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假,从小学生开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8 11:06: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假,从小学生开始!  




文/叶开











       三聚氰胺牛奶事件是中国大陆食品危机的一个标志性事件。由添加三聚氰胺到牛奶发展到如今,人们发现,有毒的添加剂增长剂膨大剂漂白剂等等可怕的化学物品,已经全面扩展为整个食品行业的恐慌。透过三聚氰胺这一事件的表层往深里看,作假和投毒,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中国大陆生活中的普遍现象——人们从小就学习作假,养成了作假撒谎的习惯,并不觉得作假可耻。在具体的商品检测上,还有具体数据可以查;而文化领域和教育领域,作假撒谎已经达到了深入人心的程度,却没有一个检测标准和检测机构来进行评估,导致整个民族的作假狂欢,并最终,诅咒了自己。


       女儿上三年级了,国庆节前回家,带回一张《通知》:
       各位同学:
        “我眼中的新变化”上海少年儿童征文大赛自上半年开展活动以来,所有来稿的初审、复审工作已圆满结束。为丰富本次大时代评选形式,大赛组委会专门推出“我眼中的新变化”上海少年儿童征文大赛网络评选活动。
       经过专家组的层层筛选,共有42篇佳作入围“最佳网络人气奖”的初选,其中我校XX班XXX同学的作文《她“变”了》已入围。欢迎您登录XXX网站,为我校的作品投上一票,最终组委会将根据网上投票结果,评选出最佳网络人气奖。网上评选截止日期2008年10月中旬。
        谢谢您的配合!
                                                                 xxxx学校
       学校的命令,女儿不敢稍加懈怠,一到家就要求上网去投票。我看了一下,这位同学的得票率远远超过了其他候选人的十倍以上,其中就有我女儿投的一票。这篇文章,出发点就“假大空”,充满了人民日报体CCTV腔的令人作呕的道德说教,写得空洞且无耻,从其叙述语气来看,不像是三年级小学生的语气。我猜这篇文章很可能是作者父母的代工产品。
       在小学里,教学大纲不切实际地要求小学生拚命写作文,各学校热衷于让小学生参加种种作文竞赛,为此,学校、班级和学生家长,都热衷于作假。所谓的征文,很多都是家长做枪手。这些望子成龙而不惜弄虚的家长,自己本来就是撒谎精,离开学校后没有一点自我的反思和克制,吃了大量的垃圾食品,经过了丛林社会的残酷生存训练,可以做到脸不改色心不跳地作假撒谎。通过这种作假撒谎而得到荣誉,他们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头,反而甘之如饴。教师并非不知道这种情况,作文的评委会也很容易看出其中的虚假,但大家都心知肚里明,你假我假大家假假假有理。这种作文,往往是某些企图要打开中小学发行渠道的报纸出于商业利益而举办的,相关人员都是既得利益者。这次所谓的“变了”作文,也是某垃圾报纸的发行策略。这张报纸曾赠阅我女儿班级若干次,女儿带回来看过,说老师要求订。我们研究了一下,发现这张报纸充斥着虚假的道德说教,跟同样虚假的语文教材相辅相成,都要给小孩子洗脑,让他们变成不会思考的木头疙瘩。我们拒绝了。这次作文,我们也不让女儿参加。上面这位小同学入围这种比赛,学校又发通知给各班级要求学生投票,本身就是一种作假行为:替写作假,投票作假,学校要求作假,层层作假行为,包围着我们的孩子。
       从小学开始,这种作假就无处不在,作文就等于作假。
       我们从来不鼓励女儿参加这种作假比赛,也反感这种比赛的形式。写作能力不是比赛作文培养出来的,要求小学生写作文本身就是一种很可笑的想法。这个年纪的学生,需要的是好好读书,读好书,读自己喜欢的书,而不是满脑子灌着《语文》教材里那些文句不通、陈词滥调充斥其间的文章。这种文章,不仅形式作假,行为作假,思考内容也作假。
       有了这种从上到下,从根子开始的作假,我们这个大陆社会,才会假冒伪劣投毒产品泛滥,而人人习以为常。
       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教授抨击大陆当代文学是“垃圾”,很多自己根本就不读书的粪青群起而攻之,似乎一个国家的文学水平,靠他们的大肆鼓噪和三流作家们的自我吹嘘就能夺得桂冠。在这种从小学就开始的弱智化、白痴化、说谎化的教育体制下,大陆怎么可能出现真正的好作家呢?在这个无知文青大行其道的时代,只有稍显激烈的“垃圾”才是最好的命名。
       这种作假行为不仅没有受到惩罚,反而能够得到表扬和鼓励。孩子们长大之后,他们到底选择作假还是诚实呢?作假会得到各种好处。诚实会受到批评歧视打击。他们进入社会,成为各种产品的生产者和管理者之后,为了经济利益,仍然会继续往食品里投毒。
       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教育模式,难道不是全民造假活动的最重要基础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19:13 , Processed in 0.05891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