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88|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米入园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2 22:12: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米入园记


文/长沙 刘尔笑





打算七点起床的,结果晚上忘记定闹铃。早上醒来看时间,六点五十五。

穿衣洗漱,不过五分钟时间。

请跟小米同睡的小姑姑喊起床。她轻手轻脚,完全没有效果。米爸过来拍拍,仍无动静。我来,大声叫:“起床了,起床了,该上学了。”小米一骨碌起来,一脸笑,跟我的脸仿佛在对暗号。没想到《海底总动员》里的台词这样好使。

给小米穿衣、洗漱、喝水,她着急地背起小书包拽我出门,书包里是四条裙子和短裤,一套鞋袜。此时,七点二十。

因为长沙要创建文明城市,这一阵子就会很不文明,到处在修路,机器轰鸣,狼烟四起,走路要特别留心。小米拉着小姑姑的手,我和米爸前后走着。我时不时用相机记录她的模样,雀跃的。

老远看到幼儿园的大牌子,小米就兴奋地大声读“湖南师范大学幼儿园”。

在门口遇见好妈妈,好好已经在班里了。我去进门的厅里交取东西,小米迫不及待地拉着小姑姑往里走,米爸跟去。

我上楼,遇见猜奶奶拉着猜猜在前面。小米已经在教室了。她很安静地坐在进门的第一张桌子旁喝着最喜欢的酸奶,班主任鲁老师端了一个小盘子过来,里头是三个小蛋糕。老师给小米一个。小米喝完酸奶,啃两口蛋糕,要喝水。我让她去找老师说“老师,我想喝水,请给我一杯水吧。”老师要小米自己去拿杯子,在橱柜里面。我和米爸一起带着小米到放杯子的橱柜前,蹲下来,三人一起找贴有小米名字的小杯子。找到时,小米很是开心,“找到了找到了!”,然后拿去给老师要水喝,一个老师帮她倒了五分之一杯,瞬间就见底儿了。又去要,老师这次给倒满了,几近喝完。只她手里的面包老不在吃,我讨来快速消灭。她又坐回去。小伙伴猜猜坐她旁边,老师拿了酸奶和蛋糕给她,不吃。奶奶掏出买的饼子,她拿在手里,出神。奶奶走了,她并没有哭,慢慢地精致地吃。忽然,饼子掉落,猜猜放声大哭。我去哄她,她直说“不要过来不要过来。”老师来了,又走了。她一直哭啊哭,小脸都在泪里了。小米看着她,不明所以。

这时,米爸喊我走。我还想多待一会儿。米爸说“早走晚走都是走,都一样哭。现在小朋友不多,小米哭了,老师还会关注她一下,等小朋友多起来了,家长都走了,老师就忙不过来了。”想想米爸说的在理儿,告诉小米“放学爸爸妈妈会来接”,然后转身。小米一下子哭起来,是嚎啕。老师眼疾手快,把她拦腰抱住。她像一尾被网住的鱼,奋力挣扎,让老师不得不绷紧了嘴巴。来不及多想,我们下了楼,有说有笑的。说的是小米,笑的是自己。

回家来,有些心神不宁。书看不下去,随意做点事情。

终于,时间到了4:40,我们一道去幼儿园。颇有些兴奋,一起讨论小米见到我们时的反应。姑姑说笑的,米爸说哭的,我说大概又哭又笑吧。

还没到幼儿园,远远望见门口拥挤的五颜六色。有人朝我们招手,走进了知道是小伙伴昕昕的妈妈。好妈说:你们家来了三个!猜猜家来了四个!。我问她:你们几点来的?答“四点”。然后几个人闲聊几句,都是关于孩子。贴着门的地方站着几个奶奶,拿着“接送卡”不停地敲着大门,各自喃喃着“时间到了啊,怎么还不开门?”之类的话。

门开了,我立刻感受到一股推力,想起大学图书馆门上被挤破的玻璃。随着人流急走,上楼时抬头,发现米爸几乎走在最前面。门一开,他就闪进去了。进得门来,哭声此起彼伏,第一个念头是“老师受累了”。再看小米,正哭,米爸蹲在她身边,柔声安慰着。我抱起小米,她哭里带着笑,然后就兴奋地手舞起来“都来了!”声音有些哑,“猜爸也来了!”委屈又兴奋。

抱着小米,排队等着跟老师聊几句。每个家长都急切地想知道孩子第一天的上学情形。鲁老师一直不停地说啊说,仍是耐心的,一边叙述情况,一边安慰着鼓励着。她说小米吃饭很好,开始哭得很厉害,后来好些。说着拿出一朵小红花来。小米开心地拿着,嚷着要回家。出得教室的门,好妈和昕妈正问孩子吃了什么?那份耐心与期待让我想起资深谍报人员。

回家路上,小米一直拿着小红花,煞是兴奋。想让她去忠烈祠玩一会儿,她不太肯。于是米爸说:“小姑姑不认识忠烈祠在哪里,她想去玩。小米给小姑姑带路好不好?”小米欣然拉起小姑姑的手……

在路上,我笑问“老师帮着穿衣服了吧?”

“老师给小朋友穿衣服,但有一个小朋友却尿裤子了。”小米雀跃着。

在忠烈祠,小米一直笑啊跳啊,和她昔日的伙伴今日的同学在一起。玩到最后,我们去了“熊猫小屋”,吃豆角肉泥饭。小米吃很多,米爸要了黄瓜炒猪肝,小米也吃。搁平时,她会一直嚷着吃猪肝。这回她只是吃,好像不知道自己在吃什么。

饭后回家来,玩闹一阵子,10点前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海底总动员》不再有作用,但小米还肯去幼儿园,直说“请爸爸妈妈陪着我”。

天下着雨,我抱着小米,她没有太抗拒,一路上会说说话儿。快到幼儿园时,小米看到墙上的大字,又兴奋地读“湖南师范大学幼儿园”。进门时,她不愿意到小小班,却说去“蜗牛与黄鹂鸟”那里。还是两个半月前报名时我带她转到三楼看见的。终于还是到了小小班门前。门关着的,有家长说要敲门。狠敲了好几下,门才开了。老师站门边作势把小米接过去,我一愣,却也没多犹豫,由她抱过去:家长不可以进教室了吗?“不可以”。觉得有些突兀,本来是打算像昨天那样陪她吃早饭的。我于是笑笑,离开,仿佛没看见挣扎着叫着“要回家”“请妈妈陪我”的小米。

门关上,我们有说有笑地下楼,去爬了岳麓山。

回家来,米爸和姑姑都睡觉,我煮晚饭。不一会儿,又到了接小米的时间。姑姑累得爬不起来,我和米爸俩人去。

幼儿园门口照例是满当当的人群,所不同的是遇见刘铁芳老师,他说女儿开始入园也很抗拒,现在好些。我想一年了呢,才“好些”吗?聊几句,就到了开门时间。小米仍然是那样激动地哭哭笑笑。

向老师了解情况,小米一直粘着老师,没有怎么吃,没有丝毫睡,一直哭,只不过由昨天的大声变成了哼唧。“她总要跟着一个老师,粘得很。我不断跟她说,‘老师也很忙,不能总带着你’”。

“老师受累了,希望她能尽快适应。”

贺老师抱着满脸泪的艾熙茹,她妈妈还没来。贺老师抱孩子的姿势,像是抱着小小婴孩,没有丝毫的不耐烦,但我知道,她肯定早就累了。我在教室里一会儿,都会头大。此起彼伏的嚎哭声,初听难免可怜孩子,一天下来,会怎样?

真庆幸小米遇到好老师。在中国,遇到好老师是要买彩票的。

三十四个孩子。两个科任老师,两个生活老师。老师也太辛苦。我只盼望一家人和老师一起努力,盼望小米早些适应。

小米拿了小红花,我们下楼。她只要抱着。

也说好了去玩,无论如何却又要回家。

九点,小米睡着了。

“请妈妈陪我”“我要回家”,断断续续的,一夜。







早上喊小米起床去幼儿园,很不情愿,还是“请妈妈陪我”。已经不肯走一步,趴在我肩上,乖得不能再乖。

快到幼儿园时,小米没有任何反应。

到教室门口了,她无力地说:“我要回家”。

“放学,妈妈来接你。”

贺老师接过去,没有挣扎,没有大哭,只是趴在老师肩上。

下午去接,还是哭哭笑笑,只没那么激动。

老师说吃饭很好,不用担心。觉还是没有睡。尿裤子了。

要抱着,直到家,喊累,说困。

晚饭,一碗绿豆稀饭,鸡肝吃得欢畅,西兰花也喜欢。

8:22,进入梦乡。一夜,还算安稳,没有梦话,没有哭。



已经是上学第四天

早上起来,抗拒得极其厉害,脸上有泪。“要睡觉”,“请爸爸妈妈陪我上幼儿园”。

还是去了。一路抱着。

依然不愿意进班。

还是趴在老师肩上。

写到这里,忽然外面鞭炮声大作,心里一惊,要起身去看卧室的小米是否睡得安稳。猛然醒悟过来,小米在幼儿园,复坐下来。



小米入园记(第二周)

又一周过去了,小米今天早上醒来,说:“我想去幼儿园,我想和小朋友一起玩。”我看着小米,欣喜地重复了一遍她的话,只是主语换了一下。我很开心她这样说,但知道不能当真。



每次,接小米,都会跟老师聊一两句。鲁老师总会表扬小米说:“小米,今天表现不错哦。”还跟小米伸大拇指。其实想多跟她说几句话的,但她太忙了,不好意思多打扰。跟贺老师说话会多一点。开始的时候,贺老师总会说“小米很粘人”。我会特别不好意思,老师们都太忙了。可是,我知道这是一个必须的过程。谷老师会安慰我说“老师们都挺喜欢她的。”谷老师说话时,总耐心的,笑得自自然然。慢慢的,贺老师会跟我说,小米跟她有交流了,小米会说“贺老师你上课吧;贺老师你做游戏吧;贺老师你讲个故事吧……”贺老师说时,也是自自然然的笑。

贺老师还会说“小米吃饭吃得很好”“小米没睡觉。” 小米每天都是饭吃得好,不睡觉,呵呵。现在的她,每天七点自然醒,晚上八点半就睡了。睡眠够的,我不担心。在幼儿园午休,还需要一个过程吧。

周三时,鲁老师说,小米可以坐下来了。真是一个好消息!这表明我的孩子开始观察思考环境了,坐下来才会安静一些,才可能去更加吸纳。她开始融入了。开始跟随老师游戏。多好。

晚上,小米睡下后,我给鲁老师发了消息“鲁老师好!我是小米妈妈。刚小米躺下在床上小手举着,手随嘴走:上拍拍,下拍拍,昨拍拍,又拍拍……我问她是不是在幼儿园学的。她很开心地说:是的~是鲁老师教我们的。”

鲁老师回我:小米进步了,老师也替小米高兴,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就在周四,鲁老师和贺老师同时告诉我,小米有了新朋友了,小米和猜猜玩。是鲁老师帮小米找的朋友。小米总要去牵猜猜的手,我想她在寻求陌生环境里的安全感。毕竟跟猜猜玩了有两年了,熟悉一些,猜猜适应得又快,可以学习一下。可是,我想猜猜不会习惯小米的“亲热”。这样也好,可以让小米学习如何跟小朋友近距离接触,呵呵。老师也可以更方便地做事了。

周五时,鲁老师说,小米已经不那么老要拉猜猜的手了。嗯,又是一个进步。



今天,周六,早上小米说了开头的话后,我们起床,准备去幼儿园。因为要开家长会。最后,小米还是跟爸爸一起去忠烈祠玩儿了。还是会不情愿去上学,像以前的每一天。但,又在日日地向好处发展。最开始的时候,一定要抱着,整个人扒着大人的脖子,紧紧的。除了哼唧着不去幼儿园,就没有话了。慢慢地,不那么紧地搂抱,会说点别的,只要不是幼儿园就好。再后来,可以下地走一段,然后抱一段,交替进行。周五时,一路走去。真是一个质的飞跃。

进园时的反应也有了不同。最初时,园门处的老师总会以为趴在我们身上的小米还没睡醒,揭下来的几天,面对老师“早上好,小朋友”的问候,会抗拒。现在已经可以正视了,虽然还没有回应老师,但,不久后,应该可以了,我相信。

进教室,还是会哭,但时间已经越来越短了。

真好。



说说今天的家长会吧。

鲁老师从饮食、活动、自理几个方面介绍了孩子的两周入园情况,却不是大而化之的。她把很多孩子的情况写下来,说给家长听。哪些孩子表现很不错,哪些孩子还需要进一步适应。一个名字一个名字地读出。

我看见鲁老师两次红了眼圈。一次是说到孩子在幼儿园的“伤痕”。她说自己也是妈妈,特别能体会妈妈看到自己孩子身上的“手表印”时的心疼。她自己的孩子也很内向,入园第一天晚上,鲁老师给孩子洗澡,发现孩子胳膊上有清晰的“手表印”时,眼泪一下子流出来。孩子被人咬了,不哭,也不说。她的孩子已经八岁多了,两岁两个月进园的。说到这里,她的眼圈红了。我旁边的好好妈妈在擦眼角,而我,也有泪。 此时,站在前面的不是老师,而是跟我们分享她的心情的一位妈妈。想起张文质老师的话“做好老师从做好妈妈开始”,我心里暖暖的。

鲁老师第二次红眼圈是因为感动。一个孩子因为假期的缘故,很久不上幼儿园,开学时,他爸爸把他放在教室门口时,他看到鲁老师就扑到怀里去,足足有两分钟什么话都没说。她说:“我能体会到孩子对我的想念。”这时,她的眼圈红了。

把孩子交给这样的老师,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小米入园记(第三周)


      入园第三周,小米各方面都有明显变化,出乎我意料之外的质变:
      上学是一件自然的事情。说到去幼儿园,已经没有害怕,反而是一件看起来让人很愉快的事情。“有小朋友可以玩,老师教唱歌做游戏还讲故事。”在路上我们可以开开心心地聊天了。经过前两周的引导,她习惯说:“猜猜,好好,小禹子,暄暄......你们不要着急,等着我,我马上就到。到了我们一起玩啊。”边说着脚步就轻快起来,会跑。
      若没有什么特别不顺心的事情,能够从家一直走到幼儿园(这个路途也许只有文芳能够了解),很不容易。我俩牵着手,不停留,要走二十分钟不止。路上,我俩会唱歌,主要是两首:《我上幼儿园》和《上学歌》,小米更喜欢《我上幼儿园》。在家里时,经常拿着一根游戏棒棒糖当话筒,投入演绎。唱起这首歌,都是美好情绪。
      小米会说:“暄暄,你不要哭了,咱们一起玩吧。等放学的时候,爸爸妈妈就会来接你了。”这话时在上学路上说给我听,更说给自己听。
      进班级时,仿佛已经习惯了分离。进班级的那一刹,教室门还未关时,她已经不看我,而是面向里,准备投入那个她日益熟悉的环境。那条在老师怀里哭叫挣扎的鱼的模样还鲜活着,却已经远去了。

    面对“明天去上幼儿园”这样的说法,会很自然地说“好”,或者,干脆自己主动说。“要妈妈陪我”这样的话,出现频率越来越低。“我要上幼儿园,我要跟小朋友一起玩”这样的话,已经不是随便说说。我看见她游戏时的笑容。最开始时,她总是哭啊哭,三天以后就明白哭不回爸爸妈妈来接;粘着老师,老师到哪里,她就到哪里。老师成了妈妈的替身。这样的局面大约持续了一周;粘小朋友,老要去拉小伙伴的手;到了这第三周,她和小朋友自自然然地玩在一起,有相对固定的玩伴,但不唯一。念叨最多的是猜猜和好好。(一次听好妈妈转述好好的话“小米说,妈妈没去上班,妈妈老在家里。大概是那首“爸爸妈妈去上班,我上幼儿园”让她感受到了歌词与现实的距离。)

     问好。前两周到了园门口,看到老师站那里,总不肯下来,趴在爸爸妈妈身上。进入第三周,主动问老师好,小手扬起,笑容无邪。哪怕老师忙于其他并没有看她,她也还是“老师好”“老师再见”,甚至是说两三遍......

      午休。进入第三周,有了两次午休。不过,她总说“不在幼儿园睡觉”。我不知原因,只有一次小米告诉我“小米在幼儿园不睡觉,汪老师生气了。”汪老师是很年轻的生活老师,小巧巧的,不太跟孩子们交流似的,大概是性格原因。关于贺老师,小米会说“我的贺老师”,也会说“我喜欢鲁老师”“我喜欢谷老师”,而汪老师,她很明确地说“不喜欢”。无论如何正面引导,她不改初衷。

      小米第二周周末发烧,周一上午十点半,最后一次量体温,正常了。我把她送去幼儿园,一路上闹着情绪不情愿地往前走,要抱。到了幼儿园,中饭已经开始了十分钟。是谷老师开门,她问小米有没有吃中饭,我笑答“没有”,就离开了。半路上,给谷老师发消息:告诉小米发烧刚刚好,麻烦老师给她多喝水。谷老师回我:您放心,我会让她多喝水。小米在幼儿园一切正常,我会随时观察的。”我心里暖暖的。等到接小米,谷老师看见我,第一句话就是“我一直注意观察小米,她蛮好的,一切正常。”想想自己那么狠心,小米生病刚好,就把她送到幼儿园去,也是因为老师们让我放心吧。

     小米咳嗽有好几天了,昨天终于去医院,拿了药回来吃,不久就会好了,我想。

      教师节送礼。
     我和米爸都是脸皮薄的人,别说送礼了,说点恭维话都不好意思。在高中群里早听说各地幼儿园是如何“黑”,其中一个说一个孩子上幼儿园总尿裤子,后来给每个老师塞五百块,孩子再没尿裤子。看得我心里发毛。也会跟米爸说给老师送礼的事情,米爸也同意,但晓得谁都不会去“冲锋陷阵”。是一个小伙伴的妈妈说教师节到了,要表示表示。每家两百,给四个老师,我们小圈子是十个家庭,钱实在不多,好在团结,米爸只要掏钱就好,总算了却这个心愿。   
      好妈妈为代表给班主任鲁老师,由鲁老师再去分发。我在旁边。鲁老师拼命推好妈妈,无论如何不肯收,虽然我们一再说“老师太辛苦,只是一点心意 ”,她还是不肯:“我喜欢孩子,我愿意带他们玩,照顾他们。你们要是真帮我,就多做些事情好啦。以后请你们帮忙的地方着呢。......”,终于是没有收。
      出得幼儿园的门,我告诉猜妈鲁老师没有收,猜妈笑着说“你如愿啦”。呵呵,是的。在妈妈群里说,总认为孩子们有福气,遇到很好的老师。如果老师们收了礼,会觉得其实她们不够好。曾听小班的一个妈妈说,她去送孩子上学,看到老师把两个孩子关在卫生间,凶着“就你们两个哭,我让你们哭,你们给我好好在里面呆着”。也许有夸张成分,但总不会空穴来风。这个妈妈送老师礼,老师很自然地接过去。
      鲁老师不收,我又觉得老师们太辛苦,工资又低。据说,生活老师一个月工资才六百块,也许是实习的,也许是半天,不知真假,但晓得她们待遇实在不高,盼着老师们能收。大家商量着,结果是换人出马。上周末乐妈和好妈买了盆绿色植物,放学时送到班级里,四张卡,压在花盆底下。出来后,给老师发了消息......
2#
 楼主| 发表于 2011-9-2 22:22:52 | 只看该作者
让孩子爱上阅读

文/长沙 刘尔笑

     女儿还在腹中时,我好像没看多少书。一直懒散着,特别的睡觉。不过一直的阅读习惯还在。读过什么呢?费了些心思才想到这么几本:欧文斯通的《毕沙罗传》,梅列日科夫斯基的《但丁传》,茨威格的《罗曼罗兰传》,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史》,80年代的《读书》狠狠地翻了一遍,另外就是一些小册子了。不过,倒是在胎儿六个月后,给她读过梅内斯的《小毛驴之歌》以及泰戈尔的诗。但没有坚持下来。
       以上表明,女儿爱读书,跟胎教基本上没有多少关系。遗传呢?应该是有一些。我和先生都是那种为了买书可以不吃不穿的人。记得在南京读书的时候,有一阵子我因为买书用钱太多,每日餐饭一块多钱。而先生(那时还是bf,呵呵)呢?一年到头的,就那么几件衣服(后来了解,还是别人给的)。我经常开玩笑说:把你的书卖了,能在村里盖栋楼了。他总谦虚地说:现在盖房子贵得很,肯定不够。
      女儿出生后,我还是凑空翻翻书,但比较少了。所以女儿并没有多少耳濡目染的机会。真正有意识地要女儿看书是在她周岁后。晚上一家三口逛超市,买了一套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阳光宝贝启蒙丛书(1~3岁)。之所以在众多图书中,选择这一套是因为:一是书中图片色彩很正,且是照片性质。真实,不卡通。这很重要;二是对出版社的信任;三是它“小手撕不破”的宣传。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一般市面上卖的书或者拼音挂图,对“ui”的图解都是“围围巾”,这是错的。“围”的韵母其实是“ei”,这套书里“拼音”一册上是一只乌龟。当然我不会这么早教她拼音,她连说话都不会呢。我只看图说话。再来说“小手撕不破”。科学研究,婴幼儿在一定时期特别喜欢撕书,说是喜欢听那个声音,我不太清楚是不是这个原因。女儿有一阵子也喜欢撕。也被她撕坏过,但并不严重,都被我修复了。这套书质量的确不错。
    那时的女儿还不会说话,“爸爸妈妈”都还不会有意识地喊。我每天都会给她看图,主要是我说,她听,一遍一遍。后来,她会主动拿书给我:“看~看~”。慢慢地,女儿会说话了。偶然发现,她自己能够把《动物》、《水果》、《蔬菜》全都准确无误地认出来了。我当然是很高兴,把女儿狠夸了一番,又搂又抱又亲。女儿受到了鼓舞,更喜欢说了。有一阵子,她特别喜欢其中的《数字》,每天要我拿着她的小手数啊数,反反复复,很多遍。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两个月。
      逛超市,看到一套“玛蒂娜成长系列”。我很喜欢。当时想,我小时候如果有这么一套书,肯定宝贝得不得了。很坚决地要为女儿买,但是,太贵啦。记下出版社后,先生在当当上下了单,买了70本。拿到书是4月底,女儿快一岁半了。最初级的三辑,每本12页,两面一个故事,插图精美,每篇篇幅不长,大概四至六行,每行满的话是20个字。五月六日小米是一岁半,差不多那时候开始给她看。最初小米好像不习惯似的,我拿出书来,她看几眼就跑开了。我不管她,就用我的表达极限(幼儿园老师教小朋友那种夸张的语言)径自读。小米慢慢地走到我身边来,静静地看图,静静地听。渐渐地,每天小米醒来第一件事情就是嚷着“读玛蒂娜,读玛蒂娜”。书里面有一张是40副小小的贴图。女儿老会让我说给她认,她从来都是兴致勃勃,倒是我,有时口干舌燥地不得了,就偷懒,拿着她的小手从头到尾数一遍,也就是1~40数一遍。忽然有一天,女儿一下子从1数到了40.
      一岁七个月的某一天晚上,我陪着小米睡觉。我有些困了,小米还精神抖擞,口中念念有词,不知道她在说什么。后来她又不断重复着。我仔细一听,一下子变得清醒起来:哇好漂亮的小羊胡子这么长丽丝正给小山羊分发面包我也要吃面包哦小毛驴卡迪熊说咕噜咕噜那我呢火鸡展开羽毛也跟着嚷起来......流畅如瀑!这是《玛蒂娜和小动物》最后的一篇。小米很喜欢的,也比较短。虽说比较短,没想到她竟然会背诵了。随后的那些日子里,她不断地给我惊喜。开始总是,“妈妈读地理课”、“妈妈读母亲节”、“妈妈读玛蒂娜生病了”这些要求,慢慢地,她一篇一篇都能背诵了。到现在,前三辑三十本,差不多都会背诵了。
    女儿的生活里也充满了玛蒂娜。暑假在爷爷奶奶家,经常赤脚,偶尔脚下不稳,她会说:让脚下一滑,脑袋撞到了小桌子上;看视频《小毛驴》:我有一头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我问画面上的是什么,女儿答“小毛驴卡迪熊”,仿佛天底下的小毛驴都叫卡迪熊。然后她就会说:孩子们用旧自行车的轮子给小毛驴卡迪熊做了个推
车,玛蒂娜给它脖子上套了个铃铛......一口气背诵完毕;早上,女儿眼睛盯着窗外,在发呆。我跟先生说,小米现在学会思考了好像。谁知女儿说:窗外一只红喉雀在唱歌。“玛蒂娜生病了”里面的一句。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暑假期间,去了一趟外婆家。在姨妈家里带了一批书回来。于是乎,女儿慢慢地每天要看《白雪公主》,《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酸葡萄》《狼和七只小山羊》......里面的故事已经烂熟了,仍然要看。
      前天,看了“海之韵”的推荐后(在这里真诚地表示感谢),当当上买的“14只老鼠”系列到了。先生拿回家是在晚上。那时的女儿正在抱着个大水杯一边喝水一边听我读《野天鹅》。她有时不爱喝水,我就拿读书作为奖励。只要答应读书,她一般什么都答应。
      老公把书拿出来的一刹那,女儿迅速地把水杯一丢,把书抢到手里,“读读读!”她拿在手里的是《14只老鼠吃早餐》,那里面有她熟悉的蜻蜓、蝴蝶、蜗牛、毛毛虫、青蛙......有她不熟悉的螳螂、独角仙、橡子......她看得津津有味。看到揉面团那里,女儿很兴奋。因为“玛蒂娜系列”里专门有一篇是“揉面团”。问她“老鼠在做什么?”“揉面团”“揉面团做什么呢?”“做月饼”,又跑到“小小智慧树”上去了。只不过觉得有点浅显了。一页只有一句话,开了口就完了。一本书下来,抵得上玛蒂娜的一篇。不过字数不是重点,意蕴更重要。其实,女儿这个年纪看的书,应该就是一页一大幅图,一句话为宜的。我开始给她选择的“玛蒂娜系列”其实并不适合她。所幸,她适应了,也就没问题。
    第二天一早,又要求“读读读!”。带她去玩。在校园里,她正端详一朵黄色的小花,不知为什么嘴巴里忽然冒出一句“独角仙正在吃早餐。”看来“14只老鼠”又进入了她的生活。

其实,我更善于叙事;不喜欢总结。但在这里总结一下吧:
1、为孩子买书,一次不宜买多。孩子注意力有限,且充满了好奇,书多了,容易分心。反而不能够集中精力和兴趣到一本书上来。家长呢,不太习惯跟着孩子,反反复复丢这本拿那本 。但凡有一点不耐烦,就会让孩子阅读的兴趣减损。
2、书要选对。怎么是对呢?大家都知道字数不能多,这个无需多言。我认为主要是要真实地反应事物:图片不能失真,不要卡通。 阳光宝贝系列里有一册是“儿歌”,里面是卡通画,其中有一首是“过马路”,小米把“妈妈”说成“姐姐”。颜色要鲜亮。还有就是要结实。钱再多,也不能拿书当废纸,您说是吧?
3、选择的书,首先自己要喜欢。如果单纯从“教育”的角度考虑哪本书对孩子好的话,还是省省吧。
3、要“吸引”孩子去阅读,而不是“教育”或者“强制”。不要告诉孩子读书有多么好,让她自己去发现。当然,最开始,一定要使出看家本领,面带笑容,声音愉悦,语调活泼,让孩子感觉,读书是件快乐的事情。
4、真诚地赞美孩子(这个当然不光是阅读了)!当孩子能够给家长正确的反馈时,赞美他,表扬他,加上肢体语言!千万不要物质奖励!
5、阅读时间适中,不宜过长。孩子的注意力有限。读书时间过量的话,容易让孩子失去兴趣。即使孩子喜欢,也应该控制时间。不是有句话叫做“最美的爱情就是,还没有爱够,就戛然而止了”么?万物皆然。
6、若孩子在家长的努力下,还是不喜欢阅读。那唯一且明智的办法就是:放弃!。孩子快乐最重要,让孩子成为有童年的人。如果他体会不到阅读的快乐,那就让他在别的地方高兴吧。


想起来一件事:我在翻看莱辛的《论人类的教育》,小米过来说“读读读”,我把封面上的字指给她看,她认识“人”,跟我学了几遍。然后还是“读读读”,我读给她听,两页。然后自己玩了。隔天,床上有本布鲁姆的《人应该如何生活》,小米看来一下,说:不是《论人类的教育》!我把书收起来。又隔天,床上有本《叔本华论说文集》,小米拿起来:“不是《论人类的教育》”,我指着封面上的字说:宝贝儿,这是“叔本华论说文集”!小米学了两遍后还是“读读读”。我就开始读。她在旁边玩。我看她貌似不听了,就停下来。不料她立刻说:读读读~还煞有介事地拿起来旁边的一本《法律篇》,学我的样子,口中念念有词。把我笑翻了。
昨天晚上吃饭时候,我炒了洋葱,小米喜欢吃。老抓我筷子,要吃。觉得她吃得差不多的时候,我就不打算给她了。过一会,她还要吃,嘴巴里冒出来一个字“读~~”
3#
 楼主| 发表于 2011-9-2 22:24:56 | 只看该作者
小米的芝麻绿豆事
文/长沙 刘尔笑

一岁九个月

大大的太阳,她在阳光下走。我虽然说“晒”,但她很开心,并不去拦着,只由她。她看到一只大公鸡,说:“太阳出来红彤彤,公鸡打鸣o o o”。把我乐了。

小米很喜欢狗,二爷爷家有条黑狗,小米老在近近地看,边看边说“小狗只能看,不能摸,小狗会咬人的。”半下午,小狗趴在院子里,二爷爷说:“小黑,来!来!过来!”小黑不动,再喊,还是不动。
小米把手扬起来:小黑,你过来!小黑,你过来!


小米在地板上趴着,双腿蹬啊蹬,小手扒啊扒:“我在扮小蝌蚪,我在游泳。”


早上起床:“下来,下来”。抱她下床,一屁股坐到地板上,看到地上的玩具:“这不是玩具吗?”很惊奇的样子。这是小米第一次说反问句。

晚上,刚洗完澡,打开浴室的门,爸爸抱着小米等着:小米有事找你。小米笑眯眯地。
进了卧室,爸爸说小米会自己下床了:小米,给妈妈看!
小米欢喜地不得了,爬上床,又欢喜地不得了下来,动作好快!
我:牛逼宝宝!
小米:牛逼宝宝,你好棒啊!那当然啦!嗳,鸡大婶,该上课啦


爸爸带小米出去散步,看到路边邻人的小板凳,也不管有人没人,熟络不熟络,一屁股坐
上去,开唱:小板凳,摆成排,宝宝宝宝坐上来......

有一阵子,小米到了爷爷奶奶家后不愿意洗澡,刚好《小小智慧树》里面有儿歌《小宝宝
爱洗澡》,每次都拿这儿歌引导她。今天,我喊小米洗澡,刚打开卧室的门,
爸爸:小米,咱们该干什么了啊
小米:小宝宝,爱洗澡,满身肥皂,大泡泡,搓搓这边,搓搓那边,干干净净真漂亮....
..
高高兴兴洗澡去了。


最近,小米叛逆心理贼强。
我:小米,喝水吗
小米:不喝,不喝

我:小米,来香一个
小米:不香,不香

洗澡时候
我:小米,坐下
小米:不坐不坐
我:小米,站着
小米:不站不站


时  间: Thu Oct 14 19:14:33 2010
点  击: 224

早上 小米醒来
我:小米,睡觉还是起床?
小米:“起床,起床!该上学了!该上学了!”
       ~~~~~~~~~~~~~~~~
爸爸横抱着小米,即小米横躺在爸爸的臂弯里。
小米:“我死了!我死了!”
      ~~~~~~~~
小米:爸爸,抱一下
米爸:小米好嗲
小米:老爸,我爱你
     ~~~~~~~


“哎呀,你们吓死我了!”

“疼死我了,流血了吧!”

“我的,我的!”

“我要去悉尼,奥勒比路42号,找p谢尔曼!”

“你想打架啊?”

“我喜欢尼蒙”

“老爸,我不恨你!”


“他喜欢泡泡!”
......

最绝的一段是:
瓦嘿,瓦嘿,瓦噢噢噢
——“通报姓名!”
——“尼,尼蒙”
——“珠珠,该你了!”
——“黄底白条,初来乍到者,鱼缸水泊兄弟会,今天在瓦纳胡克,阿罗基山,特邀你上山落草为寇,永结同心!”
......
小米时不时会冒出来上面的话,都是《海底总动员》惹得祸。我们陪着看了不下20遍了。每次看到达拉使劲晃着塑料袋,小米都会带着哭腔叫:小丑鱼,小丑鱼!她看不得自己喜欢的小东西遭遇不幸。
《海底总动员》还在继续着,看了这么多遍了。小米依然欢喜着。我们也在每次的观看中不断发现新东西。绝对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好片子。



为小米读《大肚蛙》,其中一幅图上有一只大大的鼓着肚皮的青蛙。、
小米忽然把脸贴在上面,说:蚊子叮了
我一看,青蛙旁边是一只小小的蚊子。


教小米认字  小米识得后  拿着字卡问我
我答对后
小米:妈妈 你真棒!



一天晚上 躺下后 窗帘没拉好
对面楼上的灯光照进来
小米: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我在写字板上写了个字:马
问小米:宝宝 这是什么字
小米:驴
笑翻
我们从没教过她这个字
只是在给她读《聪明的驴子》  她很喜欢


时  间: Fri Oct 22 16:57:26 2010
点  击: 192

早上,带小米去玩。经过上次买鞋子的铺子。小米看见一条小黑狗进去了:小狗去买鞋了


中午,我去买梨子。米爸领着小米先走。经过米爸的单位,一条小白狗进去了。
我追上他们后,米爸兴奋地问我:你猜小米说什么了?
“小狗去上班了!”我一下子答出来了。
全家一起笑。


一天中午,烧了青菜猪肝汤。三块半钱的猪肝,小米吃了有两块钱的。一直嚷:吃猪肝,
吃猪肝。
吃的间隙,忽然冒出一句:捡根猪肝当马骑。

有首儿歌是这样的:
月光光
照大地
捡根竹竿当马骑
一二三
三二一
竹马驮我回家去


今天增加一些新的:
我:小米,来跟妈妈kiss一下!
啵~~
我:小米,跟爸爸kiss一下!
啵~~~
小米:妈妈跟爸爸kiss一下!
我晕!

我跟米爸拥抱
小米不让,不允许我碰爸爸(一般而言,一天里谁陪她时间多,她就跟谁更亲近。以前总护着我的  呜呜)
米爸:终于有两个女人为了我争风吃醋了,其中一个还是我最在意的。


唱儿歌:
《大耳朵图图》主题歌里有这样的歌词:为什么小孩要听话,为什么爸爸爱妈妈,北风呼呼从哪来它又呼呼往哪去......
大约半年前小米会把“北风呼呼从哪来它又呼呼往哪去”唱成“北风呼呼从哪来呢  它又呼呼往哪去哟”
最近,爸爸带她的时候,不允许爸爸唱“为什么爸爸爱妈妈”,而要唱“为什么爸爸爱小米”。
我带她的时候,要我唱“为什么妈妈爱小米”

“我是快乐的小蜗牛,背着房子去旅游,头上两只小犄角,一边走来一边瞧......”这是小米唱的歌词。
轮到我和米爸唱,小米要我们这样唱:我是快乐的大蜗牛,背着房子去旅游,头上两只大犄角......
类似的创新不计其数。

有一首歌是:一只两只蜘蛛爬呀爬上来,雨水落下来,为他洗洗澡,太阳出来了,帮他照一照
小米用一样的调子唱:一只两只小狗,dogdog叫;一只两只小猫,catcat喵~

小米自己艰难地上楼,边费力地抬腿,边唱:蜗牛背起重重的壳呀  一步一步地网上爬

白字小姐:
米爸手里拿着“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但丁:神曲》,指着“出”问:小米,这是什么字?
小米:山!

翻开“第一章”,米爸指着这仨字,问小米是什么字
小米:第一早!

我抱着小米途经“师大新大新家菜馆”的牌子,牌子高悬在路右侧的楼壁。我指着牌子问:小米,上面什么字啊
小米:肉!
我以为她会说“大”,会说“新”,会说“家”。没有“肉”啊,只有一个“菜”字,我心里想着。待仔细端详,才发现,牌子下方一排小字:巷内20米!

“玛蒂娜”系列里有一本是《玛蒂娜与交通工具》,小米指着”痛“,兴奋地叫:边!边!
前一日看《玛蒂娜在海边》,认识了“边”字。

英语思维:
地上捡到一根羽毛,往自己脸上挠痒,兴奋地说:Oh, it tickles!
有妈妈在吹泡泡,小米大叫着追:Bubbles!Bubbles!

吃饭的时候,指着大盘子:It’s big!  指着小盘子:It’s  small!

自己站在门边:May I coming?

都是《小小智慧树》上自己学的。



米爸的记录:
标  题: 小米语录

“正方形里面是爸爸”

和小米一起看《玛蒂娜》,书上有一位老爷爷的圆形头像,小米指着头像说:“圆形里面是爷爷”。我很开心地夸她:“小米真棒”。翻过一页,是一个中年男人的头像,小米指着说:“圆形里面是爸爸”。我更开心地夸她:“哎呀,小米太棒了。”谁知她一转身指着我说:“正方形里面是爸爸。”我和米妈笑得前仰后合:没想到我冬天穿成四四方方一块砖,墩实发福的中年男人形象被她一针见血地指了出来…….

石右恺吃
暑假从家回来以后,给小米买了一些识字卡片,平时和她一起读书也会有意识重复一些简单的字,教她认。在路上看到标牌上写着:“好手机”,小米会说:“好!好!  好好妹妹的好”。在商场里看到彩旗上写着“冬日温暖”,小米也会高兴得喊:“冬!  冬!”。抱着小米路过一家饭店:“石林家菜馆”,小米大叫:“右!右!”  我和米妈纳闷:是要我们往右转吗?直至看到“石”,这才恍然大悟。《玛蒂娜》中有一篇小故事的标题是“大狗恺撒”。“大”和“狗”这两个字小米认识,我们先一字一顿地读几遍:“大……狗……恺……撒”。然后指着恺问她:“这是什么字啊?”我们希望她能根据字的顺序才进行推理。小米想了一阵子“吃”。

生活中的拼音
大概从小米一岁多一点开始,我们就给她看一些学拼音的视频,小米很喜欢,经常说:“看,  看,  看”。我们问她:“看什么呀?”“看学拼音”。看得多了,一般的拼音字母现在都能认识。在路上经过光大银行的ATM机,小米说:“k, k”。仔细一看原来是“Bank”里的“k”被她提溜了出来。走到历史文化学院跟前,那里有许多拱门,小米指着拱门说:“一个门洞nnn, 两个门洞mmm”。晚上在家,我拉着她的手玩,她忽然拿着我的手指说:“两个门洞mmm,爸爸手上有两个门洞mmm。”然后张开自己手指转着说:“小米手上也有两个门洞mmm。”

奶奶吃牙签
小米一岁五个月的时候,奶奶和我们在一起帮忙带孩子做家务。中午吃完饭,奶奶将一根牙签放在嘴里剔牙,我问小米:“奶奶在干什么呀?”“奶奶在吃牙签。”一家人大笑。

无所不能的姚明
每天带小米去学校玩,总要在路上摘一两片树叶拿在手里,要是没摘,她会急:“小叶子,小叶子……”。要是够不到叶子,妈妈就会对小米解释:“宝宝,叶子太高了,只有姚明才够得到。”慢慢的,小米看到高处的叶子,也会自己给自己解释:“叶子太高了,只有姚明才够得到。”在忠烈祠的台子上玩,小米想直接从台子上下来,我对她说:“宝宝,台子太高了,咱们不能从这里下,要从那边的台阶那里下去。”小米接道:“台子太高
了,只有姚明才下得去。”在地上看到一大块石头,试试,纹丝不动,小米说:“这个石头太大了,只有姚明才搬得动。”哈哈,无所不能的姚明……


下午出去玩时,我会带点饼干,当作点心给小米吃。一次买的是小小的圆饼干,上面有点点的黑芝麻。
小米把小饼干拿在手里,指着上面的黑芝麻说:饼干籽儿。
葡萄有葡萄籽,苹果有苹果籽,橘子有橘子籽,饼干自然就有饼干籽儿。
(虽然我立刻表扬了她想象力真丰富,也跟她交流了客观事实。可是我不确定把事实讲给她听是否确当。)

——小米属什么的呀?
——属小老鼠!
——爸爸属什么的呀?
——属老鼠爸爸!


我坐在床沿眼剥柚子,小米床边站着等,米爸在电脑前坐着。挨得很近,我们。
剥好了给小米,一个小手里是大块的柚子肉,另一只小手里的小一些。她把小的塞进自己的嘴巴里后,把大的送到了爸爸嘴巴里。
我:爸爸要幸福死了!
小米:爸爸不死,爸爸活着!

我有时和米爸说话时候,会拥抱着。一次小米见了,不乐意。我对她说:“亲爱的宝贝,妈妈和爸爸聊天呢。”她就平心静气了。很久以后的一天早上,给小米吃鸡蛋。蛋白吃完后,我把蛋黄碾碎了和在粥里。小米看着蛋黄粥说:“蛋黄和粥聊天呢!”


1、小米故意摔在地上,然后假哭着对站在旁边的我说:妈妈拉起来。
我:妈妈不拉,小米自己摔倒自己爬。
小米:小米是男子汉,小米不哭,小米自己起来。
说完,我可爱的女儿,一骨碌起来了。

之前刚刚十几分钟时,一个小伙伴,坐在地上哭着不肯起来,我蹲下来对他说:你是男子汉,男子汉不哭,站起来啊

2、商量晚上吃什么菜时,米爸说:买西红柿吃吧,你不是老要吃吗。晚上西红柿炒蛋吧
小米好像没听清楚似的:要吃西红柿。回家,回家吃美丽的西红柿汤。

3、小米前几天生病,米爸买了饼子包子三杯豆浆回家。上午的病:呕吐四次、发烧,下午好了。我和小米聊起买的三杯豆浆。小米伸出手指头来要表示“三”,但手指灵活性不够。我捉着她的指头帮她,很费劲。几次之后,小米不做了,手掌一伸:五杯豆浆!

4、小米要米爸陪着玩:爸爸,要机器猫去海之韵家跑一跑!

5、我叫着米爸的名字问:你在看什么啊
立米爸一旁独自玩的小米漫不经心地说:看博客

6、给小米把了一泡尿,很大。
小米:一泡尿!一本书!
联系量词应用了,呵呵。

7、小米躺在床上,腿很神气地一蹬,说:蹬被子,跳到天上去,落下来,睡觉!



小米今天尿了三回裤子,最后一次时,我正打电话,米爸在上网。

小米:“妈妈,我尿裤子了!”  

她大声喊我。我于是拿裤子给她换。

她说:“老公,我抱着,你来给她换吧。”

我和米爸笑翻。

她又说:你给她穿,还是我给她穿呢?





下午时,她指着我说:“这是小米!”

我笑问:“那小米妈妈在哪里呢?”

她拍拍自己:“小米妈妈在这里!”

一脸的灿烂。



小米昨天睡觉前,足足有一个小时在背书。一句这里一句那里。说一句,我要应和一句“什么上面的?”小米就会说“《跳跳虎和声音的故事》上面的”“《十四只老鼠过冬天》上面的”“《玛蒂娜着凉了》上面的”“《贝尔熊生病了》上面的”......

她最近生病,咳嗽感冒,她说:“小米生病了,嗓子有些疼,她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玛蒂娜着凉了,嗓子好疼,她靠在窗前,窗外一只红喉雀在唱歌。医生给她开了糖浆,嘱咐她晚上喝”。这小小的一段,我记不全,还有很多。她把自己生病和贝尔熊生病以及玛蒂娜着凉,都融会起来了。

她有时不爱喝糖浆,把书找出来,一起读一遍,就会很配合地喝掉,甚至还会再要。






下午时,因为匆忙,衣服最下面的扣子没有扣好。

小米说:“请妈妈帮我把扣子扣一下吧?”

我笑说:“好的,宝贝儿。”

扣好后,小米说:“谢谢妈妈。”

我:“不用谢。这是妈妈应该做的。”



晚上躺下来,小米说:“《酸葡萄》睡觉去了,谢谢妈妈。”

(她睡前还拿着书,要看,我告诉小米说《酸葡萄》也要睡觉了。小米允。)

我:“不用谢。”

小米:“这是妈妈应该做的。”

我:“嗯,小米说得真好。是妈妈应该做的。”

小米:“谢谢你,温柔的月光。月光是妈妈。谢谢你,刘艳侠妈妈。”



“谢谢你,温柔的月光”,典出《14只老鼠赏月》。



2011-4-3

用心写了个博文,吃饭的当儿,在电脑前扫了一下,看到有若干个提醒,还没来得及看评论,

米爸说:“快吃饭啊,忙什么呢?”

于是,我去吃饭,他坐在电脑前玩游戏。

我吃了一会儿饭后,高声对电脑前的米爸抱怨道:“我评论还没看完呢!”

小米:“我评论还没看完呢! 我想看评论。请给我看评论吧!”



吃饭时,我问米爸:“《桃花源记》里“黄发垂髫,怡然自得”前面两句是什么?”

米爸说:“忘了,搜索一下吧。”

小米坐在我俩中间兴奋地说:“桃花、桃花。”

米爸笑着和小米一起重复:“桃花、桃花。”

小米:“桃花依旧笑春风。”

一脸灿烂。



刚躺下,小米忽然就光着屁股站起来:

“说你呆,你不呆,胡子一把样子像小孩……”

边唱小手边在下巴上捋。



我感冒严重,咳嗽。

小米:妈妈咳嗽了,妈妈难受,安慰安慰妈妈。

张开胳膊,小手拍拍我。

我:谢谢小米。

小米:妈妈,你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我的就要两岁五个月的宝宝呀



小米两岁五个月零一天



今天,是历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一天,自从有小米以来。

小米站在米爸怀里,用心地听爸爸为她读《14只老鼠的秋天进行曲》。

小米:要尿尿

米爸抱起小米就往厕所走,一泡大尿喷薄而出。、

米爸开心地叫:老娘,拿纸,给你闺女擦一下!

我欣然从命。

小米指着我说“老娘”,指着米爸说“老爹”,然后指着自己,“老米”!

小米会喊尿尿咯,应该还会反复吧,不过道路虽曲折,前途是光明的



晚饭,我烧了山寨版木须肉:西红柿、肉、蘑菇、木耳、鸡蛋。

小米指着碗,兴奋地叫:哇,碗里这么多光头蘑菇兄弟,我要吃光头蘑菇兄弟。

(典出《十四只老鼠的秋天进行曲》)



晚饭接近尾声时,小米拿着米爸的筷子玩起了游戏。

把筷子放在一只碗的后面:来老六,我们捉迷藏吧。老六玩起了捉迷藏,老六,出来吧;老六快出来,老六不要藏了……然后把筷子从碗后拿出来:找到老六了,老六在这儿呢。一脸的兴奋。



玩着,玩着,小米忽然说“一家三口。”

一旁看书的米爸笑问“谁是一家三口”

小米拿着积木说“爸爸、妈妈和小米”

然后就开始用积木“编小鱼”。一个三角形积木做小鱼的头,四个拱形积木做小鱼的身子,另外两个积木做鳍。



《猜猜我有对爱你》《14只老鼠系列7-12册》今天中午刚到。下午读了几遍,晚上已经能够说出其中的许多句子,并能根据里头的内容升华出许多情境游戏。



晚上,躺在床上的入睡前的时光,肯定就是充满了小栗色兔子和大栗色兔子,以及14只老鼠的故事。



两岁五个月零两天。



带小米出去玩,她不太想走路。要抱,我抱起。

我像往常一样地问:小腿腿是用来干什么的呀?

小米:是用来抱着的。(以往的答案是:用来走路的,然后就自己下来走。)

我于是抱着,开始唱:袋鼠袋鼠羞羞,两只眼睛溜溜,藏在妈妈袋里,有脚不想走。袋鼠学着小兔,袋鼠学着小狗,不要妈妈抱抱,自己下地走走。

小米下来走。忽然就说:有一天,有一只可怜的小袋鼠,她没有背书包,她的书包放到家里了……

往常都是背书包出来的,这次没有。



俩人一起去岳王亭看蝌蚪。

小米兴奋地叫:这么多小蝌蚪呀。

我:小蝌蚪是什么颜色的呀

小米:黑色的,各种各样的。

我: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啊?

小米:大青蛙。

忽然,小米看到有红色的花瓣在水里,被许多的香樟树的叶子簇拥着。

小米:看!睡莲叶子!

对面,一对情侣坐在小台阶上,前后坐的。男孩揽着女孩。

小米竟也破天荒地坐在池塘拐角处的台阶上,学人家煞有介事地看水。



我们到另一侧去看蝌蚪。

小米:哇!好多好多黑黑的小蝌蚪呀。还有花瓣,还有两只虫子。有一只是蛐蛐儿。听,蛐蛐儿在唱歌,青蛙在讲故事!

然后,我们绕圈从他处回家,有蝴蝶兰盛开。

小米正看水,我喊她来看花。

小米:闻一闻,闻一闻。“老七,花儿香不香”?(又是14只老鼠)



往前走时,忽然小米就腿弯着向前走。

问她:小米,你在干什么啊?

小米:我在学迷路老猫走路呢

原来是《不莱梅的音乐家》



小米和米爸钻进被窝,小米说这是进山洞。

小米从被窝里伸出头来:看到小米了,看到爸爸了;他们相亲相爱,日子过得很幸福。

米爸满心的幸福。



小米正躺着,忽然就说“尿尿”,但我知道,她刚尿过。

我:小米刚尿过啊,应该没尿吧

小米:拉巴巴。

我:小米上午拉过了啊

小米:拉巴巴。

我抱起她来,准备为她脱裤子。她就一骨碌翻身起来,要去开灯。

我:不开灯了啊,宝宝,就这样拉可以的呀。

小米:提裤子,提裤子。

果然,她是借“拉巴巴”之名,行开灯之实。

开灯后,就是兴奋地钻被窝,过山洞。还是不要在床上太兴奋。毕竟是要睡觉了。明天开始学首诗,继续背。




两岁五个月零三天



米爸带小米在岳麓山下玩。小米从地上捡起一片树叶,放在眼前,仰头对着一棵树,说:“树叶你好,我是一片小树叶,我们一起做好朋友吧。”



小米把小鞋子放在门前,走进房间,把门关上,小拳头在门上敲几下,嘴里说:“咚咚咚,有人敲门了,是谁呀?开门开门。”

米爸帮她把门打开,小米惊喜地大叫:“哇,原来是小鞋子来了。”



吃晚饭时,小米两手握着她的小鸡水杯,很认真地看着“小鸡”说:小鸡,家里没有米了,米做成饭了。妈妈一会去买米,小鸡是有耐心的小鸡,等妈妈回来啊。



“大熊阿比和鳄鱼阿宝是好朋友,他俩都是厨房高手。蛋糕芝士巧克力,奶油蜂蜜和香草……批萨料Q皮脆,光闻香味就让人流口水……”躺床上,小米兀自背着《一块皮萨一块钱》,且,吞了一下口水。




两岁五个月零四天。



上午时,小米和小伙伴们在小池塘边看蝌蚪。小朋友们都玩得投入得很,只有小米,有些游离。好好妈妈用捞网把小蝌蚪盛到三只一次性杯子里,加些水,放在一旁的石凳上给小朋友们近距离赏玩。一岁九个月的乐乐,把纸杯里的蝌蚪来来回回地倒,一个不小心,纸杯翻了,蝌蚪全流出来。我赶紧用纸把蝌蚪往纸杯里扒。乐乐已经身上满是水了。乐乐妈妈给她擦,说:乐乐宝贝,看你身上哟。

我把杯子重新放到凳子上,小米并不近前来看,我鼓励引导后,她才走近了,胳膊放在凳子上,袖子自然就湿漉漉的了。乐妈好心提醒我让小米把胳膊抬起来。我说:小米要是有一半乐乐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就好了。她好不容易过来看了,我就已经很满足了,不管衣服湿不湿了。

过后,就觉得自己错了。我想小米应该是能够注意到我的话吧。真希望她当时是在专心看蝌蚪。

后来是两岁三个月的昕昕过来看,小米也看时,他把小米推开了。昕昕长得偏瘦小,脾气性格上比较强势一些,小米就不再近前,任凭怎么说,也没效果。只好作罢。



果果妈妈带着果果过来,果果要树枝打水。果妈不肯。“他想玩,就给他玩好了”我说。“弄一身水!”果妈回我。于是,果果妈妈带果果去走台阶去了。



不一会儿,乐乐跟着乐妈去池塘边直接用杯子舀蝌蚪。乐妈太专注,注意力全在蝌蚪上了,乐乐一下子往前趴去,亏得乐妈一只手抓着的,否则逃不脱落水的危险。

见此,昕妈回家去,拿了小桶,一大一小两个捞网来。我提了一桶的蝌蚪水放在离池塘远一些的地方。乐乐和昕昕抢起了捞网。乐乐大哭。是好好妈妈把好好手里的捞网给了昕昕,才平息了“事端”。

我喊小米看,小米一点热情也无。拉着我说“要回家,要回家”。在跟小朋友们再见后,我们回家转。走不多远,到了忠烈祠靠酸枣树那一侧的玉兰树下的石凳。我说:宝宝咱们看书吧。妈妈带了《伊凡王子》,还有“14只老鼠”。小米答应了。读了一会儿,脸上就有了笑脸。

忽然她说:小蝌蚪都死了,他们好可怜,小蝌蚪不是小米弄死的。

当时,我的心就一颤。我亲爱的孩子因为这个原因,才不去玩蝌蚪的么?



她自己翻看《14只老鼠的摇篮曲》,嘴里念叨着“星星 晚安  稻罗里郎”



池塘边的小朋友渐渐散了。昕昕大哭着,跟在昕妈后面。我问昕妈“是不是昕昕不愿意回家”,她诡秘地朝我点点头。我转头对小米说:“昕昕弟弟来了,小米送一本和他一起看好不好?”,小米很开心地拿起《14只老鼠的摇篮曲》送到昕昕手里,昕昕脸上的两行泪正生动地挂着,但哭声立刻止了,眼睛里全都是好奇。于是两个小朋友趴在凳子上,各看各的书。

不一会儿,小米看到了昕妈手里的捞网,要拿,昕昕立刻去抢。经昕妈调解,他分了一个给小米。小米拿着红色的,昕昕手里的是绿色。昕昕想要红色的,小米于是同他交换。

此时的昕妈给在家的昕爸打电话,说自己搞不定儿子,要昕爸下来接。两分钟后,昕爸过来抱起昕昕回家。商量后,小米仍不愿意归还捞网。我于是跟昕妈说:下次带还她。



此时,12点刚过,只剩下小米一个人。小米要去走“石径”(通过岳王亭的,比较陡峭的一条小路。大半年前,走这路时,背诵了“远上寒山石径斜”,小米于是称其为“石径”),我们便经由小路去岳王亭。那石径高低不平,我故意走在前面,小米热情高涨地在后面深一脚浅一脚。只有几步路,小米不亦乐乎。



上得台阶,小米就紧紧地贴着铁链,出神地看池塘里的蝌蚪,一米多的距离,专注得很。不时有路人对着蝌蚪惊讶几句。很多女生都想带回宿舍养,但都是说说。有三五个摄影啊爱好者,拿着长枪大炮随拍。有个人还对准了小米,生怕小米发现被拍,还好,没有。

一会儿,小米对着小蝌蚪“小蝌蚪,我来给你们唱首歌”,然后就自编自演起来。唱完后扒着铁链,对着小蝌蚪问“小蝌蚪,我唱得好听吗?”“好听!”自己答。

然后,小米指着站在一旁,胆战心惊的我说“这个小朋友,你来唱。”实在是她自编的歌词,我摸不着边。于是,我只跟着她的节奏打拍子,她自己唱。不一会儿,她开始趴在小凳子上玩树叶。正投入着,自言自语。米爸来了。小米兴奋地跑过去,把树叶给了爸爸。米爸说“小米宝宝,咱们去吃饭吧。”小米要抱。米爸把树叶给了我。一共五片。



今天阴冷大风,樟树叶子被风吹起时壮观异常。和小米一起去玩,到小池塘边时,没有一个小朋友,跟昨天形成了巨大反差。

我拿着捞网,捞起小蝌蚪给小米看,小米好奇地盯着,然后说:妈妈把小蝌蚪放到水里去吧,没有水,小蝌蚪会死的。每次捞起蝌蚪,看几秒钟,复放回。那小生命挣扎得可怜。

我用一个塑料袋,把蝌蚪盛出来,提在手里和小米一起看。小蝌蚪的尾巴并不是细细的一根,而是有着透明的边沿,是一个狭长的片,这样拨水应该更有力。身子也被一层透明的膜包裹着,乍一看是椭圆的一个整体。仔细瞧,眼睛是鼓鼓的,凸出的,并不是一个椭圆。有的蝌蚪很小,仿佛发育不良似的。据说,黑色的蝌蚪是癞蛤蟆产的,而青蛙的孩子是蓝黑色的。

看了有十几分钟,我和小米商量把小蝌蚪放回去,小米不允,又继续看。后来是我说小蝌蚪想去找妈妈了,小米答应把它们放回水里。

我复用捞网捞蝌蚪,只是不把捞网提出水面,有个白的底色,黑色的蝌蚪更清晰。蝌蚪的尾巴摆动起来很频繁,但也从容。当它靠近池塘边的石头时,就静静地,不动了。只偶尔摆动一下尾巴。一旦有蝌蚪意识到有外物侵扰它的天地时,尾巴摆动频率就会加大,昭示它的恐慌。但它只一味地向边缘,向下方奔逃,仿佛摆脱不了地球引力。自动进入捞网的蝌蚪则没有任何的不安,以为和惯常的环境没有两样,也能够自然地游出捞网。

小米看到被迫进入捞网的蝌蚪说:“小蝌蚪好可怜,没有水会死的,小蝌蚪好害怕啊,妈妈放蝌蚪到水里去。”然后还用手在贴近水面的空中拍两下,“安慰安慰小蝌蚪”。

我问她要不要走,不看蝌蚪了,她又要看,让我用捞网继续捞着悬在水中。





晚饭时,小米吃着猪肉,说“小鸡肉们都跑到小米的嘴巴里来了。”一会儿又说“小鸡肉们吓坏了,小鸡肉们都逃跑了,它们到处乱飞。”我问“非到哪里去了?”“飞到小鸡背上!”



我说:小米是妈妈最大最大的宝贝。

小米:不是最大最大的宝贝

我:那是什么呢?

小米:是最小最小的宝贝

我:那谁是妈妈最大最大的宝贝呢

小米:爸爸


4.12

天阴冷,风把人刮歪。

我和小米俩个人在岳麓山下玩儿。平时她喜欢在木头凳子上玩一些草棒儿、树果果什么的。怕她太冷,我俩牵着手来来回回地走啊走。沿着鹅卵石铺就的蜿蜒小路,也走一下路的边沿,当作平衡木。我开始阿Q:

我:春天的风

小米:春天的气息



我:紫斑风铃草

小米:在风中摇动



我:紫萁

小米:探出胖乎乎的小脸



我真的就看见了风和日丽的春天了。



我俩正在灌木丛里看一丛燕麦似的草时,米爸下班来了。他说请我和小米去“西北面馆”吃新疆大盘鸡。

吃着吃着,小米忽然就从椅子上滑到了桌子底下,碰到了头。应该是很疼吧。我禁不住“哎呀”。随即立刻笑着柔声说“小米不小心滑下去了呀,来妈妈拉起来。”米爸也很配合地笑着安慰她。小米将哭的脸慢慢平复,“提裤裤,提裤裤”。原来是我拉她有些急,裤子被椅子绊住,脱到了屁股下。我笑着把她的裤子提起,米爸说“一点小伤——”小米接“算不得什么”。



吃完饭,米爸提议去忠烈祠那里散步。于是一家三口开始又往岳麓山下走。旅游学院前,我小幅度向上蹦,小米看见了:“妈妈像小白兔一样。蹦蹦跳呀啊蹦蹦跳……”于是,我俩一起蹦。



忠烈祠前,一群老中青不等的女人们在随着录音机投入地舞蹈着。听音乐知道,是藏族舞。可是大部分人都没有受过什么专业的训练,一点也没有,因为最基本的农奴屈膝的动作被跳成了奔放的迪斯科。可是,多么美好的夜晚。

小米指挥我和米爸坐在台阶上,然后让我们和她一起唱她自编自演的歌谣。唱完一遍,她指着我说:“这个小朋友,这个小朋友,你站起来。你来唱这首歌谣”。还指着她面前,规定我站的地点。



晚上,我和小米俩人躺床上。她忽然伸出小小的指头,按压我的鼻子,很疼。我有点气恼,被不明所以欺负的感觉。还没等我说什么,忽然她就讲:“小米给妈妈活动活动鼻子,小米会帮妈妈活动鼻子了。”即使黑着,我也仍然能感受到她的骄傲。

她前一阵子感冒,我会用手指给她轻轻揉捏鼻翼。





小米听儿歌:爸爸妈妈去上班,我上幼儿园。幼儿园里朋友多,不哭不闹真快活。

刚一遍后,她就开始唱了:

爸爸妈妈去上班,我上幼儿园。幼儿园里朋友多,做做游戏唱唱歌。

这改词能力,让我叹服。尤其是改后的散淡超然感



走在街上,看到城管的敞篷车,小米兴奋地叫:叮叮车。

注:叮叮车是花园宝宝的坐骑。



小米放屁了。米爸:小米放了两个小臭屁,对不对?(小米说:小孩只能放小臭屁,大人才放大臭屁)。

小米:不对。小米放了三个小臭屁。

原来还有一个无声的。



我和小米玩着。

我:米崽崽,我喜欢你。

小米:妈妈不说“我喜欢你”。

我:那妈妈要说什么

小米:妈妈要说“米崽崽,我爱你”





我侧躺在床上,小米在我身上蹲着,踩得我生疼。她一次次地爬上来,又假装摔下去。

摔下后说:这真是危险的地方。我一下子掉到了菜园子里。

然后笑得“咯咯咯”。

我假哭。

小米:妈妈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请原谅我吧

我不答,继续哭。

小米就把小脸凑过来,开始亲我。

边亲边说:没关系,妈妈。我还是一样喜欢你。

晕倒啊,我的话都被她学去了





小米打哈欠,我跟她学,张大了嘴巴。

小米说:妈妈,请不要吃掉我。

(这个写过了,再写一遍)



我穿一双红凉鞋,是西瓜红的。小米的是天蓝色,米爸的是黑色。

一家人正走在路上,小米忽然指着我的鞋子说:妈妈的鞋子是西瓜红的。

我:哎呀,小米说得真好!

她受到鼓励,立刻指着自己的鞋子说:小米的鞋子是西瓜蓝的

我问:爸爸的鞋子呢?

小米得意地说:西瓜黑的。



  有一阵子没写了,没有刻意记录,许多的美好都融化在平常日子里,了无痕迹。

   1、 小米今天发烧了,上次发烧是上周六,37°6,睡了一觉就好了。这次最高温度38°6,腋温。在幼儿园一周没午休了,下午一下子睡了四个小时,烧没有退。晚饭前后都在出汗,我燃起了明天继续送她入园的希望。犹豫了一会子,还是决定给她洗澡,只不过在严中慧的提醒下,做好了出浴的保暖工作。十点半,小米入梦,我量体温,37°4,我赶紧告诉米爸去。
    小米睡觉前躺床上,带病演出:
    鼻涕擦干净(两只小手的食指来回在鼻子那里横向移动);
    指甲剪干净(屈肘,两只小手手掌向外左右摆;
    脸儿洗干净(两只小手手掌与小脸相对,画圈做洗脸状);
    妈妈和我亲一亲(两只小手掌贴在嘴巴上)
    mia!(是kiss的声音。小手掌迅速向两边打开,不是直直的,有美丽的弧线)。
   

    我心里那个开心啊:小米跟谁学的啊?
    虽然关着灯,我看不见她的表情,那份自豪体会得真切:“是贺老师教我的~~”稚嫩的声音拖得常常的,还拐着弯儿。
    还没等我回应她,小米忽然就说:“妈妈,你也学一下吧。”
    然后我照着她的动作唱词,依葫芦画瓢。小米说:“妈妈真棒。妈妈和小米都是贺老师教的。”

    补写几个还记得的吧:
    2、暑假里,小米去外婆家,天已经快黑得看不见了,在通往我家的乡村公路上,小米坐公交车里忽然朝着窗外,兴奋地说:花,花,春天!春天!

    3、南京地铁站,珠江路地铁口。我还没有把票投入回收口,小米忽然兴奋地大叫:hi,爷爷奶奶。你们好!像一尾被人刚抓住的鱼。
         接下来的很长日子里,小米会一脸灿烂地以第三人称叙述:“小米在地铁站,看到爷爷奶奶来接小米,'hi,爷爷奶奶,你们好!'她兴奋地大叫起来。”

    4、
    米爸在唱歌,小米说“换一个”“换什么歌啊,崽崽?”“弯弯的月亮!”



    米爸唱《友谊地久天长》,小米知道是《猫和老鼠》其中一集的插曲。米爸问“小米会唱吗?”

    小米自豪地答:“我会看!”



  5、睡觉前,我配奶,正晃着奶瓶,小米等不及了。翘起脚,伸长胳膊使劲够,哪能够得着:“妈妈,请抱我吧。”“抱你,妈妈就没有手晃奶了呀。”

    但见她没有说话,一屁股坐地上了:“妈妈,你坐下来配吧。”

    我刚一坐下,她一骨碌爬起来,奶瓶到手!



   6、小米有三个姑姑:大姑姑,小姑姑,姑姑。大姑姑待她极好的,但不知为何,她总说”不喜欢大姑姑“,大概是大姑姑上班,和她相处的时间比较短吧。用小米自己的话说是“大姑姑不陪我玩”。一日,大家一起去叔叔家吃饭。饭前,小米忽然说:“大姑姑,我喜欢你!”大伙儿正讶然,她接了一句“我想吃东西”。我和米爸都不是见风使舵的人,这小人儿怎么这么会来事呢?人都是自利的,这样的说法能解释得通吗?我直到现在都没明白。



   7、昨儿晚上,小米忽然说:“大老师总是要和小老师说一会儿话。”

      我:“谁是大老师,谁是小老师啊?”

      小米:“唐老师是大老师,贺老师是小老师。”

      我心里笑了。唐老师丰满一些,骨架又大;贺老师瘦的,又小巧。想不到小米竟会这样去命名。

      小米接着又说:“我喜欢小老师,不喜欢大老师。”

      我晕。
4#
 楼主| 发表于 2011-9-2 22:30:42 | 只看该作者
幼儿园

文/长沙 刘尔笑


      幼儿园的教室似乎永远那么昏暗。北墙上的两扇窗,高高的,小小的。抑或根本没有窗。向阳处的窗户也许很大吧,不太有印象了。教室前后都有一扇门,灰绿色的。冬天的时候,后门会封起来。大大的,光亮亮的黑板的左上方是朱红的油漆划的四线格。底上两条是实线粗线;中间的两条虚线要细一些。
教室的地面是大自然的土地。沙土地被许许多多的小朋友的脚踩得硬实到刀铲不入的境界。这硬实的沙土地上一共多少块课桌呢?八块?十块?为什么说是“块”?所谓课桌是一块块长长的树板,树长得直些的话,桌子就直些;树干如果不太直,那桌子也就是自然地弯曲着。太多孩子在上面趴过,小手在上面画过,那板早就是光亮亮的黑褐色,并且布满了点点的坑洞。整个教室总共两排桌子,矮矮的,被中间一个过道分开。坐的凳子都是家里自己带的。每天上学带着,放学再带回家。有的孩子带的是小椅子,有的是小方凳,再有的就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窄长的小板凳。我特别渴望也有一把小椅子或者一张小方凳。哪怕没有颜色的也好。记忆里,我坐在教室的最后排靠后门的位置,但不靠墙。靠墙的是另一个女孩,黄黄的乱乱的短发,大大的眼睛。
      这个女孩,我似乎从来没看到她笑过。岁月里铭记的她与我之间的联系是下面这件事情:她用手指沾了口水放在桌上的小坑洞里,里面有黑色的泥,她就用手指在里面来回地转啊转,一边转一边骂我,骂的全都是农村泼妇骂街的那些内容。我呢?从来都是默然的,傻呆呆地看着她的手指,从来没有发出过一丁点的声音。她有时用胳膊肘捣我,不让我靠近她。而我已经很努力地离她尽量远。于是,我坐在那里常常就是胳膊夹着自己的身体......
      关于老师的上课内容我没有任何的印象。只记得,每每老师让我写字,我不是说“没有本子”就是说“没有铅笔”。其实,它们都安静地躺在哥哥背剩下的一只发了白的军绿色书包里。结果是,我幼儿园读了两年。
    我的幼儿园老师是一个很普通的女孩子,姓“揭”。她梳着两条辫子,搭在胸前。眉眼的已经全然没了记忆。她是一个“哑嗓子”。所谓“哑嗓子”就是农村人宝贝自己的孩子,怕因什么病而夭折,就请人把孩子的声带用什么工具挖残了。据说这样可以活得更健康。而“哑嗓子”并不是谁想挖就能挖的,必须是有门路的才可以。
其实,如果一切正常,我的老师并不是这个揭老师。幼儿园里只有一个老师,姓张。她跟父亲是同学,教过大九岁的哥哥,教过大我五岁的姐姐。张老师会唱歌会跳舞,人也和蔼。可是,不知道为什么,那两年是代课的揭老师教我们。班里有两个孩子也姓“揭”,一个叫“揭硕”,一个叫“揭莹”。揭硕声音柔柔的,很活泼;揭莹有黑黑的眼睛,卷卷的短发,内向一些。揭老师经常喊她俩唱歌跳舞。
    说到唱歌跳舞,仿佛只有《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这首歌还依然鲜活在记忆里。老师让小朋友们在讲台上载歌载舞。那么多的小朋友都兴高采烈地唱啊跳啊,观众只有两个。一个揭老师,一个我。

       我上幼儿园的时候,还偶尔尿裤子。尿裤子后,老师就让自己回家。我一个人搬着小凳子寂寞地穿过整个大村子,然后孤单地走在漫长的路上。一旦入我自己的小村庄。我就匍匐在一个坑涯上,草丛里,自己跟自己玩“过家家”。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天与地。直到大队的学生喧闹着走在放学路上,我才慌忙背起书包往家跑。怕落在了哥哥姐姐后面,比他们晚到家,那样就少不了母亲的一顿责骂。

     我家住在村子最后面,唯一的近邻是南面三十米开外的远房大爷家。东边是比运动场还大的一片树林。每棵树都有碗口粗,大半是槐树和白杨。紧挨着西屋是两棵二十多年的槐树,槐树后是一个狭长的小些的坑,与北面的大坑相连着。这大坑与堂屋之间还有约莫三米的距离。堂屋西北角的坑沿上是三棵经年的老柳。东北方向是一片空地,空地与大坑相连处是三棵二十多年的白杨。这个大坑应该与一个标准的运动场仿佛大小。坑后是无垠的田野。坑里有花有草。最常见的一种花的茎叶跟艾草很像。只是不蔓不枝的,中通外直的。叶子比艾草的绿要浅一些,背面也不是白色,而是跟正面差不多的鲜绿。那花的长相跟芝麻花比较像,结构也仿佛,只是芝麻花更柔软娇嫩一些。这花呢,秋天成熟的时候果子有些棘手。 幼儿园那时是上下午各两节课,而中小学是三节。所以,每天放学回家,母亲多半还没有烧好饭菜。这时的我就飞奔到家后的大坑里去玩了。
    和煦的春风里,灿烂的骄阳下,茅草如火的秋日里,我在大坑里的花草间奔跑着,也安静着。奔跑的时候多半是追蜻蜓,安静的时候是在捉蝴蝶。记忆最深的是炎炎夏日,我脱了穿到快要破了的一件黑红白斜格子 小褂,举在头上扑蝴蝶,头上的汗水顺着脸往下淌,没有手来擦 一下,一直追扑着一只深黄色翅膀上有黑点的蝴蝶,一下一下,又一下......直到母亲大声地在院子里喊我吃饭。

   我就是在这样的状态里,过完了漫长的幼儿园,升了一年级。那一年,我七岁。



一年级


      幼儿园留级生升入一年级,照理应该基础打得比较牢,学习要好一些才对。可是,在我,却不是这样。种种迹象表明:我是个学业失败者。
    一年级的教室里虽然有着和高年级一样的日光灯,一样的大窗户,但同样有着幼儿园里的木板样的课桌。大概五个人一张桌子。我坐在教室右边四五排的样子。最外面的是组长师桂香,第二个是我。每每下课,大家都在外面疯玩着,只有我和组长两个人在教室里留守。组长或站或做或在我旁边转圈圈。我则怀揣着一颗遨游的心奋笔疾书。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我没有完成,要在组长的监督下利用课间休息的时间写好。我的字连自己都认不出,写了什么更是不晓得。但是,我不想为难组长,更不敢与老师对抗。我想语文老师肯定打我了,可是我不记得。
        语文老师姓张,名景矩。是我们的班主任。一年四季理着平头,脸黑齿白,嘴巴酷似北京猿人。也是常笑的。可是一年级的整个上学期,我从没有感觉过他的和蔼。
      下学期,不知道什么原因,我忽然成了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作业常常被老师从作业本上撕下来,贴在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里,上课时也屡屡被表扬,张老师说我的字写得好。好吗?不记得了。有印象的是,字写得很大,也比较工整吧。总之,我忽然从“差生”名单里消失了,还成了老师眼中的“红人”。究竟是为什么呢?我多次问过自己。如果硬要找一个解释的话。我想下面这个理由似乎比较合理:
      哥哥姐姐都很爱看书,这自然影响到了我。清楚地记得,我拿着小人书在床踏板上坐着,大声地读:啥啥啥啥啥啥啥人啥啥,啥啥啥啥啥上去,中啥啥啥......我识字很少,但热情很高,虽然一页小人书上大多只有两行字,我能读出的也仅仅一两个,三四个的也有,很少。不认识的一律用“啥”代替。所以就是不断的“啥啥”,但碰到自己认识的字是多么兴奋。配上生动的图画,大抵能猜出来意思。还记得那时候我看了《英巴图历险记》、《红旗谱》、《柏林之围》等等小人书。最有可能的就是,在这样的时候哥哥或者姐姐告诉我要好好学习自然认识的字就多了,能看更多的书。可是,我竟不记得有这样的教导。是我自己顿悟了么?不得而知。
      “印象很深刻”,我在期末捧回了一张“三好学生”的奖状。父母应该是高兴的,但未必特别高兴,因为我家围绕着一张普通海报大小的毛泽东像的是整墙的奖状,以至于后来,母亲就用奖状来剪裁“鞋样”。

      还是要写一写数学课,虽然在我的脑子里,上学好像只与语文课相关。教我们数学的是一个女老师,个子高高的,从来没有见过她的笑容,唯一觉得有点亲切的是她儿子和我姐姐是很要好的同学,叫杨波。
      一次,我上数学课的时候睡着了,忽然觉得后背疼,一下子醒了。侧身怒问同桌:“你打我啥?!”同桌没有说话,只默声用手指指我后面,数学老师正拿着“教棍”站在我身后,我仰视着她,什么声音都没有。她肯定骂我了,可我一句也不记得。



二年级


         二年级的老师姓崔,慕强是这个三十余岁的男老师的名字。崔老师个子不高,眼睛大大的,只是大大的。他教我们数学,也教语文。

      数学课上,崔老师,讲解题目,算错了结果。
      同学们说:“老师,错了!”
    “哪儿错了?”他厉声问。
    “结果是××!”
    “我就是要看看你们能不能看出来!”崔老师说。
     在我的印象里,这样的试验有过不少次。

       语文课上,崔老师时常停下来正讲解的课文,讥笑某个说话的同学,“××你多大了?才学会说话?比小孩说得好是吧?”
      每每学到古诗文,教室里都是静悄悄的。因为,崔老师从来不讲解,只是拿着教参,一节课又一节课的在黑板上写啊写,写一黑板又一黑板密密麻麻的粉笔字。我们就抄啊抄,手酸到不行,书页的边边角角里都是满满的小小的字。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跟不上崔老师的速度,他写得太快,经常地催促我们:“速度太慢了!快点抄!一会我就要擦了!”,有时我们实在跟不上,但也有抄完的同学,他就让我们在书上留个空,先抄黑板上的。等终于把所有的内容从教参上搬到黑板上,他就离开教室了,留下我们,继续抄啊抄。
       我虽然后来自己背诵过很多古诗词,但对古诗文的语文课最初最鲜明的印象却是体力劳动。

      每个学期的家庭报告书都会拿到家里。记得二年级的家庭报告书上有一句是:该生虽然成绩尚可,但上课爱做小动作......


三年级


      三年级的语文老师,还是二年级的崔。这个ABCD也不会读的老师,这个能把竺可桢发音成zheng 可 la的老师。这个把古诗文变成体力活的老师。数学老师是曾教我一年级语文的张老师,一笑起来一口亮亮的牙齿的老师。
      三年级开始写作文,我傻傻地不知道怎么写才好。正难为着,崔老师拿着魏治中的作文榜样大家。 于是,我在焦灼万分的时候,踏上了魏治中刚刚走过的路。我写我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国家。如果没有记错,我的第一次作文成绩是80分,唯一比我高的就是魏治中,85分。
    (专门写写魏治中吧 )魏治中的爸爸妈妈都是学校的老师,他妈妈曾经教过我们四年级的数学,姓师。魏治中就坐在第一排。冬天老会流鼻涕,师老师讲着课忽然就停下来,在全班同学等待的眼睛里,掏出手绢给儿子擦一下鼻涕,然后继续接着讲。他的爸爸是初中的语文老师。我们早读课,或者偶尔的自习课上,经常能看到魏老师的身影。他有着被魏治中遗传了的大大的微笑的眼睛。质感磁性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音调,读起课文来让我屏住了气。两位老师都曾教过我的哥哥姐姐。
     魏治中大抵比我小一岁。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经常看到他坐在初三老师办公室前的乒乓球台下面专注地看报纸。他很聪明,一直担任学习委员。感觉里头是个很认真的孩子,说话经常一本正经的。
       印象里,我一直比较羡慕魏治中,学习那么好,爸爸妈妈都是老师,可以得到老师的宠爱,学费还可以减免再减免。(那时候好像有政策说教师子女学费能够减免一部分,父母都是教师的话,减免更多。)可是自从一次数学考试后,我又有些同情他了。
     那时的我们,每天早上八点半,上了两节课后会放学,回家吃完早饭,才开始正式的上午的课。那早上的课一一般就是一节早读加一节数学。一天,大清早的,张老师要考试。于是,大家都被拉到了操场上。那时的我们,两人共一套桌子、条凳。每次考试,一个人用条凳的话,另外一个就只能自己随便拿张纸或者一本书垫屁股。天气好的话,除了腿怎么放都不舒服外,其他都还好。赶上天气不好,冷,或者地湿,屁股就是凉凉的,让人难受。那轮到用条凳的,就比较的得意。把凳子翻在地上,背靠着一边的腿,脚蹬在对面的两条腿上,特别的舒坦。
       就是在那样的一个考数学的大清早,魏治中没有轮到条凳。不过因为他家就在学校里,所以他能够在课间十分钟里回家拿张椅子,还可以剩五分钟。
      数学题不太难,但想来有几个还是不容易做。我一向是心不在学习上的,家里人也从来没有让我感觉到有什么严要求,会做的,都写好,不会时,苦思而不得,也随便扯一个答案,不会空着。
     下课铃响了,我还在想一个不会的填空题,心里有些急。等到还剩几个人,在那个括号里上,我随便写了个数字,就交上了。我在教室里收拾东西的时候,操场上已经空旷得很,少到只剩下魏治中,趴在椅子上认真地写算。似乎因为剩下的是魏治中,数学老师仍然耐心地在等。魏治中的爸爸已经在家等不急,开始来找他。笑着跟数学老师打过招呼后,慢慢走到魏治中身边,俯下身来。忽然就听到“啪”的一声,魏治中挨了一个耳光。我心里一震,数学老师也过来劝解。原来魏治中为着一个不会做的填空题抠了近一节课,后面的题目一个都没有做。

    等四年级上了一学期,魏治中一家就调离了学校,去了其他镇上的一所高中。
后来,听与魏治中家同村的我的表哥说,魏治中高考到了“国防科技大”,他爸爸说是要他要好好学习,将来跟美国干!
   

言归正传
    张老师喜欢人用尺子把算式的等号划的长长的,直直的。每次作业下来,有长长的直直的等号的同学如果都做对的话,就能拿最好的分数。如果没有那样的等号,即使答案都是正确的,也只能是次一等的成绩。我为了拿到最高分,也开始划。作业不多时,还好。作业量大的话,做起来就特别耗时间。不过为了有好成绩,大家没有抱怨过。
    有一回是星期天的作业,张老师让完成练习册的三个练习,还说,到时要检查,做得好的有奖励。我于是,周六的晚上就开始做,星期天一天都在做。那时正学列竖式解题。每一题都要演算、验证。为了怕算错,一道题通常会做两遍,草稿纸上确保对了,才会誊写到练习册上。誊写的时候,还小心地用尺子划长长的直直的等号。练习册是32开的,很费力。但是想想老师说有奖励呢,就会再卖力一些。其中有六道题要竖式演算,我觉得地方小。特意找了张纸,仔仔细细地用小刀裁成一个长方形,把确保准确无误的答案小心地誊写在上面,夹在练习册里,尽力塞紧。然后,我憧憬着被老师表扬奖励的那一时刻。
    等周一数学课上,老师开始表扬做得好的同学,每个被念到的名字,都可以领到一个新的练习本。我心里兴奋着,还尽量表现得一副平静。开始没有我,应该在后面吧,我笃定地想。等到都念完了,我整个人都成了灰灰的。
    张老师再说什么,我没有听见了。直到听到我的名字,我走到讲桌前,他给了我三巴掌。大大的手结实地打在我的头上,嗡嗡的。
    原来,我夹在练习册里的那个写满了算式有着长长的齐齐的等号的纸片不见了。


    忘记说,我读三年级那一年是1989年。我们随着教科书发下来一本《谁是当代最可爱的人》。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薄薄的一册。淡蓝色的封面,上面是一个红领巾鲜花给一位带着钢盔握着枪的人民子弟兵。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没去过天安门,从这首歌里仿佛天安门里一片光明。可是,那书中的天安门里到处都是拥堵的人群,荷枪实弹的子弟兵。李国瑞、刘国政这样的十九岁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被烧焦了尸体挂在灯柱上,肠子露出来......实在不适合孩子读的书,可是我看了很多遍,掉了不少眼泪。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残忍的人......




五年级


      五年级的老师中依然有崔,从二年级一直伴随我的老师啊,他在我耳边一飞就是四年。这一回,崔老师教数学,理所当然地,我没有任何数学课的印象。
      语文老师是韩桂侠,一个中年女老师,短发微卷,衣装永远得体,会化淡妆。许是教过哥哥姐姐的缘故,她对我颇有些印象。看似木纳的我感受到了老师对我的不同。她提问我时,经常会叫成姐姐的名字。哥哥小升初时,作文是90分,她也记得。
      我对语文课本还有不少记忆。第二课是《小站》,第十课是《十里长街送总理》,十三课是《狼牙山五壮士》,十六课是《再见了亲人》,十八课是《伟大的友谊》......刚一开学,没有学新课时,韩老师在早读课上已经允许我们到正批改作业或者备课的她的身边背诵。我和另外一个叫王忠宾的男生去的次数最多。虽然语文课本还是新崭崭的,可是那些要求背诵的课文都已经能够流利地背诵了。
    作文课上,韩老师经常读我的作文。她还要我们写日记,也常读我的日记。那时,父亲正在“拉脚”,从村头的棉花收购站往七八十里地外的县城送棉花,早早地吃了饭,带两个饼子就上路了。去时走着,赶着驴车,到了地方把棉花包打开卸完,坐驴车回来,驴在吆喝声里跑着,父亲坐平板车上啃饼子。回家来,早已是满天星斗。我在日记上写父亲的辛苦,最后不忘写上“要我怎样报答您,父亲”之类的话。想来那时,虽然对父亲的劳苦有些感性的认识,但那结尾多半还是为了“写”而写的。而韩老师仿佛很欣赏这样的感情和写法,我记得她读了这一篇,还要同学们向我学习,不能流水帐,一定要有感悟等等。
      那时的考试,满分100分,考一节课,作文常常不要求写。我一般都是65分以上,大概不总是第一,也没有掉下来前三。因为韩老师觉得我学习好,改试卷时就会有些轻信。第一项“根据拼音写生词”,偶尔有不会的字也不会空着,写个象形,十之八九不会被判错。记得,一回是写“尴尬”,犹豫是否有“点”,考虑的结果是,一个写“点”,一个不写。现在想来,我其实不老实,很会投机。结果,那次是学习委员张旭东改试卷,我就没有能够侥幸了。
     放学要经过韩老师家,有时我跟伙伴们正走着,韩老师骑车经过,总会喊我一声,问我是否坐自行车,我总也不好意思,一次也没有坐过。有一回下午上学,路过韩老师家门口时,习惯性地往里头看。刚好韩老师在最里面的门口站着,我不知哪里来的勇气,就走进去问她借作文书。她拿了几本《优秀作文》给我,嘱咐我好好看,要爱惜书。我看后还她时,照例是去她家,记得有本书书脊最下面破了一点点,我用透明胶粘上了。我告诉她时,她对我说“谢谢”。
    有一回在办公室不远处,一株冬青旁有个纸片,她看到,让刚好路过的我捡起来。我弯腰捡起,然后送到她的手上,也说“谢谢”,我只是脸红地笑笑。她笑着说“你应该回答'不用谢'”,我的脸更红了。
    其实,韩老师也是普通老师,喜欢学习好的学生,对“差生”也是讽刺挖苦的。那时,隔壁村小解散,五年级的六个学生并到我们班级。其中有两兄弟,一高一矮,都很瘦,叫我只记得其中一个叫袁星灿。有一回作文,老师让写“我的母亲”,他俩自然写同一个妈妈。写到天冷时,他们不会用形容词,只说“冻得慌”,韩老师读给我们听,换来全班同学的嘲弄,两兄弟都很窘,不知所措地站着,头深深地埋在胸前。其实,两兄弟很老实,也用功。只是底子差,原来的学校老师又不负责,才成了学困生。后来兄弟俩就没有再读书了。
    同样转来的,还有我的同桌袁丽。一个大眼睛、学生头、很健康结实的女一个孩子,朴实善良,喜欢笑。学习成绩同样不理想。夏天里,她总有零花钱用,不会多,五分,一毛,偶尔两毛。那时的冰棍五分钱一根,她有一毛钱时会买两根,给我一根。只有五分钱时,就买一根,你一口我一口地吃。我好想从来没有零用钱的,但吃她的冰棍却不觉得欠她什么,总那么心安理得的。她虽然成绩不好,但总那么笑着,课堂上老师批评时,也会低着头,下了课却是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的,依然跟我一起嬉笑打闹。周末时,我经常骑车去她家玩,她的父亲在建筑队打工,母亲一个人忙里忙外的。人很和善,不过分热情,也不冷落人,让我觉得在她家里很自在。袁丽也是五年级后没有再读书。我们的联系渐渐少了,六年级时我还会去她家里,上初中就没什么联系了。
    与袁丽同村的另外一个女孩叫贾淑艳,脸有一种精致的俏皮感,扎着个马尾辫,头发有些卷。袁丽只是跟我一起时很活泼,而贾淑艳就外向一些,跟不少同学都有说有笑的。班里最调皮捣蛋的男生王森不知怎地很不喜欢她,经常骂她,还打她。这时的她总是猛地沉默下来,有些窘地坐着或站着。有一回,王森直接拿凳子朝贾淑艳砸去,两人隔着一段距离,贾淑艳又没什么防备,刚好砸在后背上,闷闷的一声响后,贾淑艳一个趔趄,但没有摔倒。她回座位后,就趴桌上哭了。我虽然一向不喜欢学生打小报告,但这一次,是我把事情报告给了韩老师。王森自然挨批评了。他知道肯定是我“搞鬼”,因为没人敢。一次午饭后,王森走我跟前,质问我“是不是你”,我没有否认。自然,他上来打我,我并没有像贾淑艳似的默坐着,我还击了。虽然不示弱,但并没有占上风,他的一边脸肿了,我的鼻梁也疼了很多天。这是我唯一一次跟人打架。自此后,王森见我总笑着,关系一直不错。贾淑艳也因此跟我走得更近了。
    我人缘一向不错,很少跟同学闹矛盾。五年级时,我坐在北面第三排,与袁丽同桌,王忠宾坐第二排,与张世远同桌。我靠墙,王忠宾靠走道。不知为什么,我跟王忠宾吵架了。他拿过我的语文练习册,用钢笔甩了很多墨水在上面,隔几页胡乱涂甩几下,一个练习册上污着满凌乱的纯蓝墨水。我自然是恼了,拿起我的蓝黑墨水瓶,整个朝他泼去,结果王忠宾军绿上衣上满是墨水,半个脸也成了蓝黑色。他一下子石化在那里。而我,笑了。心里特别畅快。
    韩老师布置作业特别多,经常一个单元的生字词和重点词汇要抄写三五遍,有时还抄课文。很多个周末,玩得时间都寥寥无几。有一回作业,王忠宾写完了一个笔记本,而我一个大本子写了13行。那时,我的字非常小,又刻意写得更小。王忠宾说我肯定落下很多,我让他查。于是,我们互查,结果是他落下不少。虽然他写了一本子,但字很大,有稀疏。这事,我没有告诉老师。
    老师作业多,其实激发了我的智慧。我发明了一只手拿两只笔的快速作业法。一写两行,两遍就写好了。很快,这个方法风靡全班。而韩老师批改作业时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异样。直到我们读了六年级时,下一届学生如法炮制,被韩老师发现了,她才知道是我们班的创举。
    韩老师也给我们上音乐课,她识谱。教给我们《义勇军进行曲》,但多半时候,她都是让会唱歌的学生扮演音乐课的主角。王森和他的堂妹王庆就是这样的主角,还记得一次音乐课他俩合唱那时热播的电视剧《情义无价》的主题歌。那时的我,很羡慕他们会唱歌。
    后来,初中部教英语一个老师的儿子来给我们上了一个月的音乐课。这个张老师戴着眼镜,脸很白净,斯斯文文的,声音也很好听。他上课时,穿西装打领带,总温和地笑着。他教过我们什么歌,我早已经不记得了,印象深刻的是一种温煦的感觉。
5#
 楼主| 发表于 2011-9-2 23:03:46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学界兄长们
文/长沙 刘尔笑

   
大概三年前,我跟老公开玩笑说,在学界我有三个哥哥:大哥刘小枫,二哥刘亮程,三哥刘铁芳。现在想来,其实不严谨,刘亮程属于文学界,而非学术界人氏。也许换上刘晓东老师会更合适一些。不分那么细了,中国学界吃条条框框的亏太多了,都说说吧。

      刘小枫,相信很多人已经把他视为大师了。刘小枫的文笔很好,好到别人学不来。没办法,老天赏了饭碗,自己又够勤苦,自然万人仰视。老公说他很“狡猾”,我只觉他圆润得智慧,文字大气而隽永,让人感觉辽阔又温婉。也因此,许许多多的人能够欢喜地透过他的文章,接纳了他的思想。他的学养深厚,思维独到,文字又好,让那么多初读的人无法自拔地被醍醐,从而一生愿伴其左右。可惜,我这位大哥虽然高大,但不够文气,让很多女孩子失望了。也许上了年纪会不一样。对那一天,我满怀期待。

       刘亮程,我没法子去形容他。他的文字只能静静地读,读了让人更宁静,静到融入天地间。我不会想要住到他的“黄沙梁”,因为在我有自己的“黄沙梁”。其实,钟爱刘亮程的文字的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黄沙梁”。仔细地去观察一条狗,耐心地去研究一株树,或者,跟一头驴通灵...... 我的二哥,他会让人想要回归,归于乡土,归于寂寂而又活力无限的永恒天地......

         刘铁芳,一个深情的教育人。我一直觉得刘小枫是理性诗性浑然交融,刘铁芳是诗性之上的理性;刘亮程性灵,刘铁芳性情。教育,本是一个理想的事业,需要怀抱理想的人去做。无论怎样努力,总也不会达到那个所在。但有北极星的指引,我们毕竟不会迷失方向。刘铁芳有苏格拉底的愿望,但未必有苏格拉底的狠心,能够催压着人一点点地看清自己,看清人事。所以,在苦苦思索追问之后,他所愿就是烛照人前行。烛光,微弱而温情,透着他的审慎而淡淡的悲悯和力量,展现着他温暖人心的教育情怀。我的三哥,我跟他是有几分相似的。所以我有时很矛盾,不知是选择一个同类比肩,还是找一个更理性的人去追随。

       刘晓东,一个豪爽的友人。许是因没有太多的现实相关,所以交往得轻松洒脱。也更或许同为一方水土养育的高祖后裔,才在性格上亲如一家?刘晓东老师,其实跟刘小枫有几分相似,在外形上。说话一句是一句,实实在在的,但也鼓励人。还记得在书店短暂而又开心的漫谈,邀约他一起吃饭,他说“我得赶紧回家了,我老婆还在家等我呢。” 说说文笔吧,我们那个地方的人,写出来的东西就如同被黄土高原的风吹过了一样,少有清新,看看赵本夫的书就知道了。难道是因为少了水,而处处实实在在贫瘠的黄土地的缘故?刘铁芳是把自己的诗人气质融入文章中了,刘晓东同样具有诗人气质,在自己的专著中引用了荷尔德林的诗,很难得了。

      带点认真,带点调侃,写下上面的话。很愿意写点长一些的文字,无奈日光琐屑。等夜深的此刻安静下来,女儿睡梦里的一声轻唤或急喊足以把整个思绪打乱。罢了。
6#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12:35:14 | 只看该作者
老山羊之歌

文/长沙 刘尔笑


      西班牙诗人希梅内斯的《小毛驴之歌》是一个散文集子,诗一样的语言。读他,我想起自己的童年。



    我家在村子的最后面,除了前面有人家,东西皆是林子,后面是一个大坑,坑边三棵高大的白杨树,坑后是无垠的田野。

    院门朝东,前面是一片开阔地。夏天的晚上,一家人会出来乘凉。多半父母会讲起自己的小时候,也说我们幼时的顽劣。更有时,躺在席子上,兄妹仨一起看月亮,闲聊些书中人物。也或者姐姐吹口琴,爸爸吹笛子、敲玉鼓,哥哥唱歌,有时是豫剧。

    记得有一回,就在这样的夜晚,我和哥哥去“爬瓜”,我在路边放哨,他进棉花地去偷瓜。现在想来,晚上在棉花地里谁能看见呢?我的作用也就是多抱一个瓜了。这样的事情是一定不能给父亲知道的,母亲是否晓得,我不记得啦。   

   晚上的更多时候,哥哥带我去捉幼蝉,拿手电筒、长竹竿,一棵棵树转过。林子里手电筒总是很多的,但似乎幼蝉更多,永远捉不完。有时,哥哥会生一堆火,蝉会不断飞来,我则会高兴得跳叫,并没有觉得残忍。白天,我会拿着爸爸做的捕蝉工具(一根长竹竿,尽头是用铁丝圈固定的敞口塑料袋),到处转悠,不亦乐乎。
     到了冬天,吃完晚饭(家里叫“喝汤”),父亲常常把我揽在怀里,坐在灶前的柴草堆里,一家人聊天。除了说小时候的故事,父亲会出很多类似于“鸡兔同笼”的古怪题目给我们(搁到现在就是“奥数”了)。现在想来,厨房的那一豆灯光真叫人温暖。



    小时候,我总是疯玩,假小子一个。不光是头发短,也因为常常只穿一条短裤到处跑。印象里似乎只有走亲戚和上了学后才开始穿上衣的。还记得邻家嫂子在门前的槐树低下跟母亲说:“二妮子那么大了,还让她光个膀子到处跑啊?短裤也脏啦,该洗洗啦。”母亲答:“谁有空管她啊?”那时我该有五岁了吧。

我满村子跑着玩。到了晌午,母亲喊三遍,我能回家吃饭,她就肯定是满足了。到现在我都奇怪,为什么整天光着脚丫子,却没有被瓦片、碎玻璃啥的扎到。

上了幼儿园,老也不听话。老师一让做作业,不是没有本子就是没有铅笔,啥都不会,结果就留级了。记得我那个右边的同桌(那时的桌子,长长的一个树板,歪扭成桌子,四五个人在家搬了小板凳就坐成一排了)总是挤我到角落里,划上界限,不准我越过。还老会用很恶毒的话来骂我。我是个很淘的孩子,却不会欺负人,更不会骂人。但我一直奇怪,为什么那时候她欺负我,我从来都是逆来顺受的。这实在不是我的性格。
     我的淘气在放学路上尽显。追逐打闹是家常便饭,不提也罢。记得一回放学,我爬树折柳枝,做柳笛。那么小的一棵树,小到六岁的我爬上后,“咔嚓”一声断了。我掉在拔节的麦田里,一骨碌爬起来,顾不得疼,一溜烟跑回家,老长一段日子不敢走那条路。

很多时候不及时回家,和邻家的男孩玩过家家。那时的天气,暖暖的太阳、红红的花。  
     回家后,多半家里还没做好饭。不用我灶前烧火的时候,我老会跑到后面大坑里,脱了褂子,顶在头上,捕蝴蝶。狗尾巴草、艾棵棵以及不知名的花草里穿梭的我总满头大汗,乐此不疲。可是,捕到的蝴蝶哪去了呢?







童年里如果没有奶奶,会少了岁月悠长。奶奶的存在,是历史的鲜活。从我有记忆起,奶奶就是满脸皱纹,瘦弱慈祥的老太太。很多时候,我会听她讲自己的故事。奶奶兄弟姐妹七个,她最小,人人都疼她。有个舅爷是唱大鼓书的,走街串巷到过不少地方。奶奶自是知道一些,会唱给我听。姐姐读中学后,冬天换我跟奶奶一起住。铺床时,常听她唱“头顶西山靠北墙,那是奴的个床。”更多时候,是听她“诵经”。

奶奶19岁被洋车拉去县城“上了一个月的学”,“睡觉都有人看着”。白天上课,男子跟妇女分开,该吃饭了,大家排队去,男子一队,妇女一队,走路都低着头。谁要是抬头了,老师会骂。一个月后,大家轮流到一个人面前,吃糖,就算学成“受洗”了。奶奶十九岁入了天主教,做了七十四年虔诚的教徒。每日祷告,早晚,饭前,以及一切闲暇时候。我最早知道“十诫”就是从奶奶那里。奶奶临去世那年,每天早晨,天刚亮,她都会对我说,她在墙洞的光亮里看到天父了。“二妮儿,你看见没,天父对我笑呢。”我不是教徒,自是没福气见。至今“在天我等父者,我等愿尔明显圣”这样的经文,我都记着。

奶奶屋子里很黑,跟我家一样的土墙,一个小窗子,被一大口棺材挡住大半个。棺材上放着她的日常家什。棺材对面靠墙是奶奶的床,床边是根电灯绳子。奶奶直到去世都没弄明白,点灯是拽一下绳子就可以的。常常停电,就更不知道为什么那绳子时管用时不管用的。

奶奶屋子里没有钟表,也就没有时间。我虽然学习不好,也一样要五点多起床。大冬天的,怕迟到,总提心吊胆的。有一回,半夜醒来,看到小窗外面亮的天,慌忙爬起来。开了门是大大的月亮,白白的夜。不知道时间,一个人穿过一个村庄又一个村庄,忠诚的看家狗们不断被我吵醒,吠叫声此起彼伏。到学校时,大铁门上的锁赫然。我倚着门,身上是哥哥姐姐穿过的小黑袄,并不记得冷。回想起来,脑子里是一地白月光。





上学之外,印象里最深的似乎还是放羊。我家总会养羊,并且只会养一头。总是那一头纯白的老山羊,即使生了小的,也是卖掉,继续养它。到后来,它吃得越来越挑,草要用绳子吊着才肯吃,若掉地上了,看都不看一眼。

小学、初中的周末以及暑假,放羊是我永远的功课。让我去放羊,母亲的话总是:“卖了羊给你交学费”。说是放羊,也就是让羊随意吃草,只要不啃到庄稼就可以了。人家的羊,往往是拿楔子楔在坑里,长长的绳子,绕圈吃,一遍一遍的。

我家羊的待遇会比较好。田间小路上长有丰美的草,我会牵着羊,把绳子收得短短的,看着它吃,既让它吃得舒心,又不会啃到庄稼。其实,这样的好日子也还是不多,对羊来说,该是盛宴。很多时候,我都是拿着本书,在大坑里随着羊走,只要不到坑沿上去,我连看都不看它一眼。

夏日午后,就是在与羊为伴的日子里,我看见金鳞鳞的一塘水,想起徐志摩的康河;傍晚时,一个瘦高的少年和他的羊,一同沐在夕阳里。是一个剪影,留在心头。

现在想来,我似乎该感谢那头老山羊,如果不是它,我会失掉很多感受美好的机会,也不会拥有那么多惬意的阅读时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8:44 , Processed in 0.07866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