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放慢脚步学语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0-17 03:54: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放慢脚步学语文
/郭学萍

语文学习,就像一场长途旅行。走着,走着,花就开了。
——题记


2010831    星期二    (晴)
能不能有一个不一样的六年级
是这样一个清澈朗俊的初秋。
阳光像一个含蓄温婉的女子,浅浅若深,淡淡无痕。树木依然保持着盛夏的葱茏,只是那些聒噪了一个盛夏的蝉声似乎变得婉转起来。还有那些秋天的花,兀自地开了,又谢了,平静而淡定。
今天是学生报到的日子。对于刚刚跨入六年级门槛的孩子们来说,这将是无比关键的一学期。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在择校之风愈演愈烈的当下,一种剑拔弩张、蓄势待发的紧迫感如期而至。
我想,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才不至于在大战还没有开始之际,就已乱了阵脚。再一想,即使是毕业班,读书仍是一天也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河流。所以,每天中午的半小时阅读一定不能间断。
讲到读书,我不宁的心绪顿时安静下来,想起《环球科学》杂志首页上的一句话:“从爱迪生到比尔·盖茨都喜欢阅读”,我便对自己的坚持又多了一份自信和坦然。
翻翻六上的语文教材,第一课便是《我们爱你啊,中国》。这首诗从不同侧面歌颂了祖国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物产、多样的民族、光辉的历史和伟大的成就。于是我对孩子们说:“明天把暑假要求你们看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带来,作为第一课的阅读延伸。”
此外,我还想把我儿子在暑假写的征文《读书之乐乐无穷》读给孩子们听,算是一次阅读分享,也算是一次抛砖引玉,以启发更多的孩子能把自己的暑期读书故事说出来,全班分享。
想到这里,我开始对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充满了期待和向往。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给学生一个不一样的六年级。我将一如既往地摒弃“题海战术”,坚持“海量阅读”。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对我而言,秋天,是一种开始。我将用文字记录下新学期我和孩子们共同的阅读历程。

201091    星期三    (晴)
以自由的方式开始阅读的旅程
似乎就在一夜之间,孩子们真的都长大了。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感动于他们的上课状态:理性,从容,有思想,善思辨。尤其是吴振羽、盛衍钧等几个大男孩,他们总是带着独立的思想判断,审视着我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这正是我所追求的一种师生对话状态!
我也感动于所有家长,我的种种教育设想,总能得到他们积极呼应。暑假里,我鼓励孩子们看《中华上下五千年》。今天,我统计了一下,已有11人全部读完,占全班总人数的1/5
上午,我的好朋友,江苏教育电视台的巩孺萍发了一篇她的文章给我,叙述了她女儿在美国小学一年级的上学经历。其中有一个细节颇为有趣,那就是——在美国,每一个新入学孩子的家长都必须和学校签订一份承诺书,其中有一条就是“每天坚持15分钟阅读”。
下午,在全校教师会议上,我再一次强调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我说:“对于已经纳入课程计划中的每周两节课外阅读课,一定要有计划,有内容,有指导。当然,也要避免“指导过度”。
六(5)班是我的试验田,我在全校阅读计划布置之后,首先想到的,便是亲自去实践。毕竟“看人挑担不吃力”,很多时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未必那么轻松。
第一天的课外阅读课,给孩子们读什么呢?反复斟酌之后,我选择了这样三篇短文:韩国磐的《书到用时方恨少》、杨振宁的《关于治学之道》、朱光潜的《咬文嚼字》。
读完这三篇短文,看看孩子们眼中似乎还有渴望,于是我又把张爱玲的《天才梦》读了一遍。对于“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这样的句子,孩子们未必懂得,我只是希望孩子们似懂非懂地听完这段文字之后,能从此记住一个不平凡的名字——张爱玲。
书,就像一朵朵幽蓝的花,陪着孩子们一起开放。

2011111    星期二    (晴)
让期末复习,再淡定一些
有时,“勤奋”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我对单纯以延长学习时间为代价“死拼”出的成绩,一向不以为然。
我的语文作业一贯偏少,机械性的抄写更是少而又少。每天吃完午饭,满操场疯跑、踢球的恐怕就是我那个班的孩子了,他们的顽劣是全校著名的,然而我欣然接纳了他们的全部缺点和野性,“毕竟都还是孩子”,这也是我在心底里一次又一次原谅他们的最大理由。
“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总是要等到考试后才知道该念的书都没有念,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迷迷糊糊的童年……”再听罗大佑的《童年》,只感觉回首沧桑归一笑,人生难得是天真。没有疼痛的成长,就失去了真正的童年。
有了这样的心态,我的毕业班语文教学一直淡定而从容。我不会因为期末考试临近,就轻易改变自己一贯坚持的教学主张。虽然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当下,分数固然是每一位教师不敢忽视的要素,但是,语文教学除了我们想要的分数,一定还有更重要的东西,比如兴趣,比如习惯,比如热情,比如能力。
孩子们问:“长辫子老师,今天我们复习课上什么?”我说:“孩子们,今天我给你们讲略萨!”于是我便从“爱写诗的小男孩”,说到“娶姨妈为妻的帅哥”,从“打好友一拳的猛男”说到“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略萨的传奇经历。教室里不时爆发出孩子们放肆的大笑,我也时不时地跟着他们一起没心没肺地笑上一阵。
接着,我又向孩子们介绍了冯友兰的《我的读书经验》,鲁迅的《随便翻翻》,王蒙的《学习是我的骨头》。那些平日里叽叽喳喳从不安生的孩子,这个时候都变得格外安静。看着他们一个个专注的目光,我的心里总是格外踏实。
我所做的这些事情,似乎和期末复习搭不上“调”,但是没有关系,我所收获的比我想要的多得多。欣赏老子的主张——无为胜有为!

2011416    星期六    (阴)
语文的悲哀
越是迫近小升初,家长越像热锅上的蚂蚁,“择校”一词折磨着他们敏感的神经。虽然理想教育状态下的义务教育,应该是就近入学。然而,在教育资源还无法真正实现均衡的当下,择校之风只会愈刮愈烈。
今天中午,一个语文成绩非常优秀的孩子很沮丧地对我说;“长辫子老师,我到现在还没有签到一所好学校,原因是我没有奥数一等奖证书。”
听了这个孩子的诉苦,我深表同情,却又无能为力。我上一届的毕业生中也有这样一个孩子,她的文科非常出色,曾写过一篇小说,荣获全国第六届小作家杯征文竞赛一等奖,可是名校根本不认账。
一位著名中学的校长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去上奥数班,他说:“我不是担心我的孩子上不了好中学,我是担心他和别的孩子比落后了。送孩子上奥数班,断送了他应有的童年快乐,要承受心理压力;而逆‘报班’潮流而动,要承受社会压力,而后者的压力比前者大得多。”这是否代表绝大一部分家长的心理呢?毕竟,对家长来说,现行的教育制度给他们的教育是最现实的教育。
更有甚者,一些学校为了让一些有实力、有希望冲刺名校的孩子能够最大限度地用足时间:上午半天强化奥数,下午半天恶补英语,外加对百科知识的死记硬背。至于语文,实在挤不进这些孩子的临时课表。滋养孩子精神成长的母语,就这样变得无足重轻,找不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考试,本没有错;奥数,也不是万恶之源。可是如果把“考试分数”作为教学质量的唯一抓手,把“奥数证书”作为名校择录的重量级敲门砖,学校便有了不能承受之重,家长便有了不可承受之痛,教师便有了不能承受之压,学生便有了不能承受之苦。几年前,《深圳晚报》有篇文章,题目是《父母给了我一个愉快的童年,却留给我一个痛苦的未来》,内容是关于小学生择校未果的采访。
看来,“择校之痛”不是某一个区域之痛,而是一个普遍现场。语文的悲哀,不是因为它本身悲哀,而是整个社会的功利和浮躁。语文是需要积累、需要沉淀的。但是,那么多的人急功近利,哪里有时间去积累、去沉淀呢?想到这,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为什么我的眼里噙满泪水?因为我对教育事业爱得深沉!

2011429    星期五    (晴)
五一,给全体家长和学生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孩子们:
大家好!非常感谢有你们相伴相随的四年时光。能拥有这样一群虽然顽皮但不乏天真、虽然淘气却不乏善良的学生,是我的骄傲。能拥有如你们这般理解、支持我工作的家长,是我的幸运。
择校,是一件折磨人的事情。这种压力不止在孩子,更多的在于家长!推己及人,我能理解你们的无所适从,或是焦灼不定。其实,孩子无论上哪一所学校,只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坚实的学科基础,都一定能行走自如。
期中考试刚刚过去,我们的语文课本也很快就要学完。我曾答应过孩子们,等全册书一上完,我就带着他们一起读名著。因为到了中学,功课会非常紧张,不可能有大段大段的时间可以用来阅读。
因为57日—18日,市教育局推荐我去参加“江苏省语文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学习,但我又不想让孩子们阅读名著的步伐因为我的暂时离开而有所停滞。本周四,我和孩子们共同商量之后决定:“五·一”除了读书,不布置其他任何语文作业。
当然,这次读书的不只是自己看,而是在自己熟读的基础上进行深思——如何把自己喜欢的作品或作家介绍给全班同学。我鼓励几个同学一起合作,更希望我们的家长能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讨论,一起思考。
请全体同学,充分运用自己的才智,制定好讲课计划,做好PPT,“五·一”之后带到学校来,我将逐一认真检查,然后根据孩子们的阅读情况,排好全班名著经典的讲课计划。
这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给予高度重视,也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每一位家长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
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本书,多一点心思,多一点投入,收获的其实不仅仅是孩子!就让我们一起以书为友,用最静心的阅读,来填实自己比天空更广阔的心灵!
顺祝
五·一”快乐!
                                                                                                    长辫子老师
2011-4-29

2011510    星期二    (晴)
孩子们活泼泼地登上了讲台
也许是性格使然,我习惯用第三只眼睛看教育,更习惯站在儿童的视野来审视教育。也正因为如此,我的语文教学总是不拘一格、别出心裁,甚至有些“另类”,或者说“不合常规”。
在我外出学习的这段时间里,语文课全部由孩子们自己上。许多人都觉得这有些不可思议,我却对孩子们自主上课信心十足。
今天,我和昨天一样,午饭一结束,立即冲进宾馆,连线、上网,打开QQ。班主任周老师如约在线,她把孩子们当天上课的PPT以及照片都传给了我。接收图片和课件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样的一种等待是焦灼而充满期待的。终于,三份课件先于照片抵达我的电脑。打开一看,非常感动。三组课件都做得很精致,图文并茂,仅看看这些课件,就能知道孩子们的上课内容,并能清晰地看出他们上课的环节和步骤。
周宇、闻歆等五位同学,介绍的是沈石溪动物小说,他们先介绍作者“老沈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分别介绍了《第七条猎狗 》等六本书的主要内容,最后选取了书中的一些精彩片段进行赏析。
倪润欣、李明蔚等五位同学是另一组,她们重点介绍了牧铃的《荒野之狼》《艰难的归程》和《丛林守护神》三部曲,讲课的大致思路和前面一组差不多,最后也是谈了各自的阅读心得。
不知道其他孩子读了这些书之后,会有怎样的一番感悟?这趟动物小说之旅,不仅让孩子们领略到了动物的另一个世界,还引起了人类的自我反思和深刻内省。
只是我在想:如果有哪位孩子能站在另一个高度,把沈石溪和牧铃的动物小说进行比较阅读,一定会有更多新的发现。会有谁愿意去做这样的一种阅读尝试呢?
我期待着……

2011511    星期三    (晴)
特级,就是特别不着急
其实,我今天中午真的很想睡一觉。
因为这几日封闭式学习任务非常饱和,在过去的三天半学习时间里,我记录了2万多字的笔记。有些专家学者的讲座并不算很新,但在凝神听讲的过程中,依然能引起我的许多新思考。
今天上午给我们做讲座的是上海师大的博导吴忠豪教授,他讲座的主题是《国际视野小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他的许多观点引起我的共鸣,他反复强调,言语能力的获得,不仅要靠大量的言语积累,还要有大量的言语实践。
听了吴忠豪教授的这段陈述,我对自己这段时间的“大胆尝试,放手阅读”愈发充满信心。把课外阅读课程化,这不仅是吴教授的殷殷期盼,也是我致力实践研究的方向。就在前几天,《乐学少年》的两名记者带着满心的好奇来到我们六(5)班,听我给孩子们讲名著欣赏,并现场采访了好多孩子。在她的采访手记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早就听说南京市下关第二实验小学有一个不可思议的长辫子老师,她班上的学生个个都是‘小书迷’,光是把近期的读书单列出来,就足以让你惊叹不已。许多世界级名著都成了班里人人皆知的‘班书’,有的人甚至读了几十遍依然爱不释手。《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卡耐基《人性的弱点》、《菜根谭》等许多成人都不会愿意去读的书籍,却是他们的枕边书,涉猎范围之广远远超出对小学生的界定。这个绝大多数同学,都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过作品,多数同学在全国、全省、市、区范围内展获奖项无数的班级,堪称‘奇迹’。对于他们来说,读书和吃饭、睡觉一样,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这篇文字报道刊登出来后,很多人都惊讶于六(5)班孩子的出口成章,以及思想的深刻。我再一次深刻地认识到,我长期坚持的这条阅读主张是意义非凡的。我带过很多届毕业班,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我的底气也许正在于此。
那天,来自连云港的特级教师汪燕和我开玩笑时说:“特级,就是特别不着急!”这虽然是一句玩笑话,却道出了教育的本质。
“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在教育集体浮躁的当下,只有放慢脚步,才能真正领略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润泽和芳香。

2011-10-1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6 05:27 , Processed in 0.07326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