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阅读大面积空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21 09:48: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帖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阅读大面积空白



  “老师们,你们在教学中,运用过多元智能理论吗?”记者在某地学校采访时问在座的几位老师。

  “多元智能?您什么意思?”“是一种新型的机器人理论吗?”“大概就是人要多元发展,不要片面发展的意思吧?”

  “无非是别让学生偏科。老理论,新说法。”

  老师们热闹的想象,令记者瞠目结舌。无独有偶,记者在某城市小学,与座谈的老师们谈到“最近发展区”时,他们大都面面相觑,不知所云。

  有的老师冲破尴尬,勇敢地说:这与学生的成绩有关连吗?是评估包括的项目吗?与工作业绩挂钩吗?这几个勇敢的问题倒让记者哑口无言。

  “您了解陶行知吗?”记者在多所学校问这个多余的问题。

  但回答“好象听说过”的徽?8%。

  新课程改革首先是教师理念的变化。教师理念的变化依赖于培训和阅读,尤其是专业素养的阅读必须强力跟进。可以说,一名教师没有相当规模的专业素养阅读,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就根本谈不上称职。

  但据记者的调查,在全国范围内,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阅读存在着大面积空白。

  记者在很多省采访时,特意参观了中小学的图书阅览室,遗憾地发现,相当多的学校的教师专业素养图书几乎没有。有的学校虽配有教师用书书架,上世纪80 年代和90年代的教参、教案占了大半,其余则主要是一些高定价、低折扣、随意编凑的、毫无价值的垃圾书。这种现象在西部省份尤其严重。也就是说,这些学校的教师除了接触一些用行政手段安排的教师培训类图书以外,几乎读不到别的教育专业书籍。

  据记者调查,在教师读书方面,做得较好的是上海、江苏、北京、浙江、四川成都等地。尤其上海地区,教师读书已超越了倡导阶段,进入了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状态,有的学校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读书文化,读书已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少数不读书的老师几乎失去了话语权。老师们在各种场合与学生的谈话格调也大大不同。尤其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上海一些学校的教师读书俱乐部,只有具备一定的阅读修养、有相当阅读量的教师才有资格加入。他们定期活动,讨论读书热点话题,研究读书与实践。这其实是一所学校教师生存方式的风向标,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的积累方式。有了这种积累,教育教学的风险就会大大降低。

  在江苏,如火如荼的“书香校园”活动大大带动了广大师生的读书热情。在朱永新教授的大力倡导下,教师读书已经形成气候。尤其是朱教授每年一度研究产生的“教师必读书目”,对该地区的教师阅读是种很具体的引导。

  江苏有些学校校长重视教师读书,自己以身作则,有读书的好习惯。校长在学校倡导、鼓励老师们读书,老师们以读书为荣,把读书作为进步的必经之路。这些学校的图书馆专门配有教师专业素养类图书专架。

  例如,张家港中学的高万祥校长,自己非常重视读书、博览群书,在教师读书上就有发言权。该校的图书配备也很有实力。全校师生沉浸在浓浓的读书气氛中。学校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学校。

  再如苏州的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校长吴云霞,自己勤奋读书,涉猎广泛,只要发现好书,就毫不犹豫地为每位老师配一本,鼓励老师们精心研读。

  一所学校有没有前途,有没有后劲,不在于眼前的排名和考分高低,而很大程度上要看学校师生读书气氛是否养成,要看教师队伍是否有开放的姿态、开阔的视野、探究的方式,要看是否构建了学习型的组织。而永远不可停顿的教师专业素养方面的阅读是必须的,就像人必须一日三餐一样。

  但是,目前即使是销售业绩最好的教育经典著作,如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发行总量也不过十几万册。而这与1300万教师的数量相比,不足千分之一。而这千分之一却集中在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四川成都等几个地区。就这本书而言,还存在着大面积的阅读空白。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发行人员介绍,世界经典教育名著,发行量超过4000册的,就算是发行不错的了。发行总量能达到10000册左右就算相当成功了。教师专业素养类图书的出版主要集中在教育科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等有限的几家出版单位,每年所出版的图书数量也很有限。可以说,教师用书的出版和销售,事业并不发达。

  再以《陶行知文集》为例。这本书是唯一在现今的市场上还能见到的陶行知著作,而这本书自上世纪80年代末初版,至今,近20年来只有8000册的印刷量。足见陶行知已经被教育界大面积遗忘,而新一代的教师队伍根本就没有接触过陶行知的著作。抛弃了陶行知,又从何谈了解中国教育的现实,又如何理解中国教育的血脉呢?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系列经典教育名著中,发行较好的卢梭《爱弥尔》今年全国的总发行量只有2000套,最好的是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也只有4300册。这些书在出版前被出版社和书店相当看好,但广大教师就是不买账,就是不读。

  再如《国际教育新理念》、《赏识你的学生》这些最新出版的普及性著作,也主要是集中在上述地区发行。

  据出版社反映,整个东北市场,教师用书,尤其是教育科学类图书很难进入,书店拒绝销售。陕西、山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等省,教师用书的销售量小的可以忽略不计。但令记者不解的是,即使像天津、山东、安徽这样的文化发达之地,教师专业素养的阅读也很不理想。山东市场被很多出版社看好,但几年来,出版社大都灰溜溜的,教师似乎不需要这些书,这些书在齐鲁大地根本走不动。记者在山东一些学校采访时发现,学生读物确实受到了重视,配备得比较丰富,而且新书也能及时补充。但教师书架明显被学校冷落。即使是一些在当地很有名望的重点学校,教师书架也很不理想,专业素养方面图书的配备根本就不及格。

  教师的专业素养阅读之所以存在着大面积的空白,原因有多方面。

  从整个社会氛围而言,实际上是不利于教师读书的。社会对一所学校最直接的要求就是孩子能够考高分、有个好成绩。学生的其余方面,似乎考上重点中学或大学后再说也不迟。大气氛如此。如果学校在学生分数上下来了,即使别的方面做得再好,也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强大压力,甚至会失去社会的信任。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的运转方式肯定是分数第一的原则。于是大量的学校不敢放手让老师读书,把老师的读书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

  有的老师反映,在上学时曾养成过每天读书的习惯。一到学校,只好把原来的习惯改掉。因为学校把教师读书当作业余时间干的事,上班时间读书被当作不务正业。可是,教师似乎是所有职业中最没有“业余”时间的职业了。所以,教师读书就成了“以后”的事了。这种情况如果存在,校长是有责任的。校长有义务把学校的教育引向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而不是随波逐流。校长应该意识到,一所教师长期不读书的学校,离教育的距离会越来越远,离危险却越来越近。从这样的学校毕业的学生,就是考试成功了,也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即使当时没有暴露出来,也不免留有隐患,为社会和学生的将来带来一系列问题。

  毫无疑问,校长是一所学校师生读书的倡导者和组织者,这是责无旁贷的。如果有学生在毕业时除了教材没读过几本书,校长逃不掉责任;一所学校的很多教师在一年中没读几本专业素养方面的书,校长同样有责任。学校不是工厂,不是以制作大量的拷贝为目标的,而应是培养个性不同的人为责任的,不读书何以有健康丰富的心灵世界?教师不读书又怎能以专业水准与生动活泼的心灵进行高质量的交流?

  因为学校没有教师读书的气氛,教师读书的愿望被长期压抑,导致此类图书市场的疲软。经销商索性放弃本地区此类图书的经营。这样,便形成了恶性循环的格局:有些老师想买一些书也没地方能找到。例如,在山东,记者提到今年下半年稳居教师图书排行榜前茅的《新课程教学问题与解决丛书》,老师们说,根本见不到这书。记者又提了一些书的名字,也说没见过。记者又问了一些地区的老师,回答还是这样。

  记者采访了一些出版教师用书的出版社,得到的信息与记者上面的调查很吻合。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大多数书店,几乎没有这类图书的销售,即使进货,也只是最后把货退回了事。所以,也就不再给这些地区供货。几个出版社和图书公司特别提到河南、安徽和山东的书店信誉问题,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这些地区的呆账惊人,不敢和他们做买卖。记者在山东跑了一些地区,只有在济南和潍坊,见到有两家书店在经营部分教师用书。

  一位图书公司的负责人对记者说,济南一家位于英雄山文化市场的图书公司,倒是卖了一批货,但就是不给钱。有近3万元的债务,推三推四近两年了,就是不还,一点诚意也没有。谁敢再给他发货呢?

  这些害群之马严重影响了山东教师用书市场的健康有序的发展,却让山东的教师们吃了亏:这等于切断了老师们通过图书与全国教育界的联络,也就是切断了国内外通过图书输送的教育科研的最新成果。后果是可怕的。如果只是几个月或半年、一年的差距,也许并不可怕,但几年过去后,因此而带来的差距将难以弥补。教育教学因此而造成的落后是令人痛心的。

  改变教师不读专业素养图书的状况,首先是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尤其校长,要转变观念,要把建设学习型的教师队伍作为自己重要的工作职责,坚持不懈地倡导教师读书,为读书创造氛围和条件,形成读书光荣、不读书失职的大气候。

  当务之急是每所学校应尽快构建和规范“教师专业素养书架”。这对于已经“普九”的地区来说,并不是什么难题。建立“教师专业素养书架”,所需经费远比配备学生图书要少得多,而且有一定稳定性。一些经典的教育科学图书一次性配好,可以使用数年或十几年,可谓一本万利。

  “教师专业素养书架”比较理想的配备除了教育经典著作外,还应包括最新出版的教育理念类图书、国外引进的最新教育科学著作、教学探索类图书、教学微观技术类图书等,可以说,要基本吸收最新的教育图书的出版成果。这其实是把国内外最新的教育科研、教学实践成果纳入到了学校老师们的视野中。

  “教师专业素养书架”是保证一所学校的教师有一个掌握信息、补充理论和他人经验的基本平台,如果连这个也保证不了,那么建设研究型、专家型教师队伍和学习型组织,只是说着玩的。

  令人高兴的是,云南、山西等地的教师读书,有了一些进展。这种读书气氛的蔓延正在加速。更为可喜的是,一批社会精英也在关注教师用书的选题和出版,一些有远见卓识的民营书商开始向教师用书的选题投资。

  教师读书是关系国家教育成败的大事。

  大面积的教师不读书、尤其不读教育科学著作,意味着教育的运转肯定出了偏差。不读书,就意味着没有科研,就意味着非专业状态。

  教师是真正的课程,是学生成长的标杆。教师不读书,不思考,教书育人就易出偏差;教师是天生的职业读书人、职业学习者。活到老学到老,方可为师。




链接:多元智能理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21:49 , Processed in 0.06519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