后来总可以达到意到笔随的程度。这事有如下围棋,一段一段地前进,工夫没有到时,慢说想跳越一段,就是想多争一颗子也不行。许多学子对文学写作不肯经过浅近的基本的训练,以为将来一动笔就会一鸣惊人,那只是妄想,虽天才也未必能做到。——朱光潜

每遇到可说的话,就要抓住机会,马上就写,要极力使写出来的和心里所想的恰相符合。习文有如习画,须常备一个速写簿带在身边,遇到一片风景,一个人物,或是一种动态,觉得它新鲜有趣,可以入画,就随时速写,写得不像,再细看摆在面前的模特儿,反复修改,务求其像而后已。这种功夫做久了之后,我们一可以养成爱好精确的习惯;二可以逐渐养成艺术家看事物的眼光,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可发见值得表现的情境;三可以增进写作的技巧,逐渐使难写的成为易写。——朱光潜

入手就教学生作论说,至今这个风气仍在学校里流行。这办法实在不妥。说理文需要丰富的学识和谨严的思考。这恰是青年人通常所缺乏的。他们没有说理文所必具的条件而勉强做说理文,势必袭陈腐的滥调,发空洞的议论。——朱光潜

入手就写言情诗文仍是不妥当。第一,情感迷离恍忽,不易捉摸,正如梦中不易说梦,醉中只觉陶陶。诗人华兹华司说得好,"诗起于沉静中回味得来的情绪",意与中文成语"痛定思痛"相近。青年人容易感受情绪,却不容易于沉静中回味情绪——朱光潜

自己写的时候也要有分析。文章写完了,自己首先有个评价,什么地方还可以,什么地方有毛病。如果写完后连自己也看不出毛病,就糟糕了。看不出来就没有办法修改。没有办法修改就不能提高。必须有一种眼光,一看就知道文章什么地方有毛病。这种判断能力是哪里来的?就是多读好文章读来的。读时分析别人的作品,写时分析自己的文章,日积月累,慢慢地就有了这种眼光。这就像木匠一样,他一看这张桌子,就知道面平不平,腿歪不歪。——朱德熙

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像游泳、开车、踢球、唱戏等,如果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很难奏效。写作也是一种技能,当然不能例外;同时,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的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



十三、想成作家,要及早立志,集中专一。



林清玄、池莉以及他们之外的许多作家都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20:45 , Processed in 0.11254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