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欣:写拿手的东西不会恐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2-6 15:28: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张欣:写拿手的东西不会恐慌

记者 师文静 日前,“文坛写情圣手”、文坛老将张欣出版了新书《不在梅边在柳边》。她称,近60岁的她不可能再写言情小说,《不在梅边在柳边》讲述的是爱情包装下的人性的复杂性,表面写情感之痛,实则写主流群体的精神危机。
张欣说,在阅读市场非常残酷的今天,将写作回归到拿手的题材才能不让自己陷入恐慌。
写感情 下手都比较狠
齐鲁晚报:《不在梅边在柳边》的书名很诗意、唯美,为何取《牡丹亭》中的这句词呢?
张欣:我很喜欢戏曲,特别是中国古典戏曲,它们唯美,可松可紧,又非常简约,不会浓墨重彩,保持了原汁原味的古典感觉。这是我的个人偏好,古典戏曲的养分对我很重要。
“不在梅边在柳边”这句词很像是一部小说的名字,我早就留意了,只是没有适合的内容就一直没用,最终留给了这部小说。稿子交出后出版方觉得这个书名太文艺,不流行,要求我改书名,但是我觉得没有商量的余地,毫不犹豫地保留了这个书名。读者看到它一定想知道这部小说要写什么。
齐鲁晚报:杜丽娘坚信其爱人不是“柳”就是“梅”,而你小说中有句话是“人世间的爱,却常常是既不在梅边也不在柳边”,用了这句词做书名却又加以否定,有什么深意?
张欣:我其实在写一种不确定性。故事中的每个人都有复杂的性格和致命的弱点,但是在外表看来却波澜不惊。有不少读者告诉我,小说看到一半还以为男主人公蒲刃是个性格单一的正面人物,其实读完书会发现,他很阴暗。
可能文艺范儿的读者看到这个书名会想得多一些,觉得这个书名有意味。其实古典诗词本身所表达的意思就有多种可能性,没有清晰地指向哪一点。
齐鲁晚报:小说中两位女性分别是“梅金”和“柳乔乔”,是一男两女的故事。这部小说很容易被解读为都市男女的爱恨情仇。
张欣:不是写感情的小说都是言情小说。由于故事是在一系列感情故事中展开的,给读者的印象好像是言情。其实我写感情下手都比较狠,“感情”只是我故事的包装,这部小说最终讲述的还是人性的复杂性、残酷性。
写女性 得心应手但不会没尺度
齐鲁晚报:你之前的作品,包括《浮华背后》《深喉》都有触动你写它们的现实事件,写作《不在梅边在柳边》的“导火索”是什么?
张欣:这是一部完全虚构的小说。
其实当代题材的小说很难把握。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是行家里手,都见过世面,都可以指导别人。每个人都在努力过得很好,难道内心就没有压抑、受到挤压?其实人性是挖掘不尽的,有些则被忽略了,从这个角度讲,每个人都有隐秘的内心世界。
当然,在文艺作品中这种生活的挤压感会被写到极致,以展示当代人的某些病态。但是这种病态的精神危机下,小说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逻辑,我是带着诚意写这样一个悲情故事的。
齐鲁晚报:有读者非常不理解,为何男主人公蒲刃在最后会带着他的父亲一起自杀,即便是性格有缺陷也不至于走向死亡吧?
张欣:走向死亡让蒲刃的性格更加立体。蒲刃的结局只能是这个样子,尽管我多么不希望他死亡。蒲刃是一位有性格缺陷的人,对有些事情偏执、毫不妥协,这与正义、道德没有必然的关系。他是大生态和大环境造就出来的一个人,越来越病态。其实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性格决定命运。
齐鲁晚报:在这部小说中,男性都有阴暗心理,而两位女主人公一位积极上进、一位单纯善良,作为女性作家,在刻画女性时是否不忍心下狠手?
张欣:其实我觉得小说要通过小人物和小事件把时代的特征反映出来。梅金是从社会的最底层很努力地走出来的,她非常不容易,所以她要保护得来不易的事业和家庭。当有人要调查她丈夫的杀人事件时,梅金要极力去遮盖。梅金虽然也出轨了,但那是因为丈夫花心让她很落寞。生活非常脆弱,很多人都想寻找安放灵魂的地方,梅金也不例外,她也为出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其实作为一个职业作家,我不会因为爱自己笔下的女性,就阻碍了对她们下狠手。但我也不是女权主义者,不会扩大女性在作品中的功能。
我写女性非常得心应手,但是也不会没有是非尺度地去写女性。有很多男性作家把女性写得特别不堪,在小说中用完就扔了。作家对女性的刻画,是有爱的,还是完全轻视的,在作品中都能看得出来。
我是“前辈作家” 现在要大踏步往回走
齐鲁晚报:为何在叙述过大时代社会环境及繁杂的世态之后,又回归情感纠葛、描写人性的故事?
张欣:我也算是一位“前辈作家”,写了很多年就会有反思,我是全面大踏步地“往回走”,回归到人性和心灵。
现在很多年轻一代的作家才华横溢,写现实、写外界都写得很好,我不能还像之前那样写作主题往外跑,我要找内心纯粹性的东西,干净地写作。我不喜欢大而不当地赋予某个故事一个大命题,没必要,越简单越说得清楚,越能表达内心。
写小说不像写诗歌,有才华就够了,小说要靠想象力,有阅历和人生体验后就更加关注内心。一个年龄段有一个年龄段的事情,自然的状态最好。对于作家来说,写拿手的东西不会恐慌。
齐鲁晚报:你几年写一部小说,不是很着急出大作的样子。
张欣:我写得不多,一部20万字。没有构思好,我一般不动笔,我是不着急的人,不认为快了就一定好。要写一个东西我会想很久,等到了特别的情感程度才会写。
我写作的时候看似气定神闲,其实也很憋得慌,
会累。现在阅读市场很残酷,很多新作家脱颖而出,千万不能因为自己是老作家就给文章灌水。
我觉得作家应该养住自己的气息,沉得住气才行,不能到处漏风。
齐鲁晚报:你一出小说往往就能引来影视改编者的钟爱,这部小说反响如何?
张欣:《不在梅边在柳边》的电视剧改编权已经卖出去了。其实这不是重要的事情,我在写作的时候不会想着如何能让我的小说版权卖得更好。我写小说就是纯粹写小说,任何作品都有它的命运,只能任其自然发展。如果写作时要想着让自己的小说特别畅销,必然会分心。
张欣,江苏海门人。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目前是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广州市作家协会主席。著有长篇小说《一意孤行》《浮华背后》《深喉》《用一生去忘记》《锁春记》等。中篇小说集《岁月无敌》《此情不再》《爱又如何》《伴你到黎明》《你没有理由不疯》等。
文章来源: 齐鲁晚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09:16 , Processed in 0.22970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