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中国语文报刊协会2006年年会上的讲话(节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24 16:32: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中国语文报刊协会2006年年会上的讲话(节选)





作者:柳斌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07·1C 2009-7-14
  我要强调的是,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性问题、语文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问题远远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仍然是需要大家为之努力、为之奋斗的一项重要工作。语言文字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国家非常重视,有的国家很明显地有危机感,今年法国总统在一次讨论能源问题的国际会议上,听到一个法国商人用英语发言时就站起来质问:“在这样重要的会议上,一个法国人竟然用英语发言,难道要让这个世界将来只剩下一种语言吗?”然后愤然退场。这说明法国人现在对保卫法语很有紧迫感。俄罗斯总统普京十分重视俄语,近两年他们制定了一项法律,并由总统签署,以保障俄语在社会生活当中应有的地位。我们国家也制定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也非常重视汉语言的标准化规范化工作。人家说英语入侵,我们不用“入侵”这个词,但就目前情况看,在不该用英语的时候滥用英语的现象太普遍了。我们确实有一些政策是轻视母语而重视外语的。袁隆平为什么评不上科学院院士?杂交水稻那么伟大的发明,取得了那么大的成效,创造了那么多的价值,却评不上科学院院士,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说他不懂英语,没有著作。袁隆平的著作是写在大地上的。作为一个科学院院士,最重要的资格是什么?是他的创造,是他的成果,是他对我们国家和人民的贡献。为什么要把英语、把著作作为首要的条件来卡住他呢?当然后来这个问题解决了,但是这样的现象在评职称当中是很普遍的。英语不过关你能评教授吗?搞古汉语研究的教授,对他首先的要求是英语过关,这有什么道理?我们是不是应该深刻反思一下我们自己制定的一些方针政策乃至法律法规呢?现在有很多在中国在北京开的国际性研讨会不用汉语不用中文全部用英文,当有人提出要有同声传译或要有翻译时,还不予理睬。这样的现象不少啊!有一些学校开设的课程专门要用英语讲课,不能用中文讲课。最奇怪的是有一位研究生,他的专业是汉语研究,可他竟然到美国去拿汉语研究的学位。这些现象,说明我们对自己的母语不重视,而这种不重视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我们的报刊杂志,经常出现“VS”,许多报纸还滥用缩写英语字母词,有的一篇里面就有几十个。但是在英文报刊里有没有加几个中国字的现象呢?没有。所以,我认为我们要订一些制度,出现了这类问题,就对这些报刊发通知让它整改。今年开展了一项挑错的活动,语文报刊协会及语言逻辑大学等单位联合了几十家报刊专门给报刊挑毛病,算咬文嚼字啊。这项活动已经开展了几个月了,即将公布活动的结果。最近王蒙同志写了一篇文章,在讲到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载体——汉语时,他说看到一些社会现象以后,就想,如果汉语消亡了,中国人都不会讲汉语了,都只会讲英语了,那将是一个什么后果?他说那将是一场空前的灾难。因为这不仅仅是语言的问题,这意味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消亡。因为我们的文化是以我们的语言为载体、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我们的文化跟其他语言文化有很多的不同,有很多自己的特点和优点,有很多优越性。王蒙举了个例子,他写了一篇散文《夜的眼》,被翻译成了十几种外文。这一翻译不要紧,差不多这些国家在翻译这篇文章的时候都给他打电话,要请教一个问题,问这个“眼”是单数还是复数?王蒙费了很大劲,觉得没办法回答人家的问题。他说夜的眼就是夜的眼,不存在单数和复数的问题。但是外国人一定要问,王蒙就说,如果是单数,难道他是独眼龙?如果是复数,难道是很多很多的眼睛?我们中文里面“夜的眼”就是“夜的眼”,没有单数和复数,思考问题是不一样的。再比如说牛,我们是字根文化,“牛”就可以组成很多的词,比如黄牛、水牛、白牛、黑牛、大牛、小牛都是牛,牛毛、牛皮、牛尾、牛骨,都与牛有关。然后还能引申出牛脾气,还可以生发出老黄牛精神,还可以引申出牵牛鼻子,从一个牛字可以生发出很多与牛有一定的关系的词语来。有的时候是引申出了另外一种新的意思,如“老黄牛精神”就已经是在讲人的一种精神境界了,“牵牛鼻子”已经是一种方法论了,这就是中文独有的特点。但如果拿外文来讲,外文中牛是一个词,大牛是另外一个词,小牛、花牛、黑牛也都是一个词。汉语是在一个字根上去组合就可以表达,外国语不是,所以思考问题就不一样。对于这些语文现象,我们要珍视,要知道我们的语言有很多自己的优点,它承载着几千年的文化的积淀。读徐志摩的诗,“轻轻的我走了?筑正如我轻轻的来”,就这么两句话,那么地温馨,充满着一种含情脉脉的情调,但像这样的诗早在两千年前就已经有了,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斯,雨雪霏霏”。在那个时代,就已经有了这样好的语言表述,表达的思想感情已经那么深刻那么细致那么入微。所以我们现在要提倡在中小学语文课堂里面增加一些古诗词的分量、古文的分量。最近,我翻了翻孟子的语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用英语去翻译是很难的。所以培养年轻一代、培养我们的学生对母语的热爱和对学习母语的兴趣,要作为语文报刊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讲第二点意思,我们要通过我们的报刊促进我们的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学习母语。要让他们学得愉快,喜欢学而且学得好。所以,我们还是要很好地来研究我们的教育模式、教育教学的方法。应试在现时代可能还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在我们的考试制度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改革的时候,我们的孩子总还要升学,升学总还要过考试关。我们现在要下工夫加大考试制度改革的力度和速度,但这不是一下子的事情。从当前实际出发应当提出“超越应试”的思想。一个好的老师,一个好的学校,一个好的校长,一份好的刊物,一份好的报纸,指导思想就是要超越应试。应试算什么,不过是人生轨迹当中的小小一点,而语文学习、文化传承那是一个世界。应该把它放在一个应有的位置,不要被思维定势束缚住了。有一个故事,某甲在一张白纸上面用笔点了一个点,拿给某乙看,问他看到了什么。乙看了半天说:一个点。甲再问,乙又仔细看了看说:就是一个点嘛。甲说:放在你眼前这么大一张白纸你看不到,却只看到了这一个点,你的视野也太窄了吧。这就是思维定势。我们目前很多同志就是只看到了考试这个点,没有看到教育是比考试更重要、更广阔、更丰富的一个世界。所以在这里就有一个如何对待学习的问题。我们的报刊也可能回避不了应试的问题,但一定要把它放在次要的地位,而应该在培养兴趣爱好、培养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对民族文化的传承这些问题上下更多的工夫,这才是更根本更重要的问题。昨天,我和几个同志在平遥古城里看到孔庙的牌子上写的字很漂亮。其中就有“学思”两个字,我觉得非常好。学思就是学会思考。我们现在的教育模式最大的弊病就在于不是学思,而是学答,学答问题。我们聘请了很多的老师去设计题库去炮制答案,然后把它拿给学生,让他们死记硬背。要是把这些题目中的答案都掌握了,你考试就容易了,你就能拿高分了,你就可以进重点学校了,甚至你就可以进清华北大了。我们的教育模式是一个学答的模式,而不是学问的模式。李政道有几句话我觉得讲得非常好,“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做学问就是要学会问,问,思考就在其中。你如果没有学会问,只是学会答,把人家炮制好的答案再答一遍,有什么意义?学答学得再好,也只能是“青出于蓝而止于蓝”,要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除学思、学问之外是没有别的办法的。孔子的教学是答问教学,学生提出问题老师答,答不了,就大家讨论,讨论解决不了再去请教有专门知识的人。我们现在是问答教学,都是老师设计好问题和答案,让学生再答。我们现在学答死板到了什么程度呢?江苏的一位特级教师斯霞,曾经告诉我,现在考得太死了,比如在“秋天到了,树叶( )了”的括号中要填一个字,学生填“黄”字,就得零分,为什么呢?因为标准答案是“落”字。填“落”就是满分,填“黄”就是零分,就这么死板。然后我就想到,戚继光有“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的诗句。多好的诗,按照标准答案就只能是“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落”了。这么一改,还有诗味吗?所以我们现在的教育模式里有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这些东西会影响我们公民素质的提高,会影响我们语文素质的提高。有的题目,比如说,红楼梦第四回当中,有一段贾雨村对门子的对话,贾雨村提了一些问题后,门子“冷笑”道……,然后就有个题目出来了,“这里的冷笑是:A、B、C、D四种答案,要学生从中选择一种。选对了就得分,选错了就是零分。我想,一个人一辈子不知道红楼梦第四回,不知道贾雨村和门子的对话,不知道门子的冷笑是什么意思,对他今后的发展又有什么影响?现在的考试往往是用这样一些无用的东西去考学生,去整学生,有什么必要呢?所以我认为我们这个语文报刊协会实在是太重要了,它要促使语文报刊越办越好。正因为很多报刊同仁们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甩开那些没有用的东西,然后自己开辟出一条生动活泼充满生机的发展道路。我看了现在有些报刊发表的学生作文,真是好极了,非常漂亮,短短的千把字的文章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感情,而且文笔非常流畅,指导老师也下了很大的工夫。我认为这些精彩的文章可以与冰心的散文、与朱自清的散文相媲美。现在很多报刊在一些方面做得相当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尤其是让学生参与,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我们要更多地介绍一些名人名作名篇,另外一方面要让学生、要让老师更多地参与。这样才能使得我们的刊物、我们的报纸越办越好。但更加重要的是,这样才能够使得青少年一代对语文和语文教育更加重视,更有兴趣,使我们的语文教育领域更加充满生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01:27 , Processed in 0.07455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