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疯狂英语”是疯狂的“皇帝新装” 张放
首先,英语从来就没有什么所谓“疯狂英语”。征询任何一个美国人,英国人,澳大利亚人,问问他们什么叫“疯狂英语”,他们首先的反应就是,“疯狂”?何以见得?众多老外给出的是众口一词的回答,英语并不可能疯狂。
另外,学习英语的过程,也根本不是一个疯狂的过程。它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每天早晨坚持晨读,复习昨天所学的过程,是一个由满嘴中式英语,逐渐变成只说80%的中式英语,再减少到60%,再继续减少到50%,甚至更少的中式英语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个理性的过程,是对每个单词,每个语法现象,英语语感的逐步认识,并一点点感受于心直至掌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人掉队了,有人溜号了,有人胆怯了,有人认输了。但也有人一直坚持了下去,有人以此为乐并终生不悔,有人因为或语言天赋或强感悟力,成为一代英语大师,成为著名翻译家等。但无论怎样,这样一个学习过程,必须是以循序渐进为前提,以每天晨读为前提,以复习曾经所学为前提,以逐步脱离中式英语为前提,最重要的是,以理性为前提。
同时,这个学习过程,必须包括的人数是少的,学习的圈子是小范围的,学习的基本方法是面对面的。所谓“面对面”是一人(老师)对几人(学生),学生人数顶多不能超过10人(可悲的是,现在很多专门的外语院校由原来一个班十来个人扩充到了三十几人)。也就是说,每个要学习英语的人必须得到充足的时间,充分的机会。而充足的时间与充分的机会,就是排除任何太大的场面,太多的人数。但显然有人疯狂了,或者说有人疯了,经过无数次演说,最后,连演说者自己都把自己说感动了,竟然相信了自己编出来的鬼话:上千人也可以同时学好英语。
显然,学习英语者更像去饭店吃饭的吃客,点了菜就希望菜马上做好给端上来,得了一种狂躁病,学习英语已经不再被认为是一种缓慢的过程,而更应该急功近利,一蹴而就。兜售疯狂英语者,像一片片没有根基的浮萍,丧失了英语语言背后的文化为支撑,上演了一幕幕“中式文化好戏”,最疯狂的行为,应该算前些天出现上千学生疯狂一跪的场面。这在以英语为母语的民众眼中看来,已经只剩“疯狂”,而与“英语”无关了。显然,“疯狂英语”背后作支撑的不是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英语文化精髓,而是中国的文化精髓,所谓君臣文化,跪文化,“一日为师”,终生就可以当人爹的文化。同时,这种疯狂的东西,普及范围越广泛,则越会使浮躁的中国人相信,英语是可以在几十天内甚至几天内学得的,只能使中国人更加急功近利,更短视眼。
仔细看一下,在英语学习问题上,中国最近几年出现了几种非常奇特的走向两种极端的现象:有人非常不屑英语,认为那不过是马克思所说的“一种工具”。掌握如何使用这种工具,其重要性有时就显得非常非常的不重要。还有的人不屑英语,是因为自己根本没有学习英语的能力,比如年纪,比如天生没有语言天赋等。也有人不屑英语,并以自己不会英语而感到骄傲与自豪,这种人一般自诩正在绝迹的真正男子汉,并使自己变得越来越牛比。这说的是“不屑”。
“屑”的人,则是或者学习了几天英语,就喜欢在说中文的过程中,不断地夹杂几句勾勾文,使自己变成一个假洋鬼子。这里面出国见了几天世面的人居多。他们向人们主要传达一种信息:自己是开了洋眼界的,是不会被人蒙骗的。还有的人,是学习过一些英语,但并未接受专业训练,于是,流利地说着中式英语,并不断创新地增加着(而不是减少着)中式英语的句式,使不懂英语者感到羞赧之外,更多浮现在脸上的表情是一种羡慕。这种表情令前者十分受用。再有就是有心计,又会些英语并想用英语赚上几个的人,比如发明“疯狂英语”一词的人。这种人采用人海战术,比如一千人,二千人,甚至三千人来同时学习英语,显然,已经使英语学习方法走入疯狂歧途。
其实,那已经不是在学习英语,依我看,如果不像是一种邪教组织行为的话,至少可以叫作“千人誓师大会”。与英语学习一点关系也没有。至于什么“跪下磕头”的事情,不过是“誓师大会”一个细节罢了。
还有就是有些人为了一己之私,毫无顾及地恭维说,北京大妈大爷说英语已经是世界一流(所谓“一流”的标准也不知道是因什么而定)。我有些为北京的哥的姐打抱不平了,人家至少比那些大妈大爷年轻些,记忆更好些吧,而且人家的英语水平,只能在那些大妈大爷之上啊。姑且不论一流不一流,单听有人谄媚地说这些话,就已经让人感到有些肉麻,就让人有种变得疯狂的冲动。这几乎等于是在给“英语教学泡沫经济”(如何允许有这个词的话),注入新的“泡沫”,使本来已经膨胀得不行的英语教学泡沫经济大气泡,在大风中变得更薄也更危险而已。
不管是什么样的泡沫,只要不伤害到孩子们,我看还都算说得过去,毕竟是成人游戏,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当我看到那些邪教意味十足,因下跪而变得激动的孩子们的天真表情照片时,说心里话,我非常心痛。本来就没有多少个人自主意识的孩子们,在他们幼小或单纯的心灵深处,他们更加坚信疯狂的力量,浮躁的力量,和一蹴而就的力量。他们更加相信,英语学习的进步是与一个人的跪与不跪成正比的,是与疯狂程度成正比的,也就是说人变得越疯狂,英语学习就会越来越进步?我对此深表忧虑。
我不禁要奉劝一句,该收手了。因为没有任何人是通过疯狂途径,取得英语学习的长足进步的。看看这种人与卖假药的又有什么区别:他们竟冒英语学习基本技能之大不韪,宣称一天可背诵1000个单词。类似这样不可能的承诺,只有在广播电台中卖假药的托儿那里可以频频听到。卖假药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什么样的承诺都敢担当,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治好,包括癌症,包括各种各样只要能说出名字来的性病。因为他们并不承担任何责任。他们的锐利武器就是牙齿后的那个三寸不烂之舌,别无其他。而承诺一天可以背诵1000个单词的承诺,比卖假药的有时还可恶,因为,这个承诺在不懂英语的人听上去,更像是一首香格里拉式的梦幻歌,也更像有那么回事;在初学者听上去,更有让人一阵阵冲动并想跃跃一试的氛围,也更具有欺骗性。
任何有过专业学习英语经验的人,都清楚,这是信口雌黄,完全是胡说八道。甭说一天1000个单词,就是100个能坚持下去,就已经可以算得上“神人”了。可我也就纳闷了,为什么就没有人出来指证呢?为什么让这种穿着皇帝“新装”的人,不穿衣服一路继续大摇大摆地走下去,并让人感到看上去很美呢?
这种“英语学习泡沫经济”,也不禁让人联想到最近也有些变得疯狂的“奥运英语”。现在似乎全国上下都在习说英语,不,是习说奥运英语。现在已经给人一种感觉是,似乎英语不用下什么功夫,只要班前午后地学上一段时间,就可以学会。似乎北京的哥的姐们,更不用耽误买菜做饭的工夫,只要按时参加几次英语学习,就可以把英语学会了。是这样吗?似乎越来越有些疯狂的“奥运英语”与“疯狂英语”一样,都在说明着这样一个“道理”:上千人跟着一起呼几个口号,战胜一下暂时胆怯说英语的心态,就一下子学会了英语了,就成了至少半个老外了?就可以为开好奥运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了,会是这样吗?
对这个问题,任何一个头脑思维正常的人,都可以得出答案。
我在此也呼吁一下专业科班出身的英语学习者,想想曾经历过的学习英语的艰难过程,再想想在英语口语、精读、泛读、听力等等方面下过多少苦功,熬过多少夜晚,出来表个态吧。英语会是那么样地就学会了吗?其实,看一下我们今天翻译界后继无人的悲惨状况,就已经可以得出一个大概的回答了。
事实上,更重要的是,透过这个英语学习的现象,我窥见到了中国人更深层的心理。 |
|