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打”出的精彩课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5 09:01: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打”出的精彩课堂
文|高修军

      近日听了《林冲棒打洪教头》。这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改编自《水浒传》第八回“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执教者紧紧抓住题目中的“打”字,展开了别有兴味的教学活动,对文本意义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体悟都实现了情智的融合,令与会者拍岸叫绝。
一、从课题读出“打”字,“提领一顿,百毛皆顺”。
课题是“林冲棒打洪教头”,能不能概括为一个字?从这个“打”字,你会有什么样的疑问?
本文偏重于叙事,而叙事的文章必须得抓住情节,这个“打”字就是主要的情节,为什么打,怎么打,打的结果如何?看似简单的问题,却串起了整个故事,这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质疑能力的突破口。这样一来,一篇文章对于学生来说就了然于胸了;对于教师来说,也消除了其他信息的干扰,使得教学简约、扎实、有效。
二、从文章追问“打”字,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文章的主要人物是林冲,他是“打”的施动者,这种“打”是一种怎样的打呢?是逞强斗勇地打?是惩恶济善地打?还是申张正义地打?这个问题冲破了平庸的情节铺陈,直逼文本细节和人物的形象。
1、“打”得有理。
洪教头是无礼的,他面对客人“全不理睬”、“冷笑”,而且还百般讥讽林冲“依草附木”、“骗吃骗喝”;洪教头是霸道的,“跳起来”、“越发想要跟他交手”;洪教头是显摆的,“拿起一条棒掂量一番,独自耍了一阵”;洪教头是贪婪的,“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明明是一场武艺切磋,洪教头却下手凶狠,“恨不得一口吞了林冲”、“劈头打来”“气势汹汹”。
士可忍,孰不可忍。面对这样的一个飞扬跋扈的恶人,谁能不义愤填膺?所以林冲打得是有理的。
2、“打”得有法。
林冲的“打”还有办法的。面对着洪教头的“把火烧天”的狠招,林冲用了一招“拨草寻蛇”轻轻化解;林冲“打”得非常镇定,能够及时抓住对手的漏洞“他一个踉跄,还没有站稳”,巧妙出招,“那棒直扫到他的小腿骨上”。
中华武术讲究四两拨千斤,林冲不是以硬对硬,而是采用了迂回的方法予以化解,并能够抓住时机巧妙出招。这样,一个武艺超群、有勇有谋的林冲便跃然纸上。
3、“打”得有智。
林冲“打”得还是非常聪明的,面对着不公平的比武,他在战了几个回合之后,出乎意料地跳出圈外,说“小人戴着木枷,就算是输了吧。”好一个“就算是”,听出来委婉,想起来是话中有话啊,这不是智慧的表现吗?
4、“打”得有度。
一开始林冲是百般地忍让,实在是被逼无奈,才交了手,而且在交手的过程中不求进攻、重在化解,即使在最后阶段,也还是扫中对手的小腿,不伤要害,点到即止。
有度方为武者的风范,在林冲的身上体现了中华传统武学的精髓境界修为,为人和武艺可谓双馨。
三、从课外拓展“打”字,让学生亲近经典文学。
《水浒传》中,“打”字出现得不仅仅是这一次,还有很多,如,第二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第十六回“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第二十回“虔婆醉打唐牛儿 宋江怒杀阎婆惜”, 第二十二回“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每一次“打”都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个“打”字都“打”出英雄风骨,每一个“打”字都“打”出了大仁大义。
同学们,《水浒传》不仅告诉了我们“打”“该出手时就出手”,更向我们传递了仁义的思想和敢作敢为的英雄气概,希望大家课外能够走近《水浒传》,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笔者不止一次地听过《林冲棒打洪教头》,有的从人物形象切入,有的从电视视频切入,也有的在课堂上“大打出手”,让学生拿着棍棒在教学中表演,但总让人觉得“秀”的成分大一些,而忽视了语文学科所固有的特点。语文是以语言为核心的课堂,让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是最为重要的。抛弃了语言本身,花样翻新、聒噪课堂,再怎么赢得笑声,也只是流于肤浅,也只是披着语文的外衣在种着谁也不是的田。
      这节课,执教者就是朴素地抓住“打”,精当地追问、适度地拓展,使得语文教学流畅、动人而有深度,真可谓是“打”出的精彩课堂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9 18:27 , Processed in 0.08350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