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国故和国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4 10:48: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学、国故和国粹

作者:严承章 来源:广州日报 




    现在时兴学国学,这是对文化的一种回归,也纠正过去某些偏见,究竟何谓国学等问题,学界尚无一个精确的说法,仍然属可探讨的问题。
    国学作何解,据权威的《汉语大词典》释有两解,一是“古代指设国家设立的学校”,史载,最早见诸西周,其设于国都的学校均称“国学”,明清时期的国子监也属于此类;一是即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指我国固有的文化、学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这是一个很大的概念,蕴藏着无数的宝藏,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古为今用,大有可为。
    胡适提出“整理国故”
    国故,也有两解,一是:“国家所遭受的凶、丧、战争等重大事故”;一是“指我国古代的学术、文化。”与“国家”之解差不离,清魏源《圣武记》卷十一:“欲综核名实,在士大夫舍楷书帖括,而讨朝章讨国故始。”(见《汉语大词典》第三册第637页)。我们一般是指第二种解释。国故形成派别,当推1919年初,北大刘师培、黄侃等人支持下成立“国故社”,后胡适提出“整理国故”,强调“为真理而真理。”1923年,胡在《国学季刊》的《发刊宣言》里指出:“‘国故’实在包括‘国粹’与‘国渣’两部分,如不加以整理,就无法将两者区分开来。”对历史遗产要还以本来面目,“不还他们的本来面目,则多诬古人,不评判他们的是非,则多误今人。”当初得到新文化运动提倡者的认同,但后来发生变化,鲁迅等人曾对此作过批评,如有“和实社会实生活离开”等等。
    国粹,“旧时指我国文化艺术中的精华。”邓溥《寒琼嘱题郭频伽手写〈徐江庵遗诗〉》:“守阙抱残非好事,神州国粹太飘零。”(《汉语大词典》第三册第645页)五四时期胡适曾提出过“保存国粹”的口号,从字面上看没有错,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鲁迅也提出过不同的看法。如还原历史,或从字义上审视也没有什么错,与“国渣”是相对立的。
    对古代文化遗产还是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为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03:01 , Processed in 0.06271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