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求知”是一种修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 18:35: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求知”是一种修养


时间:2011-12-0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张悦悦







巴黎城市国际大学一角

巴黎城市国际大学一角
  几乎所有的朋友都羡慕我在巴黎的住所:巴黎城市国际大学。其实它并不是一所传统意义上的“大学”,因为它即不授课,也非学位授予机构。它只是一个集图书馆、餐厅、几十个会议厅、体育中心、剧院展馆为一身的庞大学术与文艺住宅区。要成为这里的居民,你只须具备以下身份之一:研究生、学者或自由艺术家。
  它和我在伦敦时住过3年的古顿那夫学院(Goodenough College)非常类似。两者都是在一战后,因对非理性战争的反思而建立的独立“学院”。其思路也如出一辙:维系世界和平与繁荣的关键在于相互了解,但对异己文化的求知欲要从青年时代培养。因此,两个学院都从生活习惯入手,吸引(欧洲)各国有望成为行业领袖的优秀青年来伦敦或巴黎游学,为其提供自由谈天交流的住宿环境,希望这些交流,会帮助其日后减免文化冲突。现在,这两所学院早已从世界和平这个大框架转向更为实际具体的目标,但其培养年轻人对文化差异的好奇与探索这个思路还是没变。
  绝大多数年轻人喜欢入住这样的社区,首先是被它非同寻常的“好玩”所吸引,比如巴黎的这个学院每年各种文娱活动有800多次。只要你有好奇心,每天都有不同的事情等着你参与。而较严的入住筛选标准也预示着,每一个坐在餐厅里吃饭的年轻人都和你一样有着有趣的经历和想法。很多学生会依自己的特长主动组织舞蹈、音乐、美术、瑜伽、设计、表演、棋牌、各国语言的免费培训等。在古顿那夫学院,每个居民都可以以15英镑的低价,包下社区内的一层小咖啡馆,提前发布任何一个听众想了解的话题,吸引五湖四海的朋友前来和你交换看法。
  这些活动可不是兴趣小组,也并非美国式的鼓励年轻人展现“自我”的平台,相反,这两个学院的各种活动都贯穿着同一个理念:鼓励年轻人和来自不同背景的“他者”接触,探索差异,进而学会从差异中提取新视角。举个例子,从申请入住开始,古顿那夫学院就让申请者在自述信上不仅注明自己的特长,还要论述你想从这个社区的其他居民那里获得哪些经验。古顿那夫学院对住户的唯一“强制性”要求是每人有义务参加几次晚宴。这些餐宴的座位安排很有意思,同一国家的要分开坐,组织者还会刻意把你安排在不太相关行业的客人旁边。刚开始我觉得这是一件挺痛苦的事:面对没有共同语言的陌生人从头盘坚持到甜点该有多尴尬啊。事实上这种聚餐要比想象中愉悦得多, 因为虽然对话未必建立在共识之上,却常常会让你领略到一些稀奇古怪却又不无道理的想法。你会切身感受到世界真没有什么理所当然的一定之规,所以没有不值得去反思的问题,也没有不值得去了解的群体。
  这样的社区确实是个大学堂,你会耳濡目染地了解到很多知识,但这里提倡的“求知”似乎和真正大学里的不太一样。如果说在传统大学里,求知是一种帮助其每一个成员取得学位、扩展择业范围、提高社会地位等的外在手段的话,那么这种没有考试和教条的社区里,对“他者”的兴趣和求知欲则更像是一种修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22:33 , Processed in 0.06871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