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旧派人的风雅——评董桥的《青玉案》和《记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31 19:00: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旧派人的风雅——评董桥的《青玉案》和《记得》
朱航满

  董桥的书名起得真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最先推出了他的两册作品集,分别是《青玉案》和《记得》。“青玉案”是宋代词人贺铸的一首词牌名,他在《〈青玉案〉散记》中写到这册书名的来历,也是那么地优雅和浪漫,“那几天春雨连绵,春寒不散,我深霄悠悠忽忽读了一些宋词元曲,雨声越听越密,怀旧越怀越深,这本新书的书名索性借用贺铸名作词牌《青玉案》”。而“记得”则来自于亨利·米勒的那本Remember to Remember,也是在整理书稿的时候,“是圣诞前后的一个清晨,我睡醒忽然想起亨利·米勒,想起《北回归线》,想起Leonora骂我读米勒的书,想起那本Remember to Remember。”董桥的这两册文集的书名,一古一今,一中一外,可见他在细节上的用心,总是那么精益求精、费尽思量,也见他博览群书,雅趣十足,总能够顺手拈来,皆是十分漂亮和妥帖的。

  董桥爱书成痴,既喜谈文采、思想与内容,也津津乐道版本、形式和装帧,而他自己的著作出版,更是十分的讲究。在这套“董桥文存”的总序中,他开篇就谈自己对于藏书的形式、版本与装帧的偏好,“上星期英国朋友替我找到丁尼生三本诗集,1827、1830和1833年的初版,著名书籍装帧家利维耶旧皮装帧,深绿烫金色花纹,三本合装在黑皮金字书盒中”。近些年,董桥的新作几乎都是由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每一册著作也都堪称藏书中的精品,赏心悦目至极,备受爱书人的青睐,在《〈青玉案〉散记》中他写自己在电子时代来临,依然对纸本书籍的顽固坚持和用心,“我每年出文集总抱着做一本是一本的心情,总想着装帧得考究些,好让几十年后的知识人像收藏古董似的珍而藏之”。而在这套新出版的“董桥文存”的序言中,他甚至调侃起自己的纸本情结了,“都说老头子都倔,电子狂风都吹斜了我的老房子了,书香不书香挑起的事端我倔到底”。

  为了这套“董桥文存”,出版社请了知名的设计家陆智昌亲自操刀,小开本,精装,布面,书名和作者名都是烫印的细圆黑体字,整个设计极简洁,极雅致,也极纯粹,据说董桥自己也是很满意的。这样美好的装帧与董桥精致优雅的文字配合,才是恰到好处的优雅书事。

  都说董桥的文字精致,其实我早也爱读,只是读他的文章,不必要正襟危坐,也不必用功钻研,他的文章太适合随手翻阅,读完一篇即可,其他的应回头再慢慢消受。这缘故也大约是他的文字太过雕琢,往往千余字的短文,便处处可见匠心,编辑家辜剑说董桥的文章,每每都要改上六七遍方可的,而董桥自己说他的文章往往是临近发表,甚至是出版前夕,还是一改再改的,我估计如此用心,六七遍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读董桥的文集,一个明显的特点便是篇篇皆佳,布置整齐,几乎很少有参差不齐的败笔,也难怪他曾说不后悔自己所写下的每个文字。

  董桥的文字雅致,既有明清小品的余韵,又深得英国随笔的精髓,但也还有几许新闻通讯的气味。不妨细读他的小品文字,大多都是开门见山,甚至先是提纲挈领,一语中的,还有他的文章也常常言之有物,绝少故弄玄虚,这或许都是新闻通讯的基本特征。想来董桥先后在《读者文摘》杂志(中文版)、《明报》和《明报》月刊以及如今的《苹果日报》等媒体负责编辑工作,难免也会沾染上几许新闻媒体人的笔法,针对性、时效性、可读性都很强,但也有模式化、类型化甚至是快餐化的倾向。好在董桥的功底扎实,底蕴也厚,视野更是开阔,他还能够熟练操持中英文的语言技巧,融汇了中西文化在文字表达上的许多优长,特别是将英文表达的特点融入到汉语写作之中,诸如对于英国随笔作家蒙田、兰姆、培根以及美国的海明威、伍尔芙这些经典小说作家语言的喜好,多少也弥补了不少的文章短处,也真实地开拓了传统汉语写作的发展空间。

  真是有些矛盾的意味,他本是江湖闻名的新闻中人,但却总是自称为旧派之人。他在序言中说,旧派人应该做些旧派事才合适。或许新闻只能是历史的草稿,对于董桥总是有些不甘的,不过他的旧派做法我倒是很羡慕的,诸如读书论人,那些现代以来的经典作家和学者,特别是“五四”一代文人的身影,真是被他写得令人心魂荡漾。那些或远或近的背影中,都有被他触摸到心灵深处的沧桑与浪漫,诸如在《青玉案》中,他所叙述的人物便有林语堂、陆小曼、徐志摩、王云五、周绍良,等等,个个都是风流人物;而《记得》一书中,也有梁启超、任伯年、周作人、沈从文、张充和、董其昌、余英时,最年轻的一位,还是请他写序的香港明星林青霞,但即使这样的新派人物,他也不忘记那其中优雅与怀旧,“纵然不是同一辈的人,她字里行间的执著和操持我不再陌生,偶尔灵光乍现的感悟甚至给过我绵绵的慰藉:我们毕竟都是惜福的旧派人”。

  旧派人自然迷恋那些浑身旧派韵味的人物,但也迷恋那些沾满了历史沧桑的旧物与旧事。在这两册著作中,董桥写他收藏的书房文玩,并非都是价值连城的奇珍异玩,但几乎每一个的后面都掩藏着岁月的刻痕,也弥漫着历史光阴的陈旧情调。在《青玉案》中,他谈清代的紫檀嵌百宝笔筒、明代象牙浅雕雅集图笔筒、清代紫檀书函式文具匣、宋代青铜卧狮、汉代错金银博兽铜镇、战国方形管状玉器、六朝青铜辟邪砚滴等等;而在《记得》中,所谈论的又有清代紫芝水丞、清代黄花梨嵌百宝花鸟笔筒、明代牛衔灵芝铜镇、董其昌绢本张籍《梅溪》诗、周作人《儿童杂事诗》立轴等等。董桥将这些文玩的图片插录书中,与这些文字搭配来读,也是相得益彰和让人赏心悦目的优雅之事。在这些文章中,他写自己多年收藏这些清玩的往事,也记它们辗转人间的命运,几乎每篇文章都涉及旧物与旧事,似乎它们都是能够穿越历史迷雾的凭证,不只把它们光华的风流与美丽流落在人间,更待后来者去赏析、慨叹、追寻和纪念。

   (《青玉案》《记得》——“董桥作品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22:38 , Processed in 0.06631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