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了当年的神童
作者:许锡良
文章来源:喷嚏网
2011年11月29日,1978级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21位最年少的少年大学生之一,当年的着名的神童李剑芒先生从荷兰回国,路经广州拜访信力建先生,信力建先生在广州游艇会的青海房设宴招待李先生,我荣幸应邀作陪,与李先生闲聊三个多小时,很是开心。
此次闲聊,作为一个教育研究者,我最关心的是当年的神童们的学习与生活状况。现在看来,从当年设立科大少年班的动机与目的来看,几乎是全部失败了。因为,当年设科大少年班的目的是在杨振宁与李政道的倡导下,要让中国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尽快占据世界科学技术的制高点,让这些神童得到特殊的培养,从而让他们脱颖而出,成为世界顶尖级科技人才。可是,这些少年班的学生,除了极个别还在从事着与科技相关的工作外,绝大多数都与原来的培养目标脱节了,而且即使还在从事科技工作的极个别,其实也没有做出大家预期的那样的成果。研究业绩其实是比较平淡的。最为突出的可能要算宁铂。因为宁铂当年最为出名,而且还是班长,还是我的老乡。宁铂是21个神童中的神童。作为老乡,他的事迹在我们那个小山村里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全国他自然也是长期被媒体舆论关注最多的一个神童。这个少年班,已经三十三年过去了,他们全部都已经年到中年,事业成就其实基本可以定论了。此次见到李剑芒先生,我最想解决的疑难问题就是,你作为神童之一,怎样看待当年的科大少年班的培养方式以及有什么样的切身体验。
我与李剑芒先生其实几乎是同龄人。他其实只比我略大两三岁。但是,命运真的是大不相同。因为,当李剑芒先生1978年3月份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成为21位神童中的一员的时候,我正从一间农村小学的四年级留级到三年级。当时的班主任还拿着报纸给我们念着科大少年班的事迹。那些事迹真的是让我抬不起头。我记得当时的班主任对着我们说了一句话:“这些少年大学生的年龄与你们也差不多,但是,你们有些人连四年级读到五年级都有困难。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怎么就这样大呢?”我感觉这个话就是专门对着我讲的,因为,我是班里唯一的留级生。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年在少年大学生们面前的那份强烈的自卑感早已经消失了。可是那些事迹,仍然历历在目。现在我作为一个教育研究者,对当年的科大少年班的教育很有点兴趣,因为这是一个绝好的教育案例。今天剑芒先生来了,是最好的现身说法的时候了。
见到剑芒先生,才发现,他是典型的东北汉子,身材高大,谈笑风生,幽默风趣。用剑芒先生自己的话说,他是少年班21位神童中最为另类的,因为他最外向,最活泼。本来神童由于特殊的压力与成长环境,其实很不利于人的成长的。特别是度过青春期,那真是一个考验。剑芒到少年班后,酷爱上足球,整天踢球,学习上倒是比较马虎,从而得以较好地度过了青春期。保持了普通人的活泼开朗的性格。但是,其他神童就没有这样好运气。宁铂出家当了和尚,不仅与当初的培养目标完全背离,而且与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也格格不入。当然出家对于他个人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对于当初培养的目标来说肯定是完全背离的,是最为失败的。
其他几个也不容乐观。去了美国常春藤大学的,当年中国最年轻的硕士研究生,后来也因为在青春期出现了一点问题,因追一个女孩子不当而被人误为是危险分子。当时刚好北京大学物理系的留学博士卢刚杀人案起,这批到美国的少年大学生也被人特别关注,有的作为危险分子被递解出境。剑芒先生作为班上年纪第三小的神童,后来作为交换培养对象,被公费送到荷兰研究进修。后来也脱离自己的专业,改开设公司,从事的领域主要是人文社科领域。
说到当年少年科大的培养。剑芒先生近期将有一本回忆当年少年班的书出版,名字叫《走下神童》,将会详细解读当年所受的教育,尤其是通过在荷兰定居工作多年之后,特别是做了父亲之后,对荷兰的教育与中国的教育会有一个切身的体会。
剑芒先生说,其实我们说神童,是一个定位错误的概念。这些所谓的神童,应该叫“早慧儿童”才是比较合适的。他们其实不但不应该称为天才与神童,而且可以说多少是有点心理疾病的人。在中国奇怪的就是,为什么聋哑人、残疾人与智障儿童有特殊学校的特殊教育,而“早慧儿童”的教育就没有人给予科学的关注呢?这些孩子智力发育比普通孩子要早,但是,并不等于他们就是神童,只不过是智力发展较早而已。这也容易给这样的人一个压力,那就是他们得不到正常儿童的那种心理涵养,他们受挫折的韧性与耐力,都远不如普通孩子。我要剑芒先生举个详细一点的例子说明。他说,比如,那些早慧儿童,心理压力比较大,也比较脆弱,害怕失败,不敢尝试。比较急功近利,比较浮躁。对于在5分钟之内能够解决的问题,他们还有点兴趣,如果一个问题需要超过20分钟才能够解决,他们就没有耐性去对待。在学习与科研,以及日常生活中,这肯定是行不通的。因为,越往后,遇到的问题,就越需要有耐力与韧性。早慧儿童,智力过度地被开发,IQ发达,但是情商EQ显然严重滞后,身体、心智、性格与灵魂之间常常严重脱节。剑芒先生说,如果可以人生可以重来,他不会选择去读这样的少年科大班,他会老老实实选择先过好常人的生活。一个人过早地被剥夺了童年,这将是终身都无法挽回的。现在他培养自己的孩子,一切顺其自然。孩子过了十五岁,就相当独立了。孩子的房门口已经被孩子贴上了这样的字条:“进房请敲门”,显然,这是专门写给孩子的父母看的。荷兰的教育对孩子相当独立自主。父母不会横加干预。孩子的隐私得到了充分的保护。作为父母,就是创造条件,让孩子成就他自己。过早地造神童,对孩子的成长,显然是不利的。
三个多小时的聊天,余意未尽,可以学到许多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